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叡亡主幼吳攻來 吳主兵敗建初宮

原來孫吳因為與遼東相聯夾攻曹魏無望,又聞魏主曹叡新亡,魏主尚幼,故再次欲乘機進攻魏國。此次兵分四路,聲勢浩大。

一路遣揚武將軍全琮數萬攻略淮南。

二路以威北將軍諸葛恪進攻六安。

三路以軍騎將軍朱然、將軍孫倫率五萬人再次圍進攻樊城。

四路以大將軍諸葛謹、驃騎將軍步騭取椇中(今襄陽南)。

轉眼間已越數日,樊城被吳將朱然圍住,祖中亦為諸葛瑾所攻,連章告急,許昌、洛陽兩都,人心惶惶,司馬懿乃自稱病愈,出議軍事。

果正如司馬懿所預,全琮與魏征東將軍王凌和揚州刺史孫禮戰于芍陂,雙方展開爭奪塘壩高地的戰斗,力戰數日,魏軍乘勝攻陷吳軍五營,吳兵不敵而退,中郎將秦晃等十余人戰死。但全琮燒安城邸閣,收其人民。

另路諸葛恪進攻六安,結果雙方沒有大的接觸,諸葛恪無獲而罷。

王陵報捷,擊退吳將全琮,淮南解嚴。

司馬懿進議道︰「柤中民夷十萬,流離無主,樊城被圍逾月,緊急萬分,大將軍方握兵權,奈何坐視不救哩?」

司馬懿朝上故意責怪曹爽,曹爽無詞可答,只好自說無才,特候太傅定奪。

何晏在旁發言道︰「樊城堅固,易守難攻,敵眾屯兵城下,不戰亦疲,但用長策制御,自足屈人。」

司馬懿微哂道︰「疆場騷動,主少國疑,不乘此時出師卻賊,如何安定社稷?大將軍能往則往,如若不能,懿年雖老,願督軍一行。柤中民夷十萬,隔在水南,流離無主,樊城被攻,歷月不解,此危事也,請急討之。」

朝臣聞司馬懿願出師,當然贊成,司馬懿即調動人馬,克日南征。

少帝芳親率百官,送至津陽城門外。司馬懿拜別而去。

司馬懿知南方署濕,不宜久戰,使輕騎挑之。

朱然知司馬懿能軍,不敢輕易出戰。

然司馬懿虛張聲勢,令諸軍休息洗沐,簡精銳,募先登,申號令,示必攻之勢。朱然聞之,乘夜撤走,樊城之圍被解。司馬懿追至三州口,(湖北襄樊境),收復了失地,並斬獲萬余人,收其舟船軍資而還。

孫權又派朱然配合諸葛謹征柤中,但遭到魏將蒲忠、胡質分別率領數千人迎擊。其結果蒲忠迎戰不利,胡質等皆退,朱然只獲小勝,也退還。

孫權見朱然圍樊城退還,諸葛謹等與朱然在同一戰區,朱然既退,他們也不能堅持,也只得退歸。

在這期間,諸葛謹苦戰病死,孫吳又失一大將賢臣。孫權見戰俱不利,全線退兵。

才經旬月,魏朝便得捷書,樊城解圍,吳兵夜遁,柤中亦擊退吳人,于是宣詔班師。太傅司馬懿振旅而還,獻俘行賞,又有一番張皇氣象。

獨曹爽相形見絀,未免減色,鄧揚、李勝,勸曹爽相機立功,方足敵司馬懿。事有湊巧,聞得蜀大將軍蔣琬,進任大司馬,出屯涪城,謀襲魏境。曹爽即听揚勝等言,自請伐蜀。

司馬懿謂蜀未進兵,何用勞師?因復遷延了兩三年。

是時蜀後張氏已歿,更立後妹為繼後,長子劉璇為太子,次子劉瑤為安定王,改建興十六年,為延熙元年。車騎將軍吳懿,又病亡出缺,諸軍皆歸蔣琬節制,監軍姜維為副。蔣琬與姜維分駐漢中及涪城。至延熙六年,蔣琬抱病甚重,因令姜維屯涪城,另簡鎮北大將軍王平,往守漢中。

