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三百四十八章 定都之爭(三十七)

作者︰八無和尚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吳爭搖搖手道︰「先不忙著謝恩……這些年,莫家對朕的支持,朕從未忘記,莫家對國家的功勞,朕也沒忘記……朕原本想與莫老有始有終,可惜……!」

莫辰博不敢接話,這是一個非常敏感的話題。

只有莫辰博心里清楚,他爹幫助皇帝,從始至終,就是一樁生意、投資,如果非要牽扯到什麼大義,那也無非是錦上添花罷了。

如果莫執念最後沒有謀反,那麼,可能真能象皇帝所說的,有始有終,可這,已經只是事後嗟嘆罷了。

吳爭繼續道︰「你可知道,朕為何追究了你父親和你的五個兄弟,卻沒有追究你和莫家全族嗎?」

莫辰博哪敢接話,只是吶吶不知所雲。

當然,吳爭也沒有真想從莫辰博口中得到因噎廢食的期許。

吳爭自答道︰「江南莫家,根深葉茂,九年前,僅近支就有三百余戶,各個行業皆有莫家參與,而經過這些年,莫家近遠支人口已經超過三萬之數,莫家的商貿勢力已經遍布全國,擁有河船萬艘、八百石海船千艘,商號數量更是遠遠超過萬家……!」

莫辰博听著,雙腿開始打擺,他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莫家這麼大的勢力,做為皇帝豈能不忌憚,何況是父親最後確實有了謀逆的事實,那麼,今日自己一口答應皇帝,要輔佐女兒接掌江南商會,會不會讓皇帝疑心自己有野心?

這個念頭,令莫辰博心中突然涌出一種恐懼。

吳爭繼續道︰「朕無意去剝奪莫家的產業,但這樣一股龐大的勢力,游離于朝廷的監控之外,確實于國于民是極為不妥的,所以,朕的意思其實很簡單……莫辰博,你可願代朕管理,並管束莫家?」

莫辰博听聞吳爭這話,福至心靈,趕緊跪下叩拜道︰「皇恩浩蕩……臣願意,臣叩謝陛下隆恩!」

吳爭起身,雙手攙扶莫辰博起身,微笑道︰「很好……有莫叔這句話,朕就放心了……莫叔請起!」

瞬間從地獄到天堂的莫辰博,此時眼淚都快出來了,他吶吶道,「陛下不可稱臣為莫叔……臣不萬萬敢當!」

吳爭拉著莫辰博的手,引其在椅子上坐下,「這九年間,莫老至少有七年,確實是兢兢業業地在替朕辦差,平心而論,朕不能拿最後兩年的過,掩去莫老前七年的功……莫叔啊,莫老之死,你可不要怪朕哪!」

莫辰博趕緊道︰「臣不怪陛下……父親謀逆,證據確鑿,臣也涉足其中……為人子者,不言長者之過……陛下能不追究牽連上莫家,臣已經感恩陛下寬仁了,又怎會怪陛下呢?!」

吳爭滿意地點點頭,「明日臣會下詔,冊封莫叔為海寧伯……而江南商會聯席會議,朕會安排股東推舉莫叔為商會會長……莫叔可還有不明白之事?」

莫辰博稍一思忖,躬身道︰「臣明白陛下意思……臣會全力輔佐清兒,替陛下管好江南商會,替陛下管好莫家闔族!」

吳爭笑了,莫辰博確實是個聰明人,他之所以一直不顯山露水,實在是莫執念太厲害了,莫辰博根本沒有機會冒出尖來。

「好了,朕的話說完了,莫叔可以回了!」

莫辰博猶豫了一下,抬頭問道︰「……臣有一事……不知當問不當問?」

「問吧。」

「陛下,清兒和皇子流落于民間……總是不妥,陛下是否……?」

吳爭抬手打斷,平靜地道︰「莫叔啊,莫家畢竟有罪在身!」

莫辰博趕緊應道,「臣明白……臣明白了,臣告退!」

出了殿門的莫辰博抹了把額頭冷汗,其實他確實明白了,皇帝不會迎清兒和皇子入宮了,至少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會迎清兒和皇子入宮。

原因有三,一是莫家雖然沒有牽連進莫執念的謀逆案,但皇帝也沒有下旨赦免。

二是頂著謀逆嫌疑的莫氏如果進宮晉封皇妃,母憑子貴,很可能引發臣民物議,同時,皇帝還會更忌憚莫家勢力的無序擴張,國戚之患,皇帝顯然是最忌諱的。

三是莫家勢力太大,經過這九年莫執念的苦心經營,實力已經膨脹到令人忌憚的地步,皇帝雖然剔除了莫家豢養的死士,但顯然還沒有頭緒對遍布天下的莫家勢力進行定向清除,這才有了自己海寧伯的爵位和江南商會會長的職位,當然,莫辰博同樣清楚,皇帝對自己的信任有限,真正的商會會長,是自己的女兒莫亦清,而自己,只是對外的一個傀儡。

但對此結果,莫辰博已經很滿意了。

此次進京面聖,莫辰博雖然猜到,憑著女兒和外孫的關系,自己性命應該無虞,但莫家大而不倒的實力,確實是懸在頭上的一柄劍,隨時會引發不可測的危險。

如今,不但性命無虞,還得到了伯爵的爵位,莫辰博已經很滿意了。

……。

三天之後。

皇帝頒下定都詔書,定都松江府,改松江府為中京。

這道詔書,確實驚瞎了世人的眼楮。

因為在詔書頒布之前,松江地價已經被打壓至二百六十兩每畝,甚至還有急跌的趨勢。

這個價格,甚至還稍有不及杭州城中的地價。

可詔書一出,次日,松江府地價迅速竄升至六百兩以上。

然而,這時世人才發現,在買空了市面上不足三千畝的地契、房契之後,已經再也找不到可買的土地了。

而此時,只有少數朝臣,才明白松江府的土地去哪了。

譬如剛剛從順天府回來的戶部尚書馬士英,此時正坐在皇帝面前,捂著嘴偷樂呢!

……。

「陛下高明啊!」

馬士英這次倒不是拍馬屁,而是真心實意地佩服皇帝。

前後才過了一個多月,橫在遷都面前最大的障礙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

甚至于隨帶著摟草打兔子,將建興朝舊臣的結黨收拾了大半。

如此一來,許多朝臣、京官的位置要補缺,就須由大將軍府舊臣,和原永歷舊臣中遞進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