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國庫券與糧票

作者︰江山不落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張漢卿是個在政治上大事情「拿主意」的人,但對于細瑣的工作則不是其強項,一切都有賴于以王永江為首的東北發展委員會副主任(發改委的前身,張漢卿掛名主任)實際執行,他的主要工作在于「用驚人的預見性給東北新政以奇思妙想」(參見《中華民國史——張學良傳》)。

東北新政之初,財政緊迫的狀況非常明顯。東北雖有大量的土地,但是卻缺乏必要的人口來開墾。此時農業耕作還處在近乎原始的肩挑手扛(這種狀況在正史上的60年後改革開放好久時仍然在中國遍地出現),短期內個人也沒有能力開墾如此之多的土地。生產力的低下束縛著農業的發展,而農業正是張漢卿賴以為工業輸送營養的基本要素。

搞工業,需要錢,錢開始只能從作為第一產業的農業中來;農業要想大發展,生產效率要提升,需要機器等工業的成果,仿佛陷入一個死循環。張漢卿不是搞經濟的專家,但是經濟學的理論他明白,這一點甚至要比東北許多財經界的高手們還懂得多。

中國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國,錢最終還是得從農業中來。

其實東北在全國來講並不算窮,這里有「捏把黑土冒油花,插雙筷子也發芽」的黑土地,有豐富的水利資源,地表江河縱橫,地下水量可觀,大氣降水充盈,極為適宜農業發展。工業上,因為日、俄先後侵入,並將這里作為其原料的采集地,帶動了采礦業、煉鐵業及相關產業的出現,相比較而言,在工業方面,除得賴于沿海的地理優勢的天津、上海、廣州、青島等城市外,當時全國還沒有比東北工業更「出色」的——雖然東北也只有算是原始的手工作坊式的工業。

根據為解決地多人少的狀況而制定的《東北移民法案》,政|府為從關內和朝鮮邊民的進入大開綠燈。由于關內連年內戰,以及听聞東北有地可種的吸引,赤貧的中國人口從華北大量涌向關外。京奉線上,闖關東的優惠政策繼續執行,在京津水災開始後的一年時間里,就有一百多萬赤貧人口移民東北,其後以月入十萬人的速度增加,到1919年1月,全東北人口(僅關外三省)為2622萬,到年底猛增到2783萬人,1920年底更達到3097萬人,此一趨勢明顯加快。

感謝上帝!張漢卿雖然不是忠誠的基督教徒,卻忍不住對風調雨順的氣候大加感激,因為1918年又是個豐收年。隨著又一個豐收年,東北聯省自治政|府所據的東北三省年產大豆200萬噸,小麥160萬噸,稻子56萬噸,小米80萬噸,高粱640萬噸,玉米400萬噸,雜糧豆類(大豆除外)48萬噸,棉花24萬噸,煙草13萬噸。存欄牲畜包括馬320萬匹,牛240萬頭,羊2400萬頭,豬3200萬頭。全地區年產糧食約1600萬噸左右。政|府統計局的信息顯示,截止12月底,全地區可耕地面積為4000萬頃(40億畝),其中已耕地1250萬傾。森林面積為1億7000萬頃。東北已是不亞于江南的「北方糧倉」(歷史以來本就如此)。

農民豐收了,有一定經濟地位的老地主們也富了,可是國家除了收取可憐的一小部分農業稅外,好像完全與此不相干。之前政|府的種種努力,有種與他人作嫁衣裳的感覺。

這怎麼可能?這怎麼可行!張漢卿要想方設法從農業中取得不斐的利潤,不然國弱民富,他自己的多方努力,只是把東北養肥了而已,難道對于肥豬屠戶就不殺了?錯!肥豬是屠夫的最愛!

可是稅收不能提高了︰一方面這是新民土改精神的延續,朝令夕改是拿改革當兒戲,徒引起人民對政|府的不滿和不信任;另一方面,為了吸引更多人進入東北,加入東北農業改革的浪潮中來,減稅政策還要持續進行。

錢還是要從農民手中來。因為東北自治政|府,千百年來從未有過好日子的東北農民們,破天荒地第一次把豐收的成果據為己有,國家說的不干涉余糧還真的做到了。這一點,讓農民們對政|府的信任空前,對政|府的各項法令法規和要求積極貫徹並相當相信。在這種情況下,為最大化募集經濟建設的資金,東北國債,也稱國庫券,閃亮登場。與它一齊登上歷史舞台的,還有糧票。

到底是先有國庫券還是先有糧票?誰也說不清楚。到底是國庫券的存在刺激了糧票的發行、還是糧票的存在刺激了老百姓對于國庫券的認可,誰也說不清楚。唯一可以說清楚的,是這兩個票、券的發行,都是少帥鼓搗出來的。

錢流通了才能變成資本,而老百姓的資本,就是手中的糧食。東北窮是窮,可是如果把老百姓手中的糧食變換成資本流通起來,那也是一筆不菲的金額,足夠支撐起東北經濟的原始積累。東北的地主、商人們可不窮,即使東北的人民窮,也架不住人多不是?不從他們手里刨點食出來,對不住穿越以來的各種優勢。

歷來資本的原始積累都帶著血和淚,英國的圈地運動、16世紀的奴隸貿易都如此。東北國債糧票的發行,參考著這一原則,但又有很人性化的補充。

這被東北財經界譽為天才般的杰作的兩樣東西,讓張漢卿起初背負了吸血鬼的壞名聲。但等到政|府如期兌現承諾,又被贊揚為切切實實地為老百姓做了件大好事。所以說,很多事情,要走著瞧,時間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沒錯的。

農民的產出包括兩部分︰公糧和余糧,張漢卿著眼點是佔比較大的余糧,他的思路是把這部分余糧拿出來、政|府用少付或不付錢的方式使用一段時間。

做這個事,開始是有點血腥,這個是陣痛階段的必須。為了讓老百姓把余糧「主動」交出來,政|府做了充分宣傳︰除留夠口糧和來年的種子,所有農戶、商販,只要家里藏有糧食超過一定額定,均視為屯積糧食,一經發現即予沒收,數量巨大者按擾亂經濟罪予以重處。

當然,為了減輕老百姓對政|府的埋怨,工作組和宣傳組也宣布,強制期限為三年。非常時期,國民要非常配合才對。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