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三百二十九章 定都之爭(十八)

作者︰八無和尚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而之前拋售出的江南商會股份,更是飲鴆止渴、釜底抽薪之舉,許多人堅持不下去了,在破產之後選擇自盡,可更多的人,選擇以武力去解決。

有錢人嘛,哪家沒有數十上百的家丁、護院?

只要人夠多,就沒有過不去的坎!

兔子被逼急了,還咬人哪,在這江南一畝三分地上,咱們還怕過誰?

就這麼著,從應天府、鎮江府、常州府、蘇州府、松江府、嘉興府直至杭州府,幾乎在一夜之間,涌出了無數股亂民,他們開始瘋狂地捕殺神秘勢力的人,並尋找背後主使者,一天一夜時間,不下六百人被殺,但依舊找不出神秘勢力的背後主使者。

這事鬧大了,各府縣的奏折如雪花般地送入應天府。

內閣終于抗不住了,在沒得選擇的情況下,準備向皇帝奏報。

然而,皇帝突然病了,病得不省人事!

按理說,這事是不是很怪異?

在朝堂上混的,哪個不是人精?

可人性就是這樣,在被逼急了的時候,總是往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去想、去思考問題。

皇帝突然生病,等于是天冷時送棉襖、饑餓時送饅頭啊,所有人在歡欣雀躍這是天意。

于是,一場縱貫沿海十余府的民亂,終于形成了。

這場民亂,起初只是為了私仇,就是尋找那股神秘勢力報復而起的,但,到了這個時候,就慢慢變成了暴亂。

各府縣父母官也懵圈了,按理說,府有府兵,大府一千,小府三百,可問題是,暴亂起得太快,而且,這些人幾乎都是抬頭不見低頭見的當地紳紈,更有朝中大臣派人暗中叮囑,不得派府兵鎮壓干涉。

就這樣,沿海各地暴亂瞬間在沿海十余府會合成數萬人,人數之多、聲勢之大,令人嘆為觀之。

但有兩處,不,準確地說,是兩府不同,一是應天府,城內幾乎沒有一個亂民,城中民眾也根本听聞不到南邊諸府起了暴亂。

二是杭州府,杭州府做為皇帝潛邸,經過幾次民亂之後,民眾的思想覺悟已經很高,準確地說,老油子,他們不會去輕信任何人,想讓他們暴亂,除非是自己的利益被侵犯,否則,怕是再大的官,也叫不動民眾起來造反。

所以,應天府也好,杭州府也罷,參與暴亂的,早已選擇出城,前往嘉興、鎮江等府了。

在杭州府和應天府之間的諸府,徹底亂套了。

這些可不是軍隊,他們有領頭的,但令出數門、數十門,怎麼可能不擾民呢?

于是,燒殺搶掠也出現了,民間也亂了。

短短數日,死傷無辜百姓數百人,被搶劫的數不勝數。

問題是,太快了,快到沒有人反應過來,這天下怎麼突然就亂了。

受害民眾在無法從府縣父母官那得到有效幫助的時候,開始尋思著,要上京告御狀了。

但古怪的是,應天、杭州兩府城中,交易所依舊順利地交易著,無數的地契、房契、股份憑據有條不紊地轉手著,似乎是世外桃源一般。

……。

「為何不及早阻止?」

春和殿內,吳伯昌翻著吳爭帶來的長林衛密報,忍不住嘆息著問道。

「律法難以誅心,我也不能以莫須有加罪于這些人……就象不能在豬被養肥之前宰殺一樣!」吳爭平靜地說道。

「可現在……這些已經足夠讓你動手了吧?」吳伯昌抖動著手中的情報,「數百無辜之人,因這場暴亂死傷……你于心何忍哪?」

吳爭被他爹責問,不由得仰頭長吁一口氣,然後答道,「民眾是愚昧的……爹可否發現,危難之時,民眾首先想到的不是抗擊,而是事不關己……只要不有損自己的利益,沒人會去想反擊,只要能保住性命,甚至可以奴顏婢膝……死人,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民眾自己都沒有意願反抗!」

吳伯昌微微皺眉,他真的是在認真思考著吳爭的話,好一會,吳伯昌抬頭問道,「可……你才是皇帝,你有守護治下子民的義務啊!」

「若我死了呢?」吳爭淡淡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其實只要民眾敢于自發組織起來反抗,那些烏合之眾根本不堪一擊!」

「可民眾手無寸鐵啊?」

「爹認為勝利的決定因素僅僅是武器?」

「那萬一朝堂中有人私下調動軍隊呢?」

吳爭笑了笑,「我只是生病……他們不敢的,若真敢私自調動軍隊,我的病……立馬就會痊愈!」

吳伯昌沒好氣地斜了一眼吳爭,「那你就任憑民眾和這些人發生火拼……會死很多人的!」

「這是民眾自己的選擇,也是那些人的選擇……我只是一個中立的裁判!」吳爭自嘲地笑了笑,「我承認心不夠硬,有婦人之仁……那些人中也不乏好人……所以,最後他們是站在民眾一邊,還是奸商一邊,同樣是他們自己的選擇……怪不得我!」

吳伯昌想了想,悠悠道︰「可你忘記了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民眾如果自發組織起抵抗,皇帝和朝廷,還有存在的意義嗎?」

吳爭愣了愣,咧嘴笑道,「我曾經說過……如果有一天,我的存在與國家的利益、最大多數民眾的利益相悖了,我可以禪位于賢良!」

吳伯昌愣愣地看著吳爭好一會,輕喟道︰「你……真不象是我親生的……可為父還是很欣慰!」

「謝謝爹!」

……。

都說華夏民眾,是最容易滿足的,這話還真有些道理。

從古至今,華夏百姓但凡有口裹月復之糧,就不會想到去造反。

他們只會去想,是不是將這不多的口糧,省下一口來儲備著,以應對日後的危機。

這或許是千百年的儒學,帶給華夏百姓的潛移默化吧!

儒生勸人向善,太平年間,或許可以,但在戰亂之時,那無疑是緣木求魚。

十數年的戰亂,民心思安。

好不容易天下安平了,可突然之間,禍亂再起。

原本想著從此過安定日子的民眾,自然是不肯追隨叛逆的,但面對著亂兵施虐對自己利益和生命造成威脅,人心確實在圖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