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 歪打正著

作者︰八無和尚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所謂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

任何事都有相對的一面。

當明軍騎兵押著金聲桓派出突圍的六百騎兵出現在東門外時。

剛才用完早飯,就聞「噩耗」的金聲桓軟倒在椅子上,連聲嘆道,完了……這下完了。

這六百騎兵被俘,代表著沒有增援、不知敵情的道墟糧倉必定會被明軍攻下。

更代表著瀝海清軍主力將會在三天後,因缺糧而崩潰。

那紹興城還有什麼守住的希望和意義?

金聲桓喟然一嘆,由此產生了歸降的念頭,好死不如賴活著,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嘛。

隨即,紹興城清軍向城下射出一封降書。

當張國維捏著書信,興匆匆地來到吳爭面前時,吳爭正蹩著眉頭在看地圖。

「吳爭,金聲桓答應降了。」張國維確實很興奮,在他看來,能保住紹興這座古城、讓百姓們不被戰爭所牽累,這才是王師該行之事。

可吳爭的反應很沉悶,只是「唔」了一聲,甚至連頭都沒抬。

張國維一愣,臉上笑意漸斂,擔憂地問道︰「怎麼了,不會是出了什麼事吧?」

吳爭答道︰「沒出什麼事,張公不必擔心。」

「那……那你為何這般神情?」

吳爭總算是抬起頭了,「剛剛傳周大虎問了昨日瓜瀝之戰,據他的描述,與他對抗的清軍,傷亡並不大,而且是有序撤退,稱不上潰退,這支清軍戰力彪悍,大約有四、五千人,照道理不管它有何圖謀,都應該在周大虎之前撤回紹興城與金聲桓會合,可到現在,已經過去七八個時辰了,卻毫無這支清軍的消息。」

張國維雖說是文人出身,可身為兵部尚書經年,基本軍事常識還是有的。

這樣一支四、五千人的清軍沒有了蹤跡,這代表著什麼,他心里一清二楚。

無論何時、何地,這支軍隊的出現都會影響、左右紹興府戰局。

張國維也有些急了,「那該立即派出斥候,四處偵察才是。」

吳爭點頭安慰道︰「我已經派了,張公也不必太擔心,紹興府不大,就算他們上天入地,也會被揪出來的……想必不久之後,就會有回報。」

張國維稍安心了些,問道︰「按王得仁的交待,這支清軍主將是原江寧府總兵柯永盛所率,他是清廷一員宿將,沒有可能率軍……潰逃出紹興府吧?」

吳爭道︰「我擔心的也是這點,他索性逃出紹興府去,我也就懶得理會了,可關鍵是這支清軍如果在意想不到的時候對我發難,那就會惹出大麻煩。」

張國維沉吟道︰「柯永盛此次撤退,本就顯得有些古怪,照周大虎所說,柯永盛應該還有一戰之能,是不該從瓜瀝撤退的……這樣看來,柯永盛此舉必有圖謀啊。」

「是啊,我也這麼想。」吳爭指著地圖道,「可紹興府八縣,沒有值得他寧可放棄瓜瀝為代價,也要趕去的目標啊,如今紹興府瓜瀝、平崗山、瀝海三處戰場,瓜瀝、平崗山戰斗都已經結束,只剩下瀝海,而瀝海清軍兵力並不亞于明軍,如果說柯永盛放棄瓜瀝只是想增援瀝海……沒這必要啊?」

張國維躊躇道︰「吳爭,會不會柯永盛想到的……也是道墟糧倉?」

張國維隨口一句話,讓吳爭悚然一驚,背後有冷汗滲出。

與張國維雙目對視,二人幾乎不約而同地喊道︰「要糟!」

吳爭急道︰「來人,立即令騎兵人不下馬,馬不卸鞍,原地整肅待命。」

然後轉頭道︰「張公,此事非事小可,關乎戰事成敗,我得親自率軍前往!」

張國維也急了,連忙道︰「那紹興城金聲桓歸降怎麼辦?」

吳爭一邊往外走,一邊道︰「條件他應下了,就按此辦,張公全權受降就是……對了,要快,就算金聲桓突然提出什麼額外要求,先答應就是,只要我軍佔了紹興城,就算道墟之戰有不測,也能立于不敗之地。」

張國維應道︰「正如你所言,只要紹興城在握,我軍就是不敗之局,所以若事不可為,你得立即返回,萬萬不可意氣用事。」

吳爭心中一暖,他知道張國維是擔心他的安危,于是笑道︰「張公放心,吳爭又不是第一次上戰場了,況且我部都是騎兵,打不過,跑還是可以的。」

張國維也笑了起來,他同樣知道,只要吳爭不意氣用事,那麼依仗騎兵,撤回紹興城應該不是難事。

……。

其實吳爭與張國維都錯了,猜錯了柯永盛的想法。

柯永盛之所以撤退,不是因為懼戰,象他這種清廷的宿將,也不可能有降明的意思。

他撤退,主要還是出于對金聲桓不派兵增援瓜瀝而引起的猜疑。

也就是說,柯永盛是有預謀地撤退,撤向瀝海,去控制瀝海清軍主力,從而得到抗衡明軍、制約金聲桓的主動權。

顯然,他此時已經逼退厲如海、魯之域部,達到了目的,同樣順利接手了瀝海清軍的指揮權。

而他在控制瀝海戰局之後的下一步作戰思路,就是取得道墟糧倉的控制權,這原本是金聲桓管轄下的。

也就是說張國維和吳爭雖然猜錯了柯永盛的撤兵原因,但卻因錯就錯地蒙對了金聲桓的下一步動作,但,但吳爭依舊估算錯了柯永盛對道墟糧倉志在必得的決心。

也難怪嘛,瀝海二萬多清軍與瀝海明軍廝殺兩天,雖有數千傷亡,但也就佔比一成多,沒到傷筋動骨的程度,加上柯永盛四、五千人的會合,等于清軍又瞬間滿血了。

這二萬多人一天的糧食消耗可不是小數,加上瀝海本就是一片海涂,就明軍築為要隘,可除了漁民,也沒有什麼商業,清軍就算想就地取食,也不可能。

那麼,道墟糧倉得失對清軍的意義,哪怕用生死存亡來形容,也不為過。

柯永盛派出一支三千人的偏師前往道墟,但這只是第一支,他派了兩支軍隊,第二支有六千人,用意無非是……運糧。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