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蒸汽機雛形

作者︰小耳朵是只貓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朱元璋廢棄了衛所制度,那些晚年新政的軍屯田,也就漸漸的變成了民相田。

大明六萬萬數千萬畝田地,已經分發的差不多了,而按照官方統計,每戶所得田畝,因地制宜,十五畝到三十五畝不等。

譬如遼東那塊平原地,地廣人稀,又冷的很,朝廷開墾出來的土地多了,人少了,自然分得也就多些。

只是二人剛剛進入火器制造局,雖然這里是官方產業,皇室佔據絕對控制權,但畢竟還是以盈利為目的得產業。

工匠們也並沒有見過朱元璋,而方世玉出海四年,在皇宮憋了一年,變化最大的五年,他沒有在火器制造局露過面。

自然也就無人認識。

所有的工匠都在忙碌著。只有方世玉牙齒打顫道:「這水力機床做出來了?????」

很久很久以前,方世玉就希望有人能搞出來水力機床,有了這個東西,就可以制造更多的機床,各式各樣的機床。

並且在制造火器上,也會有很大的幫助,解決無數困擾工匠們的問題。

「切,新來的吧,這水力機床半年前就搞出來了,不然的舌,五萬支火銃,近百萬的定裝彈丸,你以為那麼容易就敢接單子啊。」

「今年有的賺了,快去,給機床邊上的水槽灌滿了!準備開工!」

方世玉還在激動水力機床的出現,反倒是被一旁的工匠師傅給嘲諷一番沒見過世面,並且被指揮了差事。

方世玉笑著上前,拿起木桶,大型蓄水池就在機床的水槽不遠處,他倒是要看看,這水力機床,有什麼強大的地方。

能不能達到心里預期。

隨著方世玉扛了十余桶水,八個人足足忙活了一刻鐘的時間,朱元璋就站在一邊看著,也不阻止,也不幫忙。

原本,按照他對方世玉的養成計劃,在方世玉返航之後,正好到了年齡,把這小王八蛋在他攤牌前,那是死活都不肯為官,不然還得丟到他鳳陽老家好好磨練一下。

不過現在,是沒機會了。

然而,朱元璋看著方世玉做起活來,一板一眼,得心應手的樣子,心中嘆息著,暗自嘲諷道:「倒是咱想差了,東勝神洲,原始遺民,什麼都沒有,只能靠自己的雙手。」

「四年的時間他都活下來了,怎麼可能一點沒見識。」

隨著水槽灌滿,有工匠師父上前打開了水力機床,機床上結構並不復雜,那些燒紅了的管子,在機床上被重力捶打。

數十次的敲擊後,在前方有著一個鑽頭,這鑽頭似乎是量身定做的,扣在管子的中央處。

隨著馬力加大,瘋狂旋轉起來,一個半合格的槍管,就這麼制造成功了。

而剩下的,就是工匠們對槍管內部進行更為細致的打磨工作,保證槍管內的結構。

方世玉看看眼前的一幕幕,心中驚悚莫名。

「王總辦說了,裝填線膛槍已經研究的差不多了,等這批東西交付朝廷之後,全力研發新的裝填線膛槍。」

說話的就是先前讓方世玉去挑水的那人,看上去應該是個領頭的。

朱元璋疑惑道:「你們為什麼不直接研究裝填線膛槍,反而要把洪武二十四式賣給朝廷之後,再研究裝填線膛槍??」

如此以來,若是過兩年,這邊剛交貨,那邊又搞出來了更強的火器,朝廷要不要給火器部隊換裝?

