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航天產業竟然如此暴利

作者︰奶味小布丁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面對新時代的變革,他旗下的企業倒是很會抓住機遇,有些企業甚至都不要他去說,就能夠明白全球衛星通信網絡,對現代化信息時代具有如何的威力。

積木軟件公司就是如此一家企業,當獲得老板想要建立一個高帶寬、超穩定、低時延的衛星通信網絡,就已經悄悄的將自己的相關計劃進行了修改。

軟件方面倒還好說,需要修改的並不算很多,但是和智慧城市大腦相關的硬件配套設施,卻是可以進行諸多的應用,加入物聯網已經是勢在必行。

積木軟件公司積極修改接口標準,聯系合作企業,讓他們緊急適配自己的新標準,好在這個時候,城市化建設當中使用的這些設施還不算是很多,修改工作量和成本並不算很大。

當城市各個環節都加入了物聯網,那麼城市智能程度將會更高,和現有的標準相比,不知提高了多少個檔次,這也是為什麼積木軟件公司如此積極的原因。

為了適應新時代的變化,中國聯通公司也在積極的將現有的光縴網絡進行升級,雖然還沒有全面升級的必要,但是也在關鍵環節,增加了新的標準。

這對于地面固定光縴網絡配合新的衛星通信網絡,以及馬上就會推廣使用的新無線通信接入終端,形成一個新的通信技術標準體系,讓我國物聯網應用成本更加低廉。

就在大家正在關注新一代智能手機、全球衛星通信網絡、自動駕駛汽車等等熱門話題的時候,未來空間技術公司的發射場上,則是另一番熱鬧景象。

由星際快車公司研發的航天飛機運輸到未來空間技術公司這邊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為了保證測試萬無一失,在這邊經過了幾個月時間的檢測,終于到了真正實驗發射環節。

而且這個時候未來空間技術公司剛剛完成了玄天科技公司委托的通信衛星發射任務,有足夠的人力和精力來完成這一項同樣會載入我國航天歷史的測試實驗。

這次測試並沒有打算靜悄悄地做,而是邀請了央視和亞視的節目組,來到現場觀摩,因為這標志著我國的航天將會進入新的一頁。

雖然航天飛機並不屬于新概念,鷹醬已經使用了好幾年,但是相比起鷹醬的航天飛機,我們在這方面是後發先至,技術上面領先對方不是一星半點。

不說安全問題,但是發射成本就比對方具有強大的競爭優勢,星際快車公司的航天飛機真正的做到了高發射頻次、低維護成本、高穩定性、高安全性,高自動化等特點。

可以說星際快車公司的航天飛機,是我國材料、航天、電子、軟件、設計等領域的巔峰之作,是我國工業皇冠上的明珠,是我國大規模太空開發的起點。

為了配合航天飛機的測試,未來空間技術公司都延遲了自己的空間站剩余太空艙的發射,準備等到航天飛機首秀之後,再通過航天飛機來完成剩余太空艙的發射。

經過兩家企業的嚴格檢測,都一致認為,現在的航天飛機狀態處于前所未有的好,達到了測試實驗的要求。

其實按理說,星際快車公司的航天飛機,擁有強大的自檢系統,需要人工檢測的環節並不多,根本就不需要花費如此長的時間進行檢測。

這麼做主要是還第一次太空發射測試,大家都是出于謹慎考慮,今後使用航天飛機強大的自檢系統,就可以完成絕大部分檢測環節,人工檢測的機會並不多。

之所以要配備強大的自檢系統,主要是為了避免像鷹醬那樣,每一次檢測花費的時間非常長,檢測維護成本特別高昂,每次檢測維護需要將航天飛機幾乎完全拆解再重裝,減少了航天飛機的使用壽命。

