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再違將令

這日,柳霏霏正在和昭若恤、將軍們討論戰情,突然有斥候報告,說是東面有三萬吳軍趕來,像是從江陰回援,離金陵不到五十里。柳霏霏抬頭看了看昭若恤,昭若恤無耐的笑了笑,柳霏霏也笑笑,令王定邊和尤開達帶領五千人去阻擊。

梁敏奇道︰「江陰那邊不是有越軍拖著麼,怎麼還能有三萬人回來?」昭若恤黯然道︰「這些人多半是越王放回來的。」梁敏怒道︰「越王怎麼回事?之前說好了東西兩面夾擊,結果他大半年了才打到江陰。三十萬打十萬,還在江陰拖了三個月行進不了,現在還讓三萬人能夠回援,越軍到底能不能打仗!」

柳霏霏嘆息一聲,心想︰「敏哥哥打仗是個猛將,朝政卻沒半分頭腦,以後不知要吃多少虧。」說道︰「這也怪不了越王。原本越王向我們求助,只是想讓我們幫他解圍,並未想到我們是奔著滅吳而來。之前各國之間相互制約,雖說戰爭不斷,倒也沒有滅國的事情,都成了心照不宣的事。若是我們滅了吳國,江南之地就是楚國最大,要滅掉余下小國就很簡單。雖說楚越有姻親,到底是強弱分明,萬一哪天越國得罪了楚國,帝王不想開戰,臣子也會逼著帝王開戰。越王很清楚捭闔之道,一旦吳國滅了,下一個就可能是越國,所以他不可能配合我們滅吳。只是因為他女兒還在楚國,不然他甚至可能聯合吳國來攻擊楚國。他此刻只是放三萬吳兵回來,也是看在殿下的面子上。」

昭若恤苦笑一聲,說道︰「我這個老丈人還真是給我面子,好歹沒有一拍走人。不過也好,只要他不幫著吳國打我就行,他想怎樣也只能由著他。」

柳霏霏笑道︰「也是,畢竟是你老丈人,還能真的過去打他?小心回去公主打你。」昭若恤一昂首,道︰「她敢!」柳霏霏撇嘴道︰「瞧你那能干樣!」隨即正色道︰「越王有了小心思,只怕楊瑾智會從他身上下手,我們要趕快佔領金陵才是。」

昭若恤點頭道︰「正是。壽州回援的有林業和劉艾康可以阻擋在滁州以北,泗州、楚州的援軍正在趕回來的路上。龔進彥的水師與周彥華對峙,見過幾仗,雖勝多敗少,也不能全殲周彥華水師,若是泗、楚兩州的水師回援,龔進彥肯定阻擋不住。此時若是江陰的十萬吳軍回來,我們真不一定打的過。」

柳霏霏想了想,對梁敏道︰「梁將軍,你立刻帶領兩萬人去和王定邊會合,先把回援的吳軍滅掉。」梁敏領命而去。柳霏霏又道︰「吳國城防大將軍朱令與禁軍大將軍皇甫繼勛有隙,可寫封信給皇甫繼勛,上書朱令已投降,並被殿下任命為鎮海、清淮、保信三鎮節度使。不管這封信落入皇甫繼勛還是楊瑾智手里,朱令必死無疑。朱令一死,皇甫繼勛繼任,他早有降心,金陵易破。」

五日後,梁敏帶著軍隊返回軍營。當初梁敏帶著軍隊離開時,楊沅夕自告奮勇要跟著一起去,柳霏霏也沒在意,便同意了。之後梁敏伏擊了江陰回援的吳軍,斬首數千級,余者或降或逃。梁敏本待回師,楊沅夕卻勸他既然出來了,不如直接到江陰滅掉那里的吳軍。

梁敏本是听話之人,有將令在身,心想將令完成,就該回營繳令。楊沅夕卻說將令是讓他攻擊吳國援軍,並沒說只是回來的三萬吳軍,剩余在江陰的七萬人也是援軍。既然都是援軍,一起滅掉也沒錯。梁敏明知楊沅夕有些強詞奪理,一時卻找不到反駁的話,楊沅夕又對天發誓出了事情他來承擔。梁敏始終覺得不妥,沉吟不決。

