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三百二十章 定都之爭(九)

作者︰八無和尚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都說世間之大,無奇不有。

漢明朝定都之事,按理說,其實可選項很多,不管是應天府、順天府,還是松江府新城,皆可定都,而此事對民眾而言,皆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而朝堂之上,對于此事,也並不劍拔弩張,相反,甚至沒有一個人由此公然向皇帝進諫。

反對之聲,皆在暗暗醞釀。

究其根本,無非是利益二字。

一國都城,牽扯了多少利益,哪怕是已黃袍加身的吳爭,也算不清楚其中奧秘。

但有兩點吳爭是清楚的,一是都城必須定在沿海,因為那時未來數百年,外敵極有可能侵犯的方向,二是應天府、順天府水太混了,混到想干淨就需要將一切推倒重來的地步。

所以吳爭的選項,就不多了。

……。

如果說宋安只是明里狠,那麼馬士英絕對是內里狠。

馬士英一到順天府,第一件事就是全城張貼懸賞告示。

懸賞啥呢?

以重金獎賞來激勵民眾出首、舉告在清軍入城後,城中有哪些人幫著清軍禍害自己同胞。

這告示沒錯啊,但凡收復失土,官府皆會如此處置,只究首惡,協眾不追,以此來迅速安定坊間人心。

民眾想過太平日子,那不得將那些禍國殃民之徒一一掃清,以可免日後被報復?

所以,這告示應該說並不出彩。

可問題出在兩個字上——重金。

之前官府貼懸賞告示,上面的重金是有數的,譬如賞銀五十兩、百兩,了不起的也就三、五百兩,不會再高了。

可馬士英不是這樣,他是真花重金,但凡舉報有效,賞金為查抄家產之後,贓款的百中取三,而且還特意加了一句,若最後賞銀不足百兩者,官府補齊。

這就非常恐怖了,百中取三很好理解,一百兩能得三兩唄,也沒什麼可羨慕的,也不足以讓民眾削尖了腦袋去出首、舉告的。

可話反過來了,但凡敢于當漢奸的,哪個不是肥頭大耳、家財萬貫的,否則,清廷也看不上他們呀,所以,但凡查實一家,抄沒個百八十萬兩的,幾乎是輕松尋常之事。

要知道,這是兩朝京都,當年闖王入城,短短幾天,從官宦府中查抄出數千萬兩白銀,那麼,舉告者的賞金,能達到多少,怕是普通人想都不敢想的地步。

所以,馬士英這道懸賞告示,可謂令人細思極恐啊。

最重要的是,馬士英隨機從舉告者中,取了一份,迅速查抄其宅,最後抄出金銀合計五十多萬兩,而後,馬士英大張旗鼓地,在眾目睽睽之下,將一萬多兩賞金如數獎給舉告者,那可是白花花的兩車銀子啊!

短短三天時間,招撫司衙門里遞入的狀紙,已經堆積如山。

……。

「馬大人……你究竟何意?」宋安本不想摻,本來他就是奉旨協助馬士英來的,可眼見如今順天府這種情況,宋安都不下去了。

宋安指著這滿屋的供狀,皺眉道,「馬大人,你我北上時,陛下就一再交待,此時正是二次北伐之機,不可使得北方民亂……馬大人如此大動干戈,是會激起民憤的!」

民憤?

對,還真是民憤!

民眾是愚昧的,這話,華夏數千年來,一直存在著,也無數次驗證其正確性。

民眾如水,水是溫和的,可水能掀起驚濤駭浪。

操縱水的,絕不是水本身,而是風。

宋安的話確實沒有說錯,馬士英這種肆無忌憚的做法,確實會引發順天府民亂。

因為順天府雖然已經光復,但只是光復,城中的人,還是那些人,無非是走了一些滿人和依附滿人的漢奸罷了。

普通民眾有他們獨立的想法嗎?

沒有!

普通民眾還是依附于各個世家豪門而生存,主家的意思,就是民眾的意思,民眾,沒有自己的意思,就算有,也輪不到民眾來表達,因為,沒有資格!

所以,光復的順天府中,水,還是水,可風,未必是漢明朝廷的風,也未必是皇帝想要的風!

對于副手宋安,馬士英是非常敬重的。

倒不完全是宋安手中掌控著最大的特務機構長林衛,而是宋安是皇帝的發小。

以馬士英數十年的宦海歷練,又豈會、豈能不尊重宋安呢?

所以,馬士英滿臉堆笑,親切地對宋安道︰「以宋大人之見,陛下令你我北上……所圖為何?」

宋安微哂道︰「自然是讓北人主動拿松江府的地交換關外之地……可馬大人這幾日所為,和陛下交待的正事何干……馬大人,陛下要的不是銀子,而是松江府土地!」

馬士英連連點頭,「宋大人追隨陛下日久,自然對陛下知之甚深,宋大人所言,那肯定是對的……不過,宋大人可知,說是松江府過半土地在北人手中,那北人……是何許人也?」

宋安皺眉道︰「黃河以北,皆可稱北人。」

「那宋大人可有具體目標……亦或是可按圖索驥的名單?」

宋安一愣,他有些回過味來,「馬大人的意思是……咱們要找的那些人在暗處……可這和重金懸賞又有何關系,這明明形同……咳……。」

「搶劫」二字,宋安終究沒有說出口,這是給馬士英留了面子。

馬士英的重金懸賞,確實形同搶劫。

清軍南下直至江南,大半國土淪喪,數千萬百姓都活在清廷統治之下,若是細究起來,怕是人人可稱為「漢奸」。

可若真這麼去劃分,那天下還有多少不是漢奸之人?

百姓無力反抗,選擇忍氣吞聲,這自然不能劃為漢奸。

在順天府光復之後,吳爭選擇了最大懷柔的政策,因為這是北伐成功的標志,既然已經北伐成功,何必爭一朝一夕,慢慢地甄別、清肅便是,何必鬧得滿城風雨?

再加上,如今朝廷已經決意二次北伐,那麼順天府已經成為戰爭前沿,安定尚來不及呢,豈可引發民亂?

所以,宋安說的話,是對的,這同樣也是吳爭在他們出發前,一而再再而三叮囑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