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上

作者︰眉毛笑彎彎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卻說顧沖夫婦兩個轉回正房,換了衣服就打發丫鬟們都下去。範氏又吩咐了眾人在外頭小心伺候,這才就榻上挨近顧沖坐了,一邊笑著說道︰「看老爺的神色,似是乏了?或者見著外甥心里頭歡喜,又念想起金陵城謝家的姑太太,故此上走了神?」

顧沖笑道︰「就你伶俐,知道我的心思。不過這原瞞不著你。我此刻想的正是金陵︰外甥來得匆忙,又是空身一個人隨著同學的小章相公回來的,就這般形容,姑太太那里只怕或還不知道。若果然如此,我們倒要速速的去信告s ,好教安心。只是這信里文字上卻需斟酌。我而今歲數上去,腦筋越發的笨了,這片刻間構思語句,竟一時卡在半道,平白的出了半日神。」

範氏用帕子掩了嘴,笑道︰「老爺今兒可是真得了勁,在自家人面前也只管一味客套,滿嘴盡說什麼老呀笨的。然而誰又不知道老爺的手足情深?金陵謝家的姑太太,最是同意連心的一個姊妹,自小便親厚不過;這幾年雖分在南京、常州兩處,到底是心里口里時不時就要念上三五遍的。否則不過為外甥一封報平安的家書,隨手幾筆,把事說明也就完了,又如何牽念勞神到這樣?」

顧沖嘆道︰「話是如此不錯。只是你也知道謝家姑太太的。她打小就秉賦柔弱,心又細,平日稍一點響動也要打量半天。兼膝下只有外甥這一子,在上頭的用心就更不用說,何嘗有過一個錯眼忽神的?偏是他今日忽不剌地就一個人來了這里,又不肯明說緣故。如今我們送了信去,南京那邊知道訊息固然安心,但若只說如此,怕反倒更添了她憂思。」

範氏听他這樣說,知道顧沖到底心疼妹子,也不禁地嘆一口氣。又想到幾年前見著的謝姑太太形容模樣,並在謝楷身上心血,一時倒是感慨起來︰「老爺這話怎麼沒道理。姑太太那樣心細的一個人,又是愛子心切,眼下事情都往一處一夾,稍說得有不到些,就怕她要會錯意,倒叫又多擔心。」想了一想,說道︰「方才听外甥言語,他此番來,原是跟章小公子一道兒,預備要給章家大爺賀壽。這倒是極正經的大事︰一則他同學要好,二則章家又是名門。章家大爺更是他這一支里才學頂好、名聲最大的一個。外甥現在陽明書院讀書,學問原就是從文昭公他家來,此番親自來拜壽行禮,也算得上是追本溯源。就規矩禮儀上也都挑不出什麼錯。老爺不如在信上就把這一節說明了?這樣不僅姑太太看了,會體諒外甥那些一時的不到;就是謝家姑老爺、還有金陵城老太爺他們知道了,想來也都是要贊同並歡喜的。」

顧沖撫掌笑道︰「你這個主意倒好。追本溯源,若說到顧、謝兩家與章家的關聯,原也不同一般先不論曾祖輩上與文昭公便有同場、同期之誼,單是世祖皇帝沒立嗣的時候旨令明帝拜到文昭公門下,當時顧、謝兩家各有子弟為伴讀,就與文昭公結了師徒名分。到我顧家的先老太爺,更是正正經經從榮公門下出身。只是章家子孫遵祖命三代不仕,謝、顧兩家人則多入朝在京,後些年方才漸漸顯得疏遠些。這幾年南京城里太爺每惦念要再修世好。而既然這個想頭在,也少不得要幫外甥在謝姑爺面前說話了。」

範氏道︰「可不是?外甥雖不姓顧,但骨血至親,情分上都是一樣的。今次既從南京趕了來,少不得要代兩家都致意。這也是極便宜的事情。」

顧沖點頭,但又忍不住說︰「只是楷兒到底年輕些,雖在外頭走動,不曾遠離過父母本土。這些迎來送往、結交人情上頭,怕究竟不知道輕重,臨事拿不住分寸,倘教兩家都掃了臉,這就又不好了。」

