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5.淺草寺

613解封,614在2點前

給某位剛做完卵圓孔封堵術的小煙民

近30年來,我國已進行過6次全國吸煙流行病學調查,最近的2018年全國成人煙草流行調查結果顯示,我國15歲及以上人群吸煙率為26.6%,其中男性為50.5%,女性為2.1%,據此計算,我國15歲及以上吸煙者約為3.08億人。

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顯示,全球15歲及以上人群中,煙草使用者約13.37億人,2007-2017年,全球15歲及以上人群吸煙率從22.5%降至19.2%。煙草每年使800多萬人失去生命,其中約700萬人死于吸煙導致的疾病,120萬人死于二手煙暴露導致的疾病。

我國控煙的另一大挑戰是電子煙的使用呈上升趨勢。15歲及以上人群中,使用電子煙的比例由2015年的0.5%上升到了2018年的0.9%,我國正在使用電子煙的人數約為1035萬人,其中年輕人使用比例相對較高。

報告特別指出,2019年全國中學生煙草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初中、高中、職業學校的學生抽卷煙比例分別為3.9%、5.6%和14.7%,職業學校男生抽卷煙比例達23.3%。如果不加以控制,在可預期的未來幾十年,我國吸煙相關的各大慢性病的疾病負擔將繼續上升,目前吸煙的青壯年未來將承受的吸煙危害會遠遠超過現在的中老年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不同職業人群的吸煙率中,教師最低,醫生次之。

煙草與呼吸系統疾病

煙草對健康危害巨大,每年使我國100多萬人失去生命,超過因艾滋病、結核、交通事故及自殺死亡人數的總和。報告稱,如不采取有效行動大幅降低吸煙率,這一數據到2030年將增至每年200萬人,到2050年將增至每年300萬人。

在「報告」第二部分「吸煙及二手煙暴露對健康的危害」中,第一章節就是關于呼吸系統疾病。報告指出,有充分證據說明,吸煙可導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吸煙量越大、吸煙年限越長、開始吸煙的年齡越小,慢阻肺的發病風險就越高,而女性吸煙者患慢阻肺的風險高于男性,戒煙則可以改變慢阻肺的自然進程,延緩病變發展。

2002年,慢阻肺居全球死因第五位,預計到2030年,慢阻肺將成為全球第三大致死性疾病。我國2018年發布的慢阻肺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過20歲及以上人群中慢阻肺的患病率為8.6%,40歲及以上人群的慢阻肺患病率為13.7%,總患病人數約為9990萬人。

早在1984年,關于煙草問題的《美國衛生總監報告》中就指出,美國80%-90%慢阻肺死亡歸因于吸煙。有研究顯示,至少25%的持續吸煙者發展成為慢阻肺患者,一項在100萬中國人中開展的前瞻性隊列研究發現,因吸煙導致的死亡中,45%歸因于慢阻肺。

此外,也有證據提示,吸煙可以導致哮喘以及導致哮喘病情控制不佳。中國20歲及以上哮喘患者有4750多萬名,長期吸煙還會導致哮喘患者的肺功能進行性下降,而戒煙可以降低吸煙者哮喘的發病風險。研究還顯示,戒煙後患者痰中的中性粒細胞比例下降,表明戒煙對于氣道炎癥可能存在良性作用。

小氣道功能異常、呼吸系統感染、肺結核、間質性肺病、靜脈血栓栓塞癥、塵肺等,均有證據提示,吸煙可以增加這些疾病的發病風險。對于塵肺病來說,戒煙是必須強調的治療措施。

「報告」中還指出,二手煙暴露也可以導致慢阻肺,並增加慢阻肺的死亡風險。還有充分證據表明,二手煙暴露可以導致兒童發生哮喘,也會加重哮喘患兒的病情,並且影響治療效果。

「報告」對吸煙與各癌種的關聯證據進行了重新梳理,發現肺癌、口腔和口咽部惡性腫瘤、喉癌、膀胱癌、宮頸癌、卵巢癌、胰腺癌、肝癌、食管癌、胃癌、腎癌,與吸煙關聯的證據支持級別均為充分證據。急性白血病、鼻咽癌、結直腸癌和乳腺癌為有證據提示,前列腺癌則是待進一步證據明確。

