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書諫逐客令

作者︰湯加鹽大伯伯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秦王親政的第一年,就處置了嫪毐、呂不韋,把大權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他想開創一個新的局面,把朝堂所有的大臣擰成一股繩,全力對外,完成統一大業!然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爭斗!表面平靜的朝堂之下已經暗流涌動。

不覺間就到了親政的第二年,某日上朝,熊狀奏報國庫幾近空虛,需要減少宮廷用度開支。

秦王有些不悅,道︰「為何此前未曾听說國庫空虛之事?卿剛擔任相國就奏報國庫空虛?」親政的秦王剛想做點成績出來就听聞國庫沒錢,這讓他有些生氣!

「大王,而今正是鄭國渠完工之時,花費巨大,此前用于工程的銀兩只佔歲入的十之三四,而今已經達到十之五六,加上這些年軍隊耗費,已經快要入不敷出了!」

「豈有此理!一個小小的水渠怎麼會花費如此之大?鄭國渠剛修建的時候沒有算清楚需要花多少錢嗎?我大秦豈能被一條水渠所疲敝!」

中丞馮去疾道︰「回大王,開工之前預算修渠花費最多不過佔歲入的十分之二!」

秦王嚴厲的斥責道︰「當初的預算是誰負責的?」

馮去疾道︰「預算都是由當時的相國呂不韋和水工鄭國計算的。」

原來,九年之前是呂不韋決定接受韓人鄭國的建議,開始修建鄭國渠的。此渠一旦完成,便可以使關中平原變成千里沃野,秦國的糧食產量也將倍增。而當時根據鄭國的花費預算最多達到國庫歲入的十分之二。沒想到一旦開工建設,投入的越來越多,國庫的負擔也越來越重。

當時呂不韋為相國,雖然工程的之處大大超出了預算,但是考慮到水渠是自己堅持要修的,而且建成後的確會大幅提高歲入,因此總是想盡各種辦法保證水渠的建設,即使是降低官員薪水也在所不惜。他做相國的時候從未在朝堂提起修建水渠耗費巨大一事!

「如今呂不韋已死,鄭國在外監工,如何對質?」秦王問道。

「臣記得是昌文君引薦的水工鄭國,大王可詢問昌文君。」馮去疾答道。

「韓啟,你怎麼解釋?」秦王嚴厲的問道。

韓啟此時早已心生恐懼,當初韓桓王是拜托他進行「疲秦」之計的,希望秦國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修渠之事上,從而停止對韓國的蠶食。韓啟因為有夏太後撐腰,當時並沒多想,覺得此計對秦韓兩國都有好處,便極力向呂不韋吹噓修建渠的好處。並把水工鄭國引薦到秦國。秦國此時又缺乏能夠完成水渠的人才,便同意任用鄭國進行監工。

韓啟見已經無法隱瞞,便拜倒在地道︰「大王恕罪,這都是韓桓王的陰謀,他想以此來疲敝大秦,讓秦國無力侵擾東方六國!微臣當時覺得雖然會使大秦幾年之內國庫緊張,但長期來看是沒有害處的,所以並未阻攔,請大王恕罪!」

秦王暴怒︰「你們這些客卿果然都是居心叵測!竟然要設計疲敝我大秦!簡直是罪大惡極!來人,給我把鄭國抓起來!寡人要親自審問!問清詳情一並處置!」

朝會不歡而散。一散朝,大家便開始議論起來客卿的事情。

很多秦國的貴族都痛恨客卿,認為他們奪走了本該屬于自己的官位爵位,如今呂不韋、韓啟、鄭國接連出事,他們認為這是將客卿一網打盡的最佳時機。

此後幾日,秦國的舊貴族不停的來到王宮勸說秦王。

老臣嬴程對秦王說道︰「東方六國的客卿來秦並非真的要振興我大秦,都是懷有不良的居心。先是有呂不韋、嫪毐擅權,現在又有韓啟、鄭國疲秦,沒有一個人是真心為我大秦著想的!希望大王驅逐國內的客卿!重新任用秦國人。」

嬴忌接著道︰「只有自家人才靠得住!周朝能夠傳國八百年,都是多虧了把子嗣分封到各地為王,各諸侯拱衛周天子才使得天下太平。天下客卿來秦只會為自己著想,為他們的故國謀取利益,哪有老秦人值得信任!」

秦王剛剛親政,血氣方剛,如今接連踫上這些客卿做出有損秦國的事,如何能忍?如今又听到秦國貴族有如此大怨恨,心想如果驅逐客卿從而贏得他們的支持和信任也是值得的!便氣憤的道︰「這些客卿甚是可惡!寡人立刻就下逐客令!把六國的客卿全部趕出秦國!」