可如此以來,朝廷每年要多花多少錢??  按照老朱的意思,就應該一步到位。

那領頭的瞥了一眼,笑了笑道:「老家伙,不知道別瞎說話,研究一個新的火器,難度是你能想的嗎?」

「步子邁大了, 嚓,容易扯著o,火器局也是需要經驗累積的。再說了,這些火器一次次的列裝朝廷,才能賺到錢嘛……」

聞言,朱元璋心中暴怒,腦海中大罵奸商,咬緊牙關,萬丈憤慨。

方世玉連忙上前拉住了老朱頭,拽著他向總辦的辦公室走去。

「老朱頭,生什麼氣呢!他們想賺錢,這大頭還不是進了內帑。」方世玉趕忙開口勸慰道,老朱頭要是一怒。一道聖旨廢了火器制造局,那事情可就不好辦了。

方世玉為什麼選擇官督商辦,自己出技術指導,出場地,出保護政策,招募商賈入股出錢投資,負責管理經營。

只有這樣,這些商人想賺錢,就要不斷創新,一直創新,而反觀朝廷的兵仗局,吃公糧,拿死工資,整個兵仗局都有些死氣沉沉的。

創新和發展自然就變得緩慢。

朱元璋道:「朝廷花了那麼多錢,然後過幾年發現,買的都是一些破爛?要淘汰的?」

月復中發笑,方世玉道:「這也不盡然,誰說朝廷不能賺錢的,火器制造局的火器,只能承接朝廷的訂單。」

「那些訓練之後,因為新式火器而淘汰的火器,可以列裝其他軍隊,也可以賣給其他勢力。」

「比如一桿洪武二十四式火銃槍,朝廷訂單價是五兩銀子,賣給朝鮮,暹羅等屬國,就可以賣給他們五十兩銀子一桿。」

「朝廷這邊列裝更強的火器,把淘汰的火器賣給其他屬國,暴賺一筆,大頭還是落在了朝廷身上。」

「而且制造火器,絕對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還是要慢慢發展。朝廷多給訂單才是重要的。」

方世玉面色平淡,賣軍火定然是可以賺到錢的。

而隨著火器的變革,朝廷軍隊的戰斗力愈演愈強,對于海疆,邊關的控制力度也越來越大。

鹽鐵茶都去不了草原,更何況火器了。

朱元璋悶哼一聲開口道:「去看看這個王總辦的裝填線膛槍研究的怎麼樣了!」

然而,轉過頭朱元璋便開口說道:「國之重器,豈可予人,你要把火銃賣給其他國度,他們拿著這些東西來打你,你如何做?」

「那當然再好不過了,賣給他們的都是我朝軍隊淘汰下來的東西,已經列裝新式火器的軍隊,我軍一樣擁有降維打擊的能力。」

方世玉面色平靜,賣一桿火銃槍,能賺回來十多桿火銃槍的價值,不賣,難不成要留在倉庫里當燒火棍?

朱元璋搖了搖頭,也不言語,推開房門進了辦公衙門。

雖說這里許多人都不認識朱元璋,但跟在王總辦王昌建身邊的親兵護衛,那都是朱元璋從錦衣衛挑選的。

這一路上雖然有人在身後議論紛紛,不明覺厲。但進入辦公衙門,還是沒有半點阻攔。

王昌建看到朱元璋和方世玉二人,連忙起身道:「微臣火器制造局督辦王昌建,恭問聖躬安!」

「站起來說話!」

朱元璋說著,率先走到了椅子上落坐,方世玉作陪站在一旁。

看著桌子上的圖形,朱元璋目光深沉道:「這就是你研究的新式轉床設備?」

「還是有些難度,除了用水做力量,讓齒輪旋轉,從而達到機器運轉的效果,但成效都不是很好。」

「前些日子,微臣日思夜想,疲勞成疾,苦思良久而不可得,終于讓微臣想到了更好的辦法!」

王昌建剛說完,朱元璋狐疑道:「什麼好辦法?’

王昌建道:「回稟陛下,微臣在家中煎藥的時候,燒開的水,水霧的力量可以把壺蓋給掀開。」

「所以微臣認為,如果可以燒水,用這股氣的力量,應當可以更好,更高效的讓這設想中的大型動力機械運轉起來。」

「這個機床的設定,是可以同時讓二十個人工作,進行槍管打磨,鑽孔,其標準和準確率,在推測中,是可以比水力機床高出十余倍的。」

「這也是微臣妄想在洪武二十八年前,有信心制造出大明第一桿裝填式線膛槍。」

朱元璋來這里,自然不是無緣無故的來,王昌建把這個消息送到了宮里,朱元璋想著與其出宮去寺廟,也要出去一趟,便過來轉轉。

「殿下見多識廣,既是殿下定名,那就稱其為蒸汽動力。」王昌建躬身道。

他也沒想到,當初他老子為了讓他做這個總辦的位置,掏出了全部家底投進了火器制造局,王昌建的老子,是所有投錢商賈中,佔股份最高的。

足足八十萬兩銀子。

方世玉按了按腦袋,無奈道:「蒸汽動力說的是很簡單,不過那東西,據我所知,想要讓他能帶動這麼大的機床,單單靠燒水是不夠的,還要有能將蒸汽儲存起來,多元化運轉的方法,做起來很難,你有頭緒嗎?」

