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三)

……

(唉:-(,請小天使們晚點訂閱,晚點再替換。我更新速度比不上加班的速度,同時我還想混個全勤買個牛女乃補補身體(?????╴?????)只能委屈你們晚點看了。本月底辭職交接完成,之後應該就可以按時更新了。)

……

……

在微博上之前有過這樣一個話題︰一個人如果不聯系你,也不拉黑你,是什麼原因?

下面有一個熱贊的評論我非常認同︰「那是因為他的生命當中出現了比你更重要的人吧。」

我不知道你的手機里有沒有這樣一個人,你們留著彼此的微信,卻從來不聯系,但也舍不得刪除或者是拉黑,就這樣靜靜的躺在了彼此的列表中。

有一天你突然想起了他,你想和他聊聊天敘敘舊,但卻不知道該以什麼樣的身份開口適合,最後還是選擇了沉默。

是啊,大家都是成年人了,都有了各自新的生活,生命當中也出現了更為重要的人,那這個時候再去打擾就顯得很不合時宜了。其實在那個瞬間,我心里還是很失落的,因為當初我們是那麼要好,到現在卻斷了聯系。

你說遺憾嗎,我們就這樣一步步的失去了彼此,最後誰也不理誰。

可能遺憾吧,但人終究會習慣離別的。

就像鄭執在《生吞》當中寫到︰「散伙是人生的常態,我們又不是什麼例外。」

是的,成年人的世界里,相遇是意外,只有分離才是人生常態。

一個人的心只有巴掌那麼大,能夠裝下的人也只有那麼多,有了新的人要放在心上,自然要將一些舊的人從心中移出。有一位頗有生活閱歷的長輩曾經告訴我︰

「看一個家庭的幸福指數,不要看他家有沒有錢,有沒有房,有沒有權,孩子成績好不好,丈夫工作拼不拼,只要看一點,那就是這家的女主人過得開心不開心,滋潤不滋潤。」

初听這句話,覺得未免過于武斷。

然而隨著年齡漸長,見過的家庭越來越多,發現長輩的話正確到無一例外。

我身邊就有兩個鮮明的例子。

一個是我表姐。

她已經四十歲了,可每次見面,都覺得她還是二十幾歲的小姑娘。

他們一家三口出現的時候,仿佛自帶高光,一下子就能吸引住大家的注意力,引來羨慕的、贊嘆的、渴望的眼光。

表姐比表姐夫小10歲,從結婚那天起,表姐夫就對她百依百順,當女兒似的寵著。、富貴不足以益,貧賤不足以損。

——《孔子家語?五儀解》

富貴不能婬,貧賤不能移。為了理想的實現,耐得住寂寞,也守得住清貧。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新序?雜事篇》

任何人都各有長處,也各有缺點。我們要善于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4、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孔子家語?致思》

孝順父母不是哪天心血來潮就去做的事情,而應該在平日里時時刻刻都要去做的事情。

5、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孔子家語?六本》

治病的好藥通常味道很苦,忠心規勸的話听起來卻令人不快。14、好面譽人者,亦好背而毀之。

——《莊子?盜跖》

當面阿諛奉承他人,背後又大加詆毀,這種兩面三刀之人,是我們所應該唾棄的。

15、物損于彼者盈于此,成于此者虧于彼。

——《列子》

有得必有失。很多人因為某些愛好和追求,從執著變成了執拗。盈虧卻是此消彼長,看似得到的同時,也在不斷地失去。16、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孫子兵法‧虛實篇》

學會審時度勢,靈活機動地制訂計劃,不可死搬教條,墨守成規。

17、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

——《孫子兵法‧計篇》

兵不厭詐,也是這個道理。一定要透過事物看本質,不要被表象所迷惑。

18、天下雖安,忘戰必危。

——《司馬法‧仁本》

時刻有危機意識,居安思危,才能保持清醒的頭腦;未雨綢繆,方能防患于未然。

24、審于是非之實,察于治亂之情也。

——《韓非子?奸劫弒臣》

做事情應明察秋毫,才不至于做錯事和蠢事。

25、因可勢,求易道,故用力寡而功名立。

——《韓非子?觀行》

做事情不能不考慮外在的環境和形勢,方式、方法很關鍵,選好路子,往往能夠事半功倍。

26、上古競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謀,當今爭于氣力。

——《韓非子?五蠹》

歷史是不斷發展的,要通過社會改革,適應時代的發展。27、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

——《季春紀?誠廉》

具有高潔品質的人是不會因外界壓力而改變操守的,即使粉身碎骨,精神也是永存的。

28、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焚藪而田,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

——《孝行覽?義賞》

得與失永遠是一對矛盾。世上沒有絕對的得和失。所以明智的人考慮到了失,失時看到了得,在得失之間就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29、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

——《季春紀?盡數》一個人如果能保存自己的本心,修養自己的善性,以實現天道的要求,短命和長壽都無所謂,但一定要修養自己的道德與學問,這樣就是安身立命了,就可以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這種「天人合一」的境界是人生的「不朽」。因此,儒家認為,雖然人的生命有限,但其精神可以超越有限以達到永存而不朽,所以有所謂「三不朽」之說︰「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

明朝的儒者羅倫有言︰「生必有死,聖賢無異于眾人。死而不亡,與天地並久,日月並明,其惟聖賢乎!」聖賢不同于一般人只在于他生前能在道德、事功和學問上為社會有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