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以孝治國。成國公老夫人病重上折祈求獨子朱輔回京侍奉,朝廷立刻同意。
為了讓朱輔盡早歸家,成國公府花錢租用熱氣球運送兵部的調令。調令一到,朱輔立刻動身回京。如朱輔擔憂的那樣,兵部並沒有重新派勛貴前來,而是?讓老將、左軍都督同知莊鑒接管左軍。
莊鑒乃遼東人,莊家在遼東屬于不起眼的小家族。他見證了弘治十二年太子勢力插手遼東之後的所有變化。?軍制改革受到底層武官和士兵的擁戴,武官世家缺少了分庭抗禮的底氣。再加上遼東連年干旱,需要依靠太子提供糧食。遼東在軍中勢力龐大的武官世家,不能說所有,只能說絕大部分被清算。遼東武官被太子安排的明明白白。
本就在朱輔約束下收斂了脾氣的幾位左軍將領,這下更是安分守己了。
左軍換帥在北伐形式一片大好之下顯得微不足道。並未抄報在朝廷邸報上,《大明報》只字未提,僅僅刊印在《京報》北伐專刊的不引人注意的角落里。
李東陽領著半套北地布政使司的班子抵達平虜城。從報紙看到消息後松了口氣。他一到平虜城,接到了戶部、兵部的雙重命令。
命他從中軍中抽調一萬士兵修築道路。這道命令听上去絲毫沒問題。北地戰線拉得很長,軍糧和武器補給是大問題。修路方便後勤運輸,運輸的問題解決不了,十萬中軍去了後套也得因為缺糧撤回來。
但李東陽卻在平虜城看到提前半個月運來的修路建築材料。太子府一奪下平虜城控制權,囚牛商行久抓緊時間三合土和炸藥送來。讓人不得不深想。
「為安全起見,炸藥在汝箕溝山里放著。」李兆先畢恭畢敬地道。
李東陽仰起頭,端詳著成熟了很多的兒子,「哥兒知道此條路通往哪里?」李東陽點點兵部特使送來的驛路圖。其中有一段建在賀蘭山西側的沙漠內,連到平虜城,在連通寧夏衛。
「為何平虜城到寧夏衛的道路要修成15丈寬?」大明門前的京師御道寬50丈,前門大街寬6丈。一條關外連通關內的大道有必要修那麼寬嗎?
李兆先看了父親幾眼︰「爹,太子殿下命您為北地布政使的時候就沒說過什麼嗎?」
李東陽一眼瞪過去︰「說是讓太子府並入北地布政使司,沒看我只帶了一半人手來嗎?國子監一群人哭爹喊娘,後悔沒早點投了太子府。」監生被吏部授官的難度等同于讓太子改變主意。多少人羨慕入了太子府的監生和舉人們。
「東宮的伍公公又一次在沙漠迷路,無意中發現一處鹽湖,四周被沙地和沙漠包圍。那里人跡罕至,鮮少有人去采鹽。爹問的那條路,就是通往鹽池的。鹽湖的鹽雜質極少極大,開采很容易;汝箕溝在不停地提高煤礦的產量,能保證每日都有煤運出,現在被運力所限。再加上後套通到平虜城的路,三條路交匯到平虜城,主干道需很寬。」李兆先思索著太子沒有事先告訴他爹鹽湖的原因,「或許是受太子與龐氏商行的對賭合同限制,太子暫時不會吧鹽湖移交給朝廷吧?」
李東陽想到太子擔下的300萬超支鹽引,就沒在鹽湖歸屬上計較。
李東陽走到門口,給手下的經歷使了個眼色。關上門,臉色一沉,神情嚴肅地道,「此刻只有你們父子倆人,哥兒老實回答我,歸善郡王為何在此?」
李兆先身子一垮,五官擠在一起,「爹,孩兒是您的獨子,您可憐一下孩子吧。別人不知道,爹您還不清楚嗎?太子怎麼可能特意派兩名東廠好手來保護我!」只要有東廠的人在,在哪間屋子談話都不安全。
「他們是來保護歸善郡王的?」
李兆先點點頭,聲音萎靡,「我就是塊遮羞布。」
「太子想讓歸善郡王出國?」
李兆先下意識把身子往後仰,做出防備狀。
「耽羅島?古里?都不是?那就是呂宋了。」李東陽根據兒子的肢體反應猜到了歸善郡王的去處。
李兆先連連後退︰「爹,我可沒說。都是你猜的!」
「呂宋現在是什麼情形?」李東陽步步緊逼。
李兆先坦然地搖頭︰「不知道。」
李東陽不信︰「萬壽節上沒有出現呂宋的使者。」
李兆先理直氣壯地迎著他爹的目光。他真不知道呂宋是什麼情況。以太子的脾性,呂宋的實際掌控權應該落在太子手里了。
李東陽擺擺手趕兒子離開︰「王家會來送親,在平虜城完婚後,帶上新娘子一起去泉州。泉州市舶司里為父都給你打點好了。兩名副提舉是從囚牛商行海船上退下來的老人。有不懂的多問他們。皇上將要擺駕泉州,接待的時候多听多看,少說話!」
「爹!我的路我想自己走。」李兆先萬分不滿爹替他安排好一切。以前他不敢不滿,只會蒙在心里的憋屈讓他思慮過重、身體虛弱。太子府三年多的歷練,使得他月兌胎換骨,敢在爹面前直言自己的想法。
李東陽「呵呵」笑了兩下︰「你是有太子的能耐,還是有太子的魄力?英國公架勢大了點,你就把人氣走了。爹不給你指路,你怕是要把李家往火坑里帶。」
「我只是向英國公提了幾句忠告。自古忠言逆耳!」李兆先梗著脖子道。
李東陽呵斥︰「反了你了!你用什麼身份提忠告?」
「我當然沒資格向一品國公提忠告。肯定是太子要我說的啊!」李兆先理直氣壯。
「那英國公听懂了嗎?」李東陽隊傻兒子無語了。
李兆先被李東陽的表情搞的不確信了起來。「肯定……應該明白了吧?」
「英國公一葉障目,能明白什麼!你就該把太子寫給你的信拿給英國公看,其余什麼也不要說!」李東陽想敲開兒子的榆木腦子。
李兆先不服︰「太子信中交代了很多事兒,怎麼能讓英國公看。」
「拿來!」
「我把信燒了。」李兆先撒腿就跑。太子府有守密條款,違者重罰並罷黜。他爹善謀,還是被太子算計了多次。李兆先堅定信念跟隨太子。
李東陽無奈地搖搖頭。這代年輕人都拿太子當榜樣。殊不知幾百年里才能出一位妖孽。
太子在給兒子的信中交代了很多事……是否算準了英國公不會听兒子的肺腑之言?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