方世玉卻也沒想到,這個王昌建,竟然真的是那塊料,如果大明真的能制造出這種蒸汽動力的大型機床。

那火器的產量,必然會暴增起來,一年之內列裝百萬軍隊都不會是問題。

朱元璋停頓道:「說那麼多都沒什麼用,拿出來看看真格的!」

作為實用主義者,朱元璋是不願意听人說的。

如果真的有那麼強的動力,能支撐如此大的設備進行運轉,二十個人在一個機械上同時制造槍管。

那大明的火器產量,合格度,火器的威力。

王昌建聞言,也不敢言語,趕忙從一旁的櫃子上取出了一個木樁樣式的東西,小玩意不過兩只手的大小。

中間被一跟內通的竹子連接,竹子的另一頭連接的是小水盆,這是王昌建專門設計的鐵盆。

因為水少,器材小,他只是拿著火燭子在小鐵盆下邊烤著,片刻,看似不多的蒸汽,卻爆發出了駭人的力量。

嘎吱,嘎吱。

王昌建用木料做的小到不能再小的機床,開始運轉起來。

朱元璋看的驚訝,蹲子,看著這一條流程道:「如果把它放大二十倍,是不是就可以了?」

「陛下勿怪,這個小東西轉動起來還算合適,但如果機床放大十倍,因為各種不能解釋的原因,這個鍋爐就要放大十五倍。」

「如果想要一個初步設想的二十人機床運轉起來,以微臣微博之力,無知見解,怕是要燒許多水,還要建造非常大的鍋爐房。」

「微臣還在模索,以求解決之道。」

王昌建躬身拜服道。

方世玉頓了頓,望著王昌建道:「如果按照你現在的方法,確定這個蒸汽能運轉起來?」

「自是可以運轉起來,只不過對水的消耗,就太高了些,而且會浪費非常多,所以微臣不建議此法。」

王昌建躬身道。

「從應天到海邊,要多遠的距離?」方世玉直言道。

「應天府最近的海口應該是揚州府治下的海安縣了,大概有五百里的路。」王昌建道。

方世玉頓了頓,遲疑道:「這麼遠啊,那運輸還不麻煩死……」

「你想用海水來沸騰,從而獲得蒸汽?」朱元璋瞄了一眼方世玉道。

「陛下見多識廣,我這點墨水,鐵定是逃不過您的眼楮,只是海口太遠了。」

心中盤算著,王昌建道:「殿下,或許可有把這個機器放在海邊建設制造局,從而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海水,來獲取蒸汽。」

王昌建听到用海水獲得蒸汽,亦是心中認同,這樣的話非但可有得到機床需要的蒸汽動力,還能獲得可以提純的粗鹽鐵等,這些都是朝廷管控物件,哪怕是要飯的在里邊分一杯羹,也會瞬間成為巨富。

世代經商的王昌建,一眼便看出了其中的高昂利潤認。

方世玉道:「蘇州不錯,這樣吧,開春之後,你去蘇州選址,在那邊搭建一個火器制造局蘇州分部。」

「暫時先在那邊取水用來燒出蒸汽,一點點改進你的設備,等這個東西能完全發揮出所有蒸汽的力量,在考慮在內地建廠吧。」

方世玉已經有些迫不及待,他真的不知道,老朱頭這幾年在大明內地,都搞了什麼事情,竟然連蒸汽機都給逼出來了。

而方世玉的言論,卻遭到了朱元璋的嚴厲反駁道:「蘇州不行,既是要建火器制造局分部,那肯定是要投入不少的錢,還要在當地招募民工運送物資,海水。」

「這麼好的事情,怎麼能讓蘇州的人得了去。建分廠擴大火器制造局的經營沒問題,除了蘇州!」

「洪武這個年號沒到頭,蘇州,哼。」朱元璋悶哼一聲,腦海中想起當年他攻打張士誠的時候。整個蘇州的百姓都站在張士誠一邊,讓老朱吃盡了苦頭,雖然最後還是勝利了,但蘇州又有多少人追隨張士誠殘補逃離內地,在海上成了倭寇。

史料說的也很明確,在洪武年間,蘇州的各項賦稅,都是最重的,苛捐雜稅也不為過。

或許也是老朱頭報復蘇州當年幫助張士誠的方法。畢竟他沒有屠城。

方世玉嘆息一聲,看著氣沖沖走出屋子的朱元璋,這才對一旁的王昌建說道:「順了他的意,先去其他地方選址吧,蘇州會好起來的!」

方世玉拍了拍王昌建的肩膀,邁步追上了朱元璋。

應天府中,許多商人都是十多年間,受不了朝廷對蘇州的重稅,舉家搬遷來到了應天府。

在這期間,王昌建一家遇見了方世玉,並且投入了巨額財富,只希望方世玉能有辦法讓蘇州好起來。

奈何,今天還是方世玉的第一次,無意間的試探,卻讓老朱頭如此大動肝火,誠如其言,他死之前,蘇州的事情是解決不了了。

不過王昌建看著朱家爺孫的背影,他並沒有半點不甘心,反倒對自己的家鄉未來,充滿了信心。

方世玉答應過他們這些來自蘇州的富商,洪武年過去,一視同仁,前人的事情,一筆勾銷。

王昌建雖不通政治,但經商世家,又有幾個是傻子,他也能看出來,朱元璋只是在維護自己的那最後的一點倔強。

方世玉和蘇州富商的交流,朱元璋會不知道?