嬴程道︰「大王聖明,我們老秦人一定會像保護自己的家一樣包圍秦國!像對待自己的父母一樣侍奉大王!」

第二天,秦王便發了一道命令︰

「治理秦國,只能依賴秦國人的力量!六國來的客卿,都是包藏禍心,偷盜秦國而中飽私囊,破壞秦國而有利于六國。

像嫪毐、呂不韋這些人,都是拿著秦國的俸祿,做的卻是破壞秦國的事,讓秦國羞辱,實在可惡!現在水工鄭國又為韓國執行疲秦的奸計,與呂不韋同流合污,大興河渠工程,耗費大量民力物力,致使秦國疲弱,對外無力進兵,對內無力應付天災,以致天怒人怨釀,差點釀成大災。

如果這都可以忍受,還有什麼不能忍受!六國客卿都是心懷不軌,充當六國的奸細,國法難容!所以,秦國決議驅逐山東六國所有的客卿!自發布逐客令起,所有在秦國擔任官職的外籍客卿,十日之內離開秦國,否則,一律按照奸細之罪論處!」

逐客令一下,朝堂上幾家歡喜幾家愁。

秦國的貴族高興萬分,他們渴望把客卿全部驅逐,拿回本該屬于自己的權利!自從商鞅變法,秦國貴族便沒有了特權,要獲得爵位必須創建軍功。如今他們都希望能再次得到承襲爵位的特權,因此都稱頌秦王的英明,把秦王稱為老秦人最聖明的大王!

客卿卻是人人自危,熊狀、韓啟、李斯等人都是被驅逐的對象,他們在秦國經營多年,一朝被驅逐將一無所有。但是面對盛怒的秦王,大家都是敢怒不敢言。他們都暫時保持了沉默,思索著應該如何反擊!

李斯剛剛進入朝堂,正想大展身手,卻遭逢被驅逐的厄運,非常不甘心!按照自己對秦王的了解,秦王並非心胸狹小之輩,這一定是受到了蒙蔽才下的命令,于是決定進諫。

兩天後,李斯上書諫逐客令︰

「我听說官員們都在討論驅逐客卿的事,臣認為這樣是錯誤的。

過去秦穆公求士,在西邊從戎那里得到了由余,東邊從宛地得到百里奚,在宋國迎來蹇叔,在晉國招來丕豹、公孫支。這五個人,並不生長在秦國,可穆公重用他們,結果吞並了二十個小國,使秦稱霸西戎。

孝公推行商鞅的變法之策,改變了秦國落後的風俗,人民因此殷盛,國家因此富強,百姓甘心為國效力,諸侯各國歸附听命;又大敗楚、魏兩國的軍隊,攻取了千里土地,至今還鞏固地統治著。

秦惠王采用張儀的連橫之計,攻佔了洛陽一帶的地方;往西吞並了巴、蜀,往北獲取了上郡,往南奪取了漢中,並吞了九夷的土地,控制住楚地的鄢、郢;往東佔據險要的虎牢,佔領了肥沃的土地。于是瓦解了六國的合縱,使他們都向西事奉秦國,功效一直延續到今天。

昭王得到雎範,廢掉了穰侯,驅逐了華陽君,增強、鞏固了王室的權力,堵塞了權貴壟斷政治的局面,逐步侵吞諸侯,使秦成就帝業。

這四位國君,都是由于任用客卿而獲得成功的。由此看來,客卿們有什麼對不起秦國的呢?假使這四位國君拒絕客卿、閉門不納,疏遠外來之土而不用,這就不會使秦得到富強,秦國也不會有強大的威名。

現在陛下羅致昆山的美玉,宮中有隨侯之珠,和氏之璧,衣飾上綴著光如明月的寶珠,身上佩帶著太阿寶劍,乘坐的是名貴的縴離馬,樹立的是以翠鳳羽毛為飾的旗子,陳設的是蒙著靈鼉之皮的好鼓。這些寶貴之物,沒有一種是秦國產的,而陛下卻很喜歡它們,這是為什麼呢?

如果一定要是秦國出產的才許可采用,那麼這種夜光寶玉,決不會成為秦廷的裝飾;

犀角、象牙雕成的器物,也不會成為陛下的玩好之物;

鄭、衛二地能歌善舞的女子,也不會填滿陛下的後宮;

北方的名驥良馬,決不會充實到陛下的馬房;

江南的金錫不會為陛下所用,西蜀的丹青也不會作為彩飾。

用以裝飾後宮、廣充侍妾、爽心快意、悅入耳目的所有這些都要是秦國生長、生產的然後才可用的話,那麼點綴有珠寶的簪子,耳上的玉墜,絲織的衣服,錦繡的裝飾,就都不會進獻到陛下面前;

