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9 過人之量

作者︰燻香如風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洛陽西郭,曹節府。

「公子,請上座。」謂「財能通神」。得宋奇引薦,高價販出,竇氏八麗之七。曹節焉能不善待。

「謝老大人。」宋奇謙恭有禮,逼人貴氣。除生于官宦之家,自幼言傳身教,耳濡目染。更加宋皇後在位八年。宋奇滿門勛貴,朝野爭相結交。門前里道,接車如龍。亦養富貴之氣。

待宋奇落座。曹節先言︰「金山何在?」

「深藏菟園。」宋奇心中一黯,然表情淡然。曹節先問梁冀金山,似公事公辦。乃為絕宋奇所請。

「宋皇後無恙。」曹節出言安慰。

「區區,欲登蟾宮折桂。不知,可乎?」宋奇退而求其次。

「有何不可?」曹節老奸巨猾,深長一笑。

來者皆是客。

「謝老大人存恤。」宋奇取錦囊相贈。

入手沉重,曹節心中一驚。囊中所盛,皆是金沙。

曹節目光深沉,心思縝密。十里九阪,菟園金山。宋奇雖未中,恐亦不遠矣。終歸,熙熙攘攘,利來利往;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宋奇此人,曹節早已探听虛實。京中太平道,日益興盛。皆拜其所賜。神龍見首不見尾之大賢良師,亦視其為,左膀右臂。太平道所求,絕非羽化登仙。

心念至此。曹節又道︰「樓桑少君,公子知否?」

「其人名喚劉備。尚未及冠。北地頗有聲名。」宋奇焉能不知。

「此子,乃前中山靖王後,陸城侯枝屬。」曹節以宮中隱秘相告︰「崔廷尉上疏,乞復劉備祖爵。」

宋奇古井無波︰「‘蓋聞,有功不賞,有罪不誅,雖唐、虞不能化天下’。」

曹節笑贊︰「公子,所言是也。」

宋奇所引,乃出宣帝詔書。

地節三年(前67年)春,三月,詔曰︰「蓋聞,有功不賞,有罪不誅,雖唐、虞不能以化天下。今膠東相王成,勞來不怠,流民自佔八萬餘口,治有異等之效。其賜成爵關內侯,秩中二千石。」未及征用,會(王成)病卒官。

曹節為大長秋,焉能不知,漢帝詔命。

無論心中如何恨意難平。然成大事者,必能忍常人之所不能。宋奇以漢帝詔書對答。足見可用。

黃門迎來送往,虛情假意,足可亂真。至于真心幾何,實不值一文。

金市玉肆。

神上使馬元義,已恭候多時︰「大賢良師有令,為樓桑少君復爵。」

「咦?」宋奇聞言皺眉。

「公子何故?」馬元義不解。

「曹節言,崔廷尉亦上疏,為劉備復爵。」

「這……」馬元義亦始料未及。

「樓桑區區,十里之地。」宋奇言道︰「亭侯何用?」

「樓桑少君,必有過人之量(言‘強力過人’)。」馬元義如此著想。

「十里亭侯,求之不難。三公九卿,其一足矣。」宋奇言道︰「然若,百官同聲。子曰︰‘過猶不及。’事恐難為。」

「公子,所言是也。」馬元義亦信服。忽又轉而言道︰「聞樓桑少君,能釀‘果仙凍’。」

「何物?」宋奇問道。

「果如冰凍。」馬元義答曰。

「與豆腐何異?」宋奇望文生義。

「乃百果所釀。」馬元義答曰。

說者無心,听者有意。宋奇言道︰「今漢又出,淮南(王)劉安乎?」

事不宜遲。宋奇遂遣人,入宮傳書。宮中黃門內官,自會依計行事。朝野內外,太平道細作,皆知「侯公子」,卻不記宋奇。便如永巷令徐奉等,中常侍。亦只聞其名,不見其人。如此行事,自當萬無一失。

果不出宋奇所料。復爵終未如願。

前漢陸城侯,今漢不過十里亭侯。憑獻「果仙凍」之功。天子歡喜下詔,唾手可得。奈何三番五次,皆有人代為進言。陛下,異樣忽生,不厭其煩。區區亭侯,何必勞師動眾。眾卿所欲,朕偏不予之。

洛陽,上林苑。

聞掖庭令畢嵐,車駕入苑。鉤盾令宋典,急忙趕來相見。

先帝未崩時,曾使鉤盾令宋典,繕治南宮。又使掖庭令畢嵐,鑄銅人四列于倉龍、玄武闕。又鑄四鐘,皆受二千斛,懸于玉堂及雲台殿前。

後三帝更迭,二宮驚變。洛陽宮室,多有損毀。薊王命函陵令魯肅,代為修繕。二人亦多有勞。年初,薊王傳命。改造離宮別苑,為北天竺諸國主寢宮。二人又各自受命,兢兢業業,不曾怠慢。

「吾命休矣。」二人相見,掖庭令畢嵐,悲從心起,涕泗橫流。

「何以至此。」鉤盾令宋典驚問。

宋典、畢嵐,乃碩果僅存,十常侍。洛陽屢興兵禍,中常侍凋亡殆盡。十萬黃門,碩果僅存。二人,能苟活于亂世。實屬難能可貴。

掖庭令畢嵐,涕泗相告︰「王太後相召,豈有命乎?」

「莫非,薊王太後。」宋典又問。

「然也。」畢嵐淚流不止,驚怖莫名。

「王太後,從未上洛。亦不識我等。何故加害?」宋典所言,句句屬實。

「必出太皇之事也。」畢嵐月兌口而出,又幡然醒悟。不在細說究竟。

宋典心中一動︰「莫非,先帝神應?」

畢嵐雖閉口不言。然眼神已說明一切。

「董侯,真乃太皇所出?」宋典亦知事大。

「實不知也。」畢嵐心慌意亂,只顧搖頭。

「蟾宮折桂?」宋典竊問。

「嘶——」畢嵐雙目大睜。竟驚厥昏死,萎靡余地。

宋典急命苑中小黃門,尋良醫診治。又代為傳書河北。言,掖庭令畢嵐,突發惡疾,臥榻不起。乞王太後,寬限時日。

魯國都,相府。

日暮沉西,香爐灰燼。

魯相宋奇,悠悠回魂。

前情往事,歷歷在目。王太後傳召,不敢不去。

畢竟,其妹宋皇後,今為宋貴妃。為薊王誕下麟兒,聞又有身孕。若抗命不遵,恐延禍宋貴妃母子。恰逢甄都之亂,先帝神應。史董二侯,身世撲朔迷離,各自存疑。

此番薊王太後傳召,必有所指。

昔日行事,恐大白于天下。

我一人,死不足惜。累及小妹。九泉之下,如何見父母,兄弟。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