魏曹爽得此消息,復擬攻蜀。還有征西將軍夏侯玄,為曹爽姑子,附和曹爽議,慫恿興師。

司馬懿再出勸阻,曹爽不肯從,乃于魏正始五年,即蜀延熙六年,春日曹爽發兵,與夏侯玄會師長安,計得十余萬眾,逾駱谷,逼漢中,聲焰甚盛。

蜀兵在漢中駐守,不滿三萬,諸將各有懼色,擬嬰城固守,靜待涪城援軍。

鎮北大將軍王平,獨宣言道︰「此去涪城約千里,援兵怎能驟至?倘賊眾攻入陽平關,就為大患,不可不防。」

說罷,即遣護軍劉敏,引兵萬人,往據興勢山,多張旗幟,綿亙百里,興勢山為關口保障,與關內互相呼應,便成重鎮。

魏兵為興勢所阻,不能前進。長安運餉多艱,沿途跋涉,非但役夫奔命,輒致道亡,甚至牛馬亦相繼僵僕。曹爽與夏侯玄屯兵月余,糧食將盡,寸籌莫展。

夏侯玄復接司馬懿手書,內稱《春秋》責大德重,興勢至險,已為蜀兵所據,萬難進兵,若再不知退,恐必致覆軍,究由何人負責?故先咨照等語。

夏侯玄即將懿書轉告曹爽,曹爽未肯遽歸,忽由探馬入報,蜀已任尚書費為大將軍,統兵來援,曹爽知不可敵,方與夏侯玄議決退師。

原來延熙九年蜀太後吳氏壽終,接連是大司馬蔣琬,尚書令董允,得病去世。蔣琬病卒後,謚號恭。蜀人稱諸葛亮、蔣琬、費、董允,為四聖相,亦號四英,至是惟費尚存,就接下蔣琬之位。

費用曹選郎陳祗為侍中,陳祗多技巧,好行小智,與黃門丞黃皓相昵。黃皓素來便佞,見寵後主,惟畏一公忠體國的董休昭,休昭即董允字。

董允歿後,黃皓無所忌憚,又由陳祗入侍,遂得朋比為奸。且後主從此親政,擢黃皓為中常侍,親小人,遠賢臣,諸葛公苦口垂箴,終成空論,免不得日就傾頹了。令人三嘆。

曹爽率軍還至三嶺,沈嶺衙嶺分水嶺為漢中入駱谷通道。嶺間已滿布蜀兵,旗幟上面,表明漢大將軍費字樣,嚇得魏兵人人膽怕,個個心寒。

曹爽到此無路可走,只得令夏侯玄為先鋒,自為後應,硬著頭皮,麾兵過去,接連沖突數次,才得殺開血路,越嶺奔回。所有輜重甲仗,拋棄殆盡,十萬人喪亡過半,狼狽還都,徒為司馬懿所笑。

蜀大將軍費,奏凱還朝,受封成鄉侯。

蔣琬本兼益州刺史,因見費才略冠時,固讓州職,乃令費兼刺益州,侍中董允,代費為尚書令,佐輔政。

孫吳見魏西攻蜀之機,便于赤烏五年,又使朱然征柤中,魏將蒲忠、胡質分別率數千人迎擊。蒲忠要遮險隘,圖斷朱然後,胡質繼後。朱然督兵將已數路先發,將兵見魏軍八百,便逆擊,蒲忠戰不利,退撤,胡質見之,也退歸。朱然攻征柤不下,只得小勝而歸。

為配合朱然攻柤中,孫權又遣諸葛恪屯兵廬江皖口(安徽懷寧境),以輕兵襲舒城。魏速派太傅司馬懿率軍入舒,諸葛恪只得掩得其民而還。然而諸葛恪窺視壽春,欲圖之,但望氣者以為不利,于是然孫權下令使諸葛恪率兵西移,自皖口徙屯柴桑(九江西南)。

次年,赤烏六年,孫權再次令諸葛恪征六安,諸葛恪攻破魏將謝順營地,收其民而還。

到了吳赤烏七年,孫權又欲征魏,然步騭、朱然等各上疏雲︰「自蜀還者,咸言欲背盟與魏交通,多作舟船,繕治城郭。又蔣琬守漢中,聞司馬懿南向,不出兵乘虛以掎角之,反委漢中,還近成都。事已彰灼,無所復疑,宜為之備。「