方世玉答應那些富商的事情,朱元璋會不知道?

他都知道。

但他也知道,這個惡人,既然自己已經做了,那就做到底,做絕了,等自己駕崩的時候,新人繼承者一視同仁,便可以收獲到整個蘇州的百姓,富商,才子的擁護愛戴。

這,或許也是一種政權交替的手段吧。

如同藍玉一般,堂堂梁國公,此時大明碩果僅存的幾個老將,能征善戰,卻憋在家里,郁郁不得志,似乎真的如同那般,朱元璋死之前,藍玉是不可能復出得到半點重用了。

追上朱元璋的腳步,二人走在街道上,朱元璋開口道:「蘇州的事情,已經二十多年了,一代人已經過去,等老子離世的時候,第一件事情就是告訴標兒免除蘇州的苛捐雜稅。」

「讓那里的百姓,也獲得休養的時間。有蘇州的百姓作為支撐,南方的大量土人,百姓,富商,都會推崇標兒的新政。」

「到時候,你再朝廷想改革弊政,南方的進展也會事半功倍。」

听著朱元璋說這話,方世玉嘆息道:「老朱頭,蘇州真的那麼十惡不赦嗎,二十多年了。」

「原本是留給標兒的,只是如今標兒病床不起,生死未卜,奄奄一息,現在只能先交給你了,南方繁華,這里的人重視利益,所以商業發展迅猛。」

「但你也要永遠記住你自己在《精兵是如何練成的》里寫的,永遠不準資本進入朝廷,如果大明朝廷被資本左右,大明就離亡國不遠了!」

朱元璋輕聲嘆息著,他一點辦法沒有,哪怕他把士農工商定的那麼死,最終大明還是因為資本進入了朝堂,左右朝廷決策,抵制朝廷收稅,從而使得大明國祚就此結束。

甚至在明後期,這已經形成了產業鏈,原史上朱元璋定的戶籍制度,規定富商子弟不能科舉。

但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江南的富商們投資那些可以考功名的讀書人,只要有一個當了大官,他們就能得到許多利益。

投入和收益,暴利都不敢如此形容。

而最後,這些江南富商們供養出來的大明官老爺們,回饋給富商們的就是,崇禎十年以後,江南的茶稅幾百兩銀子。

這不是笑話,又是什麼??

所以,昔日強大的米國,被趕下了遼東半島(政治,後勤等諸多原因,沒能收復朝鮮全境,其實是把十七個堂口給趕到半島的最南邊了)。

不得不承認的是,兔子意志夠強,但資本主導的國家,看重的只是利益,利益。你相信資本會給普通百姓帶來民主人權嗎??

華夏,從古至今,都是社會主義,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傳承,資本萌芽,對于華夏而言,絕不是一件好事!

皇帝要救災,資本說沒錢。

結果就是,底層百姓,自生自滅,何談人權?

「我記住了!」

方世玉躬身作揖,讓資本左右大明的朝堂?

按照方世玉的意思,寧肯君主立憲把政權放給國子監培養出來的高等政治人才,也不可能把政權放給資本。

資本在大明,喝點湯就夠了,想吃肉?做夢去吧。

方世玉原本想問問如果朱標起不來了,誰來繼位這個問題,但顯然朱元璋正在氣頭上,現在不是時候。那自己這個異姓王,就只能先累著了。反正大家都知道,老朱家的皇位,他不感興趣。他的目標,不是大明,而是星辰大海,是九州之外。

「荀子哀公,書上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萬事萬物,以民為本,只要能得到百姓的擁護,鄉紳,富戶,只是粘板魚肉,隨意宰殺。」

