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國事

作者︰浮沉的命運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崇禎十二年年關,雨雪交加,北風呼嘯,京師之內,塵沙飛揚,天空灰蒙蒙一片。百姓都用紙糊上窗戶,來減少沙塵的侵入。出門者則要戴上紗巾躲避沙塵。

不像南京有石板鋪路,京師街道皆為土道,加上車馬眾多,積水嚴重,一下雨便是泥濘不堪,難以行走。更兼京師缺少公廁這些衛生設施,隨地大小便現象普遍,使得滿地便溺,腥臭不堪。

細雨擋不住鵝毛大雪,京師白茫茫一片,覆蓋了一切,使得京師的空氣也煥然一新。

寒風凜冽,大雪紛飛,紫禁城內的平台召對,也已經移入了乾清宮內。宮內雖然暖和些,但人們心中的寒意,依然是難以驅除。

「王泰,平身吧。算起來,這已經是一年中,朕第二次召見你了。」

乾清宮內,御案之後的崇禎臉上倦意十足,整個人看上去似乎被壓了一座重山,憔悴不堪。

大半年不見,崇禎頭上的白發,似乎又多了一些。

「陛下為國事操勞,要保重身體啊!」

王泰心頭測然,不由自主月兌口而出。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王泰,你的詞朕還記得,朕還撐得住。」

月前,清軍再次進攻寧遠,寧遠守將都督同知金國鳳率親丁數十人出據北山岡與清兵苦戰,矢盡力竭,與二子及眾親丁皆戰死。但除此之外,北地並沒有大的戰事。

湖廣張獻忠等人雖然叛情復燃,但在官軍圍剿之下死傷慘重,現在已經逃往四川,相信不久就可以剿滅流寇。

「王泰,你在中原調集糧草,又為大軍備餉,楊嗣昌屢上奏章,力陳你的功勞,你很不錯呀!」

崇禎臉上的笑容發自內心。楊嗣昌的剿匪大軍糧草供給,都是王泰一人所為。縱觀大明天下,都是要錢的文臣武將,難有王泰如此為朝廷分憂,有如此勤勉國事的臣子,他自然是欣慰不已了。

「陛下,微臣在中原大刀闊斧,以雷霆手段清丈屯田,河南鄉宦、軍官、宗親被臣得罪了個干淨。要不是陛下信任微臣,為微臣開月兌,微臣恐怕已經尸骨無存。微臣謝陛下的愛護和信任!」

王泰趕緊肅拜,恭恭敬敬說道。

說起來,要是沒有高名衡給他透底,讓他知道崇禎要整肅河南,要對河南縉紳動手的意圖,他也不會如此膽大妄為。

「高名衡上了奏折,說你一心為公,忠心可嘉。福藩、周藩不要太過糾纏,河南衛、宣武衛保持現狀即可。以後切不可肆意妄為,任意殺戮,否則,國法難容。」

崇禎的話听在耳中,王泰額頭汗水直流。伴君如伴虎,一個不慎,就是身死名滅。大明王朝弊端極深,積重難返,沒有壯士斷腕,絕難有所作為。皇帝要他循規蹈矩,他又如何放手去做?

「王指揮使,陛下是要你小心做事,千萬不要掉以輕心,一步錯萬步錯,誤了陛下的大事!」

後面的王承恩,不失時機地開了口。

「多謝陛下聖恩!」

王泰趕緊回道,依然是心有余悸。

「王泰,今年的秋耕,你河南都司下各衛,共種地幾何,募兵募民多少呀?」

崇禎的話語里,帶有一絲絲的期待。

「回陛下,臣今年秋耕12萬6千頃,各衛募兵總數一萬人,募民近30萬。這些相干事宜,臣已經在奏章中一一提及。」

說出這些話時,王泰的心中也是一陣驕傲。不管怎麼說,他憑借自己和部下的不懈努力,終于干了些事情,救了些百姓。

「王泰,想不到你還真是個經世之臣。比起孫傳庭,你做得尤是勝之。大明要是多幾個你這樣的實干之臣,朕不知要輕松多少。」

崇禎的話語里,滿滿的都是疲憊。

「王泰,上次你來的奏折中,說到貨幣改革一事,朕想听听你的想法。」

王泰正要說話,崇禎話頭一轉,直接說到了面聖的根本問題上。

銀子,朝廷之根本,庶政之良藥。

若是有足夠的庫銀,軍中不會缺餉,各地的軍變民變就不會發生,流寇也就形成不了氣候,朝廷又何必征收剿餉練餉,以至于民怨沸騰。

「陛下,容臣慢慢道來。」

王泰悄悄擦去額頭的汗水,定了定心神,開始說了起來。

「陛下,自萬歷皇帝中頁以來,海外白銀流入大肆減少,銷往海外的商業停滯不前,糧食價格上漲,非糧食產品如絲綢、茶葉、瓷器等價格下跌,朝廷的稅賦收入自然大幅度減少,但朝廷支出卻由于天災、軍事無法削減。形勢所迫,民間開始大量窖藏白銀,以備不時之需,從而使得市面上流通的銀子越來越少,銀子也越來越值錢。」