那些閑雅變化而能隨俗推移的妖冶美好的佳麗,也不會立于陛下的身旁。

那敲擊瓦器,拍髀彈箏,烏烏呀呀地歌唱,能快人耳目的,確真是秦國的地道音樂了;那鄭、衛桑間的歌聲,《昭虞》《武象》等樂曲,可算是外國的音樂了。

如今陛下卻拋棄了秦國地道的敲擊瓦器的音樂,而取用鄭、衛婬靡悅耳之音,不要秦箏而要《昭虞》,這是為什麼呢?難道不是因為外國音樂可以快意,可以滿足耳目官能的需要麼?可現在陛下對用人卻不是這樣,不問是否可用,不管是非曲直,凡不是秦國的就要離開,凡是客卿都要驅逐。

這樣做就說明,陛下所看重的,只在珠玉聲色方面;而所輕視的,卻是人民士眾。這不是能用來駕馭天下,制服諸侯的方法啊!

我听說,地域廣的,糧食必多;國家大的,人民必眾;武器鋒利的,兵士一定勇敢。所以泰山不拒絕土壤,方能成為巍巍大山;河海不遺棄溪流,方能成為深水;稱王的人不拋棄民眾,才能表現出他的德行。所以,地不分東西,民不論國籍,一年四季都富裕豐足,鬼神也會來降福。這正是五帝、三王無敵的原因啊!現在陛下卻拋棄百姓以幫助敵國,拒絕賓客以壯大諸侯,使天下之士退出秦國而不敢往西,裹足不敢入秦,這正是人們所說的把糧食送給強盜,把武器借給敵人啊!

許多東西並不產于秦,然而可當作寶物的卻很多;許吐司人都不出生在秦國,可是願意對秦盡忠心的卻不少。現在驅逐客卿而幫助敵國,減少本國人口而增加仇人的實力,結果在內使自己虛弱,在外又和各國諸侯結怨,像這樣做而想使國家不陷于危境,這是辦不到的啊!」

秦王讀罷很受觸動,開始後悔自己的沖動之舉。

逐客的消息很快也傳到了後宮之中,華陽太後也知道了此事,她連忙把羋虹和熊狀招入自己宮中商議對策。

熊狀道︰「大王必然是受到了朝中舊貴族的蠱惑!如今事態嚴重,大王限令客卿十日內離開秦國,不然就要之罪!」

華陽太後無奈的搖搖頭道︰「大王還是太年輕了,考慮事情不周全啊……」

羋虹見華陽太後淡定的樣子,非常著急,道︰「我本來打算勸說大王的,但是大王一向反對後宮妃嬪干預政事,請姑母出面說服大王!」

華陽太後道︰「大王如此厭惡後宮干政還不是因為他那個生母趙太後啊,讓他蒙羞!這件事還是我來勸說吧!」

秦王听聞久不听政的華陽太後召見自己,非常震驚,連忙趕到太後宮中問安。

華陽太後說道︰「听說大王要誅殺鄭國?逐天下之客?我認為不妥啊!而今殺掉鄭國,還有誰能擔當修建鄭國渠的重任?如果就此停止修渠,以前的付出豈不是付諸東流?

如果你現在把相國、丞相都驅逐出秦國,那秦國之內還有人可以擔此重任嗎?國家將如何治理?我秦國一直以來都有厚待客卿的美名,希望大王慎重考慮此事!」

華陽太後句句都說到了秦王的痛處,秦王思索片刻道︰「孫兒一定慎重考慮此事!都是孫兒考慮不周,讓祖母費心了!」

三天後,鄭國被帶到咸陽受審。秦王親自審問鄭國,故意說道︰「你們韓國君臣的陰謀已被識破,而今你還有什麼話可以說?」

「臣當初的確是受韓王所托前來疲敝秦國,但在我查看完實地之後發現如果真能修成此渠,則關中糧食產量豈止倍增!這對秦國來說是有多麼大的好處!臣為韓延數歲之命,而為秦建萬世之功。」

鄭國這幾年一直生活在秦國,眼見秦國在呂不韋的治理之下國力蒸蒸日上,一切皆有法度,又見韓國君臣不思進取,國勢日衰,早已不想什麼疲秦之計,如今他只希望能夠完成此渠,使關中真正成為千里沃野!

「此渠修成固然是有益,然而耗費為何會如此之巨?尤其是這兩年倍于從前!大秦疲敝甚矣!」

「大王應該知道,修渠如同蓋房子,越是到後來越是困難,不僅石料木料運送路途遙遠,勞力損害也更加巨大,耗費增加正是完工的前兆!如果再有一年時間,水渠便可完成!大王怎麼能因為一時的困難就放棄了這個讓大秦崛起的機會!」

秦王聞此大喜,賜鄭國酒肉。

第二天,秦王就當眾承認了自己的錯誤,撤銷了逐客令,依然讓鄭國主持修渠,並提拔李斯為廷尉,延續秦國厚待客卿的傳統。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