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六十七章 沒事說什麼實話

作者︰八無和尚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吳爭的話,諸將開始听時,還悶悶不樂。

可听到後來,一個個笑了起來。

「謹遵監國殿下諭令!」

吳爭苦笑,看來自己此生,就算再努力,也做不成一個,君子!

諸將心滿意足的回去了。

只有沈致遠這貨,死賴著不走。

「你方才說的,是真是假?」

吳爭有些不耐,「是真是假,到時便知!」

「那是不是得做些準備?」

「什麼準備?」吳爭疑惑地看著沈致遠。

「你……!」沈致遠一副怒其不爭的模樣,「北伐軍中不少人,都與朝中重臣,或者大將軍府諸臣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總不能讓風聲傳出去吧?」

吳爭怒了,「怎麼著……你還這想對清洗軍隊?」

「不清洗,如何保證到時不發生兵變!」沈致遠據理力爭,絲毫不懼的回瞪吳爭,「除非,你剛才說得是假的!」

吳爭慢慢坐下,看著沈致遠好一會,然後抬手,指著門外,「……滾!」

「黃昌平,從今日起……孤不想見此人!」

……。

人,有時候很奇怪。

仿佛這地球,離了某個人就不轉了。

可真當沒了這個人,其實日子一樣過,歌照唱、舞照跳。

建興朝沒了皇帝朱蓮壁,這場戰爭打到現在,事實上,朝野磨合,反而順溜得多了。

永歷朝也沒有了皇帝朱由榔,李定國一樣帶傷率軍,在平定西北。

也沒見永歷上朝堂諸位重臣,日子過不下去啊。

按這樣說,什麼「國不可一日無君」,那只是虛話、套話、場面話!

可吳爭心里清楚,這話不虛,建興朝之所以沒有因朱蓮壁的死崩潰,那是自己這個「強臣」、「權臣」獨攬著朝政。

建興朝從上至下,誰不心里明白如鏡?

吳王殿下既然可以一言自封為監國,那什麼時候心情一好,自立為帝不也就一句話的事嘛?

所以,沒有人認為建興朝沒有了皇帝。

自然,應天府朝野,也就沒有了心思過于活泛之人了,就算有,那也得先自量一下,與吳王殿下對擂夠不夠格。

至于永歷朝,那就是筆糊涂帳了。

永歷朝全靠大西軍撐著,之前靠孫可望,如今靠李定國。

永歷朝的文臣,原本是成點氣候的,譬如吳貞毓、李元開、胡士端、蔣圪昌等人,哪個不是名動一方的人物?

就說吳貞毓,他是崇禎十六年進士。

朱由檢自縊後,福王朱由崧在應天府登基,吳貞毓任戶部主事。

弘光帝敗後,吳貞毓投隆武朝,這吏部主事。

隆武帝失敗後,吳貞毓參于擁立桂王朱由榔,也就是永歷朝,吳貞毓升太常卿,之後官職就如同火箭發射了……吏部左侍郎、戶部尚書、東閣大學士(拜相)了。

也難怪,亂世之中,不但軍職升得快,文職也一樣。

吳貞毓畢竟已是「四朝老臣」了嘛,雖然中間兩朝,加起來不到三年。

這樣一群人在,朱由榔當時還有些話語權的。

可孫可望不干啊,他早已對朱由榔挑撥他與李定國的「兄弟關系」心懷不滿,借口朝臣陰謀叛亂,拘捕以吳貞毓為首,如李元開、胡士端、蔣圪昌等十八位永歷文臣。

當天,就以「欺君誤國,盜寶矯詔」罪,賜內閣首輔吳貞毓絞刑,內監張福祿、全為國和刑科給事中張鐫三人凌遲處死,其余全部處死。

如此一來,永歷朝實際上文臣已經空了,朝堂上站著的,全是武臣,而且幾乎大西軍將領佔了多半。

如今李定國應吳爭之邀,率大西軍奔襲千里直入湖廣、河南,幾乎將大西軍主要將領全部帶在了身邊,如白文選、馬維興等人。

這種做法,其實是皇帝親征時,將一些重臣和一些不安份的人,必須帶在身邊一樣,為的,就是放在眼皮子底下,看著他們。

所以,李定國在,永歷朝就算沒了皇帝,一樣安穩。

可現在,建興朝又有「皇帝」了。

不管吳爭承認不承認,建興朝確實是又有皇帝了!

這和實力無關。

只要是被擁立的,那就是皇帝。

就算吳爭再忿,最多也就是罵聲「偽朝」、「偽帝」。

可問題是,如今連這都不能罵。

因為朱以海做的是建興朝的皇帝,而吳爭是建興朝的元老,罵建興朝是偽朝,豈不是在罵自己?

這種憋悶,確實令吳爭心頭怒火熾燃。

如果不是這七年的歷練,說不定,還真和麾下諸將們的訴求一樣,率軍回師蕩平眾小了。

七年了,時間令人成熟,吳爭也二十四歲,已為人父了。

按這個世代,那就是真正的成年人了。

能這麼干嗎?

吳爭也在心里問自己,但答案只有一個——不能!

如果自己真想為天下漢人福祉做些事,那就不能。

打爛用七年時間經營出的江南各府,與誰有益?

反正與自己無益!

此戰之始,吳爭確實料到後方會出事,所以也做了一些部署和應對之策。

然而,吳爭確實沒有想到,他們會用這種方式來掣肘自己。

不否定他們北伐的心思是堅決的,但事實上,這些人確實在拖北伐的後腿。

因為他們怕啊,怕吳爭一鼓作氣,收復順天府啊。

這樣一來,本就名聲在外的吳王殿下,以監國登基豈不水到渠成了嗎?

還有誰能攔、誰敢攔?

好嘛,于是就出現了準備不夠、糧草不足、軍工坊產量跟不上等等諸如此類之事了。

只要北伐軍停滯于兗州,哪怕是濟南府以南,那就不算大功告成。

到時,清廷就有足夠的時間,部署與北伐軍的對抗。

這些人是真人精啊,他們心里明鏡兒似的,仗打到這份上,清廷敗局已定。

那麼,拖上些時日,又有何妨,七年都過去了,還怕拖七個月?

張國維到徐州,面會吳爭,結果不歡而散。

為何事來著?

不就為了,該不該一鼓作氣,即刻收復順天府之事嘛!

可吳爭的斷然回絕,使得這些人沒了指望,既然軟的不行,那就來硬的。

于是政變,就不可逆轉的發生了。

其實說到底,還是因為沒了指望,不得不立即發動。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