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西楚霸王!

作者︰湯加鹽大伯伯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項梁,下相(今江蘇宿遷市宿城區)人,楚國名將項燕的兒子。

項羽,項梁的佷子。

項梁這個人在史書里沒留下多少痕跡,也沒什麼值得大書特書,但他的佷子項羽則就不同了。

大名鼎鼎的西楚霸王啊!

項羽名籍,字羽。古時候稱呼人,直接叫名字是不禮貌、不尊重的,所以後世對項羽只稱字而不稱名。根據史書記載,項羽有拔山舉鼎之力,而且天生異相——雙目重瞳。

重瞳,就是眼楮里有兩個瞳孔,是瞳孔發生畸變造成的,對視力沒什麼影響,又叫對子眼,現在叫多瞳癥。

項家本來在楚國是貴族世家,家里的人大多在楚國做官,最有名的就是項燕,當年給秦國的統一戰爭設置了不少障礙。因此,楚國滅亡之後,項氏家族遭到了強烈的報復,項羽、項羽的堂弟項莊、項羽的叔父項梁和項伯僥幸留得性命。

項氏家族遭此劫難,項梁把家族振興的希望寄托在佷子項羽身上,哪知道項羽跟劉邦有個共同點——厭學。項梁請名師教項羽讀書,項羽學了兩天半,不學了。不願意學文,那就學武吧,興許能在武藝上有成就。于是,項梁又請高人教項羽劍術。項羽學了兩天半,又不學了。項梁很生氣,可項羽說︰「叔父,學文也就記個姓名用,劍術也不過是單打獨斗的本事。學了這兩樣能頂什麼用呢?所以我才不想學。我想學的是做‘萬人敵’的本事。」項梁听到就樂了,心想︰我佷子有出息,不愧是重瞳啊!于是項梁親自出馬,教項羽兵書戰策。

早年間,項梁曾經因為與一樁案子有牽連,被櫟陽縣逮捕。好在項梁跟蘄縣獄掾曹咎有交情,曹咎又跟櫟陽縣獄掾司馬欣有交情。項梁求曹咎出面說情,這才被放出來。進過監獄、留了案底的項梁沒有記住教訓,不久之後竟然殺了人。

殺人不是小事,不僅官府要捉拿,死者生前也有勢力,家人肯定要報仇。項梁為了避仇,帶著佷子逃到到吳縣(今江蘇蘇州)。項梁也是有本事,在天高皇帝遠的吳縣很快又過得風生水起。

有膽大包天的叔父帶著,項羽也是天不怕地不怕。有一回趕上秦始皇出巡,項梁帶著項羽看熱鬧。項羽看著看著,突然說︰「我要取代他,當皇帝!」這話可比劉邦的「大丈夫當如是」響亮多了,非常直白地表明項羽此時立下的人生目標。說「男人要像秦始皇」,這話不犯毛病;說「我要取代他」,在那時候許多人有膽想但是沒膽說。

項梁對佷子能說出這番話感到很欣慰,覺得這孩子有出息。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不久之後勢力越來越大,秦朝疲于應付。

當年十月,會稽郡(今浙江地區,郡治吳縣)郡守把項梁找來密議。郡守開誠布公,說︰「項梁,你看長江南北現在全反了,這是天亡秦朝!所謂先發制人,後發制于人。反正秦朝是要滅亡了,我不想綁在秦朝這艘船上淹死。現在,我想起兵,由你和桓楚率領,響應反秦。你意下如何?」

項梁一听此言,心里瞬間閃過無數個念頭︰反秦?反還是不反?天下大勢確實如此!但是,跟著郡守一起造反?這可不行,如此絕佳的機會,他項梁怎能屈居人下!莫不如殺了郡守,由自己取而代之,遂領兵造反!

項梁迅速做出決定,裝出一副敬佩和受寵若驚的表情,說︰「郡守大人您真是目光長遠啊!我同意您的決定。不過,桓楚現在逃亡在外,誰也不知道這人在哪。他跟我佷子項羽是好朋友,我估計項羽知道他藏身何處,請大人允許我去問問。」得到郡守同意後,項梁立即找項羽,趴在項羽耳朵上仔細囑咐了一番,然後讓項羽佩好寶劍,在郡守門外候著,自己春風滿面地走進房中,重新落座。

項梁對郡守說︰「大人,我把項羽帶來了。您看我是不是這就把他叫進來?」郡守急忙命項梁把項羽帶進來。項梁趁這個工夫觀察了一番,確定附近沒有別人,高聲把項羽喊進來。項羽剛一進來,郡守還沒醒過味來,項梁立即使了個眼色。說時遲那時快,項羽「唰」的一聲猛然拔出寶劍,直奔郡守心口刺去。只听「噗」的一聲,來不及叫喊的郡守倒在血泊之中。

說不定是死不瞑目啊!