「但若是為了得到富商,士紳的支持,而舍本逐末,加重百姓負擔,這些富商和土紳就會調轉槍頭,支持其他人。」

「百姓則不然,吃飽飯足以!」

「趙宋羸弱,神州陸沉,你要切忌,莫說皇帝士大夫共天下,同士大夫,反倒不如同百姓共天下!」

「你能記住嗎?」

朱元璋語氣沉重,六十七歲的他,真的已經是半截身子埋進土里了。

「老朱頭你過分了,你拿著我寫的東西,來教育我,那不是」方世玉尷尬的笑了笑。

《精兵是如何練成的》是他綜合後世的見解和自小生活在紅旗下的理念,按照大明的發展,當代社會結合下,歷時兩年多寫下來的三冊。

全篇也只有三萬多字,但每一個字都極為重要,缺之不得。

在穿越道大明的時候,方世玉就已經在給未來五百年的大明設定自己認為對的發展方向。

反倒自己離開應天幾年,老朱頭用他的東西,來教導他。

朱元璋輕嘆一聲道:「前邊就是寺廟了,走吧,進去燒根香!」

「老朱頭,我倒是認為,和尚禿驢,不事生產,佛又未取,香火都進了和尚手中,如果可以的話,我覺得應當將其取締。所謂亂世看道,盛世看佛,這幫和尚也著實不是個東西!」

方世玉站在大雄寶殿外邊,當著一眾僧人的面,說出這麼一番話。

如果不是他們身後自從出城就跟著千多名錦衣衛,將整個寺廟團團包圍起來,就方世玉這句話,怕是離不了要打一仗了。

朱元璋模了模方世玉的頭,笑著道:「小子啊,你還年輕,和尚確實不事生產,但宗教的存在,也並非沒有意義。」

深吸一口冷氣,方世玉道:「天下寺廟何其多,就算不取締,寺廟也要收重稅,十稅七,都不過分。」

對于和尚,真不是方世玉怎麼想,實乃是大明的發展,靠的是數千萬百姓,大明的經濟靠的是各地富商。

而大明的國家安寧,靠的是邊疆將土,大軍守護。

百姓吃飽飯,那是勤懇耕種。

大明的建設,誰都不可或缺,唯獨和尚,寺廟,他們的存在,沒有為大明的發展做出半點貢獻,一個個腦滿腸肥,滿嘴流油。

不只是大明,便是後世,和尚也都是一群坑蒙拐騙之徒!

看著這群沙彌,方世玉心中牙根癢癢,開口道:「蔣讞!」

蔣讞听到方世玉的聲音,是想上前,又不敢上前,不上前又怕日後方世玉穿小鞋,上前便是僭越。

朱元璋點了點頭,蔣讞這才上前一步,躬身道:「屬下在!」

「立一塊石碑在寺廟外,就寫:家中高堂現世佛,何必千里拜佛祖!」

方世玉從沒有來過寺廟,今天來到這里,確實是感慨良多。

朱元璋沒有拒絕方世玉的意思,蔣讞自然欣然的按照方世玉的意思去辦,轉身離開。

一眾沙彌看著方世玉二人,如臨大敵,卻又不敢放肆。朱元璋在方世玉的攙扶下,一步步走向階梯,態度虔誠的跪在佛祖金身下的蒲團上,雙手合十。

心中念想道:「佛祖,是咱殺孽太重,臨了臨了,報應到了自己身.上嗎?」

「標兒的病,那幾個逆子,是有預謀,提前串通好的,還是不經意為之?」

「他們想害死標兒,只是為了皇位,那這皇位又豈能隨了他們的願。」

「今天咱的養子沐英也傳來了死訊,咱很傷心。」

朱元璋正跪拜著,一名穿著華麗袈裟的和尚走了出來,在朱元璋的面前站住,口出佛號道:「施主,誠心禮佛,對佛禮如此精通,他日必登極樂!」

「咱幼年時,曾在皇覺寺出家為僧,誦經禮佛之道,略通一二。方丈自行去忙吧。」朱元璋說的輕巧。

可這話听到老方丈的耳中,那就是一道驚雷。

晴天霹靂。

天下誰人不知,皇覺寺這個名字,那是朱元璋登基之後給改的,它以前可不叫這個名字。

而在應天,能帶來這麼多錦衣衛,年齡這般,又特麼在皇覺寺出家為僧的,除了老皇帝,還有誰?

