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五百三十六 “龍興之地”

蘇詠霖拿過了蘇隱發動山東地區天網軍資源調查得到的情報,對整個山東地區的政治生態有了一番具體的了解。

從洪武三年四年的黃河案引發的大清洗之後,這一地區的官場經過了一次大規模的重組,之前喬豐案當中,山東也受到了牽連,一些老資格官員牽涉其中,被拿下。

總體來看,山東地區的政治生態還是挺健康的,官員的清廉程度也沒什麼問題,財政部的審計部門在山東這邊傾注了比較多的資源,沒發現什麼不對的。

只能說有些問題並不是正常範疇內能夠解決的問題,也不是所有的官員都會在錢這個事情上摔跟頭,尤其在這個蘇詠霖威名赫赫的時期。

但山東確實有點不一樣。

用傳統的話來說,山東,是大明的「龍興之地」。

當年,蘇詠霖率領勝捷軍和之後的光復軍以山東為大本營挑戰、推翻金國,軍隊和最早的執政團隊也有相當一部分人出自山東,甚至是他對抗燕雲地區舊官僚的主力。

當時,山東老人們還是新人,是他對抗舊勢力的主要力量,立下了很大的功勞。

時過境遷,到了這個時期,天下政治局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已經不存在什麼革命勢力和舊官僚士紳的對決了,各地區力量追求的是平衡而不是對抗。

山東地區跟著蘇詠霖一起起事的老部下有很多,有能力極強的優秀人才,也有能力一般的普通人。

優秀人才憑借自己的能力和政績步步高升,成為高級官員,而一些普通人只能原地踏步。

大明的官場晉升機制在蘇詠霖主導下是比較公平透明的,尤其在喬豐案爆發之後,這一機制更加公平,為蘇詠霖本人所特別關注。

這種公平機制之下,能夠晉升和不能晉升都是有明確理由的,不看資歷深淺,主要看的就是政績和貢獻。

政績優秀的人可以順利得到晉升,在更高的平台上施展自己的才能,而政績一般或者壓根兒就沒什麼政績的人,就難了。

本來越往上職位越少,越往上就越是一個蘿卜一個坑,只有最優秀的、最有政績的人才應該上位,指望靠資歷混上去那是不可能的。

而偏偏這樣的一群能力平平但是資歷深厚的人廣泛存在于山東地區,乃至于大名府地區。

他們的能力止步于州府一級,繼續往上是對國家的不負責任,但是他們自己並不這樣認為。

他們覺得自己提著腦袋沖鋒陷陣的時候這些小字輩還在家里喝女乃,根本不配合他們同台競爭,而偏偏小字輩踩在了他們頭上,對他們發號施令,他們為此感到不滿,覺得不公。

他們覺得他們應該登上高位,讓小字輩們听他們的指揮,讓他們耀武揚威,可現實並非如此。

雖然蘇詠霖的強勢威懾讓他們不敢做什麼,但是在日常行政中,這種不配合、陽奉陰違、暗中使絆子還是經常存在的。

這不僅會讓一些剛剛升職調任來這一地區的年輕的中高級官員們手足無措,更會讓一些調任山東地方基層擔任基層職位的年輕官員不好過。

這些資歷深厚的老人對上級他們只能陰陽怪氣陽奉陰違,但是對下級,那就是可勁兒的折騰。

根據調查顯示,汪宏津和余良哲抵達山東就職的前一年都過得很不順暢,任朋義則是剛來山東組建公共安全部門,在濟南還好,一旦深入到各州府,那難度可大了去了。

縣級官員有心配合,卻受到州府一級的阻礙,以至于工作難以展開,到現在為止,也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州府準備好了搭建公共安全部的建制。

這一點,任朋義也隱晦地提起過,但是沒有叫苦叫累,估計是擔心蘇詠霖覺得他剛來就叫苦叫累是不好的行為,會對他產生負面看法。

但是他不說,不代表沒有這樣的情況。

這樣的情況在濟南周邊還好,接近濟南,政令多少還有些威懾力,到了南邊沂州莒州等蘇詠霖起家之地,那就真的是情況非常嚴重了。

說政令不出濟南是有點過分,說政令暢通無阻則是白日做夢。

沂州和莒州,再加上一個密州,那是山東大起義最早爆發的地方,也是蘇詠霖最早活動的地方,所以當地人都比較自豪的宣稱自己這里是大業啟程之地。

這里也的確涌現了大量優秀的軍事和行政人才,除了江南老人們,這三州之地涌現的優秀人才也確實是蘇詠霖早期起家的重要助力。

這本來是值得榮耀的一件事情。

但是在長期的政治生態演變的過程中,這種榮耀變得有點變了味道。

變得資歷越深,在當地越吃香,資歷越淺,在當地就越容易受欺負。

當地官員群體中普遍有一種唯資歷的看法,其實就是變相了的地域觀念,因為誰都知道,資歷最深厚的官員不是江南老人,就是山東人。

資歷深厚的官員從其他地方調過來,很容易受到當地其他官員的接納與合作,而要是新官員來到這里任職,老老實實不折騰還好,稍微想折騰一下的,絕對的冷暴力管飽。

大明官員的升遷、降職和調任也是有一定規律的。

縣級官員四年一評,州府級官員和行省官員五年一評,且不管評級如何,都會調離當地,不在當地連任,以避免官員在地方生成利益關系。

評級優秀的官員酌情升遷調任,評級一般的則選擇其他地區平級調任,評級不佳的就要擔憂降職調任了。

這對于全體官員都是一種激勵性的鞭策。

而在具體的運行過程中,除了升遷、降級等情況,平級調動的官員在調動時都秉持著一個就近原則,盡量不遠調。

原因簡單。

這年頭道路難行,路不好走,且大明疆域廣大,比如從大同調任到雲南,少說也要三五個月時間,時間都在趕路上,三五個月的功夫實在是太久,會耽誤事。

升遷降級就算了,人數不多,可以安排,平級調動的人數最多,最麻煩,要是都搞遠距離調動,會非常麻煩。

所以就近調任是最好的選擇。

于是平級調動往往一般都選擇在行省內部調任,除非任職地區接近其他行省,則可以調任到外部行省。

《諸世大羅》

這的確省事兒,也滿足了不少人的需求,不過這就造成了一種換湯不換藥的情況,時間一長,容易搞出裙帶關系。

現在還是資歷、地域的事情,再往後,就是血緣和傳承了。

所以說這樣的情況並不僅僅在山東行省出現,其他各個地區也有,只是山東行省因為是蘇詠霖的起家之地,所以情況更加特殊。

老資歷的州府級官員、干部比較多,且多數升遷無望,怨氣足,要是說這些人里頭出現一個兩個或者一小堆想要渾水模魚和蘇詠霖搞事情的人,那一點也不奇怪。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