項羽初次殺人,心里一點不緊張,從容地拔出寶劍,把郡守的腦袋砍下來。項梁手提郡守的人頭,又把郡守的印綬搜出來掛在脖子上,在項羽的護持下大搖大擺地出現在大家面前。郡守的部下見此情景大驚失色,有人奪路而逃,有人抖成一團,有人拔出刀劍要捉拿凶手。項羽毫不畏懼,大喝一聲,挺劍搶先迎了上去,凡是敢動手的當胸就是一劍。

地上尸首相枕,劍上滴血猶溫,項羽臉上不見一絲一毫的不忍,開口斷喝︰「還有誰!」膽大、不服的已經在地上躺著了,剩下的就差沒尿了褲子,趴在地上哀聲求饒。

項梁滿意地點了點頭,把向來听話、有本事的士紳官吏召集起來,明確地告訴眾人︰「秦朝要完了,我決定起兵造反。咱們平日都處得不錯,我希望你們跟著我干。如果你們有不同意見,請跟我佷子項羽打個招呼。」眾人偷眼看了看血染衣袍、面目猙獰的項羽,哪還敢有異議。項梁平時經常主持一些工程、喪葬,趁機用兵法組織這些人,早就對這些人有什麼本事了如指掌,此時當堂分派職務,各就所長,皆大歡喜。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九月,項梁自立為會稽郡郡守,以項羽為裨將,聚攏了近萬精兵,割據一方。

秦末歷史上的另一個英雄人物項羽登場了。世人都說福無雙降,禍不單行,可是項梁、項羽自從扯起反旗之後,好事一樁連著一樁。

項氏叔佷起義這會兒,四周除了秦朝控制了大片區域,差不多都被其他造反勢力所佔據。項梁手下不到一萬人的人馬,說多不多,說少不少,一時也不敢有太大動作。正在項梁、項羽謀劃下一步該怎麼走的時候,第一張餡餅砸了下來。

陳勝手下有一員名叫召平的大將。陳勝在陳縣稱王的時候,派出幾路人馬開拓領地,其中一路攻取廣陵(今揚州)的隊伍就由召平率領。召平帶著隊伍到了廣陵,久攻不下。正沒主意的時候,吳廣遇害、陳勝出逃、秦軍將下一個目標瞄準召平的消息相繼傳來。召平心想各位英雄要來廣陵,他怎敢怠慢了!便一刻也沒耽誤,帶著兵馬渡過長江逃命來了。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沒了張楚政權做依靠,召平很孤單無助。正好這時候項梁帶著七八千人馬豎起了反旗。召平激動得熱淚盈眶,反正陳勝生死不知,召平大著膽子以陳勝的名義給項梁寫信,拜項梁為楚國的上柱國,就是楚國軍事武裝的高級總帥,相當于大將軍級別。這對于項梁來說可是意外的驚喜,有了這麼一頂帽子,對于他收編張楚殘兵敗將、聯合原屬張楚政權的其他勢力無疑大有好處。

官不是白封的,召平對項梁說︰「江東一代豪杰四起,暫時不用管了。現在有一伙秦軍到了江南,如果讓他們站穩腳跟,渡江打過來,你我就危險了。希望你能率領大軍渡江迎擊,解決這個麻煩。」

拿人錢財,與人消災。項梁夠仁義,也識大體、顧大局,接到召平的請求,二話不說,帶著八千子弟兵渡過長江,準備迎擊秦軍。

剛過江,項梁就得知了一個好消息︰有個叫陳嬰的家伙在江南豎起了反旗,而且攻取了東陽縣,也就是今天的江蘇盱眙縣東陽鄉。聰明人善于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蠢人才逞英雄一個人蠻干。項梁自己渡江本來有些為局勢所迫的成分,現在如同發現了一棵救命稻草,連忙派人聯絡陳嬰,約他一起西進攻秦。

陳嬰原本是東陽縣的令史,是個小吏。別看陳嬰官不大,在縣里名望很高,素以誠信、謹慎著稱。陳嬰反秦不是自願,而是受陳勝吳廣起義的影響。大澤鄉起義的消息傳開之後,東陽的年輕子弟心潮澎湃,情緒激動,一時沒控制住,就把縣令殺了。蛇無頭不行,鳥無頭不飛,起義造反總得有個領頭人。提誰做領袖都有人不同意,唯獨提到陳嬰便全票通過。陳嬰生性謹慎,這種掉腦袋的事他哪肯干。可是,反對無效。大家一致表示︰這個領袖就得陳嬰來當,想不當也不行!

就這樣,陳嬰被硬逼著做了大伙的領袖。陳嬰一出面,應者雲集,東陽起義軍很快就達到了兩萬人。實力激增之後,那幫東陽少年又不老實了,要求陳嬰稱王,這樣自己也好晉級。

陳嬰的母親不是一般女子,頗有見識。知道眾人要求自己的兒子稱王之後,第一時間勸阻兒子︰「自從我嫁到你們陳家,就從來沒听說過陳家祖上出過達官顯貴。咱們家就是這個命,得知足,不能有非分之想。我听說那幫人勸你稱王。咱們是什麼人家,哪有當王的命啊?你要是當了這個王,離死也就不遠了。依我看,你莫不如投奔別人,如果大事成了,你也能當個王侯;如果失敗了,天塌下來自然有人頂著,只要你不是帶頭人,不會被注意,逃掉也容易。」

別說稱王,本來連這個領袖陳嬰都不想當。母親的一番話,陳嬰深以為然。正好這時候項梁派人來聯絡,陳嬰心想正好,不如干脆投靠項梁!他便召集部下開會,對眾人說︰「我沒什麼本事,你們抬舉我,讓我當了這個帶頭人。既然我坐在這個位置上,就得替大伙的將來做打算。剛才派人來送信的項梁,許多人可能都知道,那是將相世家,在原來的楚國家喻戶曉。咱們要干大事,領袖要是選錯了,注定要失敗。不論是名望還是作戰經驗、帶兵能力項梁都遠勝于我,咱們不如歸附項梁,將來大事定能成。」

陳嬰與項梁之間的差距確實是太大。原本東陽是沒有更好的人選,才把陳嬰選出來,現在項梁出現在大家面前,東陽子弟覺得還是跟著項梁更保險。就這樣,投奔項梁的提議同樣全票通過,兩萬東陽子弟從此成為項梁的人馬。陳嬰覺得自己找到了替死鬼,項梁則是得到意外收獲,壯大了實力。可謂雙方各取所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