老方丈故作矜持,也不敢在和方世玉爭論什麼要給寺廟加稅的事情,道了一聲佛號,趕忙撒丫子跑路去了。

方世玉瞥了一眼,眼神中,盡是厭惡之情。

朱元璋顫顫巍巍的起身,方世玉在一旁攙扶著道:「老朱頭,你落淚了?」

「啊?怎麼會,這里風沙大,我們走吧,先回宮!」

朱元璋打個馬虎眼,在方世玉的攙扶下,離開大雄寶殿。

然而,就在他們出了寺廟的門時。

突然間,朱元璋的腳步停住,目光空洞無神的看了看前方,不自然的拿著手在眼前晃了晃。

緊接著,腳步向後退了退。

「老朱頭!」

方世玉連忙抓住了朱元璋的衣袖。

而這個時候,朱元璋開口道:「你扶著朕,別讓他們看出來,咱們回宮。」朱元璋咬著牙站起身。

在方世玉的攙扶下,龍精虎猛的向著寺廟外走去。

這時,一眾錦衣衛已經在寺廟門門前放置了一塊石碑。

而石碑上寫著。

「家中高堂現世佛,何必千里拜佛祖。」並且為了彰顯大氣,醒目,蔣讞在石碑上抹了紅砂

乾清宮。

方世玉將朱元璋扶到了軟塌上,開口道:「老朱頭,我去傳太醫!」

「站住!」

朱元璋听到方世玉要去傳太醫,連忙開口喊道。

心中疑慮,方世玉道:「老朱頭?」

「我自己的身子,自己清楚,歇息兩日就好了,後日的大朝會,還要繼續,若是傳了太醫,風聲走漏出去,他們還當朕瞎了!朕只是有些看不清楚罷了,無關緊要,你先回去吧!」

朱元璋堅毅的面龐,透露著一絲絲的不甘,他殫精竭慮,辛辛苦苦為這個帝國奮斗了二十年,如今一把年紀,面臨這種事情。

著實讓他心有抵觸,不敢接受,似乎更多的是在逃避。

方世玉嘆息一聲道:「那你先歇著,我先退下了!實在不行,我幫你看看也行。」

倒不是方世玉不想幫朱元璋看,而是如今方世玉也沒有二十一世紀的藥物,除了理論啥都沒有,還不如讓那些太醫來看。

朱元璋道:「今天的事情,只有你知道,不許其他任何人,得到半點風聲。」

「誰知道了,殺!」

朱元璋咬緊牙關,一雙空洞無神的眼楮,瞪大如銅鈴。

方世玉道:「知道了。「

當听到方世玉離開的腳步聲時,朱元璋孤身一人坐在軟塌上,面色沉重道:「已經這樣了,標兒的兒子都還小,不管讓誰繼位,他真的能駕馭的了淮西勛貴的那些驕兵悍將嗎?」

「滿朝文武,誰又信服,誰又在暗中勾結藩王。」

「走之前,朕先幫你把這大明江山的蛀蟲,都給清理干淨了!」朱元璋心中思慮著。

原本他還沒有這麼強的意志,想要殺人,可現在突然經歷了這麼多,又成了睜眼瞎,朱元璋的心性瞬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而離開乾清宮的方世玉,對這一切,都無從得知

東宮。

方世玉拖著沉重的身子,一步步走進自己的屋子,心中細細思量著,猶豫道:「老朱頭現在的情況,已經無法正常理政。」

「可是許多事情,還是要他做決定,而且這件事情蹤跡會被人發現,流傳出去。到時候怕是要血流成河了!」

方世玉面容糾結,他並不認為自己能對當官的好多少,但因為一些真的算不上什麼的事情,來增添殺戮,卻也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這或許也是觀念的代溝決定。

