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國運

作者︰浮沉的命運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昌德宮,朝.鮮李氏王朝營建的第二座王宮,始建于明成祖永樂三年,早年是李氏王朝的正宮景福宮東側的離宮。壬辰倭亂,即豐臣秀吉侵朝,朝.鮮王朝宮殿盡毀,景福宮也成了一片廢墟。

倭亂結束,李朝君臣面臨沒有宮殿的窘迫局面。由于正宮景福宮規模太大無力重建,李氏王朝只能先重建小型的昌德宮,作為議政的宮殿。

精美的園林和建築毀于一旦,烈火焚燒的痕跡無處不在,雖然有新建的昌德宮,但一切都是「將就」的痕跡。

御座之上,年過半百的朝.鮮君主李倧,臉如金紙,雙目呆滯,不時咳嗽幾聲,便臉色通紅,顯然身體差到了極點。

明天啟三年,李倧與西人黨金、李貴等人發動宮廷政.變,推翻伯父光海君,繼承王位。天啟五年獲明朝天啟帝冊封為朝.鮮國王。

李倧在位期間,朝.鮮內憂外患不斷,內部從李適之亂開始,各種叛亂或陰謀層出不窮;外部則處于明衰清興的劇變期,朝.鮮遭遇後金(清)的威脅與侵略,先後經歷了丁卯胡亂和丙子胡亂兩次蹂躪,其中崇禎十年的丙子胡亂,清軍兵臨城下,李倧被迫向黃太吉行三跪九叩之禮,並接受清朝冊封為朝.鮮國王,使朝.鮮的宗主國從明朝變成清朝。

經此恥辱,李倧對滿清百依百順,對恥于向滿清稱臣的大臣則深惡痛絕。他認為所受之辱都是斥和派造成的,直斥斥和派「誤國」,重用主和派和親清派,他曾在丙子胡亂後拜崔鳴吉為領議政,崔鳴吉因私通明朝被清朝抓走後又起用金自點。

本以為滿清國勢昌盛,清軍無堅不摧,從此安心「事大」,誰知明軍憑著船堅炮利,竟然攻佔了朝.鮮,從而控制了朝.鮮。

而身為朝.鮮國王的李倧,自然猶如傀儡一般。雖然明軍並沒有對他如何虐待和欺凌,但他自己循規蹈矩,深居簡出,盡量避免與明軍發生沖突。

今天他把各位大臣召到一起,是為了王位繼承的事情。御醫說他時日無多,這新一代的國王,總得指定人選。

「王上,身子骨如何?」

領議政金自點擔憂地問道,這位親清派的領袖,自從明軍控制了朝.鮮,就消停了許多。

李倧臥病在床,時日無多,朝.鮮的下一任國王,卻遲遲還沒有定下來。

「昭顯世子和鳳林大君,他們兄弟回來了沒有?」

李倧搖搖頭,說完又猛烈咳嗽了起來。

崇禎十年的丙子胡亂,清軍攻陷朝.鮮後撤軍,帶走了昭顯世子李、鳳林大君李淏與約50萬朝.鮮俘虜回國。力主斥和的洪翼漢、尹集、吳達濟三學士被帶到盛京處死。朝.鮮不僅向清朝稱臣納貢,還被迫出兵幫助清朝攻打明朝(皮島海戰、松錦之戰)。

昭顯世子李和鳳林大君李淏是李倧的嫡長子和嫡次子,二人作為人質,未能回國。三子麟坪大君李?雖然已經成年,但是資質平庸,李倧並不喜歡。其他的幾個子嗣崇善君、樂善君則是因為年幼,難以承擔大任。

