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新青年

作者︰浮沉的命運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幾位兄弟,你們讀過報紙上的「我愛這土地」一文嗎?」

陳恭尹面帶笑容,也是人畜不欺。不過他相貌平平,膚色又黑,雖然瀟灑,一點也不風流。

「我陳恭尹和老屈志趣雖不一樣,但同樣是為國為民。我願遨游天下,所到之處,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傳播我中華文化,沐萬物于王化之下。」

「屈兄、陳兄,士農工商,士為首,余者下之。人有高低貴賤之分,自古皆然。人人生來平等,不過是離經叛道、想當然爾。倘若沒有貴賤之分,為什麼有人生下來富貴榮華,又有人家徒四壁?有人貴為上卿,有人田頭風吹日曬?」

徐乾學搖頭說道,顯然不同意屈大均的觀點。

「不不不,非也非也。各人所做事情雖有不同,但人格沒有貴賤之分!」

陳恭尹搖搖頭,立刻反駁了出來。

「那是祖輩的余蔭而已。北王殿下興辦義務教育,目的就是人人讀書寫字,開啟民智,達到人人平等。如果人有高低貴賤,豈不是違背了北王殿下興辦義務教育的初心?」

「自古以來,歷代王朝,都是以愚民、弱民為國策,本朝更甚。本朝對宗室士宦太優,對百姓太苛,以至于土地兼並,豪強暴虐,宗室驕橫,百姓水深火熱。北王殿下興辦義務教育,免去苛捐雜稅,宗室特權,提高軍人地位,發展海內外貿易,人人各司其職,這才是正道。」

屈大均話語一出,慷慨激昂,讓酒樓中的士子都是心驚。

宋一鶴和高名衡暗暗心驚。公然對朝廷國策評頭論足,指手畫腳,簡直是大逆不道。

酒菜上來,王泰一行人開吃,眾人邊吃邊喝,邊吃邊听。

「陳先生,這幾個年輕人,的確是年輕一代中的佼佼者,尤其是這個屈大均。考講武堂和京師大學堂的時候,你們要多加留意一下。」

王泰看了看周圍,對陳子龍低聲叮囑道。

「公子,屈大均、陳恭尹、梁佩蘭三個人,都是來自嶺南,自稱「嶺南三劍客」,一起讀書游歷,志同道合,有些才華。」

知道王泰喜歡年輕俊才,陳子龍輕聲介紹道。

「到講武堂和學堂好好錘煉一番,再看他們將來的成就吧。」

王泰的話,讓陳子龍一驚。

「公子,你要……動兵了?」

宋一鶴和高名衡也是一起,看向了王泰。

「過幾天我會去朝.鮮,除了送高大人和一眾官員上任,同時看一下朝.鮮省,調朝.鮮駐軍和水師一起,對建奴用兵。」

朝.鮮省!

眾人都是是振奮。

「我會和高大人乘海軍的船只離開,宋大人去山海關上任,京師就交給陳先生。」

王泰看向眾人,目光幽幽。

本來去冬就要兵發關外,不過氣候寒冷,水師難以提供支持,這才不了了之。

這一次,春暖花開,正是大展拳腳之時,到時候水陸並舉,直搗黃龍。

王國平和董士元對望一眼,心頭又騷動了起來。

終于,可以和建奴一決生死了。

「屈兄,如此說來,我讀書人豈不是要和販夫走卒、引車賣漿之流相提並論?」

徐乾學臉色微紅,反問了起來。

王泰暗暗搖頭。這徐氏三兄弟,實在是有些讓他失望。

「販夫走卒、引車賣漿之流,大多數人還不是尋常百姓。北王殿下的普及義務教育,就是儒家所說的有教無類,開啟民智。孟子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也就是以民為本。既然是以民為本,當然民不能為賤了。」

屈大均毫不客氣,簡單直接。他看著周圍的士子,朗聲一笑。

「若是讀書人只會寫八股文,寫寫詩詞,不能經世致用,就只是讀書人,而不是真正的士。士者為國為民,為國家民族而生,為萬民謀福祉。徐兄,咱們共勉之。」

「愚民、弱民!」

王泰心頭微微一震。

自己普及義務教育,開啟民智,竟然不知不覺破了歷代君王的治國之術。

這個屈大均,還真是個人才!

這就是新一代的年輕國民!也是中華的希望所在!

「李兄弟,曹兄弟,你們也來了!」

屈大均忽然站了起來,向著酒樓樓梯口招手。

「屈兄、陳兄、梁兄、劉兄,各位兄弟!」

幾個年輕人走了過來,紛紛抱拳行禮,當先一個十**歲的年輕人,身著布衣,膚色微黑,中等身材,雙目炯炯有神,一口的陝西口音。

另外兩個年輕人都是身材高大,一個長相憨厚,也是陝西口音,另外一個濃眉大眼,威風凜凜,似曾相識。

屈大均背對著王泰,幾個打招呼的年輕人卻是和王泰面對,面容憨厚的年輕人看到王泰,當成了一驚,不顧和其他人寒暄,大步走了過來,肅拜一禮。

「小人見過北王殿下!見過王守備!」

王泰不由得一驚,想掩飾已經來不及。

「你是……」

王泰懵懵懂懂,一旁的王國平卻是立刻站了起來,滿臉的驚愕。

「你莫非是孫督師的公子?你怎麼到京城來了?」

「回北王殿下,回王守備,正是在下!」

憨厚的年輕人趕緊回答,又是肅拜一禮。

「你是孫大人的大公子!」

王泰心頭一震,不由自主站了起來。他仔細觀看,果然是孫傳庭的大兒子孫世瑞,果然有幾分年少時的樣子。

「孫公子,你家里……」

王泰一陣恍惚,下意識地問了出來。

「北王殿下,家父戰敗身死,家母和家姐投井而死。家母的尸骸以被迎回,在山西代縣孫氏祖塋招魂祭葬。家姐的尸骸沒有找到,只能按照她的遺願,在陝西西安府西北建了衣冠冢。至于家父也是如此,已在山西祖墓建墓安葬。」

