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長為東風春作主(一)

作者︰破賊校尉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天啟三年三月。

清遠關,在西夏靜塞軍司韋州下轄,位于樂山腳下。

以前叫清遠軍城,是西夏進攻宋地的後方基地。元符二年西夏連吃敗仗,疆域步步後退,清遠軍城成宋夏兩國的關隘。

後來夏國為了表示「和平誠意」,主動把堅固的清遠軍城拆卸, 變成了一個普通的關卡,也改名為清遠關。

在清遠關宋軍把守這邊,李青鸞一身男裝,跟在隊伍中間,向一處棚子走去,那里有五個書辦模樣的人,坐在棚子里的五張桌子後面。

李青鸞和張元慶幾人有優待,被請到最邊上的桌子那里, 單獨有書辦為他們登記入境手續。

「請問姓名?」書辦問道。

「李青峰。」李青鸞澹澹地答道。

「請問官職?」

「懷州團練使, 文思院舍人。」

「請問入我宋境有何貴干?」

「奉我主之命,前去參加東坡先生的公祭追思大會。」

「哦,還請把貴國出使文書,交由在下登記備桉。」

接過李青鸞遞來的文書,書辦仔細看了一遍,驗過印符,然後完完整整地登記一番,再客氣地遞還給李青鸞。

一切手續辦完,拿到一份入境臨時照身紙,李青鸞看了一眼。

「李青峰,男,二十四歲,西夏使節, 身高相貌」這些信息文字下面, 是三個小方框,上面有三個指模印子。

右手拇指和食指, 外加左手拇指的清晰指印。除了這照身,還有三份存檔。

相貌可以更改,指印卻沒法改。宋人如此,真是用心良苦。

李青鸞再翻到這張紙的北面,只見上面寫著提示文字。

「依《邊境出入境條例》以及《理藩往來條例》之規定,準予進入我大宋境內,期限一年,自天啟三年三月五日起,至天啟四年三月四日子時二十三點止。」

前面的字是印上去的,後面那行時期,是夾在幾個字中間,手寫添上去的,還加蓋了一個長條紅色印章——「清遠關出入境檢查所稽核章(四)」。

「每至一地,停留三日以上,須至警政部門登記備桉,否則有被驅逐出境之虞。」看完提示文字的最後一段,李青鸞轉頭問張元慶。

「張公,宋人什麼時候開始這套把戲的。」

「天啟元年十月份正式對我夏國和西域諸國起用,天啟二年元月份,正式對其余各國啟用。」

「對北遼也啟用了?」

「是的。」

「北遼願意?」

「听說宋國使節對北遼君臣解釋道, 這幾年北遼南京道、東京道、西京道南逃宋境的人越來越多。為了不讓這些逃民影響宋遼兩國關系,宋國就采取了這種邊境管理方式,好封堵逃民南下,請遼國諒解。在實際上,遼國商賈和貴人們,往來宋境,只要登記一下就好,絲毫不受影響。于是北遼也就無所謂了。」

張元慶這兩年多次往來宋國,幾乎成了夏國常駐宋國使節,所以非常熟悉這些情況。

「這——有用嗎?」李青鸞沉吟一聲問道。

「說有用也有。而今大宋百姓是以照身和戶籍紙為主。商旅出到外地,帶照身紙就好了。要是想搬遷他地,也很容易,拿著戶籍紙去原籍和新居住地登記備桉就好了。一路上關卡、驛站、旅館、坐舟車,都需要照身。我們就拿著入境紙當照身用。查核偷入境的奸細,有一定作用。」

「哦,說說沒用的地方。」

「是郡主。宋國對北遼解釋,這套出入境手續是嚴防逃民南逃宋境,其實就是個屁話。從天啟二年對北遼實行以來,南逃的遼民不減反增。甚至出現所謂蛇頭,收買遼國巡邊官兵,托家帶口、甚至整村整村地往南跑。」

「這麼猖狂?」李青鸞大吃一驚。

張元慶正要答話,有隨從跑來稟告。

「張官人、李官人,小的買到票了。清遠關到邠州的直快馬車。小的給李官人和張官人買的是頭等座。其余一等、二等座不一。」

「有清遠關直到邠州的直快馬車?」李青鸞大吃一驚。

「是的郡主。宋國這幾年拼命地修路,去年修通了清遠關到慶州的郡道,今年修通到邠州。就是沿著白馬川、馬嶺河河堤南下直行。即做了防洪的堤壩,又做了快速通行的道路。」

「那耗費不小啊。走,我們去看看。」李青鸞眉頭一挑。

「李官人,頭等座是最好的座,兩人一輛車。一等座是四人一輛車,二等座是六人一輛車,三等座八人一輛車。還有普達車,一輛車十五人以上,一路走一路停,速度慢不說,坐著也不舒服,又擠又晃」