楊沅夕見狀,又勸道︰「金陵城的吳軍,霏兒並未放在心上。霏兒擔心的是江陰的吳軍和淮泗水師回援,若是我們能滅掉江陰的吳軍,霏兒就不用急于整日愁眉苦臉的想辦法攻城。這麼做不是我要爭功,是為了讓霏兒少些麻煩。」

梁敏一听為了柳霏霏,這個理由他能接受,立刻答應。于是梁敏帶著對于連夜奔襲江陰,急行軍兩天後到達,當晚趁吳軍不備大殺一陣,斬首兩萬,落水淹死、踩踏致死者不計其數。吳軍原是和越軍對峙,沒想到楚軍會從背後殺來,數萬人馬死傷大半,已經喪失了戰力。

柳霏霏得知楊沅夕又違背軍令,私自行動,心中又驚又怒,想著這次一定要狠狠的處罰。當楊沅夕出現他面前時,柳霏霏先是狠狠的盯著楊沅夕。楊沅夕好像一點都不害怕,笑嘻嘻的看著柳霏霏。柳霏霏盯了許久,突然笑了,笑的還有些開心,又把身邊的人弄懵了。

江陰吳軍被迫,越軍就不能繼續在那里呆著,要麼退兵、要麼前行。若是直接退兵,擺明了告訴楚國,越國不會參與滅吳,也就是要楚國決裂。可是此刻越國的公主還在楚國,一旦決裂之後,公主的困境可想而知。若是繼續行軍,就會幫著楚國滅掉吳國,那麼幾個國家之間的平衡就會打破,難保楚國不會趁勢滅掉越國。此時的越國已經處于進退兩難的境地。

越國的大將軍肯定做不了決定,遂派了三萬人以每日行軍二十里的速度向金陵靠攏,一邊讓人趕快會杭州請示越王。昭若恤得知後,笑了笑,說道︰「讓他們慢慢走吧。」

如今的局勢,金陵城外除了淮泗水師,所有的兵力基本消失殆盡,就算沒有消滅或投降的軍隊,也沒有了戰力,不足為懼。楊瑾智能依仗的也只有城中數萬禁軍,等待淮泗水師的勤王。壽州的援軍被擋在滁州,根本過來不了。楚州的水師走的很慢,金陵被圍了快二十日,他們才走到高郵湖,看樣子不是真心救援,只是擁兵自重而已。

前幾日柳霏霏用了反間計,楊瑾智雖然沒有立刻殺了朱令,還是對他產生了懷疑。柳霏霏見一計不成,又施一計,每日讓士兵在城外向吳軍喊話。說朱令已經投降楚國,此時還在城內是因為要找機會殺了皇帝納投名狀。還說讓城里的士兵趕快出來投降,只要投降就有好吃好喝的候著。

這個計策雖然很低級,明眼人一眼就能看破,不過確是有效。士兵都是窮苦家的孩子,沒讀過書,沒有分辯是非的能力,他們哪里知道是真是假。一听說大將軍已經投降,還要殺皇帝納投名狀,自己還跟著傻拼個什麼勁,當下便有很多人想投降。只是苦于城門關閉,不能出去。

很快,這些話傳到了楊瑾智耳里,他再也受不了,立刻將朱令叫來問責。朱令大驚,連忙分辨,說是楚軍的離間計。楊瑾智倒也沒有完全喪失理智,讓朱令自證清白。朱令無耐,只能召集人馬,帶著五千人出城迎敵。

柳霏霏一見朱令出城,心頭一喜,令楚軍且戰且退。朱令明知楚軍是誘敵之計,城頭上皇帝在看著,進也不是、退也不是,只能一咬牙追了上去。楚軍引出二十里,在一個小山坳里,數萬楚軍出現,將朱令圍在中間,一陣箭雨之後,五千人全軍覆沒。楚軍割了朱令的頭,用竹竿挑著回到城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