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八十一 優勢在我!

明軍大軍南下,必然是需要糧道的。

具體的糧道並不好分析在什麼地方,一定是被明軍藏得很好,但是攻敵必救之處本就是兵法要義。

南陽作為明軍後方重鎮,不管糧道是否接近,難道明軍還能放著不救?

大軍主力全都南下進攻襄樊了,主力都被襄樊守軍拖住了,這個時候不就是圍魏救趙的好時候嗎?

李顯忠決定發揮一下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對明軍展開一次大膽旳進攻。

自明宋開戰以來,宋軍諸將皆畏懼明軍,不敢與明軍正面抗衡,但是經歷過之前一場主動進攻作戰的李顯忠完全不認為自己不如明軍,完全不覺得自己一定會輸給明軍。

他之前敢用一萬人挑戰明軍兩萬多人,這一次就敢用八萬人和明軍七萬人干一仗。

八萬援軍中,有三萬是絕對主力,是他自己訓練出來的嫡系部隊,他很有信心,以這三萬人作為基礎向明軍開戰,他有戰勝的把握。

然後他就開始設計戰術。

他之前听聞明軍的一些戰例,的確非常佩服明軍的締造者蘇詠霖。

蘇詠霖在兵力弱小的時候,曾多次利用強敵金人的弱點在金國疆域內大開大合四處破壞,把敵人主力耍的團團轉,而自己則在運動作戰之中將敵人主力消滅。

他覺得自己也可以學習一下蘇詠霖。

就目前的態勢來看,攻敵必救之處是一個好方法……

用攻打南陽的策略調動明軍回師援助,減輕襄樊的壓力, 給主力軍隊進攻襄樊、與襄樊守軍里應外合擊潰明軍創造機遇。

明軍包圍襄樊進攻, 未嘗沒有圍點打援的想法,而李顯忠決定反其道而行之。

他相信襄樊的堅固絕非明軍可以輕易攻破,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攻打遠沒有襄樊那麼堅固的南陽,又會如何呢?

而且根據情報,明軍主力也就是一個河南兵團, 暫時沒有其他明軍兵團南下參戰的情況, 除卻三萬人駐守在淮南東路,整個河南地區其實也就七萬明軍。

進攻襄樊必然要出動大軍,留下來防守河南的明軍數量一定很少,撐死了也就一兩萬, 所以說, 前往襄陽的明軍大概也就在五萬之數。

根據之前的判斷,江南西路的賊軍總人數可能比較大,但是他們的戰線拉的那麼開,能夠投入襄陽地區的兵力估計也就兩三萬, 加在一起, 明軍總兵力大概和宋軍援軍的數量是差不多的。

在缺少一手情報的前提之下, 李顯忠做出了如此判斷——倒不是他不願意搞到更多穩妥可靠的消息, 實在是他們搞不到更多準確的情報了。

派去刺探消息的細作、哨騎去得多,回來的少, 帶回來的消息更少,目前也只能做到這個地步,李顯忠明顯察覺到明軍方面有意識的針對宋軍的刺探做出了應對。

而且效果還很好。

盡管如此,李顯忠覺得自己也能分析出大概的數字, 剩下的方面, 就要靠戰術來達成了。

兵法上所謂攻敵必救之處是很有道理的, 他相信自己派兵打南陽, 必然調動明軍大部隊回援,派兵不用多,一萬足夠,但是聲勢要響亮,要給明軍營造出大軍主力奔襲南陽的場面,逼迫明軍大軍回援。

趁這個機會, 他再用主力宋軍進攻襄陽, 解除封鎖線, 剿滅剩余明軍, 以此將戰局扭轉。

因此, 雖然戰況危急,雖然敵人強大,但是屆時明軍在戰場上所能保留的兵力也就四五萬的樣子,而宋軍還有七萬人的主力和襄樊守軍四萬人。

十一萬對五萬,優勢在我!

李顯忠決定相信自己的戰友們可以依靠襄樊堅城堅守下去,一定可以支撐到他的支援抵達。

于是他立刻開始調兵遣將,選擇「優秀的將領」承擔那個奔襲南陽的任務。

誰是這個幸運兒呢?