崇禎點了點頭,眼中露出幾分贊賞之色。

王泰說的沒錯。別的不說,就是那些王公大臣,誰家里不是藏有數萬兩銀子。

「王泰,朝廷府庫空虛,邊軍、各地官府都是催餉,就是遼東戰事所需,已是花費浩大,朝廷難以承擔。」

談到國事,崇禎又是眉頭緊皺。

洪承疇經略遼東,只是這大半年時間里,所需餉銀已經超過200萬兩,軍糧70多萬石,再加上各色軍器、盔甲、弓箭等項,朝廷在遼東的各項費用,已經是400萬兩以上。

崇禎朝內憂外患,連年戰亂,天災人禍,國庫年收入不足400萬兩白銀,僅是遼東一地的戰事,已經讓大明王朝不堪重負。

這也就難怪崇禎整日里焦頭爛額,憂心忡忡了。

「王泰,你有好的解決辦法嗎?」

崇禎拿起了桌上的銀元,似有所思。

「陛下,銀子鑄成銀元……」

王泰欲言又止,崇禎點了點頭,放下了手上的銀元。

「王泰,你要知道,鑄造你這個銀元,需要大量銀子。如今國庫空虛,戶部沒有銀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崇禎的表情看在眼里,王泰自然明白。崇禎這個窮皇帝,也當的太難了些。

「陛下,只需鑄造少量銀元,再用銅鑄造另外一種銅元,銀元可換銅元……」

「你的意思是……」

崇禎怦然心動,瞬間明白了王泰的意思。

「陛下,銀元銀六鉛四,一塊銀元換一兩銀子;銅元銅六鉛四,分為六種規格,與銀元以二、五、十、二十、五十、一百兌換,總計銀一銅六。」

王泰觀察著崇禎的臉色,小心翼翼解釋。

「陛下,一兩銀子賺四成,100萬銀元可賺40萬兩銀子,銅元亦是如此,鑄錢之利,盡為朝廷所得,地方官府也難以成色、火耗欺上瞞下。」

崇禎微微點了點頭,眼里露出贊賞之色。

鑄錢之利,歷朝歷代皆是有之,但沒有一朝,如大明這般以銀為本位,依賴如此。王泰此舉,可令朝廷得到鑄錢四成之利,地方官府沒有火耗借口盤剝百姓,而且朝廷可以擺月兌對白銀的依賴,重回銅本制度。

「王泰,你果然有些才華!」

崇禎沉吟了一下,卻又微微搖了搖頭。

「此事關乎國本,和天下百姓生計息息相關,絕不能貿然從事,朕還要召集大臣,仔細斟酌。」

崇禎說完,端起茶杯,喝了起來,神色間卻是輕松了不少。

「陛下,國庫收入,年不過400萬兩,土地兼並,逃稅匿稅,百業凋敝,改革已經是刻不容緩。」

王泰看崇禎不置可否,顯然還是為鑄錢的隱患和阻力猶豫不決,他眼楮一轉,繼續說了下去。

「若是全國推行鑄幣,也許會操之過急,不若于一省設為試點,造幣推行,使其建為全國之模範,再徐徐推之。」

王泰的話,讓崇禎慢慢坐直了身子,眼楮盯著王泰,目光炯炯。

「王泰,你回去後要盡心盡力,不要使朕失望。等高名衡回朝面聖,河南,馬上會有……」

崇禎話沒有說完,王泰心知肚明。看來,崇禎馬上會對河南的縉紳們下手了。

也許,還有那些官員……

片刻,崇禎目光又變的黯然,失去了光彩。

土地兼並、官員貪鄙、縉紳橫行、宗室重負、民風萎靡……

大明,的確需要一場徹頭徹尾的改革,光是河南一地,又能如何改善朝廷大局,誰又能讓天下都如河南?

崇禎的表情看在眼中,王泰暗自一聲嘆息。權貴官員、縉紳宗室、富商巨賈們,這些個既得利益集團,把大明王朝壓的喘不過氣來,一步步滑向深淵。

歷史上,清軍兵臨山海關、李自成北上,大明王朝曾計劃南遷,最後不了了之,除了崇禎礙于春秋大義,那些個權貴們,誰能扔得下他們寶貴的瓶瓶罐罐?

王朝更迭,他們只不過更換門庭,田產屋業、金銀財寶,這才是他們的根本,朝廷南遷,即便田產屋宅不論,難道讓他們拉著幾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兩銀子,一路隨大軍逃亡南下?

這是南遷還是轉移贓款?

崇禎沉思,王泰肅立,王承恩看著默然無聲的皇帝,又看向低頭不語的王泰,輕輕咳嗽了一聲。

「陛下,忙了一天,你也該用飯了。」

崇禎站起身來,邁步出來,向前走去。

「王泰,隨朕一起用飯吧。」

王泰和王承恩對望了一眼,王承恩微微點了點頭,王泰跟在王承恩身後,一眾宮人在後,出了大殿。

眾人進了暖閣,崇禎先坐下,王泰小心翼翼剛要坐下,一陣女聲傳來,似乎有好幾人。

王泰心中一動,趕緊退到一旁,站直了身子。

「皇後到!」

隨著宦官的聲音響起,一個三十歲左右身著樸素的婦人走了進來,一名俊俏的女童在旁、眼神靈動,女童手里托著一個盤子,盤子里放的熱氣騰騰的食物,讓王泰心里微微一動。

他運入宮中的番薯,終于上了君王的餐桌。

「皇後,皇兒,你們也來了。」

崇禎微微一笑,面向了王泰。

「王卿,快來見過皇後,還有坤興公主。」

王泰趕緊上前參拜,想不到眼前的婦人和女童,就是歷史上的周皇後和那位斷臂的長平公主了。

「你就是王泰? 你種的番薯,一畝地真有十幾石?」

周皇後還沒有開口,坤興公主朱媺娖卻首先開了口,一雙黑亮的雙目里,都是好奇。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