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治官吏交州除異 失街亭蜀軍失利

孫權抵御了曹丕的多次南下,欲遣使觀曹魏動靜。正好立信都尉馮熙從蜀吊劉備歸來,被提為中大夫,孫權又派他出使曹魏。

馮熙到達魏都,曹丕問道︰「吳王欲修宿好,宜當厲兵江關,懸旌巴蜀,而聞復遣與蜀修好,必有變故。」

馮熙答道︰「臣聞西使直報問,且以觀釁,非有此謀。」

曹丕又問道︰「聞吳國比年災旱,人物凋損,以大夫之明,觀之如何?」

馮熙答道︰「吳王體量聰明,善于任使,賦政施役,每事必咨,教養賓旅,親賢愛士,賞不擇怨仇,而罰必加有罪,臣下皆感恩懷德,惟忠與義。帶甲百萬,谷帛如山,稻田沃野,民無饑歲,所謂金城湯池,強富之國也。以臣觀之,輕重之分,未可量也。」

曹丕見馮熙如此答復,默然之。

馮熙探之曹魏動靜,歸報孫權。

而那曹丕自此以後,卻郁悶一病不起,曹丕深知自己時日不多,遺囑中軍大將軍曹真、鎮軍陳群、撫軍司馬懿等,立平原王曹叡為太子,隨後匆匆病歿,時年四十。

國不可一日無主,群臣擁曹叡即日嗣位。曹叡謚曹丕為文帝,尊太後卞氏為太皇太後,皇後郭氏為太後,改元太和,即用一班顧命大臣,秉持國政,統馭四方。

吳主孫權得知曹丕病逝,曹叡接位,認為曹丕為不如曹操,曹叡不如曹丕,因此向北耀兵,乘喪進攻魏,即率五萬兵圍江夏城。

魏太守文聘,登陴拒守,堅持不下。吳將諸葛瑾、張霸只得轉擊襄陽。

曹叡令撫軍大將軍司馬懿擊討,諸葛瑾大敗,大將張霸被殺,斬吳軍首級千余,傷亡慘重,司馬懿因功升遷為驃騎大將軍。

吳將審德屯皖,魏將曹休南破之,斬審德首,而吳將韓綜、翟丹等聞之,恐不能敵,仍前後率眾詣曹休投降。

孫權在攻石陽時,孫奐以地主之勢,使所部將軍鮮于丹帥五千人先斷淮道,後自率吳碩、張梁五千人為軍前鋒,降高城,得三將而還。

孫權見孫奐軍陣整齊,高興道︰「初吾憂爾遲鈍,不能治軍,今觀爾治軍,諸將少不能及,吾無憂矣。」于是孫奐得到了孫權的封賞。

是時魏書侍御史荀禹慰勞邊方,荀禹到時,于江夏發所經縣兵及所從步騎千人乘山舉火,孫權望見山火,不知魏來多少援兵,乃收軍東歸。

孫權向北耀兵雖有不利,成效不佳,但從此不再向魏稱藩,結束了稱臣的歷史,且震懾了曹魏。

曹叡新位,一時無暇南討,且吳蜀復盟,孫吳暫無戰事。孫權為加強吏治,啟用暨艷、徐彪等酷吏,進行人事改革,建立了嚴格的人事考核制度。暨艷字子休,吳郡人,為選曹尚書。徐彪,字仲虞,廣陵人,選為曹郎。

選曹是主管重要官員選授之官署。暨艷、徐彪向孫權提出「臧否區別,賢愚異貫」(評定好壞,分別登記在案,以做任命官員的依據),得到了孫權的支持。

經過暨艷、徐彪等人對眾官員的評定考核,其結果只有百分之十的人合格,很多人受到處分,有的被貶為軍吏,打擊面高達百分之九十以上。

此舉遭到陸遜、陸遜弟陸瑁、朱據的阻止,他們勸暨艷、徐彪等人考核太過,不能這樣做,否則,必有其禍。

陸瑁勸暨艷道︰「夫聖人嘉善矜愚,忘過記功,以成美化。加今王業始建,將一大統,此乃漢高棄瑕錄用之時也。若令善惡異流,貴汝、潁月旦之評,誠可以厲俗明教,然恐未易行也。宜錠模仲尼之泛愛,近則郭泰之容濟,庶有益于大道也。」