當然,擁有如此強大的自檢系統,少不了天工精密儀器公司的各種超級傳感器,能夠對航天飛機的各個環節進行狀態檢測和感知。

擁有強大的自檢系統,執行任務返回的航天飛機,只需要開啟自檢系統,短短一兩個小時,就能夠自檢完成,然後由人工對外部的一些設備進行自檢,全程不需要半天時間。

而且也不需要像鷹醬那樣,將航天飛機全部拆開,然後對各個零部件進行檢測,那樣不僅耗時,而且成本高,使用壽命也會減少。

而且每次拆解組裝其實還會增加新的問題,只要組裝的過程中出現一絲的瑕疵,就會為釀成安全隱患,這也是為什麼鷹醬的航天飛機事故率那麼高的根本原因。

發射台上,體型龐大的航天飛機掛在體型更加龐大的火箭箭體之上,讓發射塔上的兩者顯得更加震撼人心。

來自央視和亞視的節目組,在發射之前擁有比較近距離的拍攝機會,將發射前的狀態進行了較為全年的記錄。

然後就是發射準備環節,這個環節就不允許記者在現場,避免出現意外,記者只能是遠遠的站在外面,使用攝像頭拍攝忙碌的發射準備過程。

發射準備工作完成之後,就正式進入發射階段,這邊也沒有拖時間,準備工作完成第二天,氣候非常的不錯,發射也就如期進行。

對于發射過無數次火箭的未來空間公司而言,員工的心情還是非常的平和,並沒有如記者想象的那樣,現場充滿緊張氣氛。

等到現場發射指令發出之後,火箭噴射出龐大的白煙和火光,緩緩的載著航天飛機向天空攀爬,而這時候,亞視和央視都第一時間將這個畫面對外發布。

航天飛機之前能夠研發和制造的只有鷹醬和北極熊,再也沒有第三個國家能夠有此實力,現在我們正式成為第三個國家,怎麼能夠不讓人激動。

央視第一時間就向國內廣大百姓報告這個喜訊,而亞視則是向全世界宣告,中國正式成為超級航天大國,能夠徹底和另外兩個國家平起平坐。

雖然看上去我們還沒有登錄月球,還沒有登錄火星,但是就我國具備的技術儲備,這些工作只不過是早晚的事情而已。

果然兩家媒體的報道,引來了全世界的關注,讓國內民眾和國外民眾知道,原來我國也悄咪咪的完成了航天飛機的研發和制造。

現在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未來空間技術公司,以及那越來越快的火箭上面,當火箭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之後,就剝離開來,與此同時航天飛機的動力系統瞬間就運作開了。

火箭結束了自己的使命,緩緩的按照程序設定,返回到地面發射塔,執行回收任務,而航天飛機自己一個孤單的身影,義無反顧的沖入太空,向著預定軌道出發。

全程也才短短十幾分鐘,但是發射過程異常順利,動力系統交換也是異常順滑,沒有出現任何意外,這個時候其實已經標志著航天飛機發射任務順利完成。

原本平靜的地面發射指揮中心,也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雖然這個結果已經在他們的意料之中,但是真正做到了,還是一件非常值得慶賀的事情。

