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漢陽之戰(一)

,!

漢陽的李長卿、李大亮二人已經圍攻江夏一個多月,但並無一點戰果。

跨江擊城,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唐軍又缺少水軍,雖然兵力佔優,但想突破長江防線,佔領江夏,簡直難如登天。

當然六十四軍也沒有水師,所以雙方大部分的時間是隔著長江大眼瞪小眼。

其實李大亮是不太支持李世民的「北擊東守」的戰略的。他感覺李世民賭的成分更大一些。唐軍和隋軍實力差距這麼大,按部就班的打,根本不能擊敗對方。與其這種帶有拼消耗的打法,倒不如果斷放棄荊襄,退守蜀中。

否則就是能打贏又如何,隋軍如同潮水一般源源不斷,唐軍敗一場就會滿盤皆輸,這種仗,是打不贏的。

不過李大亮也勸不動李世民。

李世民有能力,有野心,更有自信。

李長卿和李大亮部,李大亮軍數量更多一些,不過李長卿無論是官職、年齡、資歷都在李大亮之上,所以李世民在二人的節制上,以李長卿為主。

李長卿的確官更大一樣,地位更高一些,但軍事能力確實不如李大亮。

李大亮認為,既然拗不過李世民,與隋軍決戰無可避免,那就必須奪回江夏,封鎖大江。而唐軍待在漢陽,很難有破敵的機會。不若逆江而上,擇隋軍不備處渡江,然後再回身攻打江夏城。

至少在陸地上,他們可以充分發揮兵力優勢。

但是李長卿不願意。

作為一個老官僚,李長卿比李大亮想的更多,他就不認為他們可以奪回江夏。隋軍一部水師還在巴陵,隨時可以回援江夏。這個時候,他們若是孤注一擲,渡過江去,一旦隋軍水師徹底封鎖大江,他們連返回都不能了。

作為一個世家大族子弟,他必須要考慮家族和部曲。

李大亮和李長卿爭論了幾天,李長卿就是不同意。他以「若全軍出擊,漢陽易為隋軍所趁為由」,死待在漢陽不動,李大亮兵力不足,單以他一部根本不可能攻下江夏,所以根本沒法自己一個人行動,最後只得被李長卿挾制。

二人就這樣在漢陽待了一個多月,有效的攻擊沒發動五次,隋軍的主力便迎了上來。

眼看隋軍援兵趕到,李長卿就想撤。

他本就不想打,而面對數倍于己的敵軍,更沒有底氣。

但李大亮明白,李世民的主力已經北上,正與隋軍決戰。他這里若是放棄漢陽,則隋軍可從容包圍江陵,甚至是斷李世民的後路。

所以李大亮再不願守漢陽,可非守不可。

李長卿不顧念大局,他得顧念。

于是在和李長卿交涉多次無果後,李大亮和李長卿約定,他率部鎮守漢陽城,而李長卿部一分為三,一部屯駐江北的漢口;一部鎮守甑山(治今湖北省漢川縣東南十里)至臨漳山一線,封鎖漢水,防止隋軍從側翼突襲;另一部駐守翼際山。

而李長卿本人則駐營甑山。

李大亮知道李長卿不想守城,也擔心對方能否守住漢陽城,所以給了他一個好活。

漢陽城在漢水和長江交匯處,緊依二江。而身後便是群山和湖泊。李長卿依托地形,掩護漢陽,並不困難。

當然李大亮兵力不足,所以給李長卿好活,就得給他分兵。你李長卿可以遠離戰場,但你的部隊不行。

李長卿也知道他沒別的好選擇,若是強退,他跟李世民也沒法交代,于是只得將麾下九千人馬一分為三,兩千駐防漢口,兩千駐防翼際山,而他本人則帶剩下的五千人馬,趕往甑山。

而黃維揚到了江夏之後也分兵了,他命令蘇烈渡江北上,繞道至漢陽城的側翼攻擊,掩護主力。

這正好和李大亮的防備不謀而合了。

二月十五日,黃維揚下令,向漢陽城發起攻擊。

不過這一仗,一開始便不順。

黃維揚下令五十七軍乘船先行出擊,搶佔翼際山(今武漢龜山),為主力部隊渡河打開缺口。負責指揮五十七軍的乃是趙元恪。

趙元恪原是黃維烈的副將,也算黃氏兄弟身邊最早追隨之人。

原本五十七軍中郎將是杜睿,但黃維烈前往宛州時,帶走了杜睿和李海岸二人,于是黃維揚便提拔了資歷最深的趙元恪。

趙元恪雖然算不上什麼名將,但也多經戰陣,實力不弱。而且黃維揚也準備讓初任中郎將的趙元恪立威,所以特命他指揮這一仗。

不過黃維揚也擔心趙元恪貪功冒進,于是便言道︰「漢水入江口水急,進易退難,如遇南風,不必開仗,且沿江港汊,慮有埋伏,獲勝後仍勿窮追。」

趙元恪立刻點頭應允。

不過到底听沒听進去就不好說了。

隨著黃維揚連戰江西數仗皆勝,其麾下部隊尤其是天策衛上下不同程度地驕傲起來,總覺得敵軍不過是土雞瓦狗一般,不足為慮。甚至包括黃維揚本人,對于二次西征,也沒有多大的緊張,總覺得按部就班的去打,唐軍必然不敵。

若非如此,這一仗應該由程名振或者是朱驥這兩個熟悉水戰的將領指揮才對。

善水戰的右衛率營和六十三軍之前多立戰功, 現在輪也輪到五十七軍。黃維揚為了平衡,而且他也覺得此仗誰打都可以,最終選擇了趙元恪和五十七軍。

五十七軍近七千人馬,乘坐著一百余條船只,往對岸而去,還有護送的兩千水師。

而對面的李大亮接到消息之後,立刻命令水師部隊阻擊。

唐軍水師弱,但並不是沒有水師。尤其是李世民清楚在荊襄水師的重要性,于是在擊敗周法明時,挑選了一大批水軍和船只,組建了沔州水師。

這水師有三四千人,船只盡是俘虜的周家的,戰力還行,就是配合上差一些。

指揮水師的將領是獨孤義順,原北齊名將獨孤永業的孫子。獨孤義順當年跟著楊素滅陳,後來又長鎮渝州,是李世民特別安排指揮沔州水師的。獨孤義順雖是李大亮的部將,但官領黃州刺史,獨立性極強。

雙方相遇,前鋒立刻交戰。

隋軍數量是唐軍水師的一倍還多,獨孤義順不敵,立刻率部撤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