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 庶眾之議

作者︰燻香如風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謂,「負俗之譏」。又謂,「負俗之累」。

三人成市虎。于是,「積羽沉舟,群輕折軸;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終歸,人言可畏。

畢竟。世人皆知,呂布乃出王太師門下。奉甄都董侯為主。先前,與淮南袁術,虛與委蛇,暗行苟且,時勢所迫。然若,約為兄弟,絕非一句「身不由己」,可推月兌。

故得陳宮、張邈回報。

呂布不禁皺眉︰「某為人臣,豈與袁術私盟,且約為兄弟。」

此言與東平長者張孟卓,如出一轍。

「將軍毋慮。」陳宮雲淡風輕︰「‘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負俗之累而立功名。’論負顯名,將軍豈比汝南袁氏,四世三公乎?」

「這……」呂布不禁語塞。

「與將軍私盟,約為兄弟。袁術,豈不忌,負俗之累乎?」陳宮又問。俗謂,「光腳無懼穿鞋」。論家門名望。汝南袁氏,呂奉先拍馬不及。袁術尚且不懼,呂布有何懼哉?

「‘有高世之材,必有負俗之累;有至智之明者,必破庶眾之議。’」見機已到,陳宮遂變換語氣,循循善誘︰「將軍,雄據一州,並列六雄。區區‘庶眾之議’,何懼之有?」

見呂布仍心存疑慮。陳宮再接再厲︰「國賊者,曹孟德是也。其次二袁。譬如秦漢之交,漢王結盟霸王。先滅無道西秦,再誅不義西楚。可比今之時勢也。」

「曹為秦,袁為楚。」呂布幡然醒悟。

「然也。」陳宮欣然笑道。

張邈等人,亦如灌頂醍醐,幡然醒悟。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于徐州而言。袁術不過癬疥小疾,曹孟德方是心月復大患。

呂奉先,這便定計。與淮南袁術,締結私盟,約為兄弟。

若非子嗣皆年幼。二家似更有意,再結姻親之屬。此,皆是後話不提。

諺曰︰「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又說,「吃一塹,長一智」。二百萬斛米,卻換來竹籃打水一場空。袁術焉不慎重。與其再被,奸計所詐,「賠了夫人又折兵」。不若,「一不做,二不休」。于是痛定思痛。袁術不惜舍家門盛名,與呂布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而幸分一杯羹。」

于雙方而言,皆利大于弊。

四家攻袁在即。若呂布陽奉陰違,虛張聲勢,出工不出力。余下三家,皆不足為懼。更何況,還有袁紹,蟄伏江東。劉表如何敢冒進。

薊北王城。

王城南北九里,東西七里,開十門。形制為七九城,足有六十三衢。

先前,薊王命大通守顧雍,重築薊丘寧台,並入王城。後居中為界,分南北二宮。北宮寢居,南宮治政。並改磿室北宮,為千秋宮。與萬載南宮,並稱。薊北離宮,獨佔西城,二十一衢。薊王出征天竺,滿載而歸。寧台殿,先已築畢。此殿乃薊王為公孫王後所築,權且空置。余下南北二宮,安置北天竺諸王,足以。

高粱水,自戾陵堰枝分。南北高梁二水,三分薊王離宮︰北枝,自寧台下穿過。南枝,自南北二宮間穿過。數年來,薊國分戶,多置于大通郡。如此,城中亦是高樓林立,鱗次櫛比。車水馬龍,摩肩接踵。高粱水乃漯水枝津。于二水合流處,新築戾陵堰,另鑿車箱渠。遂成三水交匯。

大通守顧雍,于梁山水岸,立戾陵港。假萬里黃金水道,船運便利。

薊國號九河之地。先前正有九水。今「九」已化實為虛,言指多水。

國中,易水、泒水、巨馬水、滹沱水、漯水、沽水、鮑丘水、濡水、渝水、大遼水,枝津故瀆,縱橫溝渠。先有,千里薊國渠,連通西境諸水。又得環渤海,連通東境諸水。得都船、都水二署,多年疏通。薊國五百城港,皆有港津串聯。上計署統計,總航道,長達萬里。白波大舡,通行無阻。

便是三足金烏,凡國中大城,皆可通行。

正因水網密集,千里稻作。水旱之災,絕跡北國。豐水則蓄,寡水則引。便是百年一遇,還有大河可輸水。後世將水稻田,化為最大規模人工濕地。可謂實至名歸。

唯恐北天竺諸王,心生冷落。故薊王泛舟薊北。車駕入宮,與諸王歡飲。

須知,北天竺,國大都城,周回雖少則二十里,多過四十里。然卻是貴種共居。諸王宮,橫豎亦不過,一衢之地。如薊北離宮,足有足有二十一衢。以『一殿一衢』計,王宮諸殿,足可安置二十一王。

須知。後世玄奘《大唐西域記》所錄,包括西域、天竺等地,計百三十八國。即便悉數遷入漢土,洛陽周遭離宮,亦綽綽有余。洛陽不濟,還有長安、薊北,乃至南陽等地。足可安置。

光明殿內,觥籌交錯,酣暢淋灕。

諸王,樂不思歸,燻燻然,與之同醉。

距嫡長子及冠,近乎十載之期。先于諸王棲身,亦聚人氣。終歸用進廢退。

中書令荀采,守備王都,不可輕離。薊王身側,多是瑞麟博士,中書僕射蔡琰伴駕。悉知,薊宮儀。諸國主,正襟危坐,目不斜視。豈敢再行,孟浪之舉。

耳濡目染,開明國風。尤其薊人風華匯聚。直令諸王,沉湎其中,神心具醉。漢家文明,無可爭議,宇內第一。

大秦婆羅門王,乘興求問,家門子弟,可入太學否?

薊王笑答,王學亦可。

諸王大喜。不出數代,我等化外番王,當與薊王無異。

人皆向好,民皆向善。古往今來,無有例外。時下,皆以薊人為榮。今日薊人,便是來日漢人。此,早有定論。

窺薊王談笑風生于側席。中書僕射蔡琰,眸生異彩。

忽憶先前,求問前中書令趙娥,聞王太師有意割平郭縣,以連薊國東境。為何被王上婉拒?

趙娥不答反笑,昭姬豈不聞,樓桑五闕?

蔡琰遂醒悟。

「黃金無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備,妾願老君家。」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