航天飛機在太空駐留兩天之後,獲得各種測試數據之後,就緩緩的返回地面,而在返回的時候,將一顆廢棄的衛星給帶回了地面。

這個任務沒有對外做任何公告,主要是內部測試使用航天飛機回收廢棄衛星,當然,也不僅僅只是回收廢棄衛星,這種技術能夠做很多其他的用途。

等到航天飛機順利的降落在未來空間技術公司的發射基地的時候,標志著我國的航天飛機首次測試發射任務圓滿的完成。

然後就是對返回的航天飛機進行全方位的檢測,這次也沒有使用自檢系統,而是拆開了,對各個零部件進行細致的檢查。

不過在人工檢查之前,先啟動了自檢程序,獲得自檢數據,然後再人工檢測,方便後面對兩種檢測結果做對比。

人工檢測花費的時間可是非常的長,因為就算是再減少零部件,數量也是多達上百萬個,每一個都需要做詳細的檢查,時間不可能縮短。

但是經過這次首飛之後,未來空間技術公司直接就向星際快車公司下達了6架航天飛機的訂單,算是讓星際快車公司不至于虧損。

其實未來空間技術公司暫時用不上如此多的航天飛機,按照他們的發射任務,最多5架就足夠了,但是不管是5架還是6架,總價其實差不多。

因為星際快車公司本就沒有打算在這上面賺多少錢,只需要保本就可以,未來空間技術公司如果只采購5架的話,那麼單價就要高很多,6架的話,單價就低很多。

反正按照星際快車公司的意思,不管你采購多少架航天飛機,我們都不會虧損,羊毛出在羊身上,提高單價就是了。

由于是第一次研發航天飛機,航天飛機的成本主要是在研發費用上面,原材料成本等反而佔據的比例並不高。

不過這次的航天飛機雖然沒有賺到錢,但是對星際快車公司的技術積累具備非常重要的意義,未來的改進型號,研發費用就會大幅降低,那時候可能會賺點辛苦錢。

雖然在航天飛機上面沒有賺到錢,但是星際快車公司通過技術授權,從華夏軍事工業公司手里賺了很大一筆技術授權費用,算是他們這麼長時間研發的辛苦費。

就在這邊未來空間技術公司進行人工檢測的時候,星際快車公司那邊就加緊生產,準備首批提供3架航天飛機,加上測試的這架,一共4架。

有了4架航天飛機,未來空間技術公司未來一段時間內,將不會愁航天飛機不足,足夠他們進行各種航天發射任務。

經過長達一個多月的緊張檢測,終于拿到了檢測報告,然後和航天飛機自檢系統的檢測報告做對比,兩者之間沒有任何差別。

這說明航天飛機的自檢系統得出來的報告,具有高度可靠性,而且這次測試,航天飛機的各個零部件狀態都非常良好,並沒有受到多少影響。

也就是說,如果一切正常的話,航天飛機能夠執行上百次任務而不需要大修,每架航天飛機的最大執行任務次數為1000次,使用壽命非常的長,單次使用成本非常的低。

在這些數據上面,星際快車公司的航天飛機表現要遠遠超過鷹醬的航天飛機,鷹醬的航天飛機設計執行次數為100次,事實上沒有達到這個數據,就面臨報廢的困境。

就「發現」號、「亞特蘭蒂斯」號和「奮進」號,三架航天飛機加起來執行的次數也只有不到25次,和單架100次的設計目標相距甚遠。

可能星際快車公司的航天飛機也無法做到設計任務次數1000次的目標,但是按照現在的各項表現來看,每架執行航天次數達到800次,應該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不僅執行次數比鷹醬的航天飛機要多,價格也比他們的要便宜,未來空間技術公司訂購了6架,總共也才花費200億元,平均單價33億元。

而鷹醬的的航天飛機,單價高達30億美元,5架航天飛機總共也才執行了113次,後面因為事故率太高,就直接停飛了,每次執行任務的成本非常的高昂。

相比起他們的航天飛機,星際快車公司的航天飛機簡直是物美價廉的代表,這也是未來空間技術公司將航天飛機作為太空飛船主要替代品的原因。

這次航天飛機的首飛成功,標志著我國的航天事業將會翻開新的一頁,也讓我國在國際社會上的聲望進一步提高,國際地位得到穩固。

其實對于星際快車公司的航天飛機性能參數,並沒有對外公布,所以國際主要航天大國並沒有出現太大的恐慌。

按照他們的理解,星際快車公司的航天飛機並不一定就比他們的優秀,航天飛機的使用成本他們可是非常的清楚,所以不但不擔心,反而還覺得未來空間技術公司掉入了大坑。

不過不管外界如何,未來空間技術公司依然按照自己的節奏來進行航天計劃,經過人工檢測之後,並沒有讓航天飛機閑置,而是緊接著開始頻繁的執行航天任務。

未來空間技術公司後來的空間站建設,基本上換成了航天飛機來執行運載任務,也讓我國的航天飛機頻繁的執行空地運輸任務。

等到天宮號空間站所有的倉位都發射完成之後,後面就是頻繁的運輸太空實驗設備,為正式開放太空科研做準備。

等到10月份,天宮號空間站正是對外營業,之前談好太空研究合作的國家和機構,都進入了準備狀態,將他們的第一批太空人送上太空。

地面第一批合作伙伴的航天人員經過長時間的培訓,已經具備了登錄太空的條件,同時空間站的所有設備和物資,也運輸了一批上去。

為了能夠讓所有合作國家安心,未來空間技術公司使用航天飛機執行了一次載人航天飛行,將自己的科研人員送往國際空間站。

之前多次執行航天飛行,航天飛機都是處于無人狀態,因為那時候主要是運輸太空艙和物資為主,並不需要人員跟隨。

等到所有合作國家都看到了航天飛機載人非常的順利,心里才會安心一些,也對航天飛機載人不那麼抵觸。

實在是大家都被之前幾次的航天飛機事故給搞怕了,不管是鷹醬還是北極熊的航天飛機,都出現過嚴重的事故,造成很大的人員傷亡。

所以各個國家對于航天人員的安全非常的關注,培養一名航天人員,花費的資金非常的龐大。

這還不是主要的,如果出現事故,那麼國內就會面臨巨大的壓力,很可能太空計劃將會終止,不得不讓各個國家小心翼翼。

大國還能夠承受一兩次的失敗,但是對于小國家來說,航天本就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能夠進行太空研究,就已經頂著巨大的國內壓力。

