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博弈

作者︰江山不落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政|府對此評價甚高,他們看到了中國未來的領導人(很有可能)對美國「門戶開放」政策的「認可」。

其實所謂門戶開放,只是一個被消弱了主權的改革開放而已,在現階段的中國已無可能拒絕,除非經過一場大規模戰爭的洗禮並戰而勝之,如歷史上的解放戰爭。

接受「門戶開放」,只是為了用這個政策,最大限度地減少某個敵人特別是日本對中國的獨佔野心,如九一八、盧溝橋事變等。等到中國足夠強大,能夠輕易把門關上時,再溜過來,那就開門揖盜,這是張漢卿的淺見。

美國表示歡迎,認為這是奉系向其靠攏的表現,而英國在華勢力,特別是長江中下游的利益未被觸動,因此也默許了人民軍對直系地盤的侵蝕。

日本有意見,但其重要的生命線「關東州」,張漢卿在目前並未有半分剝奪的意思,因此他們反彈不大。

因為張漢卿深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日本所取得的對于「關東州」的租借權、滿鐵經營權、滿鐵附屬地區行政權、軍隊駐扎權、滿鐵並行線路禁止權、鐵路借款權、礦山開采權、土地商租權等向來被視為禁臠,不容染指。

這是日本的底限,越過一步,會極大地刺激日本的國民「感情」,就會是戰爭——「善良」的日本國民們,他們已經把這里當成自己的家了。

中國目前不能首先破壞條約,即使是不平等條約,因為這將動搖列強特別是英美對奉系保證其在中國利益的信任基礎——你可以在不傷原則的前提下蠶食,但不能否認。尤其在現實條件下,不宜樹敵過多。

但對于超出條約的其它部分,如域外的各種特權,奉系進行了柔韌的抑制,不但牢牢將日本勢力限制在關東州、膠東及幾個日租界,還讓日本人說不出話來。張漢卿所定下的國策,在現階段就是針對日本,緩和與其它列強的關系。

國際博弈遵循幾何學「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的鐵則;用國際政治專業術語說,就是一個國家不能和兩個大國同時發生沖突,世界上沒有一個大國有力量可以與兩個以上的大國對抗。

古羅馬人開始只是為了自衛,先與北方的高盧人打仗,後又與南方迦太基人發生戰爭;取得勝利後又繼續向整個地中海國家進攻,其結果是四面結怨,「蠻族」對手四面八方涌來並導致羅馬帝國瞬間坍塌;

19世紀初,拿破侖與英國作戰,取得巨大的勝利,繼而于1912年輕率深入俄國,其後三年便遭到失敗;

20世紀40年代,德國希特勒開始跟英國作對,贏得西歐,1941年在得意之際揮師直奔俄國,其後又是三年便敗;同期的日本開始與中國開戰,初期取勝,1941年底又與美國開戰,其後還是三年失敗;

50年代在朝鮮戰場上,美國與中國和蘇聯對陣,美國三年便敗;60年代在越南戰場上,美國還是與中國和蘇聯作對,時間是長了些,但結果也是敗得沒有面子。

勃列日涅夫時期的蘇聯與中美全面作對,結果蘇聯很快敗陣並于戈爾巴喬夫時期解體。

21世紀初小布什上台後,更是點名向七個所謂「邪惡軸心」國家叫板,其結果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美國老虎吃天,在虎力耗盡後就一蹶不振…

相反,在這一場場戰略博弈中獲得勝利的,都是將自己的對手減到最少,將其打擊面降到最小的政治家。這些政治家在任何時候都不會同時選擇兩個對手作戰,最經典的戰例是1962年中國對印自衛反擊戰。

1962年的中國國內正面臨嚴重自然災害,蔣介石在東南準備反攻大陸,蘇聯在北方制造新疆居民「外逃」事件,印度借機在中印邊境蠶食中國領土。在這三面危險中,毛主席從創口最小的西南方向出手,並巧妙利用了古巴導|彈危機,將戰爭控制在有限範圍內。

10月20日,美國封鎖古巴海域,蘇美劍拔弩張。當天中國全線反擊。11月20日,肯尼迪宣布最後結束封鎖,11月21日,蘇聯也對軍隊解除了動員令。當天中國對印度全面停火。

戰機的選擇始終沒有給第三國插手並使印度由此獲得盟友的機會。一仗下來,周邊對手基本偃旗息鼓。1964年赫魯曉夫被趕下台、尼赫魯去世、中國成功試爆了原子|彈。中國安全格局由此打開。毛偉人這段用兵經驗實在值得我們後人總結。

張漢卿也想推翻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侵略,無論是日本還是英美、抑或是在目前一黨專政理念類似的蘇聯。但是依照中國的國情,現階段無論如何是不可能的。

不要講已經工業經濟雄踞全球第一的美國,就是「日漸落」帝國的英國,其海上力量已不是中國所向背,還有中國的千年毒刺,讓中國深陷亡國恐懼的強鄰日本,每一個都是仿佛不可逾越的高牆,沉重地壓在中國身上。

英美遠在萬里之外,對中國沒有領土的覷覦,只有利益上的糾紛。與英美的戰爭,會把中國拖向無底的深淵,最後沒有勝者。

日本則不同,一直在東北亞磕磕踫踫圖謀發展的日本,由于國力與地理限制,其本身並不能打得起一場大規模的消耗戰,其軍事力量,除海上中國暫無法一較長短外,陸上中國完全可以不怵它。

按照人民軍的發展趨勢,用不了多久,中國對日的優勢就會顯露出來。那時此漲彼消,形勢就不可同日而語了。

所以在時間上,中國需要拖。在政策上,中國需要養拙。在現行戰略上,中國需要和平,奉系需要和平。

算準了日本不敢動手——即使動手也會很快有勸架的——現在東北環渤海一帶已經有英美資本產業在彼,打爛了對大家都不好。而且如果奉系真的狠下心來與日本決一死戰的話,日本也不敢有多大的把握贏。即使勝,如果是慘勝,如果再無法從中國得到補償,是得不償失的。

此時的日本首相加藤友三郎是華盛頓會議日本首席代表和裁軍事務負責人,雖然他曾是日俄戰爭時期聯合艦隊參謀長、是艦隊第二號人物,也是鼓吹建立「八八艦隊」的號手,但是為了應對一戰後經濟不景氣必須整頓財政而裁軍的事實,他忍痛宣布放棄建立「八八艦隊」的計劃︰

放棄十四艘戰列艦的建造計劃、中止六艘戰艦的制造、裁減海軍下士以下士兵7500人、解雇了一萬四千名工人;陸軍也開始裁軍六萬人的行動,並從西伯利亞撤軍…

他是軍界出身的首相,其政策落實程度很高。

在這種大環境下,日本不可能與中國為敵,這也是張漢卿的一場豪賭。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