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拖拉機

作者︰江山不落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靠賣房子不會使國家強大,增加力量還是要靠老老實實的努力。

借著農業稅及余糧的出售利潤和暫不需要兌現的各種白條,僅在農業一項上,自治政|府將近獲得4.5億元的資本,這是集中了幾乎全東北的贏余,遠超同期除關外的中|央總收入!有了錢,張漢卿所構想的工業突破拉開帷幕。

首先一件事是拖拉機的制造——這可是所有工業建設的首選。有了它,使一個農業人口可以耕種更多土地成為可能。東北遠還有比現在已開墾土地兩倍有余的廣闊大地可供發展,一旦成為現實,想一想那將是一筆多大的財富!而且拖拉機的制造在今天看來並沒有多大的難度,當時的條件也使它的大規模制造和使用成為可能。

自古以來,有很多人試圖以機械力代替人力和畜力進行耕作。但直到19世紀歐洲進入蒸汽機時代後,才使動力型農業機械的誕生成為可能。19世紀30年代,已有人開始研究用蒸汽車輛牽引農機具進行田間作業。但當時所能造出的蒸汽機牽引車輛(即蒸汽拖拉機的前身)猶如一個水火車頭,它即使不陷在田里,也會把土壓得很實,根本無法耕種。1851年,英國的法拉斯和史密斯首次用蒸汽機實現了農田機械耕作。有人把這看作是農業機械化的開端,但當時他們的辦法是把蒸汽機安放在田頭,用鋼絲繩遠遠地牽引在田里翻耕的犁鏵。

後來隨著蒸汽機制造技術的進步,出現了小型化的蒸汽發動機,把它安裝在車輛底盤上驅動車輪行駛,使它能夠從地頭開進田地里直接牽引農機具,這才誕生了拖拉機,法國的阿拉巴爾特和美國伊利諾斯州的R?C?帕爾文分別在1856年和1873年發明了最早的蒸汽動力拖拉機。當時的拖拉機與早期的蒸汽機汽車很相似,但馬力更大,行駛速度較慢。

最初的拖拉機笨重而昂貴,使用不便,往往需數人操作,適用于在廣闊原野上耕作,一般個體農民難以負擔,1889年,美國芝加哥的查達發動機公司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使用汽油內燃機農用拖拉機——「巴加」號拖拉機。由于內燃機比較輕便,易于操作,而且工作效率高,故它的出現為拖拉機的推廣應用打下了基礎。20世紀初,瑞典、德國、匈牙利和英國等國幾乎同時制造出以柴油內燃機為動力的拖拉機,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由于戰爭的原因,勞動力不足和農產品價格上漲,促進了農田拖拉機的發展。

1910—1920年間,以蒸汽機和以內燃機為動力的拖拉機之間展開了激烈的競爭,後者顯示了更大的優越性,逐漸淘汰了前者。今天的拖拉機都使用柴油內燃機。

張漢卿是中國最早排除這種爭論的第一人。盡管這個時代由于中國采油困難,大多數的技術工人都認為發展內燃機動力的拖拉機使用代價會更高。但是他在仿造第一輛拖拉機時就以預言家的口氣斬釘截鐵地說,將來使用柴油機是拖拉機的發展趨勢,石油短缺的現實很快就會被克服。

所以生產出中國第一台國產柴油機的薛廣森被重金請到東北,成為後來各型柴油機研究的鼻祖和集大成者。

薛廣森,清同治四年(1865年)出生于順德龍江。17 歲去香|港在船廠做工,學成一手出色的機械技術。薛氏借為停泊珠江的英國油輪「青龍號」檢修機械的機會,設法將船上的柴油機全面拆卸,繪出圖紙,測得數據,經過反復試驗改進,在1915年即成功研制出中國第一台國產柴油機,不久就成批投產,引起國外工業界人士的驚異。

柴油機雖然研制出來了,但是在當時的中國,根本無法得到有效的應用。所以薛廣森的研究,只能自娛,這對真正的科學家來說是一種巨大的苦惱。

而東北少帥給他描繪的前景讓他無法不動心︰年產十萬台以上的拖拉機廠,廣泛應用的前景,造福國家和百姓的好事。所以他帶著厚厚的圖紙,來到奉天。

張漢卿領餃出資,在薛廣森的帶領下,奉天第一柴油機廠順利建廠。很快地,一批有40馬力的拖拉機頭順利出廠,經測試運行穩定,性能優異,為拖拉機的批量生產立了頭功。

拖拉機分為輪式和履帶式兩種。最早的拖拉機使用的是鐵輪,不僅笨重、容易陷車,而且經常會壓傷植物的根。在輪式拖拉機的發展上,最初人們是將鋼制的車輪加寬,加大著地面積,減少壓強,但效果並不好,後來又想出了在鋼輪外加一層橡膠保護層的辦法,汽車輪胎誕生後,人們先後給拖拉機使用了實心和充氣胎。但汽車輪胎並不完全適用于拖拉機,一是汽車輪胎的溝紋過于淺細。二是人們發現拖拉機在輪胎氣不足時反而比氣很足時的軟地行駛性能更好。