朱據也謂艷曰︰「天下未定,舉清厲污,足以沮勸。若一時貶黜,懼有後咎。」

而暨艷他們不听,結果怨憤之聲積,紛紛競言暨艷及選曹郎徐彪,專用私情,愛憎不由公理。反對聲音超出了暨艷、徐彪所掌控的能力範圍,這一切就連孫權都大吃一驚。孫權為了穩定朝局,只得下令對暨艷、徐彪進行審查收監,以致暨艷、徐彪二人在獄中自殺。

暨艷是張溫同鄉,且暨艷是張溫推薦的。在審查中,發現暨艷、徐彪與張溫有許多書信來往。由于孫權對他先前出使蜀漢已有不滿,就借此下令將張溫進行審查,後至撤消一切職務,充當雜役。定罪有四︰一是舉薦暨艷,張溫是暨艷的同黨。二是他在都督豫章三郡間不听調遣,貽誤軍機。三是誤信引禮,培植私人勢力。四是在人事上謀私利。

孫權的佷女婿駱統得知張溫被抓,立即上了一千多字的長表為張溫辯護,但孫權不理,最後送張溫回吳郡,于六年後病故。

張溫的二個弟弟張祇、張白亦有才名,與張溫俱廢。姊妹三人皆有節行,由官府另嫁,其中一妹已嫁顧承,官以許嫁丁氏,成婚之日,遂飲藥而死。張溫其他家人受牽連而廢默。

此間,丞相孫邵僅僅當了不到三年的丞相,便在黃武四年五月病故,此時眾臣再次舉張昭為相,孫權不得不對眾臣道︰「孤豈為子布有愛乎?領丞相事煩,而此套性剛,所言不從,怨咎將興,非所以益之也。」乃用顧雍為丞相。

張昭客貌矜嚴,有威風,孫權常曰︰「孤與張公言,不敢妄也。」

此間,孫權得到上任不久的交州刺史呂岱上疏說,年九十歲的士燮終于一命嗚呼。孫權就以士燮的兒子士微為安遠將軍,領九真太守,而以校尉陳時代士燮為交阯太守。

呂岱後以交阯絕遠,表請孫權分割交州,海南的交阯、九真、日南三郡為交州,以將軍戴良為刺史,海東蒼梧、南海、郁林、合浦四郡為廣州,呂岱自為刺史。至此,孫吳有四州︰揚州、交州、廣州、荊州。

呂岱上表,得到孫權允許,由此呂岱駐留海南,戴良與陳時俱前行至合浦。

不料士徽不听所命,自署交阯太守,舉兵海口以拒戴良等。

呂岱得知上疏孫權,請討士徽,孫權當即予以批準。

于是呂岱督兵三千人晨夜浮海,出其不意,自廣州將兵晝夜馳入,過合浦,與戴良等俱前。

為減少流血,呂岱還特派士壹之兒子、中郎將士匡移書交阯,告喻禍福,勸士徽投降,且假說只要服罪,即雖失郡守,但保無憂。

士徽聞呂岱至,大為震怖,即率兄弟六人肉袒迎呂岱,呂岱令士徽等穿好衣服,佯示寬宏。

次日,呂岱早施帳幔,請士徽兄弟以次入,賓客滿坐。呂岱忽起,擁節讀詔書,數士徽罪過,令左右因反縛士徽兄弟出,即皆誅殺,並傳其首詣武昌。

吳將呂岱乘機消滅了士氏勢力,以後又恢復交州管轄,撤銷廣州建制,仍以呂岱為交州刺史。士燮之兄弟及質子士廞等,皆免為庶人。從此,交州完全為孫吳所有,不再與曹魏有政治牽聯。