「王上,清國回復,幾年前已經放昭顯世子回朝.鮮。至于鳳林大君,建奴也已經釋放其回國,想來就要到漢城了。」

平府院君元斗杓肅拜行禮,搶先開口。

這個金自點,對內勾結仁祖寵姬趙貴人,想立趙貴人的兒子崇善君李澂繼承王位。對外則采取親清態度,朝.鮮朝野上下,人人不滿。

崇善君李澂不過九歲,立為新王,他豈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當真是其心可誅。

「建奴說幾年前已經放世子回國,世子去了明國,也不知是真是假。」

右議政金堉,朝.鮮國內自強派的代表人物,他看著病入膏肓的李倧,憂心忡忡。

昭顯世子和鳳林大君如果不能及時趕回,朝中因為爭奪王位,不知又要起多少波瀾。

雖然這個朝.鮮王位,已經形同傀儡,但依然是個香餑餑。

「本王的身子骨,只怕是等不到世子和鳳林大君了。」

李倧的話語,有氣無力,說出來的話,更是悲觀。

「難道說,我朝.鮮國的氣數盡了?」

殿中眾人一時寂然。明軍已經從各方面控制朝.鮮,朝.鮮百姓也已經習慣了明人的統治,也不知朝.鮮國祚,到底還能持續多久?

明軍佔據朝.鮮,兩萬大軍駐守,朝.鮮已形同大明一省,朝.鮮國內權貴們發動的各種起義、暴.亂紛紛被明軍討平,百廢正興。

如今大明向朝.鮮持續移民,漢人百姓已達兩百萬人,主要集中在漢城、西京平壤,以及沿海沿海港口,他們經商、建廠、開礦、種田,各行各業,無處不在。現在已經分不清,朝.鮮到底是朝.鮮人的朝.鮮,還是漢人的朝.鮮。

「王上不用說喪氣話,將來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平府院君元斗杓小心翼翼,勸著李倧。

「明國國勢如日中天,兵威直追漢唐舊日,朝.鮮恐怕是沒有機會了。」

右議政金鎏白發蒼蒼,此時也是搖頭晃腦,悲觀至極。

「朝.鮮總.理衙門在朝.鮮各地大興義務教育,學堂一概免費。又廢除奴籍制度,那些窮人無不是歡欣鼓舞。漢城和西京的兩所學院,我朝.鮮士子佔了半數,但你看那書本,都是漢字,授課教師,也都是清一色的漢人和泰西人氏,學生以說漢話為榮,畢業的學生許多去了大明謀生。我朝.鮮,已經是真真正正的「小中華」了!」

金鎏的話語中,帶著濃濃的譏諷之意。

所有的學生上學都是免費,貧困者有貧困補助,學優者有獎學金,男女學生都被列入義務教育範疇,人人平等。

佔朝.鮮人口八成以上的貧苦人家,自然是對朝.鮮總.理衙門感恩戴德了。

「豈止是教化,還有軍事!」

金自點也是接上了話題,語氣低沉,還有一絲激憤。

這個時候,二人的觀點出奇地一致。

「朝.鮮的年輕人,以加入講武堂為榮,都夢想著跟隨明軍南征北戰。你就說漢城的駐軍,有三成以上都是我朝.鮮子民。可是他們心中,只有總.理衙門,只有他們的餉銀和撫恤。他們心里,哪里還有我朝.鮮朝廷和皇室!」

明軍在朝.鮮興建基礎設施,普及義務教育,廢除朝.鮮的等級制度,成立講武堂和高級學堂,諸般新政,使得朝.鮮百姓心中只有朝.鮮總.理衙門,而沒有了朝.鮮朝廷。

長此以往,人人說漢語,寫漢字,耳濡目染中華文化,朝.鮮的未來又在何方?

朝.鮮王朝的第4代國王李,于1443年創制成功,1446年正式頒布使用,但朝.鮮卻是以漢字為書寫文字,權貴上層更是以說漢話為榮,這也是朝廷被稱為「小中華」的原因。