有充分證據證明吸煙可以導致惡性腫瘤,相對應的,戒煙也可以降低這些惡性腫瘤的發病風險。以肺癌為例,戒煙時間越長,肺癌的發病風險降低就會越多。

煙草與心腦血管疾病

有充分證據說明,吸煙可以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髒病、腦卒中和外周動脈疾病,患者的抽煙量越大、吸煙年限越長、開始吸煙年齡越小,這些疾病的發病率就越高,而戒煙可以降低這些疾病發病風險。

也有證據證明,吸煙可以導致高血壓。HalperinRO等開展的美國醫師健康研究,納入了13,529名年齡40-80歲、無高血壓病史的男性醫師,進行平均14.5年的前瞻性觀察,發現吸煙者的高血壓發病風險是不吸煙者的1.15倍。另外一項女性健康的研究發現,每天吸煙≧15支吸煙女性患高血壓的風險是不吸煙女性的1.11倍。

煙草與糖尿病

有充分證據表明,吸煙會導致2型糖尿病,吸煙還會增加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並發癥的發病風險。而長期戒煙可以降低吸煙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發病和死亡風險。

胰島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發病的重要環節,吸煙可使拮抗胰島素的激素分泌增加,影響細胞胰島素信號轉導蛋白的合成,抑制胰島素的生成,同時長期吸煙還可以引起脂肪組織再分布,這些都可增加胰島素抵抗。

Pan等對88項前瞻性隊列研究進行Meta分析發現,吸煙者患糖尿病的風險是不吸煙者的1.37倍。

作為煙草的替代品,電子煙對健康的危害目前也已有充分證據證明。

在控煙的大背景下,多國研究均顯示,電子煙自上市以來使用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尤其在青少年人群中,電子煙使用率的增長尤為明顯。2019年美國的最新調查結果顯示,27.5%的高中生承認正在使用電子煙。《2019中國中學生煙草調查》顯示,初中生的電子煙使用率為2.7%,普通高中生為2.2%,職業學校學生為4.5%。

實驗室的研究證據證明,電子煙煙液中含有低分子醛酮類化合物,這是一類對呼吸系統有強烈刺激作用的有害物質,特別是甲醛、乙醛、丙酮、丙烯醛、鄰甲基苯甲醛、丙醛等,其中甲醛、丙醛分別被國際癌癥研究所列為1類和2B類致癌物。

Goniewicz等對12個電子煙樣品中的醛類化合物進行測定發現,甲醛檢出率100%、乙醛檢出率100%、丙烯醛檢出率91.67%、鄰甲基苯甲醛檢出率100%。

此外,電子煙加熱溶液產生的二手氣溶膠是一種新的空氣污染源,當氣溶膠的濃度達到足夠高時,將對人類健康造成威脅,尤其是對哮喘患者和有呼吸道疾病的人群。雖然電子煙氣溶膠的納米粒子質量很小,但其毒理學影響可能是顯著的,有毒化學物質附著在小納米顆粒上可能會比附在較大亞微米顆粒上對健康的影響更大。

作為一種新興事物,雖然目前對電子煙危害的研究還有限,但已經有研究表明,使用電子煙可以增加心血管疾病和肺部疾病的發病風險,可以影響胎兒發育。此外,因為大多數電子煙使用者還會同時使用煙草制品,會出現兩種或多種產品導致的健康危害疊加。

據《中國紀檢監察報》6月20日消息,武漢雲景山醫院將在一個月後達到完工條件。這是于2020年7月開工、武漢疫後重振建立的四大「平疫結合」三甲醫院中規模最大的一所,可在平時、疫時狀態之間迅速切換使用。此外還是雷神山醫院建築團隊所建,被稱為「永久版」雷神山醫院。

中建三局一公司項目經理陸杰表示,雲景山醫院項目運用了在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中大放異彩的裝配式建築技術,由工廠加工預制具備防火性能的環保箱式板房,在現場按型號拼裝到位,實現「搭積木蓋房子」,加快了施工進度。

