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暗渡陳倉

作者︰江山不落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糧多的老百姓自然選擇另一條路,即出售余糧。

但糧食是重要物資,得由政|府統一收購,黑市交易是違法的。農業稅收已經按市面糧價來征,總不至于讓你在黑市上賣糧賺錢,沒有這個道理!

這樣老百姓把糧食按統購價賣給政|府,政|府再統一對外交易賺差價,這項工作就由商界不死的小強黃獻廷來負責。他被任命為東北糧食總局的局長,開始用他所擅長的經營之道,為好女婿張漢卿的掙錢大計出大力。對做這行輕車熟路的黃奉廷來說,有機會集中了全東北的糧食在手,是半生沒有踫到的大考驗,不過他喜歡,這也是黃家東山再起的標志事件。

無所不至的人民黨基層,通過撲天蓋地的宣傳,給了黃奉廷收糧工作以大力的支持,也讓他有了信心。人民黨組織了大批「政策演講團、工作組」,把政|府的政策向鄉村一級傳達。

平價收糧、高價出售,看起來似乎是一本萬利。畢竟去掉消耗、交通及保管費用和經辦人員的薪資,剩下的差價都是淨賺。但是張漢卿並不滿足,他連現付都不想支出——政|府太缺錢了。

所以他要求收購糧款不直接現付,而是由老百姓選擇國庫券或糧票。

國庫券上標注本金,按一年、兩年或三年,分別約定一定的利息,到期後政|府將以付現的廣式全額支付本息,兌現地點在各鄉之財政所。當然,為吸引存儲,時間越長,利息會越高。像一年期國庫券利息為3%,兩年為7%,三年為12%。

相當于把糧食存了定期。

這利息會不會高了?張漢卿笑意盈盈︰「沒關系,在開始,不會有多少人要這個東西,他們肯定都是去換無利的糧票的。糧票,才是我們的重頭戲!」

老百姓是最精明的。國庫券的利息再高,一時半刻之間不能兌現也只能是「白條」,要是需要用到錢怎麼辦?還是糧票最好了。這是中國農民千百年來儲糧備荒的習慣,怎能輕易改掉?

相比較國庫券強制的性質,糧票的出現就人性化多了,對政|府的壓力也小些。這是因為,國庫券是要還本息的,而糧票則不然。

它的設計之初,就是配合國庫券給人們信心的。由于都是政|府發行的,人們自然開始會將信將疑。當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把一部分糧食換成糧票後,然後一定有人再把它兌成現糧。

一者手中沒有現糧了,符合政|府的「不準屯積糧食」的法令,二者如果真的能夠兌換自由,只要政|府信譽好,還是方便及時的糧票比國庫券相對安全得多,盡管國庫券有什麼利息。

這才是張漢卿的本意︰他寧可人們使用糧票,而不願意人們使用國庫券,如果可以選擇的話。

因為,就是因為糧票沒有利息,在未來可以讓政|府省一筆。

糧票同樣是政|府發行按一定面額(面額為十斤、五十斤、一百斤)發行的紙鈔,不過與國庫券不同的是,在換取糧票的同時可以搭配一定比例的現金以供其日常使用,通常是九比一。

這是張漢卿的創舉,這其實相當于把糧食存銀行了,不過連利息都沒有!但好處是百姓們不需要為糧食的儲存發愁,而且兌現方便,所有鄉鎮之糧管所都可以隨時憑票領糧。

不會出現市面上糧票都被兌現成糧食的機會,只要嚴格控制家庭存糧。

出于對未來糧食收成的不信任,也是對于糧食的熱愛,大多數的農民一開始選擇了能夠隨時兌現現糧的糧票。這樣正好,政|府還省得使用為數不多的大洋呢。

千百年來,農民起義沒有一次是真正成功的,原因,社會學家、歷史學家們已經給出了很中肯的結論︰農民意識的狹隘性和政治上的短視,說得好听點叫小農意識,這也是農民不能成為革命領導者的原因。

眼前利益為重、放不開手腳、過得去就好。

不用擔心屆時糧票兌不出現糧——因為耕地不斷擴大的原因,政|府在下一年度向耕種者征收的 「地租」即稅收也會更多,而且老百姓余糧公「存」的數額也會更大。糧食雖然是必須品,但只要政|府信譽良好,能夠隨時憑票換得糧食,沒人願意冒著犯法的風險非要把票變現。由于糧票的可及時兌換性(其實也兌不了多少,政|府對余糧的管控是很嚴格的,你沒事放些糧食在家里招賊嗎?),老百姓起初還是很喜歡它的,當然是相對于國庫券而言,至少是心里安穩些。

這和銀行業的經營是一個道理,只要不擠兌,正常經營的銀行資金有進有出,便沒有事。

至于政|府會不會賴賬?反正我們勞苦大眾一慣是有選擇性地被迫相信了,要不,怎麼對得起口吐橫沫、契而不舍、真情流露的人民黨農工部和宣傳部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工作人員?