顧沖說著,臉上不免露出些煩惱神色。不想範氏听了卻是哈哈一笑,道︰「要說年輕,外甥難道不是早兩年就滿了二十?明陽書院里頭也呆了有三四年光景,早就已經是大人了。現在他雖是頭一趟做要緊事兒,但有老爺在一旁照看著,又把章家上上下下、大大小小各種要緊的事兒一一地告s 他,就是想出錯,怕也不能夠。老爺卻還直說擔心。是不是太小看後生輩兒了?」

顧沖听她這幾句話語音頗有異,忙仔細看她神色面容。範氏見他目光看來,卻已經自覺過于著相,一起身就看茶爐倒茶水去了。顧沖輕嘆一聲,才道︰「也不是我小看他。只是想著外甥與我到底是不一樣的。他畢竟是嫡子嫡孫,金尊玉貴,就有什麼事情、淘氣犯錯之類,都有長輩攬了去。這多少年下來,再聰明伶俐的人,也養成個天真爛漫的性子,更不知道世道人心險惡之處。指不定就吃了虧,踫到頭破血流,也依舊弄不清自己是怎的就撞到牆上的呢。」

範氏听了,不禁道︰「果然老爺是最心軟的,竟一點都瞧不得小子們吃苦。這要換了老太爺當年,既然是小孩子年輕不懂事,只管丟出去摔打歷練就是。反正有家里長輩在,就出去惹潑天的禍,不過是到不好收拾前攔一攔,這個教訓卻是千金萬金難買的。記得老爺早先也這樣教訓過女婿,如今卻是這般慈和。」

顧沖听她說到後面,忍不住就笑起來,說︰「你又來打趣我。人不就是這樣麼?大概是到了一個年紀,心思就不一樣起來。以前我也覺得小子們皮糙肉厚就該磨礪,現在就只想他一qi 都平平安安、順順當當的了。再者,兒子跟外孫子怎麼好比?別的不說,就屏丫頭家那兩個皮猴崽子,你可舍得教訓?」

範氏听到說自己長女生的兩個外孫,一時也抑制不住露出笑來,略辯一句「我婦道人家自然跟你們男人家不同」就罷了。夫妻兩個喝了茶,範氏這才又說道︰「只是先頭老爺說到外甥天真爛漫,撞了牆也未必知道,這里還真有一個事,叫我掛心不得安穩就是那小章相公了。外甥跟他一條船來的常州,自然是同窗同學,比別人要好,今番章家大爺做壽才好會同了家來。但外甥其實又不知道他真正家門根底,竟是被瞞了三四年去。雖說這也是他們的出身門第,書院里各自顧忌,且外甥又是個粗心大意的,但就這樣的三四年都不知,我左思右想,還是覺得想不通緣故。」

顧沖笑起來︰「這有什麼難解、想不透的?歷來豪門大家的公子,從小長輩溺愛,家里家外受慣了吹捧趨奉,倒總願意尋一兩個有清流氣節、俠客筋骨,能夠不論他身份門第的人來作朋友知交,彼此月兌去了高低貴賤,持平相待。若有機會于宦途上提攜一二,日後各人成就顯達,回頭憶起這段時節來,也算得上一場佳話。只不過大凡世道,傲骨者少而鑽營者多,有心投奔這條終南捷徑的人既非少數,被權勢富貴漸漸除了稜角、移了本性的更不知道有多少。故而越是高門大戶子弟,要從人群當中尋一個真益友就越難;千方百計撇開家世身份,為的不過是別人眼中真正見著一個自己。而倘若真遇著了這麼一個兩個,必然是歡欣鼓舞,珍之重之,然後越發地不以家世身份為意不過是少年人心態,鄙sh 功利,輕薄門閥士庶之別罷了;另外也是不想與人結交往來,總受到這些個的局限。外甥在書院,幾乎絕口不提‘謝’、‘顧’兩個字,又格外肯與那些寒門出身的學生往來,就是因著這個緣故。而他這廂是這樣,那邊章回章懷英也是如此想章文昭、章榮,江南士人學子無人不知無人不敬,又是在蘄州黃氏學問一脈為主的書院,他怎麼肯輕y 就亮出自己的名號來?也是絕口不提。旁人知他心意,再者既少了這一層顧慮,言語行動也能稍得自在,不至過分拘謹︰于是各順其利罷了。然而各人內心又豈是當真不知他身份,當真把他當那等寒門士子、庶人學生相待了不成?偏生遇著外甥,在這上頭最是不經心,竟真正一事不知一事不曉,也是絕無獨有的了。」說到後頭,自己忍不住笑起來。