方世玉作為紅旗下成長的,自然是對老朱的眼疾有自己的心思,可老朱頭看到的,只有這大明王朝的萬里山河,是否能平穩的過渡到繼承者手里。

與其說是大明王朝的萬里山河,倒不如說朱氏王朝對老朱頭更貼切些。

正當方世玉百思不得其解時,一名小太監在外邊敲了敲門道:「殿下,殿下!」

「進來吧,鼻子夠靈的!」

方世玉剛回來,就有太監來找,心中嗤笑一聲,開口詢問道:「什麼事情?」

「回稟殿下,您讓奴婢辦的事情,已經辦妥了,尚膳局主官李婉的五代人,都在這上邊。」

「李婉自述絕無欺瞞。」

小太監將木盒放在方世玉的面前,這個木盒還有銅鎖,都是方世玉給這個小太監的,李婉寫好後,放在這里,銅鎖麼。

鑰匙在方世玉手里,其他人根本看不得這里邊寫的什

揮了揮手道:「知道了,你先下去吧,朱允熥回來了,讓他來見我。」

朱允熥在方世玉看來,都比朱允炆靠譜,起碼不會把自己玩死。

「諾!」

小太監躬身作揖,旋即離開了房間。

心神不寧的方世玉,打開了盒子,將紙條拿在手中,目光沉重道:「宋慎??」

方世玉心中呢喃著。

「宋濂的孫子的女兒??」方世玉眉頭緊蹙。

「故幼家中因祖父牽連胡黨而中落,祖父慘絕,老祖在事前將幼女托付于懿文太子,太子仁厚大德。」

「因不願事情敗露,為幼女更名,送到尚膳局做工,也免去了許多事情。」

方世玉看著紙條上寫的關于五代人以內的所有人親族人員名單,笑了笑道:「宋濂的後人,宋濂應該是死在了流放路上。」

「不對啊,這麼大的事情,老朱頭會不知道?」

朱標身邊有多少錦衣衛盯梢,方世玉不知道,但顯然,朱標身邊不可能沒有,而且還會很多。

宋濂把曾孫女托付給朱標,希望能給曾孫女留條活路,若是設想老朱頭對這件事情洞若觀火。

「他肯定是知道的,不然的話也不會說的那麼斬釘截鐵的告訴我李婉的五代是假的。而且她能走常升的路子。」

方世玉心中細細盤算著,如果這件事情朱元璋知道,那他又放了李婉一馬,並且在明知李婉五代作假,這種欺君之罪都沒有降旨殺戮。

方世玉一時間卻有些拿捏不清了,朱元璋的心太寬泛了,便是跟他極為熟識的方世玉,此時都難以揣摩一絲半點。

揉了揉太陽穴,方世玉嘆息道:「這個五代是肯定不能用的,不然的話肯定要出亂子,明天去問問老朱頭,他什麼意思吧!」

說著,方世玉轉身便要上床歇息,卻是這個時候,朱允熥站在屋子外敲了敲門道:「祖師爺!祖師爺!」

「進來說!」

方世玉打開門栓,讓朱允熥走了進來道。

「祖師爺,我打听清楚了,齊泰,原名德,賜名泰,字尚禮,別號南塘。」

「洪武十七年應天鄉試解元,洪武十八年進士。

「歷任禮部主事、兵部主事。皇宮三大殿的謹身殿不幸被雷擊中,爺爺郊外的祖廟進行祭拜。」

「選擇朝中為官九年並且沒有過錯的官員陪同祭祀,齊泰符合這些條件所以陪同前去祭祀,爺爺為他賜名泰。」

「齊泰?我知道了。先回去歇了吧,明天我還要去詹事府議事。睡了!「方世玉說著,將朱允熥推了出去!

