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十二章 解決矛盾的同時,必產生另一種矛盾

作者︰八無和尚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高質量的和平,絕離不開武力的宣誓。

這道理吳爭非常清楚,刻骨銘心!

但許多事,總歸無法憑一腔熱血,做到淋灕盡致。

譬如說,第一軍的北調,非但沒有遏制住清廷對北方資源的控制力度,反而促使了清廷開始變本加厲地限制。

可吳爭不能立即下令北伐,因為,打不起。

是,軍工坊的火器越來先進,可再先進也離不開軍械的制造和補充,更離不開大量的彈丸和火藥補充,經過擴大的軍工坊,尚遠遠不足以供給二十萬大軍進行一場決戰的需要。

是,江南商會的影響力幾乎可以控制黃河以北的商業貿易,毫不客氣地說,如果商會突然停擺,可以讓順天府在一兩個月內,全城民眾進入生計混亂。可最大的影響力,也擋不住敵人手中的屠刀。

這是一種矛盾和對立,需要有極大的戰略定力和智慧去化解。

但,吳爭的注意力並不在件事上,暫時無法解決的事,那就讓時間去解決,這就是吳爭的戰略定力,認準一個方向,絕不動搖!

此時吳爭的注意力,在另外一件事上。

五年前,時任鎮國公的吳爭,在杭州府發布新稅令,轄下各府縣的農稅經過三個階段進行減免,最後實現徹底免稅。

當時,這道政令被許多人反對和勸阻,其中就有錢肅樂、陳子龍,還有無數名門達戶。

這是一種利益的再分配,相當于革命。

財政的賦稅是個定值,不管向誰征收,都得征收。

農稅收得少了,自然要從商稅多收點。

不向貧民征稅了,自然得向富人征稅。

這是零和概念,非黑即白。

當時的江南,因此事有過幾場騷亂,如果不是吳爭以「糧價戰役」,在莫執念的幫助下,一舉蕩平了杭州城中那些大戶、商賈,那麼,就不可能再有大將軍府了。

當時騷亂是平息下去了,可質疑聲一直存在,包括莫執念同樣保留著意見。

直到今日,新稅令經過農稅減半、減二成兩個階段,相較于改革之前,農稅已經僅剩原先的三成。

而今日,就是第三階段的預定實施日期。

也就是說,如果吳爭點頭,那麼江南農稅,恐怕從明日就要走入歷史了。

事實證明,吳爭的思路是對的。

隨著江南工坊的林立,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向雇工轉變。

在籍人口黃冊中,商人、雇工的總和,已經接近總人口的三成,這是個非常大的比例了。

而農民人口,隨之下降到了不足五成。

以莫執念、熊汝霖、張國維等人的人生閱歷和經驗而言,這相當危險了。

也就是說,一個農民一年所產出的糧食,需要供養包括他自己在內的二個半人。

就時下的糧食產量而言,絕對是相當危險的。

好在,江南商業的興盛,商人有極大的興趣向湖廣、閩粵等地購買低價糧,這才使得江南各府縣的糧食供應寬松。

可如今問題出現了,如果徹底減免農稅,那麼引發的連鎖反應,是吳爭原先無法預料的。

在籍人口基本是個定值,各行各業對勞動力的需要如同一個變數,務農的人多了,自然是經商的人少了。

而減免農稅的吸引務農者返流,在經過兩次農稅減少之後,吸引效應已經大大降低。

也就是說,就算此時徹底免除農稅,產生的吸引效應,也不顯著了。

但這不是關鍵,關鍵是,除了農民之外,各行各業都反對徹底免除農稅。

就象此時,莫執念力勸吳爭收回成命一般,「……就算按最好的預期,免稅吸引大量人口回歸田地,王爺可曾想過,如今的江南,早已不是五年前的江南,各府林立的工坊,會因缺少雇工而面臨困境……各工坊因找不到足夠的雇工,只能提高單日報酬,從而使得利潤急劇降低,甚至虧損不得不倒閉……大量民眾突然失業同樣會造成坊間混亂,而反之,這些已經失去土地的雇工會因無法得到土地而失去生計……。」

「且慢。」吳爭皺眉道,「失去土地的雇工?為何失去?孤沒有記憶……大將軍府顯然沒有頒布過雇工需要收回土地的政令吧?」

莫執念驚愕。

一邊張國維解釋道︰「王爺或許……不知,隨著大將軍府的開設和松江新城的建造,加上如今已經修建完成的鐵路,二地的地價,已經翻了數倍,甚至十數倍……恐怕沒有人可能抗拒這種誘惑。」

吳爭明白了,突然間就明白過來了,這,怪不了任何人。

趨利避害,人之常情。

當一筆原本幾輩子都無法得到的財富,放在面前時,誰能不動心?

吳爭懂這個道理,在發布新稅令時就,吳爭選擇的不是零和,而是將利益的餡餅做大,在不損害大戶、商人的同時,提高貧民的利益。

譬如,以江南商會和銀行前身錢莊的抱團,去爭奪北方商人的份額和市場,用高額的關稅去貼補財政司的歲入和商人的利益。

這個方法很有效,也是直接導致江南商人不再視吳爭為「仇人」,反而視為利益趨同者的真正原因所在。

但現在,卻不一樣了。

隨著這張終有盡頭的利益的餡餅到達可以擴張的極限,窮人和富人、商人和雇工、農民和手工業者等等,各方面的矛盾漸漸顯露出來,而且越來越嚴重。

這確實怪不了任何人,每一道政令,不管是「善政」還是「惡政」,終歸是成就一伙人,剝奪另一伙人的,二者的根本區別是,成就人的數量多少罷了。

原本不肯賣地的農民,因江南工坊遍地興起,眼饞于雇工的日薪,賣出了土地,學著開辦工坊。

他們不是無產者,相反,他們擁有著普通人無法企及的賣地財富。

但,這些人的抵抗力是最差的,因為他們無所長,不,他們所長的只是種地,而不是經營。

那麼,在開辦工坊的順風潮之下,他們確實可以生存,可到了逆境,首先死的,也是他們。

這,更怪不了大將軍府和「始作俑者」吳爭。

「讓孤想想……再想想。」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