孫權揆其不然,力排眾議,曰︰「吾待蜀不薄,聘享盟誓,無所負之,何以致此?又司馬懿前來入舒,旬日便退,蜀在萬里,何知緩急而便出兵乎?昔魏欲入漢川,此閑始嚴,亦未舉動,會聞魏還而止,蜀寧可復以此有疑邪?又人家治國,舟船城郭,何得不護?今此閑治軍,寧復欲以御蜀邪?人言苦不可信,朕為諸君破家保之。」

孫權雖沒從重臣所言,但步騭、朱然等的上疏,對孫權確有影響,就在後二年中,對魏並沒采取大的軍事行動,而只是虛張聲勢。

且說曹爽旋師後,不知引咎,但仍任首輔。少主芳雖已加元服,立後甄氏,究竟年齡尚稚,不過十五六歲,未識賢愚。

郭太後深居宮中,守著曹丕遺詔,不預外事,魏黃初三年,記令群臣不得奏事太後,後族不得輔政。所以曹爽喪師,無人糾劾,曹爽越得專恣,植黨營私,驕奢無度。郭太後稍有違言,曹爽即徙太後,居永寧宮,派人管束。

曹爽至宮中搜尋美女,見有姿色可人,不論她曾否召幸,便即取去。魏主曹叡身後遺妾,封過才人,也被曹爽強取數名,藏入窟室,輪流奸,好算得內無怨女。他如飲食衣服,僣擬天子尚方,珍玩充牣府中。又建重樓畫閣,雕宇峻牆,晝與私黨縱飲,夜與姬妾歡樂,真個是事事稱心,無求不遂。

曹爽弟曹羲深以為憂,屢次泣諫,曹爽終不從。有時與弟曹訓、曹彥等,出外游畋,日暮不歸,司農桓範進諫道︰「將軍總萬機,典禁兵,不宜與兄弟並出。若有人閉城拒絕,誰為納入?還乞三思。」

曹爽瞋目道︰「何人敢為此事?汝太多心。」桓範無奈趨退。

獨太傅司馬懿,又復稱疾,累月不出。

河南尹李勝,欲回官故鄉,求曹爽表薦,曹爽即表李勝為荊州刺史。

李勝向司馬懿辭行,見司馬懿擁被臥著,令二婢左右分侍,目僣口蹇,似乎不省人事,李勝連叫數聲,才應響道︰「汝為何人?」

李勝答語道︰「河南尹李勝,今奉詔命,調為荊州刺史,特來拜辭,不意太傅竟病體至此。」

司馬懿為喘息道︰「並州麼?君……君受屈此州,地近朔方,須好好防備。」

李勝急說道︰「當刺本州,並非並州。」

司馬懿故意錯說道︰「君從並州來麼?」

李勝復答道︰「現奉調為荊州刺史。」

司馬懿才大笑道︰「年老耳聾,未解君言,君今還官本州,威德壯烈,好建奇勛,可惜我死在旦夕,不得復見了。」

李勝復以吉人天相為解,司馬懿欷歔道︰「人生總有一死,只我子師、昭兩兒,才淺識短,還望君等念我舊情,代為照拂。且請將我意,代達大將軍。」

說至此,聲帶嗚咽,旁顧二婢,用手指口,似作渴狀。

一婢取湯與飲,司馬懿將口就湯,不能盡吸,流下沾襟,一婢忙取襟揩拭,累得司馬懿不堪疲乏,氣竭聲嘶,活象將死情狀。

李勝不便再說,因即告辭,當由司馬懿子司馬師、司馬昭二人,送出門外。

李勝飛馬至曹爽家,向曹爽報告道︰「司馬公尸居余氣,形神已離,可無再慮了。」

曹爽亦大喜,李勝別過曹爽,自去赴任。

卻說陸遜死後,孫權一年多沒設丞相,並在期間,他為了顯示自己的權威,宣布對魏開戰,使魏國的揚州刺使諸葛誕嚇了一跳。

然而在赤烏八年七月,已被重用的魏降將馬茂,見到很多赫赫有名的重臣,無故罪死,心里發寒,對東吳前途失去信心,就欲謀刺孫權。

馬茂本是魏淮南鐘離長,叛歸吳後,孫權封他為征西將軍、九江太守、外部督、封侯、領千兵,但此人很可能是魏的奸細。孫權常出苑中,與公卿諸將射獵。

馬茂與符節令朱貞、無難督虞欽、牙門將朱志等計劃,在孫權數出苑中,與公卿諸將射時,伺孫權在苑中,公卿諸將在門未入,令朱貞持節稱詔,悉收縛之,馬茂引兵入苑擊孫權,分據宮中及石頭塢,遣人報魏。