事後孫權聞呂岱清身奉公,初在交州,歷年不餉家,妻子饑乏。

孫權為之嘆自,且責備近臣道︰「呂岱出身萬里,為國勤事,家門內困,而孤不早知。股肱耳目,其責安在?」于是加賜錢米布絹,歲有固定數量。

孫權從呂岱得到啟示,認為夷越多事處,應分設管之,平定後,再復舊設。恰遇丹楊、吳、會、山民復為寇賊,攻沒屬縣,就將這三險地劃出來,另置東安郡,以綏南將軍全琮領太守。

全琮到達事發地點後,明賞罰,招誘降附,數年中,得萬余人。事情略定後,孫權即召回全琮,並罷置東安郡。

為對付外來軍事壓力,孫權實施了一系列的強軍措施和政策。采武昌山鋼鐵,作千口劍,萬口刀。以德刑,寬賦息調,減少民眾的矛盾。軍隊廣屯田,從而使軍用糧草得到保障,並對外開通貿易往來。

因此,南海諸國常來吳通商貿易,這一消息也隨之遠播。

大秦(古羅馬)賈人字秦論,特來交趾。

時任交趾太守吳邈接待後,又遣送詣孫權。

孫權就問秦論方土謠俗,秦論俱以一一對答,孫權悅之。

適諸葛恪討丹陽,獲黝(黟)、歙短人,並擒數人送至孫權。

秦論見之甚奇,道︰「大秦稀見此人。」

孫權道︰「大秦既稀有,不妨贈之作奴。」

秦論高興道︰「謝大王。」

孫權即以用男女各十人,差吏會稽劉咸送秦論。不巧的是劉咸于道途中亡故,而秦論乃徑還本國。

話說諸葛亮收復南夷,回到都城,整頓軍吏,緩之一年,然後興師北伐。使外使中都護李嚴,移屯江州,護軍陳到駐永安,作為東防。內使中部督向寵,典宿衛兵。尚書陳震、侍中郭攸之、費、董允、長史張裔、參軍蔣琬,分治宮府諸事。乃上《出師表》一篇,陳明宗旨。

後主劉禪年已逾冠,立故車騎將軍張飛女為後,生男育女,年富力強。只是生性庸懦,未識大體,一切軍國重事,幸由諸葛丞相處理。

諸葛亮既表請北伐,後主劉禪自然依從,當下催趲人馬,次第出發,振旅闐闐,伐鼓淵淵,由陽平關進兵,往駐漢中。

諸葛亮領兵伐魏,已出漢中,屯駐石馬城。

魏主曹叡聞得蜀兵進攻,即欲親出御敵。散騎常侍孫資,謂南鄭斜谷,險阻異常,不宜勞師進取,但命大將據守要害,自足震懾寇敵,靜鎮疆場,曹叡乃罷議。

令驃騎大將軍司馬懿為都督荊豫二州諸軍事,屯兵宛城,堵御東西,使大將軍曹真,都督關右,專拒蜀兵。

新城太守孟達,本來由蜀投魏,與魏侍中桓階,將軍夏侯尚友善,夏侯尚、桓階相繼病歿,孟達心不自安。

事為諸葛亮所聞,囑中都護李嚴招孟達,孟達復書如命。偏魏興太守申儀,與孟達有隙,時常偵伺,一聞孟達陰通蜀使,即報知曹叡,曹叡令司馬懿相機進討。司馬懿接令後,佯為慰解,暗中卻調動兵馬,潛赴新城。

孟達得司馬懿書,遲疑未決,因遣人訪問諸葛亮。諸葛亮令孟達趕緊加防,毋墮司馬懿計。

孟達尚復書與諸葛亮道︰「宛城距洛陽八百里,至新城且一千二百里,若司馬懿前來,亦當表聞魏主,往返須一月間事,達城池已固,自足拒司馬懿,幸請放懷。」

這書遞至石馬城,諸葛亮閱畢驚嘆道︰「孟達必為司馬懿所擒了!」

果然不到半月,便由孟達飛書乞援,內稱孟達舉事八日,司馬懿兵即到城下,神速異常,請即發兵相救。

諸葛亮又嘆為無及,不得已派遣偏師,往援新城。

兵方就道,孟達敗死的消息,便即傳到,諸葛亮只得將偏師調回,合力北向。

行至南鄭,鎮北將軍魏延出迎,諸葛亮即使魏延為丞相司馬,統領前軍。

魏延獻議道︰「魏令夏侯惇都督長安,楙系掯子,曾娶曹操女為妻,年少志驕,毫無謀略,延願得精兵五千,取道褒中,沿秦嶺東進,繞出子午谷,不過旬日,可到長安。楙聞延掩至,必不敢持久,棄城東走,丞相可從斜谷,進與延會合,並力一舉,咸陽以西,便可平定了。」

