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十七章 救厲如海的老僧竟是馬士英

作者︰八無和尚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吳小妹蹩眉道︰「哥哥,沈致遠如今是朝廷命官,帶兵的將軍,他跟隨著我,算怎麼回事?」

吳爭干咳道︰「妹妹,沈家與吳家在始寧鎮,那也算是世交了,致遠人不錯,難得的是用情專一……。」

吳小妹听吳爭這麼說,反而平靜下來,「哥哥是想替沈致遠說項,打算趕緊將我盡快許配于他,如此哥哥就卸去了爹爹交待的這樁負擔?」

吳爭尷尬地說道︰「這……咳,我不是這意思……這是爹的意思。」

「爹的意思?」

「是。臨別前,爹與我說了很多,他說先主有遺囑,生女就代表著天意,你便安心做個普通人,嫁人之後相夫教子,平平安安過此一生。還說,沈致遠人不錯,也有才學,對你又是一往情深,日後定能好好待你,所以……。」

吳小妹插嘴道︰「哥哥也是這麼想的嗎?」

「呃……我不是。」吳爭不知道為何顯得有些慌亂,「我的意思是,這畢竟是你的終身大事,雖說婚姻由父兄做主,但如今爹不在,我也不想勉強你,這事還須你自己作主,你若願意最好,若不願意,沈致遠那我去說……總也不能一直拖著他對吧?畢竟沈家也只有他一根獨苗。」

听吳爭這麼解釋,吳小妹神色放松下來,她抿著嘴道︰「那就勞煩哥哥轉告沈致遠,在我心里,他就象是兄長,並無任何兒女私情。」

吳爭聞听,無奈地點頭道︰「既然你已經想清楚了,那就……如此決定吧,至于沈致遠那,我會去回絕。」

……。

局勢到了這時,已經慢慢清晰起來。

紹興府被清軍佔領已經不可逆轉,但明軍在平崗山寨的地位亦不可動搖。

而瀝海這個新興的小城,漸漸開始成形。

一萬駐軍,與平崗山守望互助,足以與紹興府二萬清軍相抗衡。

形勢有了一種微妙的平衡。

這個時候,出了一件非常古怪的事。

還得從厲如海率軍追趕上錢肅樂一行說起。

錢肅樂一行,是繞道至錢塘江邊的,因為蕭山已經在清軍的手里。

他們一行才二百騎兵護送,自然不敢輕易穿越敵戰區。

可厲如海不同,他如今手中有人了,腰桿子硬了,直接就穿越蕭山到達錢塘江邊。

所到之處,零星的清軍和當地官府,早已聞風而逃,誰敢相攔?

于是,雙方人馬在錢塘江邊會師。

死里逃生,本是該喜極而泣、相擁慶幸的。

可事實上不是這樣,錢肅樂一行對厲如海一行,怒目相向。

當然,這不是針對厲如海,以厲如海的作為,錢肅樂等人稱許還來不及呢。

這一幕,完全是因為厲如海身側的那個老僧。

這老僧的身份,厲如海至此時才得已明了。

他竟是馬士英。

馬士英,那就是個聲名狼籍、臭名遠播之人。

坊間稱他為禍國殃民之罪魁禍首,幾于宋時秦檜並論。

說起他的罪過,有四點,一是馬士英是閹黨中人,二是崇禎上吊之後,馬士英以序為名,內結宦官韓贊周、勛臣劉孔昭,外約總兵黃得功、劉良佐、高杰、劉澤清等,擁立福王朱由崧于南京,是為明安宗。

可眾所周知,福王朱由崧的弘光朝卻堅持不到一年就亡了,百萬明軍一哄而散。

這罪過自然要怪到馬士英的頭上,因為東林、復社一眾清流,那是要擁立潞王的。

其四,馬士英有個豬隊友——阮大鋮。

阮大鋮原是東林黨出身,可後來卻是反東林的急先鋒。

原因是,天啟初,列籍東林的阮大鋮,是高攀龍弟子。當時阮大鋮由行人擢升給事中,不久因丁憂還鄉。

同鄉左光斗是東林在憲司的領袖人物,也是大鋮倚以自重的朋友,他在打倒方從哲引入的非東林閣老史繼偕等人的「斗爭」中立下頭功,因此名列東林骨干,在《東林點將錄》中綽號「沒遮攔」。

天啟四年春甲子,吏科都給事中出缺,左光斗通知大鋮來京遞補。

可這時趙南星、高攀龍、楊漣等一伙人因為與左光斗發生內訌,因此「以察典近,大鋮不可用」,而準備改用高攀龍的另一名弟子——同為東林闖將的魏大中。

等到阮大鋮到北京時,趙南星一伙人使之補工科。

吏居第一,而工居最末。本來按資歷遞補應該輪到吏科的阮大鋮,就這樣矛盾激化了。

適時魏忠賢出現了,他讓阮大鋮得償心願。

但是,阮大鋮的官沒能做多久,魏忠賢的失勢加上東林黨的可怕壓力就讓他上任未及一月便只能棄官逃回老家,但從此阮大鋮發誓與東林決裂。

所以說,阮大鋮的背景非常復雜,哪黨都有牽連,可哪黨都視他為敵。

阮大鋮別的本事沒有,可他搞黨爭整人是一把好手,

也就是這時,他給自己鋪設了一條康莊大道,成了他的一個必殺大招,可以起死回生。

那就是他對馬士英有再造之恩。

話得從魏忠賢失勢之後說起,當時東林黨人趁著魏中賢失勢被殺,閹黨一潰千里之際,大搞株連,一時間朝中閹黨或殺或貶或流放,馬士英就是此時被流放的。

崇禎時,阮大鋮與張溥交情頗好,便想著動用了自己與馮銓的關系,和張溥一起為周延儒復起而奔走。

周延儒復出後,阮大鋮要求周延儒舉薦自己,但周延儒迫于和東林——復社一脈有君子協議,不敢起用「逆案」中人。

于是和阮大鋮協商,最後阮大鋮提出起用馬士英。

馬士英才被起用,他被起用時,尚在戍籍,也就是說他還是個帶罪流放者,當時茫然不知這任命是怎麼回事,至事後才知此乃阮大鋮所為,故對阮感激涕零。

而他與張溥的關系就此而起,也因此在張溥死後,為了替其經營後事而一月奔波千里,在此事上可略見一斑。

也就是說,這個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至少有一個可能稱道的地方,那就是懂得知恩圖報。

當然,這種「小事」,自然被東林、復社一眾清流所忽略了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