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部 風雲際會 四十一 楊閣部夜入襄陽 左總兵領授將印

九月二十九日,楊嗣昌不顧一路車馬勞頓,連夜進了襄陽,直入熊文燦總理行轅,詔逮其入京論罪。

待至天色微明,只听三聲炮響,總理行轅轅門大開,但見轅門外一對五六丈高的大旗桿上懸掛著兩面杏黃大旗,左面繡著「鹽梅上將」,右面繡著「督師輔臣」,從轅門到大堂階下的甬道兩側,兩列扈衛手執長戟,並排相視而立。

「督師升帳!」伴隨著一聲呼喊,鼓樂聲隨之響起,襄陽城中七品以上的文武官員陸續進入轅門,按照文東武西的方位分作兩列,肅立于大堂之外等候。

過了片刻,只見新任督師楊嗣昌從大堂屏風後緩步走出,在正中楠木公案後坐定,又有兩名身材魁梧的執事官手捧尚方寶劍和「督師輔臣」大印分立于公案左右。

「請眾位大人上堂!」隨著又一聲呼喊,恭候在大堂外的文武官員當即魚貫而入,按照品級依次向楊嗣昌報了姓名,然後屏息肅立于兩側。

待眾人報名行禮完畢,楊嗣昌環顧一眼四周,然後向著京師的方向躬身一拜,畢恭畢敬地正色言道︰「熊文燦欺君失職,皇上震怒,本督師已奉旨將其拿問!」

在場文武官員都是在今日清晨方才得知了昨夜天翻地覆的變故,唯恐禍及自身,站在堂下皆是忐忑不安。

見堂下鴉雀無聲,楊嗣昌突然一拍驚堂木,大喝一聲道︰「湖廣巡撫方孔昭何在?」

陡然听到督師大人直呼自己的名字,方孔昭心知不妙,兩腿一軟,撲通一聲跪倒在地,渾身顫栗地答應了一聲︰「卑職在。」

楊嗣昌指著方孔昭厲聲說道︰「方孔昭剿賊不力,喪師辱國,著革職查辦,同熊文燦一並押解入京听勘!」

話音剛落,便有兩名緹騎走至方孔昭身後,一人摘下他的烏紗帽,一人剝去他的四品文官雲雁補子紅羅蟒袍,而後一左一右架起他的胳膊,拖出了大堂。

見此情形,在場眾人皆是駭然,心中暗忖︰「看來這楊督師可不比熊文燦,日後千萬不能怠慢了。」

目送走了方孔昭,楊嗣昌撫模著自己的山羊胡,繼而言道︰「本督師受皇上重托,誓滅流賊!熊文燦剿賊不力,諸位雖難辭其咎,然皇上法外施恩,舊過皆不予追究!望爾等能夠知恥後勇,將功補過,以報君恩!從即日起,本督師功必賞罪必責,但凡有玩忽職守者,與前罪並罰,定斬不赦!」

听聞皇上不再追究,堂下眾官員那顆懸著的心總算是放了下來,當即發自內心地齊聲高喊道︰「吾皇聖明!」

楊嗣昌滿意地點了點頭,對著諸官員又是一番勉勵勸誡,隨即吩咐大家回去歇息。

左良玉位于武將首位,正準備轉身離去,忽听楊嗣昌高喊一聲道︰「昆山將軍留步,且隨我來。」

左良玉驚愕地回過頭,只見楊嗣昌從公案後站起身,意味深長地望了他一眼,然後背著手退回了內院。

剛剛才抓了方孔昭,莫非督師大人現在又打算把我騙入後堂,治我羅猴山兵敗之罪?想到這里,左良玉心中不禁一陣慌亂。

左良玉提心吊膽地跟在楊嗣昌身後,穿過一進大院,又繞過一片竹林,在一間高懸著「節堂」二字朱漆匾額的廳堂前停下了腳步。

這地方原來是熊文燦的議事廳,先前左良玉也曾來過幾次,不過卻從沒有像今日這般緊張過。

「昆山將軍,里面請!」楊嗣昌親自打起夾板簾,招呼著左良玉進門。

左良玉心中一驚,連聲道︰「閣部大人,末將惶恐。」

「這里不比公堂,將軍不必太過拘禮。」楊嗣昌邊說著話,邊伸手挽住左良玉的胳膊,將他拉進屋內,一把按在了一張太師椅上,然後語重心長地說道,「昆山,你我一文一武,皆是皇上倚重之臣,本督師初來乍到,日後需要仰仗將軍的地方還有很多,望將軍能與我同心戮力,剿滅流寇,不負皇上重托。」