諸葛亮搖首道︰「此計甚危,不如安從坦道,方保萬全。」

魏延又說道︰「丞相從大道進兵,彼必沿路防守,曠日持久,何時得取中原?」

諸葛亮慨嘆道︰「天若祚漢,何患不勝?」遂不從魏延計,魏延怏怏退出。

諸葛亮佯言由斜谷取郿,卻使趙雲為鎮東將軍,鄧芝為揚武將軍,據住箕谷,作為疑兵。親率諸軍,進攻祁山,戎陣整齊,賞罰肅而令明,隊伍整齊,號令嚴肅。南安、天水、安定三郡,聞風請降,關中響震。

惟天水太守馬遵,正與參軍姜維,功曹梁緒等,案行屬縣,聞得蜀兵已至祁山,郡縣響應,料知無路可歸,擬往投上邽,姜維勸馬遵仍歸郡治,馬遵疑姜維有異志,夤夜自去。

姜維還至天水郡中,吏民已相率降蜀,閉門拒姜維,害得姜維進退維谷,沒奈何奔投蜀營。

姜維本天水郡冀縣人,字伯約,少讀兵書,熟諳韜略。諸葛亮引與共語,皆中機要,當然心喜,遂舉姜維為倉曹掾,加號奉義將軍。

魏大將軍曹真,方督兵守郿,哪知蜀兵卻西出祁山,連下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急切無分身法,只好飛報魏主,請派將扼守關西。

魏主雊遂起兵五萬,使右將軍張郃為前驅,自為後應,同至長安,並調司馬懿由東會師,共擊蜀兵。

蜀將馬超,時已早歿,不略馬超。只有馬超從弟馬岱,從軍出征,馬岱勇略不及馬超,雖為蜀將,未堪大任,故諸葛亮得三郡,不復令再鎮涼州。

會諸葛亮聞張郃、司馬懿合兵來攻,遂召諸將與語道︰「魏兵兩路前來,必攻街亭,街亭為漢中咽喉,非得大將把守,不能無虞。」

參軍馬謖,正隨諸葛亮北伐,便向前請命道︰「謖願往守街亭。」

魏延、吳懿,亦願前往,諸葛亮因馬謖素有智略,不致誤事,遂使馬謖統兵二萬人,出屯街亭。臨行時再三叮囑,叫他堅守城寨,毋得疏忽。且使王平為偏將軍,與馬謖同往。又遣魏延等往駐陽平關,遙應馬謖。

