第四百五十三章 柯永盛亂箭被射殺

作者︰八無和尚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可憐南門交戰的清軍,原本是打得有聲有色的。

不想突然被自己人一下沖亂了攻城陣形。

潰兵呼嘯而過之後,已經攻上城牆的清軍,愕然發現,自己身後再無友軍了,這種巨大的失望和挫敗感,讓這些清軍生無可戀,許多清軍選擇了躍下城牆跟隨奔逃,被隨之而來的明軍騎兵,踏成肉泥。

而另外一部分清軍,丟下了手中的武器,投降了。

這個時候,明軍騎兵終于發力加速,在驛亭以南、白馬湖以西的平原上對潰逃清軍進行了決然追殺。

或許是心中對清軍的恨意,明軍不接受這支清軍投降。

都說主帥的性格決定了一支部隊的靈魂,這支吳爭傾注了最大心力和財力的騎兵,從上至下,殺盡天下韃子成了每個士兵心中的執念。

除了在南門城牆上數百投降的清軍幸存之外,這支清軍幾乎盡沒。

戰後鄰近百姓,收攏的清軍尸體有五千多具,而東邊白馬湖中,撈起的尸體多達千具,這是清軍慌不擇路,想躍入湖中,借此躲避騎兵追殺,可他們不識水性,在水中就象是個秤砣般沉入湖底。

白馬湖周邊的百姓由此很長一段時間不敢飲白馬湖水,只用來澆灌農田。

……。

柯永盛終究是逃不掉的。

余姚在上虞東北方向,這是向杭州灣一個突起,除非柯永盛有船渡海,否則就只有向南迂回,還是得從驛亭以東逃離。

可吳爭能放過他嗎?

驛亭的明軍能輕易放過他嗎?

不會!

半天之後,在驛亭以東大概六十里的一處叫七里亭的地方,明軍截住了身邊只有百來號人的柯永盛殘部。

面對著數倍于己的明軍騎兵,柯永盛知道今日是躲不過去了。

扯著嗓子,大喝一聲,「殺」!

柯永盛率殘部向明軍騎兵發起了最後一搏。

坐在馬上的吳爭,輕嘆了一聲,隨之右手一揮。

千名騎兵射出如蝗般地箭矢,相對于這百來殘兵來說,都就是箭幕。

沖至最近的清兵,離明軍馬頭尚有二十步的距離,無一人漏網。

柯永盛身中十幾箭,顯然明軍士兵的箭矢,最照顧的就是他了。

柯永盛的死,代表著紹興府再無成建制清軍,淪陷一年之久的紹興府終于收復了。

吳爭心情激動地仰天長嘯,引得上千騎兵隨之暴發齊呼。

這聲音驚天動地,歷久不衰,如風雷滾滾般,無所不摧。

……。

三日之內,應天府不僅派了馬士英前來督促吳爭調兵北上,這次連錢肅樂都親自趕到了杭州,莫執念趕緊派人前來紹興通知吳爭。

錢肅樂都趕來了,必是有重大變故,這次吳爭沒有拖延,將紹興府防務交待給陳勝等人之後,去平崗山接了老父,和張國維一起渡江回了杭州府。

錢肅樂帶來了一個壞消息,鎮江府淪陷,大部分縣城被清軍佔了。

這個消息,令吳爭動容。

原本洪承疇在應天府失守後,率殘部佔領了鎮江府城,隨即被明軍三面合圍。

但因為鎮江府城原本就是軍事重鎮,城牆堅固,加上當時吳爭所部已經兵疲馬乏,無力再發起進攻,所以一直只圍不攻,直至與清廷簽訂停戰協議為止。

鎮江府城就這麼被清軍一直佔著,成為了明軍九府之地中的一顆釘子,就象明軍在紹興府的瀝海和平崗山一般。

而吳爭和王之仁等人一直對鎮江府城保持著戒備之意,在鎮江府囤有八千大軍。

按理說,沒有特殊情況,鎮江府清軍是攻不出城的。

可這次戰爭突然暴發,吳爭和王之仁都判斷清廷的最終目標應該是紹興府瀝海、平崗山兩地。

因為吳爭和王之仁都對鎮江府被清軍佔著,如鯁在喉,將心比心、設身處地,自然能理解瀝海和平崗山在清廷心中如同一根尖刺。

所以,判斷錯誤也在情理之中。

這次戰爭暴發時,吳爭沒有想到向鎮江府派去重兵增援,這是鎮江府被清軍所佔的原因之一,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人禍,人為之禍。

或許是陳子龍等文人太過擔憂清軍的戰力了。

有著錢家叔佷、廖仲平兩部二萬多的禁軍,還有王之仁兩營水師,加上吳爭將水師三營(原舟山水師)調回長江水域,加上有王之仁等人坐鎮,其實明軍的防御實力已經足夠應對江北清軍的進攻了。

這也是吳爭可以忙中偷閑,組織這場收復戰的底氣所在。

可問題是,陳子龍他們非常擔憂清軍對應天府的進攻,想方設法地聚集起更多的兵力,來抵擋清軍。

王之仁此時領水師與清軍對峙于長江,他根本不知道身後發生了什麼。

陳子龍以內閣首輔召集三閣臣(馬士英受內閣委派,此時正在杭州府督促吳爭回援應天府)提議抽調鎮江府明軍有力之一部,增援鎮江與應天府之間沿江一處叫龍潭的地方。

其實這個提議不能說錯,龍潭確實是長江攻防戰一處必爭所在。

但從鎮江府抽調兵力,這就是一個極大的錯誤。

張煌言反對,他認為夏完淳已經率建陽衛從太平府回援應天府,只要等上兩、三天,就可以將建陽衛一部,部署于龍潭,不至于抽調鎮江府兵力。

可問題陳子龍執意調兵,而錢肅樂雖說心里覺得也有些不妥,但從雙方的陣營而言,清流一脈總得「守望相助」,加上錢肅樂認為陳子龍的本意,也就是出發點是好的,所以就附和陳子龍的提議,由此以二對一,內閣命令抽調鎮江府守軍三千人,增援龍潭。

這樣,鎮江府就只有五千駐軍了,對鎮江城的包圍,就形同虛設。

雖說鎮江城中,只有清軍殘部,兵力相當,可對于雙方攻、防來說,最多只用算是對峙,談不上包圍了。

當然,這不是鎮江府失守的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是,慶泰朝所有人都錯判了多爾袞的戰略意圖。

包括吳爭,都認為清軍對應天府的進攻是佯攻,其戰略目標是報福州一箭之仇,還有就是借機清除瀝海和平崗山這兩顆眼中釘。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