左良玉連忙拱手施禮道︰「承蒙閣部大人看重,末將何德何能,日後定惟閣部大人馬首是瞻!」

「昆山將軍,此言差矣,本督師雖有看重之心,然一切皆是皇上的意思!當今聖上天縱英明,對臣工功過,皆洞鑒秋毫。羅猴山之敗,依律本當治將軍之罪,然皇上念及將軍人才難得,非但未有責罰,更有封賞于將軍!」話說一半,卻見楊嗣昌突然從袖中模出一道聖旨,大步走至廳堂中央,緩緩將聖旨打開,高聲道,「湖廣總兵左良玉接旨!」

左良玉一愣神,趕忙從座位上起身,跪在了楊嗣昌面前。

楊嗣昌看了一眼左良玉,隨即大聲誦讀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今遼左烽煙頻傳,中原寇氛未定,國家危難,正值用人之際,查有湖廣總兵左良玉公忠體國,屢挫流寇,堪當大任,特加封平賊將軍,掛平賊將軍印,望卿不負朕望,盡心殺賊,宜悉知故諭,欽此。」

大明立國以來,平賊將軍只在正德朝時賜給過仇鋮一次,如今崇禎帝加封自己為平賊將軍,自是百年難遇的殊榮,左良玉接過聖旨,欣喜若狂,連連叩頭謝恩道︰「聖上天恩,臣左良玉感激涕零!臣在此起誓,流寇一日不平,臣一日不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待左良玉謝恩完畢,楊嗣昌轉身從公案上捧起那枚覆蓋著黃綾的平賊將軍大印,小心翼翼地遞給左良玉,左良玉忙不迭地伸手接過將印,雙手高高舉過頭頂,向北又是三叩首。

「昆山將軍請起!」楊嗣昌一把將左良玉從地上扶了起來,連聲賀喜道,「恭喜將軍受封,望將軍好生仰體聖上之苦心,早上剿滅流寇,以報皇上隆恩,也不負本督師之殷切期望!」

左良玉熱淚盈眶地將聖旨和將印抱在懷中,重新坐回太師椅,正打算說些感激的話,誰知楊嗣昌忽然臉色一變,對著他旁敲側擊道︰「昆山啊,雖有些唐突,但有一事,本督師卻必須向你確認。」

左良玉心情正好,並未察覺到楊嗣昌臉色的變化,當即滿臉堆笑地說道︰「閣部大人請講,末將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楊嗣昌在左良玉旁邊坐了下來,活動了一下久坐酸痛的脖子,接著緩緩說道︰「離京前,皇上于平台賜宴,席間偶然提起,吳橋知縣曾參劾將軍與劉國能在河南剿賊期間,縱兵大掠,不知此事昆山將軍是否知情?」

左良玉正沉浸在受封的喜悅之中,陡然听到楊嗣昌提起這事,瞬間嚇得冷汗淋灕,半晌說不出話來。

見左良玉默不作聲,楊嗣昌于是勸誡道︰「將驕兵惰,乃軍中積弊,非將軍一人之過,然本督師希望將軍往後能夠整肅軍紀,為諸軍之表率。若能如此,何患流寇不滅,天下不定?」

左良玉畢恭畢敬地連連稱是道︰「閣部大人提醒的是,末將回去便約束士卒,重整軍紀!」

眼見已是中午,楊嗣昌挽留左良玉在府中用膳,席間又是一番言語慰勉。

待至酒足飯飽,左良玉起身告退,然後帶著親兵離開襄陽,返回了駐地。

左良玉走後,參軍萬元吉俯身對楊嗣昌言道︰「學生觀左良玉其人,雖在閣部大人面前唯唯諾諾,然實則桀驁不馴,今日再掛平賊將軍印,怕是日後更難掌控。」

萬元吉乃是江西南昌縣人,頗有才略,被楊嗣昌聘為幕僚,以白衣之身參贊戎機,此番楊嗣昌離京督師,臨行前特向崇禎帝請旨,授予其參軍之職。為感楊嗣昌知遇之恩,萬元吉對大小事宜皆是盡心謀劃。