王泰恍然若失,輕輕點了點頭,眼前卻不由自主浮現當年後園雪花之中的那個俏麗的身影。

「那你此次進京,是要……」

王國平看王泰面色戚戚,趕緊問了出來。

「我是和同鄉曹思宗,還有好友李因篤一起備考的。」

孫世瑞指著跟上來見禮的兩個年輕人,一一介紹。

「殿下、大人,這是曹變蛟將軍的嗣子曹思宗,這是陝西有名的神童李因篤。」

「見過北王殿下!」

曹思宗和李因篤上來,紛紛行禮。

「你是曹變蛟將軍的嗣子?」

王泰吃了一驚,他打量著眼前濃眉大眼的年輕人,重重點了點頭。

「你父親是英雄,你也要繼承他的遺志,報效國家,為國為民!」

「謝殿下!我們三人,我和孫兄弟準備考講武堂。李因篤書讀的好,準備考京師大學堂!」

曹思宗臉色發紅,朗聲說道。

「殿下,李因篤八歲能文章,11歲應縣試,取第一名,入庠學習,人稱為「神童」。李闖率軍攻佔富平,其族人81人俱焚,李因篤與其弟李因材在外才幸免于難。此次京師大考,李因篤也是志在考取京師大學堂,一展胸中報復。」

孫世瑞在一旁介紹道,和李因篤三人都是畢恭畢敬。

「好,有志者事竟成。若是能把自己的志向和國家民族的前途融在一起,那就是大丈夫之志了!」

王泰拍了拍李因篤的肩膀,哈哈一笑。

今天所見所聞,「嶺南三劍客」,「昆山三徐」,還有這孫世瑞、李因篤三人,各階層都有,也都各有所長,和以往死讀書的讀書人截然不同。

假以時日,他們的成長讓人期待。

「見過北王殿下!」

「北王殿下!」

看到王泰和李因篤幾人寒暄完畢,酒樓中的所有士民一起站了起來,人人都是畢恭畢敬,個個都是肅拜行禮。

這位年輕的殿下,揚中華之威,為萬民尋福祉,愛民如子,活民無數,文韜武略,除了那些少部分的宗室權貴,豪強官紳,天下極大多數的大明百姓,都把他看作活菩薩,萬民景仰的救世主。

尤其是他成功地激起了千千萬萬漢人的愛國熱情,讓無數的年輕人為之瘋狂,並成為他心頭的偶像。

「各位鄉親父老,大家好!」

王泰無奈,只有向著眾人揮揮手示意,笑容滿面。

「北王殿下,給大家說幾句吧!」

屈大均面紅耳赤,鼓足勇氣喊了出來。

「是啊!北王殿下,給士民們說幾句吧!」

陳恭尹也是黑臉紅彤彤,興奮異常。

「屈大均、陳恭尹、李因篤,你們所有在場的年輕人,我要恭賀你們。」

王泰壓壓手,等下面安靜了下來,才繼續說了下去。

「你們這些新青年,處在一個偉大的時代,也是我中華復興的關鍵時代。你們要不忘初心,為國為民,學好知識,投身各行各業。要記得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就在你們的身上!」

好話也罷,空話也好,王泰的話,讓下面的屈大均們臉色通紅,熱血沸騰。

「我大明王師南征北戰,為的是什麼,是我中華子民不被欺負,不被凌辱,抬頭挺胸,堂堂正正做人。將士們犧牲流血,是為了中華百姓能吃飽飯、穿暖衣、人人能受到教育,百姓能安居樂業,民富國強。」

王泰臉色發紅,侃侃而談,顯然也動了真情。

「但是大家不要忘了,民生和戰場上的一切都來自于知識。怎樣讓黃河不再泛濫,怎麼讓百姓的壽命延長,怎麼能建好水壩等等,都需要知識。火炮和戰艦的好壞,決定了我們的戰船能夠走多遠,找到更多的土地,給我們的子孫更多的生存空間,但這一切都是來自于鋼鐵的好壞,怎麼樣練出好的鋼鐵或更輕更堅韌的替代品,又需要許許多多的知識。而這些,又需要你們在學堂中學習,在工作中積累。」

下面的屈大均等人,都是听的仔細,許多人醍醐灌頂,茅塞頓開。

「官府下去會安排一下,來京師考試的士子,如果有困難,可以去新成立的京師大學堂或者講武堂去用飯、住宿。文淵閣的圖書也會拿出來,供大家借閱。士子們有任何困難,可以求助官府,順天府府尹閻應元閻大人會親自辦理此事!」

王泰旁邊的閻應元趕緊上前一步,大聲喊了起來。

「士子們听好了,本官是順天府府尹閻應元。你們有任何困難,可以求助官府,本官定會親自處理!」

「多謝北王殿下,多謝閻大人!」

士子們歡呼雀躍,人人都是激動。

「北王殿下!」

「我們要見北王殿下!」

忽然,酒樓外震天的喊聲傳來,楊震來到窗邊,只見酒樓外人山人海,更有無數激動喊叫的百姓從各條街道奔來。

「鄉親們好,都不要擠!」

王泰搖了搖頭,走到窗邊,面帶微笑,心里卻暗自嘆息。

今天這飯,恐怕是吃不下去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