買票的隨從引著李青鸞和張元慶進到車場,小心地解釋著。

「一人一輛車,那是包車,需要提前三五天預訂。郡主你吩咐要盡快趕去開封城,所以小的不敢耽誤。」

「嗯,沒事,我跟張公坐一輛車也是可以的。本郡現在是男兒身,名叫李青峰。」

「是—是—是!」

這是一輛黑色的馬車,整個外形有點像饅頭倒過來,再安上了四個又高又大的輪子。前面有個座位,在整個馬車三分之二高的位置,應該是駕車車夫的座位,兩邊還掛著兩盞氣死風燈。

車廂後面是一個櫃子。

兩個車場里的雜工在往里面放行李。全部放進去後,再細心地蓋上一層防水的油氈布,最後合上蓋板,然後抹著汗站在旁邊,等待車夫的檢查。

有經驗的張元慶掏出幾十枚銅錢,遞給隨從。隨從上前幾步,遞給了雜工。

兩位雜工對著這邊作揖,滿口的感謝。

「賞錢?這是規矩?」李青鸞好奇地問道。

「潛規矩。頭等車、一等車的人不給,別人會笑話的,都坐得起這麼貴的車,居然連小費都不給,真小氣。二、三等車的人給了,人家會說贊一聲大方。不給,人家也不會說三道四。因為坐二、三等車的,可能不是有錢圖舒服,而是真有急事,必須要圖個快。」

張元慶解釋道。

李青鸞點點頭,繼續看著。

兩個車夫,一個在在車場馬夫的幫助下,把四匹馬按照前後兩排,套在馬車前面。另一個車夫圍著馬車在檢查。

車輪輕輕敲一敲,彎腰鑽到車底,看看車軸,又檢查了氣死風燈里的燈油,再看了看後貨廂,檢查到嚴嚴實實的。一切正常,就給兩位等候多時的雜工,在本子上簽了個字。

最後繞著馬車轉了一圈,把活動的小零件都檢查了一遍,發現沒有問題,便對著一位車場的人員說道︰「可以了。」

看著車夫在自己手上的本子上簽個字後,車場工作人員轉過身來說道︰「諸位官人,可以上車了。」

李青鸞從打開的車門里鑽進車廂里,發現這車廂有點像水面上的小舟,自己進去後,還左右搖晃了幾下。

不明就里的李青鸞轉頭看向跟著鑽進來的張元慶。

「李官人,听說這馬車上安了彈黃,加了鋼板,避震用的。待會跑起來,不會搖晃,坐著特別舒服。車票越貴的馬車,頭等座,這避震越好。」

李青鸞半信半疑,然後打量起車廂里的裝飾。

車壁上包著一層灰褐色的棉布,不刺眼,也不灰暗。

兩個座位對面擺開,座位很寬敞,表面是皮革,里面不知填充了什麼材質,坐的地方和靠的地方,軟綿綿的十分舒服。

皮革上鋪了一層棉毯,旁邊還放在一床薄薄的毛毯,聞著有太陽暴曬過的味道,里面還混著一點點石灰水的味道。

在每個座位的右手邊,是一個櫃子,既可以當扶手或枕頭,下面一條也是放東西的地方。李青鸞拉開後,發現上面都是空的,下面是一罐水,剛剛放進來卡在木巢里,還冒著熱氣。

「這是?」李青鸞指著旁邊的櫃子問道。

「李官人,這里是放吃食的。客人隨身攜帶的吃食,可以放在這里。熱水都是燒開過的,下面有杯子,想喝可以喝。不過建議掐著點來喝,這馬車跑起來有行程,定點休憩,大約間隔一個時辰左右。中途無特殊情況是不停車的。」

「花樣真多。」李青鸞的身子往後一靠,半邊都埋在座位里。

她透過推開的窗戶,看著外面。窗戶敷著一層棉竹紙,很透亮,里面還有一層簾子,可以拉上,把車窗透進來的光遮住。

在車外,碩大的車場熙熙攘攘,喧鬧不已。

「真是熱鬧,充滿了生機,不像夏國,現在是死氣」李青鸞及時收住了嘴,沒有往下說。

過了半刻鐘,听到前面的車夫大叫一聲,接著一聲脆響的馬鞭聲,馬車緩緩地動了起來。真得很穩定,只是微微一晃動。

李青鸞看著窗外,清遠關越來越遠,馬車拐上了一條河邊的硬直路,速度迅速地快了起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