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李定國鎮廣西,楊國棟領邊軍

廣西。

慶遠府府治宜山。

如今,宜山以及周邊的永安、永定、永順三土司成為大明朝廷剿滅孫可望部勢力的最前線。

因為在過去一兩年中,廣西官軍面對孫可望部先是接連戰敗,後面才穩住陣腳,與之交戰各有勝負,最終將孫可望部限制在慶遠府西部、北部,以及泗城州北部這一片區域。

李定國以廣西提督軍務的身份到來,並沒有說倚著身份和朝廷旨意在後方慢慢整編廣西官軍。

而是率領督標鎮直接來到慶遠府,入駐府城宜山,之後率領督標鎮主動出擊,先後大敗懷遠鎮、福祿鎮(應是鄉鎮,而非邊鎮)賊兵,驚得剩余流寇軍連退數十里。

持此大勝戰績,李定國才以提督身份,召集廣西各地官軍進行整編。

不過,廣西官軍情況與其他地方有不小的差異。

廣西官軍實際分為兩部分,一個是真正的廣西官軍,包括衛所軍、募營兵;另一個則是狼兵。

狼兵起初稱作「俍兵」,最初出現于大明正統時期,實為受朝廷征召的僮(明朝時壯族稱僮族)、瑤等少數民族土司兵。

所以,明朝中後期及清朝前期,所謂狼兵不止廣西有,廣東、福建、江西、湖南等地也有,只不過以廣西狼兵最多,最為出名罷了。

對于廣西狼兵的安排,李定國是按照軍務院商議後給出的軍令來的。

凡當地土司兵,是否接受朝廷整編全憑自願。若接受朝廷整編,士卒自然是一律與新軍同等待遇,或進入邊防軍,或進入廣西衛戍軍。

土司將領則在廣西軍事學院將官進修班學習,達到低其他軍事學院一線的成績便可以畢業,且原則上優先分配往廣西衛戍軍中。

當然,如果是土司將領自願進入其他軍隊中,可以申請,但也需符合進入其他軍隊的條件。

不願接受整編的土司兵則按照朝廷舊例接受征召即可,但須嚴明紀律,不得再有搶掠百姓之舉,戰前朝廷會給予開撥銀,戰後亦會放賞,以作補償。

看起來朝廷對于狼兵的限制極為寬松,掌控也很弱,其實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首先,廣西如今有很多少數民族,漢人勢力並不大,土司眾多。