選來選去, 他選中了王寵。

他決定派遣王寵率領一萬較為精銳的軍隊自帶口糧奔襲南陽,不要和沿途遇到的明軍控制的城池產生什麼交戰, 一鼓作氣進攻南陽。

南陽應該有明軍守備,但是數量不會多,只要突襲足夠快, 足夠出乎意料,拿下南陽不是問題。

那樣的話就可以切斷明軍的退路和後勤補給線,造成明軍大亂。

就算無法快速拿下南陽, 那就在南陽周圍燒殺搶掠一通補充口糧,然後繼續向北襲擾、破壞明國內地的生產,繞一個大圈子之後返回信陽,結束這場作戰任務。

他們不需要達成什麼重要的戰略使命,主要就是調動明軍主力從襄陽回援,只要達到這個目的,就算是成功了。

為了調動盡可能多的明軍,他們還需要多數旗幟,讓明國人以為是宋軍主力前來攻擊南陽了,迫使明軍回援。

他自己率領主力軍隊暫時不要前進,等明軍開始行動之後, 他再通過邊境地區的桐柏縣繞行抵達棗陽一帶,伺機攻取棗陽,然後火速馳援襄樊, 擊潰襄樊明軍和農民軍,解除襄樊之圍困。

他覺得自己設計的戰術是不錯的,不過對于這個戰術的執行層面,王寵有一點不一樣的看法。

「將軍,執行此番任務,難度頗大,末將自覺能力不濟,不能順利完成這個任務,所以還請將軍另擇良將前往。」

此次行軍的副帥、侍衛馬軍司指揮使王寵認為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完成這一次強行軍,所以希望李顯忠可以挑選善戰的將領前去。

開什麼玩笑,先去攻打南陽,打的下最好,打不下還要繼續向北進入明國月復地,繞一個大圈子之後再返回信陽……

你以為我是誰?超勇的將領嗎?

還是說你以為我麾下軍隊是什麼天下精銳嗎?

侍衛馬軍司的軍隊算是精銳,可是這個精銳並不是說戰斗力多強,而是說兵員素質不錯,都是青壯,沒有老弱,士兵身體還是過的去的。

但是打仗也需要戰斗經驗和戰斗素養,這一點上,重建不久的侍衛馬軍司就比較欠缺了。

都是新兵,訓練時間撐死了也就大半年,士兵們沒什麼戰斗經驗,更別說戰斗素養了。

李顯忠的要求很顯然是要他們長途行軍甚至是強行軍,這種情況下帶一群新兵蛋子……

這不是給自己找不痛快嗎?

搞不好跑著跑著就剩我一個光桿司令了!

王寵很為難的向李顯忠表達了自己的難處。

「末將麾下兵馬雖然多是青壯,奈何訓練不過半年,尚且沒有精熟戰法,恐不能執行如此繁重之任務,唯恐辜負將軍的囑托,以至于延誤國家大事,所以還是希望將軍能夠另擇良將、精銳前往。」

李顯忠看著王寵,頓時很是不滿。

「王指揮使,你的任務不是和明軍死戰,而是通過虛張聲勢吸引明軍回援,我不需要你怎麼戰勝明軍,我只需要你做一些破壞,甚至是燒殺搶掠,達到調動明軍主力回援的目的就可以了。

這一點,我相信王將軍和麾下軍隊可以辦到,至于剩下來的事情,本將會帶領其他的精銳主力完成,會在這里和明軍決一死戰,王將軍難道覺得和明軍決一死戰更容易嗎?」

倒不是說誰更容易,他只是覺得留在這里死戰,活下來的可能性更大一點,前往明國打秋風吸引明軍主力,搞不好就要被集火。

那可就很難回來了。

王寵也不是傻子,當然知道二者之間的不同。

所以他還是堅持請辭。

「還請將軍理解,末將無能,麾下新兵也不夠強,恐有負將軍所托,耽誤國家大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