兩日沐休,很快便結束了

洪武二十六年,正月初七,朱元璋降旨,太和門升朝。

那些原本要準備前往詹事府議事的六部官員們,听到這個旨意,連忙向著太和門靠近。

然而當他們來到太和門外,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在廣場上站好時。

趙勉狐疑道:「今天怎麼來了這麼多將軍???」

看著站在右邊的一眾五軍都督府將軍,元帥,淮西勛貴們。

在聯想到,朱元璋已經很久沒有升朝議政了,六部的政務都是在東宮詹事府,各部衙門辦理。

極少數有人會把事情交給老朱去,畢竟老朱抓到點毛病,殺人的事情太多了。

「聖上駕到!」

這時,方世玉攙扶著朱元璋,一步步走到了龍椅上,緩  緩坐下,當方世玉轉身站好時,一旁的小太監高聲喊道:「升朝!」

「吾皇,聖躬安!!」

眾朝臣,勛貴,紛紛躬身作揖,聲音洪亮,直沖天際。

朱元璋語氣沉穩道:「安!」

話音落定,眾人這才抬頭,站直了身子,看著大殿里的朱元璋,一時間離得遠了,有些看不清楚。

而朱元璋完全是憑著感覺,他感覺這些人應該準備好了,這便開口道:「江南繁華,秀麗商賈之鄉。然朝廷各司官員,生性貪婪,各司沉迷酒肉。」

「各府國公,日夜奢靡秦淮一河,夜夜笙歌,奢靡浪費之風以成,咱感念天地,故對江南出此評判。」

「繁華奢靡,歌舞升平,然則英雄冢爾,瞧一瞧你們一個個的,吃的滿嘴流油。腦滿腸肥!」

「朕心已決,著禮部傳旨,燕王府,秦王府,晉王府。」

「燕王改封閩王,駐地南閔,秦王改封楚王,駐地徽州,晉王改封齊王,駐地登州。」

「另著兵部,諸王南遷,親衛兵馬,不得超過五百,其余盡數由兵部,按照新軍規制,組編,遣散!」

洪武二十六年初,朱元璋在太和門,親自廢了他自己封的藩王,當初他封王的時候,是需要這些兒子去邊牆戍邊。

而現在,北方韃靼雖然日益強盛,成為大明新的威脅,但皇帝搬家過去,也就不需要這些兒子戍邊了。

將他們南遷,下了他們的兵權,或許看起來是一件最好的事情。

只是這件事情,朱元璋說出來,落在眾臣的耳中,就變得尤為刺耳的很,眾人都在小聲的交頭接耳。

似乎是一下子沒能反應過來,朱元璋這突然間的削藩行動。

但有明眼人,似乎看出來,朱元璋這是在為孫子鋪路,鏟除最後一點,對大明王朝的朝廷還有威脅的藩王。

「吾皇聖明!」

「吾皇聖明!」

眾臣听到朱元璋削藩,那沒得說,齊齊跪地竭誠拜倒,口呼聖明。

有朱元璋來削藩,那事情做起來,肯定是比他孫子要好許多。

一旁的武將們,以老將信國公湯和為首,這老家伙真的是老將了,他比朱元璋還大了兩歲呢。

在武將這邊,並沒有顯得多麼興奮,而文官一方,只有詹徽和李原名,還能鎮定自若,因為在前兩日的晚會上。

朱元璋帶著他們一眾勛貴和詹徽,李原名,在御花園談論了一夜,最終拿出了這麼個成果。

當然,成果遠不止步于此。

听著下邊的呼喊聲,朱元璋神態平緩道:「自今日起,戶部縮減開支,朝廷暫停募兵,訓練各地已經進入軍營將士!」

「以應天府為藍本,按照三倍規制,于北平修建新都,先修皇宮輪廓,大殿。洪武二十七年末,遷都北上。」

「改北平名為北京,意北方京師,另稱泰安府,意國泰民安。下轄州府,南至保定,滄州,河間,西至內三邊牆(內長城),北至開平衛,東至遼錦!皆歸泰安府下轄!」

「應天府更名南京,各司衙門,悉數遷往泰安府,只留戶部餃左侍郎一人,主事七人,負責統籌南方稅收。」

「另,錦衣衛應天駐為南鎮撫司,泰安駐為北鎮撫司,除南鎮撫司不動外,朝廷于應天,只留應天府尹。」

「應天府降為陪都,揚州,蘇州,杭州,聚集于應天財稅,悉數運往泰安交割戶部!」朱元璋面色平淡。

似乎說這些,都是在和他們所有人,下最後通牒。

「吾皇聖明!」

情形一邊倒的,勛貴將領一方,紛紛跪拜,這一次,換做是文官們懵逼了,先前朱元璋削藩的舉動,還讓他們口呼聖明之舉。

而現在,朱元璋要遷都,那可真是切身割到了他們的肉了。

最恐怖的是,朱元璋要遷都到北平,燕京之地。

這真的好嘛?

然而,在詹徽和李原名的附議下,眾官員似乎找不到主心骨,一時間呆愣在原地。

對于這一切,朱元璋早已駕輕就熟,隨口說道:「敢有阻撓遷都者,立斬不赦。」

說罷,朱元璋起身。

方世玉趕忙回身扶著朱元璋,老朱頭怎麼會給他們說話的機會,甩了甩袖子,離開太和門。

他要宣布的事情,已經宣布了,就等著方世玉替他去做了。

「退朝!」

小太監喊了一聲,朱元璋跟方世玉二人,早已經不知去向。

一眾文臣們,搖頭晃腦,郁郁寡歡的離開了太和門,所有人都在盤算著,似乎是要遭遇滅頂之災一般。

乾清宮。

方世玉將朱元璋扶到軟塌上,躬身道:「老朱頭。」

「嗯,有什麼要問的,說吧!」

朱元璋平心靜氣的說著,似乎他早就看出了方世玉的心。

「其實也沒什麼大事,就是問問你對宋濂的曾孫女怎麼看?」方世玉意味深長的說著,目光在朱元璋的臉上,不停地轉動著。

朱元璋道:「她都說實話了?」

「你早就知道的吧!」方世玉道。

微微點頭,朱元璋道:「你若是喜歡,就一起封妃,只要你喜歡就好。其他的都不重要。宋濂的死,只是因為他孫子罷了。」

「你後悔了?」方世玉試探性的問了-句。

朱元璋瞥了一眼道:「老子這輩子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不會後悔,也不存在後悔,你娶她可以,以後休要想著給宋濂翻案,老子已經做成了鐵案。」

「回去召集諸司,商議新都修建去,滾蛋!」

朱元璋在方世玉的身上踢了一腳,踉蹌的方世玉翻身一動,起身笑著道:「那我先回去了,你自己多注意休息!」

看著離開的方世玉,朱元璋不由得嘆了口氣,如今朝廷巨變,太子朱標臥床不起這皇位的繼承人,當真是個問題。

實際上朱元璋早就知道了,東勝神州的土皇帝,被方世玉送給了朱棣的兒子朱高熾。

小十五跟小十七,對他也是贊不絕口,海外封王,也由著他去吧。

從這里可以看得出來,他只會擁護咱老朱家的人當皇帝啊。

因此方世玉確實是大明福星,他只會站在宏觀角度,讓大明變得更好,朕就懶得去管了,讓他繼續操點心好了

一路走到詹事府,方世玉的心里都在想著朱元璋說的那句話。

「你休想給宋濂翻案,已經做成了鐵案!」

這話從別人嘴里說出來,方世玉或許就真信他說的了,但是從朱元璋嘴里說出來,回憶朱元璋臉上的表情變化。

方世玉越發感覺這件事情不對勁。

「還是先看看,當年宋濂的案子是怎麼回事吧!」方世玉邁步走進詹事府,早就得到消息的眾臣,早已在詹事府等了良久。

實則,他們在沒有接到消息的時候,就已經出現在了詹事府。

畢竟老朱頭要遷都這麼大的事情,他在太和門說的輕巧,真做起來,沒有一年兩年的,根本不可能實現。

一年兩年,也只是做個基本盤罷了。

看了眼眾臣們,方世玉丟開了宋濂的事情,躬身作揖道:「諸位安好!」

一眾老臣紛紛對著方世玉作揖回禮。

7017k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