而土司兵,實際上算是土司的私兵。

朝廷如果上來就要求土司兵像內地官軍一樣無條件接受整編,不就等于強行收取土司的軍權嗎?這樣一來,怕是廣西乃至周邊身份土司都會造反。

西南形勢就將徹底敗壞,甚至成為比東北清虜更大的問題。

大明肯定是要解決土司問題的,但不是現在。

所以才有了軍務院所給的上述條件。

其中前兩條,等于是給了一些有心上進,蛻變為大明正式軍事勛貴的土司一個機會,可以將此類真正忠于大明的土司甄選出來。

最後一條看似朝廷做了很大讓步似的,其實不然。

狼兵戰斗力是很強的,但在大明中後期為什麼名聲並不是很顯,被調用地幾率也沒那麼高?主要原因就是狼兵紀律太差。

而狼兵紀律差的根子,則因為其為土司兵。

土司兵是沒有軍餉的,甚至出征所用軍糧都得自備。土司籠絡士卒們的方法就一個,允許他們搶劫。

大明朝廷以前既想征召土司兵,又不想像養正規軍那樣養著,自然只能任其搶掠,至多在朝廷錢糧充裕時給土司一些賞賜,以示恩裳、籠絡。

如今朱媺娖在位,大明朝廷錢糧一時不缺,又正是讓天下百姓休養生息之時,出一些錢糧,若能讓狼兵嚴明紀律,是很劃算的。

並且這里還有個伏筆——朝廷既給了開撥銀,又言明會戰後放賞,倘若還有哪支土司兵紀律敗壞、搶掠百姓,那可就怪不得朝廷不客氣了。

‧‧‧

宜山城外,軍營連綿。

大校場上,李定國帶著瞿式耜、張同弊、張家玉等廣西官員觀看整編後的新軍演練。

作為軍中參謀的陳邦彥則在旁進行介紹。

「經過三四個月的整編與集訓,朝廷共得廣西衛戍軍四鎮。另外,軍門還上奏軍務院,請編成邊防軍第十九鎮。

目前,五鎮將士所需裝備,皆以通過海運獲得,補充到位。諸位請看,目前在大校場上演練的便是邊防軍第十九鎮。」

其實不用陳邦彥提醒,瞿式耜等官員目光本就落在大校場上,一時挪不開。

只見所有將士皆身著火紅色的精良布面甲,頭戴飛碟帽,即便此時進行的是最簡單的陣列演練,卻也顯露出了威武不凡的氣勢。

三個營中,一個是刀牌手營,一個是完全由土司精兵組建的山地營,還有一個則是火槍營。

刀牌手營除了有鋼刀、匕首各一把,內襯鋼片的藤牌一面,還有標槍兩把,手榴彈數顆。

山地營則土司兵慣用的彎刀,另有鐮鉤槍一把,弩或弓一具,匕首一把。

火槍營配置就比較簡單了,火槍一桿,匕首一把,手榴彈數顆。

至于繩索、水囊、背囊等雜物,三營將士都一樣,屬于邊防軍標配。

不過,最吸引瞿式耜等官員目光的,卻是鎮直屬炮哨的那二十門光明式火炮,以及後面由士卒扛著走的八十門鋼制虎蹲炮。

在上午陽光的照射下,上百門鋼炮熠熠生輝,威風凜凜!

不過,朝廷軍訓司對將士們的集訓也確實卓有成效,陣列演練中,上萬將士在令旗指揮下,進退幾乎猶如一人,動作干脆利落,呼應口令則有雷霆萬鈞之感。

在李定國身後的楊國棟,瞧見這一幕,尤其滿意。

他便是軍務院委任的邊防軍第十九鎮總兵官。

他是四川成都人,名臣楊廷和的族孫,少年時應募從征奢崇明,因功授職為募營兵把總。

其後多年或是在川南、貴州一帶平鎮土司、賊匪,或被調去參與圍剿李自成、張獻忠,多徒勞無功,但也累功升為參將。

詹天顏入貴州,他被調去協助整編當地官軍,後授職為貴州衛戍軍總兵。

不過,此番能被授為邊防軍總兵,他還是頗為意外的。

邊防軍比衛戍軍高一個序列,他其實等于升官了。

楊國棟不知道是,他之所以能當上邊防軍總兵官,其實是他在後世歷史上的作為給加了分。

歷史上,堵胤錫起兵抗清,授楊國棟為總兵,加都督同知餃。之後他在永定衛大破清兵,麻河之戰又通過伏擊再次大勝清兵,因功封為武陵伯。

可惜永歷四年,與李定國內斗失敗退至貴州的孫可望降清,楊國棟固守永定衛多日,援兵不至,兵敗被殺。

朱媺娖調他隨李定國剿滅孫可望,也算是了結一樁歷史因果了。

大校場上,邊防軍陣列演練完成後,有序退下,輪到是個衛戍軍鎮一一過來演練。

相較于邊防軍,衛戍軍在軍容上雖然稍稍遜色,卻也不算差。

瞿式耜看著便忍不住感慨道︰「這衛戍軍亦可比昔日官軍精銳啊,甚至猶有勝之。」

張家玉在一旁笑道︰「這是自然,畢竟衛戍軍兵員也是從之前的官軍中遴選出來的,又經過三四個月的集訓,且糧餉足給,自然斗志昂揚,更勝往日。」

張同弊看著大校場及周邊的大明新軍,威武之師,則不禁雙目有些濕潤,喃喃道︰「我大明能養此強軍,皆因陛下再造乾坤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