這樣,以極少的代價,政|府得以把東北大地上的大部分農業產出集中對外出售,狠賺了一筆。

起步階段是最痛苦的,因為既要保證最大限度地把糧食賣了,又時刻要注意不要讓糧票兌現落空。無論糧票還是國庫券,都是全新的東西,至少在這個時代是。它的唯一死穴是信用,張漢卿也花了很大代價保證了他的自由兌現,即使是政|府因投資過大而青黃不接的時候。

其實國庫券與糧票都是政|府用一張紙換得實物,只是一個時間較長、一個時間較短而已。

這樣一捂一年。由于糧票和一年期國庫券都安全、及時的可兌現性,一些稍微聰明些的百姓就覺得,放在手里一年都「用不著」動的糧票,與一年「不能」動的國庫券,安全系數是一樣的。唯一不同的是,國庫券在兌現時還能多出幾斗的所謂「利息」來︰十畝地的收成「存」入糧管所,一年後能多出斗半的利息。

因為糧食的連續豐收,有些靈活的農民想到為什麼攥著一堆不生錢的糧票呢?國庫券還能有利息呢!這樣,滯銷一年的國庫券開始火起來。

作為良性循環,普通農民看到它的好處和政|府無條件兌現的決心和事實後,也在當時較少投資機會的條件下,第二年、第三年發行的國庫被越來越多的人購買。而且更利好的是,因為利息更高,三年期的國庫券的發行情況更好。國庫券的發行從籌備時的不到兩百萬一下子跳到六千萬,第三年又增到一億五千萬。

借著工業大規模投產的東風,這個數字的擴大不值得擔心,完成最原始積累的政|府財政完全負擔得起。因為相同規模的工業收入一定會超過農業所得,否則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區分在政治經濟學上就沒有意義。大不了用工業的盈余再來反哺農業。而且,每年都要發行新一期的國庫券,雖然有些像寅吃卯糧,但總算能緩一口氣嘛。

通過這種方式,政|府所發行的國庫券開始得以比較順暢地進行了。老百姓信任政|府了,一些更大膽的舉措也可以實施而不像開始強制發行國庫券那樣受到各地的抑制。

張漢卿笑了,他把它叫做「暗渡陳倉」。

于是張漢卿再發行各種「券」就順利多了。

通過各種「券」,將東三省雜散在民間的資本用以幣易物的形式逐漸集中到政|府手中。少帥論別的比不上他爹,就整錢的能耐比他爹要強得多了。大帥整錢靠做馬賊、胡子,那錢來得不地道。少帥「念」過洋書,懂經濟,掙錢的方法要酷得多了。

比如東北特產是大豆,少帥就專門倒騰大豆到國際市場去賣,挺來錢。有人要說了,倒騰大豆能掙幾個錢?倒騰和倒騰不一樣,人家少帥發行的是一種不可兌換的「大豆券」,除了有花以外和廢紙一樣。少帥拿了那個廢紙向老鄉強購大豆,拿了大豆出口去換錢,換了錢去買軍火、搞建設。雖說初期殘酷了些,但是這是積貧積弱的中國要想走向復蘇必不可少的第一步。想當初正史上中共政權也是用以農補工的方式行了幾十年才走向工業的發展,而正史上的某個超級大國也就是依靠不斷印制美元來維持其經濟地位的,看來作法異曲同工。不過此張漢卿比正史上的少帥強了些,他可不會干那些殺雞取卵的矬事。將來發達了,各種「券」還是要兌現的,就權當它目前是一個為期N年的國債吧。

各種「債」與「券」,本質就是以東北自治政|府控制下的銀行所發行的債、券來易物的交易。由于是在各省政|府管轄範圍內通行,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市面上流通的奉小洋票和現洋,讓曾經在東北金融領域呼風喚雨的外國銀行特別是日資銀行大呼傷不起,因為他們被合理合法地剝奪了進入東北農村的觸角——農村無款可存,農民只有「債」、「券」和「票」,在工業還不發達的東北地區,光靠著城市里人那少得可憐的交易量,開銀行不是一個好主意。

他們也想通過政|府向北洋政|府施壓,但因為東三省實質上是一個獨|立的王國,中|央的財政政策對關外不管用,因為人家自治了麼。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