誰也沒想到明軍入侵,同文同宗,這反而成了明軍統治朝.鮮的幫凶。

眾人都不再提儲君的事情,提了也是意興闌珊。即便立個新王,明軍的總.理衙門來個消息封鎖,有誰知道?報紙這些東西,都控制在明人手中。

一個不慎,反而有可能招致總.理衙門的怨恨,萬一來個鋌而走險,誰都難逃一劫。

「听說,明國要對建奴用兵了?」

臉色煞白的李倧,忽然冒出一句話來。

「王上,報紙上都是這樣說的。報紙上還說,明國的北王王泰要在戰前來漢城,不知是真是假。」

金自點輕聲說道,很是有些感慨。

「北王王泰要來朝.鮮?」

一直沒有說話的司憲府掌令宋時烈,立刻睜大了眼楮。

他學宗朱子,尊崇明朝,排斥滿清,提倡尊周義理論,被稱為「大老」,是朝.鮮國內最負盛名的大儒,平時也會去漢城和平壤的兩所高級學堂授課,主要講談儒學。

「漢城學堂的那些年輕士子都在商量著,自發去港口接王泰。想來,這個王泰就要來朝.鮮了!」

金自點看了一眼宋時烈,似笑非笑。

「宋大人,明國與我朝.鮮,如同君臣父子,壬辰倭亂明國對我朝.鮮也有再造之恩,這是你的一貫說辭。到時候王泰來了朝.鮮,你可以與之秉燭夜談,以償心願了。」

「金大人,我邦之一草一木,生民之一毛一發,莫非皇恩之所及也。朝.鮮忠誠明朝,理所當然。我朝有今日之困境,亦是向建奴稱臣納貢,而傷了上國之心。」

宋時烈臉色凝重,鄭重其事。

「朝.鮮的將來,掌握在北王殿下的手中,諸般善政,可見北王並沒有虐待我朝.鮮百姓。朝.鮮和大明同文同宗,朝.鮮為大明一省,也無不可,只要北王善待我朝.鮮皇室即可。」

金自點心頭羞惱,卻找不出反駁的話語來。

這些朝.鮮的所謂儒家,他們尊王攘夷,講究華夷之辨,重儒學之傳播,反而對朝.鮮本國之存亡,不是那麼上心。

國王李倧心中淒然,卻是輕輕點了點頭。

宋時烈儒學大家,明國的朝.鮮總.理李定國等人,對他都是禮敬有加。他可不敢去找宋時烈的麻煩。

有傳言說,王泰欲在朝.鮮設巡撫衙門,而這位仰慕中華文化的宋時烈,或許就是朝.鮮新一任的布政使,自己或許李氏皇室還要仰仗于他。這個時候,就更不能得罪他了。

如今之計,只要王泰不難為他,不追究背華之罪,讓他安心走完最後一程,他就心滿意足了。

「你們說,北王殿下的明軍,能擊敗建奴的虎狼之師嗎?」

或許是想起了清軍兵臨城下時的情景,李倧的心突突跳了起來。

「王上,去年初冬,明軍一次性出動了近前艘戰船,目的就是打下山海關和寧遠城。那些戰船都是火船,周身都是鋼鐵,一般的戰船都有三四十門火炮。船堅炮利,足可以縱橫天下。」

金自點的話,不言自明,讓眾人都是嘆息欷歔。

天朝上國,禮儀之邦,果然是大國氣象,非朝.鮮彈丸小國可以相比。

這一次滅國之戰,明軍恐怕聲勢更盛,不知又是怎樣的一番景象?

「本王也想見北王殿下一面,見見這位英雄人物。」

李倧輕聲說道,也不知是真是假。

「北王殿下雄才偉略,天縱奇才,他自比秦皇漢武,以微臣看來,秦皇漢武也沒有他這般開疆擴土,文彩風流。這樣的英雄,也只有泱泱中華才有。」

宋時烈的話,讓李倧臉色煞白,心如刀絞。

「宋……卿,李氏……子孫,多多照……」

李倧臉色灰敗,掙扎著說出幾個字來。

「王上放心,臣當盡力!」

宋時烈肅拜一禮,鄭重其事。

「朝……鮮……」

李倧哆哆嗦嗦說出兩個字,眼前金星亂冒,咳嗽著吐出幾口鮮血,搖搖欲墜。

「王上,保重身子!」

金自點看李倧目光渙散,心驚肉跳,驚叫了起來。

「御醫,快!」

眾大臣圍上前,李倧已經昏迷了過去。

崇禎戊子年(1648年)四月初,朝.鮮國王李倧在漢城薨逝,廟號烈祖,謚號憲文烈武明肅純孝大王,王位空虛,遲遲未定。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