馬謖與王平行至街亭,見街亭前面有山,便欲引兵登岡,據山立寨。王平獨謂宜據城守柵,阻住敵鋒,不宜屯兵山上,馬謖傲然不從。

王平復說道︰「倘敵兵前來圍山,計將若何?」

馬謖笑答道︰「居高臨下,勢若建瓴,敵若來圍,我即麾兵四下,還怕不能殺退麼?」

王平又說道︰「倘敵兵斷我水道,又將若何?」

馬謖大笑道︰「我既能殺退敵兵,還怕他斷甚麼水道?」

王平還要苦諫,馬謖瞋目道︰「丞相行事,尚且每事問我,汝怎得撓我兵謀?」

王平知不可阻,乃請分軍相應,作為犄角。馬謖恨王平違令,只撥兵千人給王平,王平引兵據城听令。

馬謖上山,平遣人走報祁山大營。哪知司馬懿、張郃兩軍,夤夜殺到,馬謖尚據住山頂,揚旗招,自鳴得意。

待至翌晨,魏兵已環集山麓,把山圍住,馬謖麾兵殺下,魏兵全然不動,惟用強弩仰射,蜀兵多被射倒,只好退回。

馬謖尚欲與敵拚命,驅兵再下,一連沖殺數次,毫無效力。張郃更堵住水道,不放蜀兵汲水,蜀兵無從飲食,當然自亂。

嚷至夜半,竟紛紛下山,投降魏營,馬謖禁遏不住,尚望王平救應。王平手下只有千人,哪里殺得過十多萬魏兵?他也曾努力相救,半途被魏兵截回,沒奈何堅壁自持,保全危寨。

馬謖待援不至,無法把守,只得率兵竄出山谷,向西逃走。魏兵截殺一陣,二萬人所存無幾,還虧魏延從陽平關殺來,方得將馬謖救出。魏延見魏兵氣勢甚盛,不敢戀戰,忙與馬謖退保陽平關。

王平自知難守,在城中佯鳴鼓角,作進兵狀,暗中卻收集潰卒,徐徐退去。魏將張郃,疑他誘敵,不敢進逼,王平得全師引歸。

司馬懿不去追馬謖,卻統兵徑趨祁山,來攻諸葛亮大營。諸葛亮接王平軍報,已知馬謖誤事,急忙退回西城,且檄令天水諸郡守吏,齊回漢中,並飭趙雲、鄧芝,收軍還陽平關。

忽報司馬懿統兵十余萬,蜂擁前來,城中留兵不多,欲趨往陽平關,已是不及。將士等並皆失色,諸葛亮獨談笑自若,但說無妨。如此鎮定,方可將兵。

待司懿兵將到,傳令城上偃旗,城中息鼓,大開四門,每門令軍役灑掃,不準妄動,自引小僮兩人,攜琴登城,在城樓上焚香操琴。

司馬懿當先躍馬,來攻西城,遙見諸葛亮如此布置,不禁大疑,端詳了好多時,一些兒沒有破綻,乃麾令退兵。

部將問為何因,司馬懿與語道︰「我聞亮不入子午谷,煞是謹慎。今大開城門,豈肯這般疏略?明明是誘我入城,為掩殺計。我宜速退,休為所算。」

諸葛亮見司馬懿退兵,不由的鼓掌大笑。參佐問諸葛亮道︰「司馬懿號稱能軍,為何忽來忽去?」

諸葛亮笑道︰「司馬懿知我謹慎,不肯弄險,他見我如此模樣,必疑有伏,所以退去。我料他不走大路,必沿北山遁去,今還要送他一程,截留一些輜重,也不負他一番奔走哩。」

說著即派部將吳懿等,速赴北山,只準在山谷中吶喊,不準廝殺,如敵有輜重,即可奪取,運回陽平關便了。

吳懿等奉命即行,諸葛亮率參佐等出了西城,趕歸陽平關。那司馬懿果為諸葛亮所料,繞走北山,驀聞後面喊聲大震,總道是蜀兵追來,慌忙拋棄輜重,沒命跑去。

吳懿等謹依將令,不敢追襲,但將輜重運回陽平關。此時,諸葛亮已退入陽平關內,由魏延、馬謖等接著。

再說馬謖退回,跪伏請罪,諸葛亮作色道︰「汝違我節度,幾至傾覆全師。若非明正軍法,何以服眾?」

馬謖泣答道︰「丞相視謖如子,謖亦視丞相如父,今自知僨事,罪該萬死。但願丞相思殛鯀興禹故事,謖雖死,亦感深恩。」

諸葛亮不禁揮淚道︰「汝若早听王平計議,何致此敗?今事已至此,不能撓法,汝家小自當撫恤,汝子與我子相等,不必掛懷。」說至此,即令左右將馬謖推出。斬首徇眾,仍令縫合尸骸,具棺埋葬。且親自臨祭,月給馬謖家錢米,撫養遺孤。

正所謂︰錯任馬謖失街亭,言過其實應先主。

孔明揮淚斬馬謖,就此立震軍中威。

評︰曹丕死,曹叡接位,使魏局勢又一次動蕩,孫權認為伐魏機,然魏有能臣司馬懿,以致伐魏失敗。馬謖失街亭,打開了蜀漢大門,為後魏滅蜀漢創造了條件。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