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 丹陽之戰(一)

作者︰八無和尚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吳爭也不是盲目嘗試,他的作戰方略是,先嘗試熱兵器,如果不成,那麼只有狠下心,讓五千騎兵進行補刀了。

但這支清軍騎兵必須殲滅,這是吳爭今日鐵下心要干成的事。

讓夏完淳順路誘敵,也是吳爭心中沒底,希望把來犯清騎削弱一些,增加成算的原因,不得已而為之。

這個時候,吳爭的心是懸著的,他明白,鎮江城今日如果不收復,那麼未來很長時間,都沒有今日這麼好的機會了。

一旦清廷調集重兵入駐,再想攻鎮江城,那就是曠日持久的消耗戰。

慶泰朝底子薄弱,消耗不起。

而鎮江城由此將成為清軍深入慶泰朝月復心的一根刺,日日夜夜將折磨著明人的心。

……。

臨陣易帥,本是兵家大忌。

可對于多爾袞而言,他根本沒有將慶泰朝視為同等的對,根本不在意。

事實也確實如此,整個慶泰朝所有兵力加起來,也不過六萬,而長江沿岸,已經聚集了十萬清軍。

軍隊與軍隊也不一樣,清軍那是從關外打到關內的老兵,而明軍卻是「烏合之眾」。

所以,在多爾袞看來,明軍突破江防,佔領儀真,那不過是偶發事件,不具有代表性和可復制性。

吳三桂、李國翰也都是久經沙場的宿將,以絕對優勢兵力,圍殲一支二萬人的明軍,那還不是小菜一碟?

只要調集清軍合圍,儀真的明軍要麼撤回、要麼被全殲。

而「臨危受命」的吳三桂,知道自己是打醬油的。

事實上,吳三桂降清的經歷,並不是傳說中那般為了一個女人。

吳三桂那時也是有野心的,在李自成佔領順天府登基之後,李自成幾度招降吳三桂,吳三桂也動過心。

但當時被李自成挾為人質的,可不只是陳圓圓,還有吳家親人,所以說吳三桂「沖冠一怒為紅顏」,那時有些偏頗了,象這樣的梟雄,怎會在意一個女人呢,哪怕是再美麗的女人,也不至于讓他以江山相換。

事實上,吳三桂當時的處境非常不堪,兵力對內不敵李自成,對外難擋多爾袞。

這種情況下,想要兩面作戰是肯定不行的,所以,吳三桂必須要選擇一方。

可吳三桂有野心,他不甘心屈居別人這下,所以,他想了個驅虎吞狼之計,那就是利用多爾袞這只虎來吞李自成這頭狼。

可他的算盤沒多爾袞精,所謂你想要人利錢,人要你本錢。

多爾袞一面虛與委蛇,一面下令強行軍,一夜之內抵達山海關。

而這時,吳三桂還在與率軍親自前來的李自成三河縣敷衍呢。

清軍一到,李自成總算是明白自己被吳三桂下套了,于是率軍猛攻。

吳三桂打不過啊,事關生死,只能向多爾袞求援。

好嘛,多爾袞正合心意,這就有了吳三桂聯合多爾袞在一片石大敗李自成之戰。

打了這戰,正如黃泥巴掉進褲襠時,不是屎也是屎了。

在多爾袞的逼迫下,吳三桂只能易旗改幟,望風轉舵,稱崇禎帝為「故主」,反復表白自己「矢忠新朝」了。

當然,清廷明面上也沒虧待吳三桂,不久就加封吳三桂為平西王。

但吳三桂和其他降官不同,他還擁有一支自己獨立統率的軍隊,在降清之初,仍與南明勢力保持著聯系。

應天府福王登基,吳三桂甚至還派人私下傳信「不忍一矢相加遺」。

因此,清廷對其外示優寵,內存疑忌,並未授之以事權。

除對其嚴加防範之外,也只是利用他對李自成的仇恨,使其率兵攻擊李自成。

李自成主力被平定之後,清廷也就卸磨殺驢了。

吳三桂隨即被清廷從前線調回,出鎮錦州。

那時錦州需要吳三桂鎮守個屁啊?

不過就是將吳三桂部置于清軍的月復心,嚴加看管起來罷了。

對于清廷的這種安排,老謀深算的吳三桂自然了然于心。

從此以後,他再也不提什麼「復君父之仇」了,而是安下心來當清廷順臣了。

所以,這次多爾袞讓他去江北打醬油,吳三桂知道,這是多爾袞在考驗他對朝廷的忠誠,否則區區南明殘余,還須李國翰「輔佐」自己?

雖說吳三桂對清廷一樣心中怨恨,可他知道,這是自己獲得清廷信任的良機,只有把握住這次機會,自己才有可能月兌離清廷的監控,才有機會圖謀將來。

所以,吳三桂決定使出混身解數,也要全殲儀真明軍。

一到揚州,吳三桂立即調動各路清軍,向儀真合圍。

……。

吳爭判斷的沒錯,從鎮江城南下準備收復丹陽的清軍騎兵,確實是五千人左右。

夏完淳按吳爭交待,以三千人誘敵。

可這時,吳爭判斷錯了,清軍根本沒有理會夏完淳這支明軍。

僅僅派偏師一陣驅趕之後,直接南下了。

夏完淳此時遠離丹陽,雖有心向吳爭傳信,可知道清軍騎兵行軍速度極快,恐怕自己的信使到達丹陽時,吳爭早已接敵了。

于是,牙一咬,會合埋伏的軍隊,毅然向丹徒方向北上了。

……。

吳爭自然早已派斥候四出。

清騎居然全數南下,讓吳爭本就懸起的心,再提上了一寸。

可事已至此,還能怎麼辦,打唄!

但戰術進行了一些修改。

原本已經構築工事,前出的火槍兵被迅速撤回丹陽城內。

埋伏兩翼的騎兵也相應後撤,部署于東西城門外藏匿。

也就是說野戰肯定是打不成了,那就打一場攻防戰。

但攻防戰,鐵定是全殲不了清軍騎兵的。

只有在城牆上頂住,然後派騎兵由兩翼包抄合擊,這才有可能達到目的。

前提是,正面要頂得住,且給予敵騎以重創,否則,依舊回到野戰的老路,需要騎兵與騎兵硬抗。

還別說,重演之下、牛高馬大的外籍火槍兵士氣高漲。

在他們看來,瘦弱、矮小的東方人,怎麼可能擋得住熾熱的彈丸呢?

這些外籍兵與三千新兵被安置在城牆上,前後三行,這是吳爭借鑒倭國的「三段擊」火槍戰術。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