所以對于這些國家來說,保證事情的順利進行才是最重要的,也正是因為明白這一點,未來空間技術公司身先士卒,給大家打個樣,安撫他們不安的心。

等到未來空間技術公司安全的將自己的3名宇航員送入空間站之後,後面陸續有國家將自己準備多時的太空研究人員和航天人員通過航天飛機送入空間站。

未來空間技術公司的天宮號空間站,最大可以容納40名工作人員長時間停留,留下36個位置作為商業運行,剩下的4個位置留給自己的工作人員。

而未來空間技術公司的航天飛機一般搭載6名人員以及必要的生存物資,所以想要將空間站填滿,需要發射6次。

按照未來空間技術公司的收費標準,每名人員運輸費用為6000萬元,在空間站停留一天的費用為1000萬元。

這個價格比起其他兩個航天大國來說,要便宜很多,這也是未來空間技術公司能夠獲得如此多商業合作的重要原因。

就算是如此,未來空間技術公司依然有足夠的利潤保障,他們的載人航天成本遠遠比外界想象的要低,空間站的維護成本和駐留成本也是相對較低。

像他們現在發射一次,火箭成本不到2000萬元,這還是使用了大推力火箭的原因,不然成本會更低。

而航天飛機每次執行任務的成本大約在1000萬元左右,這里面包括折舊、燃料、維護成本在內。

如果每次搭載6人的話,能夠獲得3.6億的收入,而成本加起來也才只有3000萬左右,利潤空間非常的巨大。

整個空間站的造價高達500億元,比前世的國際空間站成本要低,而且使用年限高達50年,比前世國際空間站不到30年的壽命相比,要高出一大截。

如果空間站上面常駐人員不缺的情況下,平均每天的使用成本只有不到300萬元,就算是加上後續維護成本和物資運輸成本,每天的成本也不會超過500萬元。

如果商業位置滿員的話,每天至少能夠收取3.6億元的停留費,這對于未來空間公司來說屬于超級暴利,是外界無法想象的。

雖然事實上肯定會有很大的出入,但是利潤率非常的高是肯定的,當前國際太空領域,也只有未來空間技術公司能夠將成本降低如此地步。

如果是按照其他國家的成本計算,那未來空間技術公司賺的就比較少了,完全屬于微利,想要在太空商業領域賺大錢,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這也是為什麼各個國家對于未來空間技術公司的收費基本上沒有任何意見,至少和未來空間技術公司合作,比和其他航天大國合作要便宜很多。

經過計算,天宮號空間站,每年理論上可以為未來空間技術公司至少帶來上千億元的利潤,這為未來空間技術公司的太空計劃提供充足的資金。

相比起月球建立永久基地的目標,太空站顯然就是小兒科的事情,但是同樣的,想要建立月球永久基地,其中的費用可是非常的高昂。

如果沒有太空站給他們帶來源源不斷的利益,單純依靠趙一的注資,是很難長時間維持下去的,項目遲早會嚴重拖累趙一。

趙一可不是政府,能夠通過稅收來維持項目的穩定運轉,他雖然產業龐大,但是畢竟是商業競爭領域,每時每刻都有可能發生巨大的市場變化,收入穩定性難以保障。

所以他的資金只能是作為未來空間技術公司的起步資金,後續計劃能否走的更遠,還是需要依靠未來空間技術公司自己。

未來空間技術公司的天宮號空間站入駐科研人員和航天人員之後,算是正式進入正軌,雖然也保留了一定的科研團隊繼續對空間站進行研發和維護。

但是絕大部分科研力量已經開始往月球計劃轉移,同時還有一部分被分到了火星計劃項目當中,對火星進行前期科研探測工作。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