這一問題困擾著業界多年,還是張漢卿「首先」提出用一種大尺寸的高花紋低壓充氣橡膠輪胎——它本要到1932年才被美國的菲爾斯當輪胎和橡膠公司生產出。後來的評價是它極大提高了輪式拖拉機的行駛和牽引性能,算得上是第一種真正適用于農用拖拉機輪胎。

因為輪胎不是東北目前的工業能力所能制造,于是發明可拆卸的充氣橡膠輪胎的法國米許林(現譯米奇林)公司在東北自治政|府的重金下以其汽車輪胎技術建造了奉天第一輪胎廠,專門生產張漢卿所提出的高花紡低壓充氣橡膠輪胎,以作為拖拉機輪胎的配套工廠。

法國的安德烈?米許林和愛德華?米許林兩兄弟的米許林公司在1892年發明了一種可以拆卸的汽車充氣橡膠輪胎後,這一發明影響了整個世界。過去只有專門修理工才能處理的爆胎事故,現在一般人一刻鐘就可以修理好了。不過在當時,專為拖拉機制造的橡膠輪胎尚在模索中,世界上沒有一個企業或個人敢于對這種未知的理論作耗資巨大的實踐。但是張漢卿卻信心飽滿地表示這樣的輪胎是能夠給拖拉機的發展提供合適的支架的,並允諾立即給予初期不少于500萬元的投資——要知道這時候的自治政|府每一分錢都來之不易,500萬元在當時的法國也不是一個小數字,懷著對新技術的熱愛,愛德華?米許林親自指導了奉天第一輪胎廠的建設,並成功造出第一批這樣的輪胎,張漢卿親自取名為「漢」牌。其一這是強調中國人在工業社會里第一項偉大的發明,其二也許便是取自張漢卿的「漢」字,當然這是後人研究這個時代歷史時的猜測而已。

早在蒸汽汽車誕生後不久的19世紀30年代,就有人設想給汽車輪子套裝木頭和橡膠制作的 「履帶」,讓沉重的蒸汽汽車能在松軟的土地上行走,但是早期的履帶性能和使用效果並不好,直到1901年美國的倫巴德在研制林業用牽引車輛時,才發明出第一條實用效果較好的履帶。3年後,加利福尼亞的工程師霍爾特應用倫巴德的發明,設計制造了「7」型蒸汽拖拉機,這是世界上第一台履帶式拖拉機。1904年11月24日,這台拖拉機進行了首次試驗,後來又投入批量生產。1906年,霍爾特創辦的拖拉機制造公司又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以汽油內燃機為動力的履帶式拖拉機,這種拖拉機翌年開始批量生產,是當時最成功的拖拉機,並成為數年後英國研制世界上第一種坦克時所參考的樣車。

考慮到東北的地形,履帶式與輪式拖拉機均得到充分發展。這是因為除了農忙時分,拖拉機可以取代牲畜,成為農場的主要動力,在平時,可以作為民間機械化運輸的重要替代。

拖拉機的成功使用,使東北成為中國第一個農業向著機械化邁進的地區。有了它,東北拓荒的進度越來越快,也使得幾年後的「北大荒」建設成為可能。作為近代史上上工業發展的一部分,中國的拖拉機產業第一次沒有落後在外國人後面。

比較國外,到本世紀40年代末,在北美,西歐和澳大利亞等地才進行大規模使用;此後,拖拉機又在東歐、亞洲、南美和非洲得到的推廣使用,中國東北提前了二十年得到重視並規模化發展,不能不說是一場規模不小的革命。

不單單拖拉機的制造,為之配套的輪胎、發動機、齒輪、軸承、橡膠等技術也得到相應的提升,這些都為東北工業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其長遠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在張漢卿的構思里,實現農村每戶人家擁有一台拖拉機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要前提。奉天土地還算少的,在吉林,特別是在黑龍江,在東南與東北地方,由于人口極度缺乏,每人平均擁有的土地理念上可以達到百畝之多。靠人力來耕種如此廣袤的土地是不可想象的,這也是多年來東北農業建設落後的根源之一。原始的畜力人工,讓耕種東北土地的生產率與關內大致相同,有再多的土地又有何用?估計這也是滿清時期清政|府對于遠東土地被沙俄鯨吞蠶食都毫無感覺的原因之一吧。

親眼看到拖拉機在耕種上的優越性,老百姓們也由衷地喜歡這冒著黑煙、一家伙抵得上十個壯年勞動力的機器,只是它的價格還不是當前普通百姓家庭財力所不能企及,只能望而興嘆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