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記33

東漢帝國的太學,從來都是官員子弟成長的溫床。

平民子弟,要三五十歲才有機會,去太學游歷一番,而官家子弟,十幾歲,二十歲,就可以在太學學習。

太學主要面對的是***子弟,皇親國戚子弟,勛貴子弟,更別說四世三公的,袁家子弟了。

早期,東漢初年,太學還是當之無愧的最高學府。

但是隨著時間流逝,隨著漢王朝的衰微,和地方士族的勢力龐大,太學生的素質,也是每況愈下。

到了漢末,尤其是黨錮之禍數年來,士族子弟,很多都不會進入太學,他們並不稀罕太學,因為他們基本上都有,比太學更加優秀,和精英化的,家族教育。

對他們來說,太學的師資,還不如他們的族學,所以自然不會去太學,比如說袁家,就有自己的私學。

學成之後加冠成親,二十歲前到月旦評,求個評價,揚個名,然後大家,互相串聯一下,舉個孝廉。

就可以去雒陽做官,開啟仕途之路了。

當然,不是說沒有士族子弟,會進入太學學習,而是很少,因為世家和靈帝之間,產生了巨大隔閡。

至于那些個***勛貴子弟,他們根本不想著努力學習,大多數人只是去點卯,簽個到表示自己來過。

然後——『飽食而退』。

這四個字是史書上記載下來的,嘲諷那些漢末魏初的太學生的,真的是相當的生動形象。

日上三竿爬起來,穿好衣服洗漱完畢,到太學學堂點個卯,然後等著吃免費提供的午飯,吃完午飯就走了。

然後,就去撒歡了,袁熙也做過,不過相對克制。

祖先拼死拼活掙來的功績,給他們提供那麼好的學習條件,卻只培養出了,一群酒囊飯袋,可悲可嘆。

白瞎了太學里,十四博士的優良設置,和那麼好的教學條件,太學里的教學條件,哪怕放到現代。

都是非常不錯的了,除了沒有現代器具之外,能學到的東西,真心不少,關鍵是看你想不想學了。

太學里的自由度,比現在的大學還要高,所以真的是,非常考驗個人意志和品格,袁熙算是半個另類。

其他權貴子弟,當然就自甘墮落了,可是同樣的機會送到袁熙手中,袁熙可不會浪費,因為他所圖甚大。

因此,袁熙上過袁家的私學,也在皇宮中陪皇子讀書,有時間了,就去太學報道,所以說他是半個另類。

他努力的讀書,努力地將所學到的,所見到的,融合在一起,不斷的精進自己,為了增強自己的生存能力。ap.

同時,還努力學習武藝,還跟著王越學習劍術,甚至跟著曹昂他們,一起學習騎馬和馬上擊朔的本領。

不說成為一個武藝高強的武將,至少,要擁有一定的自保能力,畢竟接下來的,可是吃人的亂世。

時間就這樣緩緩流逝著,在太學的時候,袁隗為了自家寶貝孫子的前途,在朝廷里為他運作,而成童子郎。

拜他為童子郎的,是尚書台的,尚書趙建,是袁家門生,拜他為童子郎的理由是『通曉儒經,為人純孝』。

就這樣,袁熙『純孝』的名頭,就在雒陽傳開了,這一波公關操作,很是成功,父親袁紹做官前也是如此。

具體的內容和過程,袁熙並不清楚,但是看著祖父激動的表情,就知道這件事情,袁隗付出的代價絕對不低。

十常侍當國期間,以袁隗的實際身份地位,想要辦成這件事情,估計出了不少血,或許這里頭的付出,不一定比讓袁紹,成功舉孝廉更高,但是絕對不低。

畢竟政治的本質,就是一場交易游戲。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