听了萬元吉的擔憂後,楊嗣昌也是無可奈何地說道︰「吉人兄所言,本督師又何嘗不知,奈何這湖廣境內也就只有他左良玉實力最為雄厚,如不加以籠絡,平賊之事便是一句空話。」

萬元吉還想再說,卻被楊嗣昌抬手打斷︰「此事暫且不提,如今張、羅二賊游走于湖廣與川陝連界群山之間,山路崎嶇,運糧不暢,征剿大軍寸步難行,不知吉人兄對此有何高見?」

見楊嗣昌問起,萬元吉當即獻策道︰「閣部大人,往時熊文燦剿賊,皆因剿餉不繼,功虧一簣!因此學生以為,需在襄陽城外多築高城深壕以為倉庫,命諸糧道糧餉咸運于此,並于外圍壕溝建造吊橋按時啟閉,並以重兵護衛,稽查出入,以防奸細!如此一來,漢江水運直通江南,西抵夔巫,北至漢中,糧餉集散皆為便利,可制西南諸賊于死地!」

楊嗣昌听後連連稱是,當即檄調民夫于襄陽城外大興土木,建造倉庫,囤積儲備糧餉甲仗。

十月初一,按照既定的日程安排,楊嗣昌前往城郊校場,檢閱大軍。

閱畢,楊嗣昌的臉色由晴轉陰,立刻將參加檢閱的文武諸員盡數召集至演武廳中。

待眾人各自站定,楊嗣昌面色凝重地說道︰「自本督師到襄陽以來,三令五申,然軍中藐視法紀,違令不遵者,一如往昔!且問諸位,是否以為皇上御賜之尚方寶劍,不過是個擺設,無足輕重?」

在場文武諸員听督師大人此言似有所指,皆面面相覷,大氣也不敢出。

卻見楊嗣昌突然猛地一拍公案,怒喝道︰「殷太白,你可知罪?」

興山道監軍僉事殷太白听到督師大人喊自己的名字,臉色刷的一下變得慘白,趕忙出列跪倒在地,連連叩首道︰「卑職冤枉!」

楊嗣昌冷笑一聲道︰「你冤枉什麼?既為監軍僉事,身負皇恩,卻督軍不力,將積驕玩,兵無斗志,將檢閱大典視若兒戲,若不殺你,天理不容!」

「閣部大人,請听卑職解釋……」听說要殺他,殷太白嚇得是魂飛魄散,渾身顫抖。

楊嗣昌不容他辯解,厲聲說道︰「不必狡辯!綁出去,立斬不赦!」

眾人心驚膽戰地目視著殷太白被如死狗般拖了出去,緊接著,楊嗣昌起身離案,快步走到大廳中央,向北拜了三拜,而後從執事官手中取來尚方寶劍,月兌去黃綾套,授予中軍。

中軍連忙跪地,雙手高舉過頭頂,小心翼翼地接過尚方寶劍,然後起身捧出演武廳。

不消片刻,便見中軍捧著尚方寶劍回到演武廳,跪稟道︰「稟督師,殷太白已明正典刑!」

楊嗣昌雙手接過尚方寶劍,重新交還給執事官,而後坐回公案,長嘆了一聲道︰「非本督師嗜殺,實乃國法難容!望諸君皆以殷太白為戒,從今往後恪盡職守,努力殺賊,上慰皇上宵旰之憂,下解百姓倒懸之苦。」

在場文武諸員皆各懷心事,忙不迭地紛紛答應道︰「謹遵鈞諭!」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