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破局

作者︰八無和尚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結果一語成讖,張獻忠還真就戰死了。

如果張獻忠不死,那滿清如何能統一華夏?

李定國兩蹶名王,震動天下時,清廷嚇得都打算與大西軍分治南北了。

如果張獻忠沒死,五十萬大西軍就不會一哄而散,孫可望、李定國等四兄弟,也不會最後刀兵相見……,可惜沒有如果!

所以,在這種時候,李定國堅持要遵行義父的遺囑,這個堅持,得到其余二兄弟的支持。

可孫可望自恃是老大,強令李定國服從他,逼得李定國憤怒道,「你要是有本事就自己去,不要拉上我墊背」,說完拔刀欲自戧,幸虧其余二兄弟撲上去抱住,否則,「兩蹶名王,天下震動」的壯舉了。

孫可望見形勢不妙,只得收回己見,四大將軍設壇盟誓,恢復了各自的本來姓氏,並尊崇孫可望為首,聯明抗清。

可此時這句話,根本還是句空話,張獻忠的死,讓五十萬大軍分崩離析,四人各自手中殘部僅數千人,加起來也就萬人,還有一萬多將士家眷拖累,連糧餉都沒有。

好在,此時來了及時雨,雲南正值阿迷州土司沙定洲之亂,明黔國公沐天波逃離昆明。

由于沐天波的副將龍在田,早在張獻忠谷城詐降時與孫可望相識,便派人向孫可望求援,說只要你們興義師前來討伐,那麼雲南全省可以拿下。

四將軍認為這是擴大大西軍轄地的好機會,便用為黔國公復仇的名義出兵雲南。

沙定洲聞知上萬大西軍來攻,驚恐萬狀,棄昆明南逃。

大西軍開進昆明,城中百姓萬人空巷的出來迎接。

四將軍馬不停蹄進行分路平定,說服沐天波與農民軍聯合,宣布共襄勤王,恢復大明天下。

自此,才初步進入了聯明時期。

可聯明是聯了,抗清卻未必。

地盤有了,再稱四將軍顯然不太合適,總不能以將軍身份牧治百姓吧?

于是四人商量之後,決定自立為王。

孫可望稱平東王,李定國稱安西王,劉文秀稱撫南王,艾能奇稱定北王,繼續保持著農民軍的傳統,每次遇到大事開會,四個人並列坐一起,各營將士的賞罰都有孫可望說了算。

隨著地盤到手,百姓擁護,大西軍的日子一天好過一天。

孫可望的野心,也逐漸膨脹。

什麼平東王,不過是自封的勞什子,于是就有人投其所好,原明御史任僎跑到帳前進言,孫將軍不如自己做一國之主,設置百官,發印錢幣,頒布新年號。

這是勸進啊,孫可望感覺到春風得意,立即召開四人聯席會議,詢問三兄弟的意見。

奈何李定國強烈反對。

就這樣數次之後,孫可望便視李定國為眼中釘了。他與心月復王尚禮策劃,欲壓服李定國,樹立個人權威。

二人密謀設下一計,在各軍在大校場演武之時,孫可望故意延緩了一些時間進場,而李定國根本沒有料到孫可望會對自己下手,李定國見孫可望未到,就率先進了大校場,放了禮炮,升了帥旗。

這時,孫可望率部進場,指著李定國大罵道︰「如此目無尊長,當嚴懲之。」

隨即下令,杖責李定國一百軍棍。

一百軍棍,怕是頭牛也得被打殘。

李定國聞听大怒,喝道,「我和你是兄弟,只是大軍暫時沒有統帥,尊你為主罷了,我何必指望你?」

眼看著就要四兄弟內訌,其余二人忙著打圓場。

最後,李定國為了四兄弟不分裂,勉強接受了五十杖軍棍,可自此,二人之間的矛盾,已經顯露在外了。

李定國棍傷好了之後,為不與孫可望照面,自請去平定在逃的沙定洲。

而此時,被孫可望派去征討東川的定北王艾能奇在戰斗中,中了川人的毒箭身亡,所部隨即為孫可望收編,由此孫可望成了三兄弟之間,實力最強的。

孫可望為擴展地盤,率軍入川南。

出師之前,為防李定國在背後發動政變,孫可望便安排李定國進攻安順。

就在這個時候,這個叫黃應運的人,出現在了李定國面前,一番交談之後,深深打動了李定國的心。

黃應運對李定國道︰「如今天下分崩離析,便如漢末諸侯爭霸,北面異族滿清,江南有義興朝,東南及西南是永歷朝,以這三方勢力為大……將軍如依靠大明天子的名號,再加上將軍的神武,掃清奸逆,天下有誰敢與將軍為敵?」

李定國問道︰「可永歷天子手無寸鐵,麾下無兵,有什麼能支持我北上抗清的呢?」

黃應運答道︰「天子雖無兵、錢,但坐擁大義,有道是一呼百喏,響應者眾,亂世之時,群龍無首,只有依附大義,方可建立不世之功……況且,如今東南有延平王坐擁十多萬大軍,手下有無敵水師,更有義興朝佔有直隸、浙贛。將軍既可東進與延平王會師,更可北上湖廣,與義興朝吳王的北伐軍聯成一片,如此,便可立下不世之功,將軍也能名載史冊。」

李定國憂郁地看著黃應運道︰「李某數次請援延平王,然延平王總有愛搭不理,不知道他心中做何想……怕是不能如願。」

黃應運堅定地道︰「既然延平王與將軍,非同道中人,何不請援于義興朝吳王,一旦打通湖廣,天下版圖便可由東北向西南,割裂成兩半,閩粵清軍便失去了北方清廷的支持,成了一支孤軍,如同冢中枯骨,再無翻身之日……到時,將軍與吳王江西呼應,便是延平王,怕也得向將軍低下曾經高貴的頭……還望將軍三思。」

李定國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他是真被黃應運說動了。

對于李定國而言,繼承義父的遺志,驅逐韃虜,恢復中華,這遠比孫可望所期望的封「秦王」,來得有意義的多。

于是,李定國、黃應運二人當場歃血為盟,定下主從。李定國派黃應運為密使,悄然前往浙江,與吳爭商談聯合抗清事項。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