早在今年2月份就有《長江日報》等媒體報道,武漢4所「平疫結合」醫院即將在7月交付。這4所醫院分布在江夏、新洲、黃陂、蔡甸4個武漢的新城區,其中,規模最大一所的所在處正是2020年2月雷神山醫院的建設地——江夏雲景山。且雲景山醫院的建設,也由雷神山醫院建設團隊中建三局來進行。

據悉,雲景山醫院總建築面積為25.25萬平方米,包括1棟醫療綜合樓、1棟行政科研宿舍樓和4棟住院樓。「雲景山醫院平時狀態下為國家三甲老年病專科醫院及國際化康養醫療服務中心,疫情時期可轉換為傳染病醫院,建設區1000張床位全部用于收治病人,疫情嚴重時,根據需求可在預留用地臨時建設1000張床位用房。」陸杰說。

在住院樓內部,由平時向疫情時的改造按照「三區兩通道」原則,通過增加隔牆、增設玻璃隔斷等方式,形成緩沖區和獨立通道。重點科室如手術部、影像科等,預留了部分相對獨立的功能單元,疫情時根據統一部署快速實現平、疫轉換。

為減小病毒傳播風險,雲景山醫院將通過被服收集輸送系統和垃圾收集物流輸送系統來實現對垃圾、污被服全封閉、壓縮化、集裝化收運。同時,醫療廢水及餐余廢水經過物理過濾及消毒處理後,再排入市政管網,提高了廢水的利用率及安全性。

此外,雲景山醫院還加入了很多智能化的設計,如采用零接觸式的智慧藥房,藥品從送入藥房內到病人拿到手中,實現流通全閉環管理,提高安全性和高效性。

除了江夏區的雲景山醫院,還有以下3所武漢新建「平疫結合」醫院,總建築面積、床位數量相當︰

同濟航天城醫院,位于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核心區,醫院總建築面積20.7萬平方米,設置200張傳染病床位和800張普通病床位,遇疫情可快速轉換,變成擁有1000張病床的傳染病救治醫院。

黃陂區人民醫院,總建築面積24萬平方米,設置1200張床位,包括平疫轉換病床位1000張、傳染病床位200張。

常福醫院,總建築面積約22萬平方米,醫院共設1000張床位,其中傳染病樓設100張床位,900張普通床位預留改造為傳染病房的條件。

在「永久版」誕生前,雷神山醫院的本質是臨時傳染病醫院,而這正說明了問題︰2018年,我國有傳染病專科醫院167家,其中床位數在800張以上的只有9家。且疫情中,大量綜合醫院被臨時改為傳染病救治設施使用,不少醫護人員被感染,既有醫院的格局、設施無法滿足傳染病救治的分區及通風組織等需要,「平疫結合」醫院的建設、改造問題亟需解決。

那麼,究竟什麼是「平疫結合」?「醫學界」查閱資料發現,「平疫結合」理念的前身是「平戰結合」,在建國之初產生和應用于國防軍事建設領域,後普遍應用于醫療領域,用以描述既能在平時服務于民眾、又能確保重大疫情等戰時快速切換的醫療體系建設方式。

2003年「非典」後,國家建立了一批「平戰結合」的傳染病專科醫院,用于集中收治傳染病患者。2020年「新冠」暴發後,「平戰結合」再度成為熱詞,並衍生出更有針對性的「平疫結合」一詞︰

2020年5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局聯合印發《關于印發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設方案的通知》,多次提到要按照「平戰結合」要求建設病區、以「平戰結合」等為原則構建傳染病救治網絡等。

2020年8月,國家衛健委、發改委聯合印發的《綜合醫院「平疫結合」可轉換病區建築技術導則的通知》,細致規定了「平疫結合」病區應有的規劃布局、建築設計、給水排水、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等方面的標準。

2020年的全國兩會中,也有多個提案、建議是關于加強建設「平疫結合」醫院。國家衛健委逐一詳細回復,並在今年初公布。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