範氏細想了一想,果然就是如此,也笑道︰「可不是,那章家門風最嚴,教出的也最規矩守禮,斷沒有刻意遮瞞相欺的道理。倒是我想的岔了。果然還是老爺見得清楚,說得在理。」

顧沖點頭,道︰「外甥不知章回,只當他普通人家孩子相待,多半還覺得是寒門貧苦,格外地照應些。而這章回雖知道外甥,卻也怕那些拘束顧忌,樂得不提自家家世。兩人讀書同學,如此的要好,偏偏一齊回避了這個;一個真不知、一個假不曉,平日言語相處,竟也絲絲入扣,避不起疑,生生地磨蹭過這幾年去。仔細想想,難道不是再有趣不過的事?」說著又哈哈大笑起來。

範氏也笑道︰「怎麼不有趣?只不過須得知道當間兒這些個內情。否則,就不說小孩子天真爛漫,又是骨子里傲性兒、鄙薄權貴,也要問一句無禮淘氣了。」

顧沖向她搖搖手,笑道︰「說到淘氣,只怕也是有的。不但是有,或許初時還是大半的因由你想那章回才多大,今年也不過十八歲,三、四年前就更小;外頭再沉穩老練,內里終究還是個孩子。又是詩禮世家、書香門第的公子,早早便入泮、中舉,少年得意,就在書院中老師也個個看重,同學里無人不奉承。偏生遇到外甥,他怎知道這是哪里跑來的實心孩子,居然說什麼應什麼,一點子眼力勁兒也無;新鮮有趣得緊,這才故意順了他不提身份家世,就這麼稀里糊涂地混處下來,指不定就專心想要看他的笑話兒呢。只是後來處得久了,知道性情如此,這才認真結交,平日里反而用起心來維護。外甥這頭呢,他雖年輕,性子又實在,但絕非糊涂蠢笨之人,旁人相待的真情假意如何能看不出?故而兩人如今好也是真好,先前淘也是真淘。只不過究竟都是讀書識禮的人,規矩教養都在,外面禮數上頭並沒什麼可說的。此番章回更是同了外甥一齊到常州來,給他父親章仰之拜壽、行禮,就更少了零言碎語。我們這廂里自家猜也罷說也罷,當真要問他先前是不是有意淘氣,存心瞞了外甥,怕他反要說我們心懷戚戚、不夠忠厚呢。」

听他最後一句,範氏當時橫他一眼,啐道︰「老爺這是說我?究竟是誰口口聲聲章回原本小孩子家,因而存心愛淘氣的?果然常人都說聖人的道理,只有小人之心揣測君子,再沒有君子之月復度小人的。」直說的顧沖語塞。見他沒的回應,範氏不禁又笑起來︰「然而老爺到底把事情拆解得明白,既說他是淘氣,那他便是了。左不過只我們自家心里知道就罷,又不要同他回小公子對質去。」

顧沖聞言,嘆氣搖頭,一邊說道︰「我不過為解你心里面的疑惑,只最後一句輕狂不妥些,便即落得個小人心胸的罪名兒,還不令與事主對質,可見這天底下竟有多少冤枉受屈的了。」一語未盡,夫婦兩個相對大笑。顧沖這才起身,轉到外面廂房里書案前坐定,取筆墨撰書信,好與金陵城報平安不提。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