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一章 新航線

有海東青的往返傳遞,哪怕相隔遙遠,公務的處理對于趙權來說也不成問題。

正好利用在南京府城的這段時間里,趙權重新梳理了法務部與監察部的架構。

大烏泰的大法官任職,已經到了第二個五年時期。

這兩年,身體的原因,許多事務都是大岩桓幫他在處理。

攫攫。尤其是的修訂。

這部法典,消耗了南京府近百人的精力,花費了近十年的時間,整理了中外歷史上無數的法令條文與資料,終于基本成稿。

這個法典,包括一部民法、一部刑法、一部訟訴法還有一部商法。試行了兩年之後,又進行修繕,算是基本完備了。

現在需要完善的,還是法官的制度。

在趙權的勸說之下,大岩桓父子終于同意,讓大岩桓放棄軍職,準備接任大法官。

對于這個職位,趙權的理解是,不需要有多麼專業的能力,但是必須要公平、公正,而且知人善用。

不僅要教會所有的法官以抵擋住各種利益的誘惑,還得知道,如何去保護這些大小法官,讓他們可以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如何維護律法的尊嚴之上,而心無旁騖。

今後,南京府所轄之地,刑獄將從政府管理中徹底剝離。所有司法相關人員,歸大法官直接管理與任命。

各地政府官員,對于所有的案件審理,有權旁听也有權提出異議,但不得進行任何的干涉。

大法官轄下,分立民事法庭與軍事法庭,互不隸屬、互不干涉。

為了可以更多的培養出所需要的法務官員,海東高等學院與軍事學院中,各自增設了一門法學系。

趙權希望,在十年之後,所有的法官,無論民事與軍事的就職官員,都必須擁有法學系的正式畢業學歷。

緝偵局,被一拆為二。

南京府管轄地之外,所有情報監察交由陳耀的緝偵局負責。

管轄地之內,則設立監察部,由高正源統領。

當然,這些機構的調整,一切都還是在規劃之中。

趙權希望可以在正式立國之前,把這些機構盡可能的做到完善。

他有預感,也許南京府立國的時間,不會等太久了。這個契機,應該就是在這場蒙宋之戰結束的那一刻。

對于蒙哥準備發動的這場大戰,宋國顯然也有所感覺,開始四處調兵遣將。

只是,出乎趙權意料的是,先動的卻是沿海制置司。

從右相位上被貶的吳潛,就任沿海制置使、判慶元府。

吳潛除了接管原有的定海水軍,又在長江口部署許浦水軍、在臨安外圍部署金山水軍與澉浦水軍。

澉浦、金山都統司水軍,設立于孝宗時期,最多時擁有水軍五千人。之後日漸萎縮。

&#21434&#21437&#32&#38405&#31508&#36259&#32&#121&#117&#101&#98&#105&#113&#117&#46&#99&#111&#109&#32&#21434&#21437&#12290紹定年間,吳潛曾在嘉興知府任上重建兩支水軍。如今又回到了吳潛的麾下。

半年多的時間,吳潛單單在浙江沿海,便布置了四支水軍,共有戰船千艘、將士三萬人!

這兵力,甚至遠遠超過了南京府擁有的所有水陸軍隊。

在趙權看來,這是一支足以橫掃天下海域的水師。可惜,宋國人只會把這樣的一支兵力,布置在浙江沿海。

那麼,宋國人在防什麼?

這讓趙權很難以理解。

蒙古人現在即使有水軍,也是在內河晃蕩,根本不具備出海的能力。

益都李嗎?也不可能有從海上攻擊宋國的實力。

難道說,在防備自己的水師?

似乎也不像。無論是渤海海軍、黃海海盜軍或是李勇誠如今的「大條陳」水匪,都從來沒有流露出對宋國一絲一毫的敵對情緒。

而且,宋國也根本搞不清楚,這幾支海軍的真正實力。

如果要防備的話,可能第一時間就會先把浯州嶼給端了。

那麼,剩下唯一可以解釋得通的原因,就是這幾支水軍的目的,是為了在事不可為時,幫助皇室從海上逃離臨安。

一如當年的趙構。

陸地上打不過,可能逃不了,逃到海上就肯定是安全的。

這大概是宋國能為他們水軍安排出的最佳戰斗方式。

對這種判斷,趙權很無語。

但又能怎麼樣,難道說,他去給宋國皇帝寫個海軍使用的說明書?

只要不是針對自己轄下的海軍,趙權本來也無所畏他們到底如何布置。但是這一番動作的結果,卻是把北線航路重新徹底封死。

這一封,可就麻煩了。南北貨物再一次斷絕,剛剛發展中的耽羅島貿易中心交易量,將會少掉一半。

而且,需求量繼續膨脹的磚茶,一旦斷貨,會給南京府帶來巨量的損失。

沒辦法了,必須另闢蹊徑。

趙權將目光鎖定了琉球,這次打也得打,不打也得打!

好在,石見的戰爭已經基本告了一個段落,渤海軍在石見如今以防為主,所有對外的攻伐,全部交由那些僧兵自己去執行。

這些狂熱的僧兵,為此而感動不已。

他們現在完全相信,南京府不會無故去搶奪他們的國土,侵佔他們的勢力。他們此後,是為了日本皇帝而戰,是為了自己而戰!

這種感覺,真的很神聖。

騰出人手的渤海海軍,向黃海海軍補足兵員與戰船,匯同取得澎湖之戰勝利後的李勇誠部,湊出八艘大船、一千水軍,向琉球展開攻擊。

還好,這一場戰爭,除了海路遠了些,沒有其他的麻煩。

統治琉球島的國王,是舜天王朝的義本王。但是實際掌權的卻是英祖。

三萬多人的一個小國,卻經歷了十多年的內戰,英祖成為義本王的攝政,不過一年多時間。

巘閱筆趣。整個琉球能組織起的抵抗力量,甚至比澎湖還弱。

一戰而下。

數百兵上島,直接斬殺了義本王與攝政的英祖。而歷經內亂的島民,根本沒有任何的反抗之心,反而有許多人為此而歡呼。

這讓李勇誠很不爽,早知道應該先打琉球了。

從泉州過台灣島北端,再經琉球群島一路北上至耽羅,總的海程多了數百里,但是利用外海的一條洋流,北上的行程反而快了兩三天時間。

而且沿途可以提供補給與避風的島嶼更多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