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 兗州之變

作者︰八無和尚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然而局勢並非如人所願,汝寧之戰牽扯了各方利益。

這就造成了可能出現太多的變數。

而吳爭,低估了孫可望的陰險、阿濟格垂死一搏的瘋狂,永歷帝對大位的貪欲、吳三桂等人趁火打劫的狡詐。

之後汝寧之戰的進展,完全月兌離了吳爭的預判,向著極度不可控的方向,飛奔而去。

其實,李定國騙了吳爭,至少他沒說實話。

事實上,他說的只要三天就能抵達戰場的五萬人馬,此時還在長沙、岳州一帶,正努力向北強行軍。

當然,按距離而言,或許能趕到,但,五萬大軍的行軍,加上當時的天氣、道路、運輸條件的掣肘,想在三天內趕到汝寧府參戰,這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

也就是說,此時能做為進攻主力的,僅僅是白文選、馬維興所部的三萬人馬。

按理說,三萬人馬不少了,就算孫可望與阿濟格合兵聯手主動進攻,三萬大西軍抵擋、拖延上三、五天,等待後軍到達再發起反擊,也不是很困難的事。

但,問題是,孫可望是誰?

他是大西軍前主帥,李定國的義兄長,絕大多數大西軍將領的原頂頭上司。

就算李定國鐵了心要這個投降清廷的叛徒的腦袋,恐怕許多將領也會下不了手,何況,李定國本人就不想殺孫可望。

人非聖賢,總有些情面要講的,哪怕是處于敵我對立的陣營。

這樣一來,這仗的難度就無限地上升了,上升到最後不可挽回的地步。

吳爭的失誤在于,只要他多滯留安慶、廬州或者鳳陽府五天,不?哪怕是三天?等大戰開始,吳爭就會發現?其實阿濟格及他的前鋒早已至汝陽?也就是說,真正指揮這場大戰的並非孫可望?而是阿濟格。

而隨同阿濟格部參戰的,也不僅僅是孫可望的正白旗漢軍?還有從西面趕來的吳三桂、喀喀木等部。

但這不是最要緊的?這些軍隊在開戰之後,就顯露出身形在明處,瞞不了人。

最關鍵的,就是已經主動月兌離吳三桂的清廷漢軍瓖藍旗都銃李國翰所部?他的八千人馬一直沒有被長林衛偵測到行蹤?它突然出現于汝寧戰場,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力。

綜上所述,如果吳爭能迅速臨機應變,直接對囤于鳳陽、廬州、安慶邊界的各部下令參戰,就能最大限度地保存大西軍的有生力量。

可惜?吳爭此時已經北上,他的大部分精力?在兗州多爾博身上。

這不僅僅是與濟爾哈朗的私下交易,更是吳爭既定的戰略目標。

清廷的軍事力量組成?除駐京八旗之外,最大的三部分?分別是西南吳三桂等部、阿濟格部、多爾博部?這三股力量?橫貫東西,為清廷形成了應對北伐的最重要屏障。

吳爭若想以寡擊眾,突破這道防線,那就得先擊破這三個勢力,或者其中一個。

阿濟格西遁讓出鳳陽府,蔣全義控制了徐州,那麼,由南向北進軍的大門打開了。

可兗州多爾博大軍,還擋在北伐軍的正前方,于公于私,吳爭都得先解決了多爾博。

離開懷寧吳爭下令隊伍加速北上,其實不僅僅呼應了李、冒襄的賭局,而是他決定在回杭州府之前,先去徐州,在與清廷正式簽署條約之前,忙里偷閑解決兗州擋路的問題。

這就致使吳爭遠離了距離汝寧戰場最近的鳳陽、廬州,等吳爭聞知汝寧戰場劇變時,已經沒有時間作出迅速反應了。

……。

由于沈致遠率麾下二萬新軍「叛反」,使得兗州一片混亂。

沈致遠麾下新軍另有一萬人的軍隊駐囤寧陽,沒有帶這支部隊一起「叛反」的主要原因,是這支軍隊被多爾博安插了太多的人手,沈致遠已經無法輕易調動這支軍隊。

但,多爾博能安插的只是中上階軍官,下級軍官和士兵們是多爾博在短時間內無法控制的。

沈致遠率部「叛反」的消息傳開之後,這支軍隊發生了數次混亂,好在規模不大,被強硬鎮壓了之後,多爾博將這支軍隊南調至濟寧州。

用意無非是,徐州大軍和滋陽大軍可以南北夾峙,監視這支軍隊的一舉一動。

可徐州突然暴發民亂,之後遭受蔣全義部猛烈地攻擊,多爾博不得不下令大軍北撤至沛縣西北的魚台了。

這樣一來,從滋陽至濟寧州、魚台,狹窄的地域中,擠滿了高達六萬人馬,由此而來的摩擦和齷齪,就不可避免了。

多爾博有心調走其一部東向,去防御東邊沈致遠、魯之域所部,可他不敢啊,誰敢保證,調去的軍隊會不會一見沈致遠就臨陣倒戈?

他又不敢調從徐州北撤的軍隊東向,因為多爾博同樣不敢,從徐州北撤的軍隊東向之後,勢必調那一萬原沈致遠轄下新軍去防御徐州蔣全義部北上,同樣的道理,沈致遠已經歸明,誰能保證這支軍隊不會臨陣倒戈,投了蔣全義呢?

多爾博是集文武群臣眾議,考慮再三,還征詢了他姐姐東莪的意思之後,做出了一個決定。

那就是調滋陽城內他的嫡系,不,準確地說,應該是他阿瑪多爾袞留給他的嫡系東向,這支旗軍的忠誠度是極高的,絕對不可能投明,用它來防御沈致遠、魯之域西攻,自然是最妥當不過了。

可這也有弊端,這支旗軍數量不多,三旗加起來也就一萬多人,而東邊沈致遠麾下就有二萬新軍,加上魯之域的吳淞衛,多爾博不得不調出大部分旗軍去應對東面的威脅。

這樣一來,滋陽城就空虛了,僅留下三千人馬衛戍。

當然,滋陽此時處于徐州方向撤回的軍隊、一萬新軍和東面派出的旗軍三面遮擋之下,也是很安全的。

這也是東莪贊同多爾博調出滋陽東向得主因。

可多爾博和東莪都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堡壘永遠是從內部被攻破的,居然忘記了這樣盛傳于世的名言,二人確實是大意了。

不過也難怪,這姐弟二人都還只有十幾歲,哪來及得上周邊人精、虎狼之輩?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