但其陰謀很快被暴露,孫權夷其三族,還不能平忿。

朱然上前道︰「馬茂小子,敢負恩養。臣今奉天威,事蒙克捷,欲令所獲,震耀遠近,方舟塞江,使足可觀,以解上下之忿。惟陛下識臣先言,責臣後效。」

孫權時抑表不出。

赤烏九年二月,孫權令朱然再次征柤中。魏將李興等聞然深入,率步騎六千斷然後道,朱然處亂不驚,夜出迎敵,斬獲數千余,軍以勝返。這是孫權對魏用兵損失最小、收獲最大的一次戰役。當孫權接到捷報後,立刻派遣使者拜朱然為左司馬、右軍師于軍前。

當車騎將軍朱然拜為左大司馬的時,衛將軍全琮也拜為右大司馬,但陸遜死後不久他也死了,鎮南將軍呂岱拜為為上大將軍。

孫權認為一人全領荊州,權力太大,于是就將荊州一分為二部,以大將軍呂岱督以武昌以西至蒲圻的右部,諸葛恪督左部,代陸遜鎮守武昌。

赤烏九年四月,孫權聞武昌言甘露降,他大為高興,于這年九月,任恭而安,威而不猛的驃騎將軍步騭為相,陸遜死後空置的相位終于有了落實,但是步騭僅做丞相不到八個月就死了,以後二年孫權再設丞相。

赤烏十年春,孫權臨時移住太子的南宮,改建自己所住的太初宮。為節約費用,孫權下詔︰「建業宮乃朕從京來所作將軍府寺耳,材柱率細,皆經腐朽,常恐損壞。今未復西(前往武昌),可徙武昌宮材瓦,更繕治之。」

主管官道︰「武昌宮已二十八歲,恐不堪用,宜下所在通更伐致。」

而孫權堅持道︰「大禹以卑宮為美,今軍事未已,所在多賦,若更通伐,妨損農桑。徙武昌材瓦,自可用也。」

整個皇城僅南面開一門,名為宣陽門。南宮位于太初宮之南,稱之為太子宮。

皇宮大臣及各地方官員都進行了義務工作,最後太初宮自赤烏十年二月直到赤烏十一年三月才落成,前後在此居一年零一個月。

太初宮周長有三百丈,有八個門,正殿名為神龍殿。太初宮之東北有苑城,苑中有倉,它是城內貯存糧食的場所。

南宮之西有西苑,它是一座皇家林園,內有運瀆東曲折內池,為宣明太子所創,這也是太初宮的西門。

太初宮與南宮有七里的御道,二邊有集中分布中央官署。太初宮之東有昭明宮。

太初宮修建後,孫權當然高興,就此搬進了太初宮。

隨後有南州人遣使獻犀簪于孫權,使者船過宮亭湖時向廟中乞靈,神要他留下犀簪,使者惶恐不敢答應,然而其物已列于靈前。使者不得已,心想到達建業必被治罪。但及至建業,忽有大鯉魚躍入舟中,剖之得簪。孫權听了使者之說,不由大笑道,此為神力。

孫權年老眼花,一次在建業城出行時,他見到有一乘白馬、執白羽的人,他疑是東漢末為秣陵尉的蔣子文。將子文是廣陵人,嗜酒,自稱死後為神。于是孫權封他中都侯,並在鐘山腳下立廟祭祀,為使避祖宗孫鐘的名諱,改鐘山為蔣山。

赤烏十年,孫權忽听西域僧人康僧會來到建業,睹形未及其道,疑為矯異。有司奏曰,有胡人入境,自稱沙門,容服非恆,事應檢察。孫權曰,昔漢明帝夢神號稱為佛,即召會詰問,有何靈驗。

康僧會曰,如來遷跡忽逾千載,遺骨舍利神曜無方。昔阿育王,起塔乃八萬四千,夫塔寺之興以表遺化也。

孫權以為夸誕,乃謂會曰,若能得舍利當為造塔。如其虛妄國有常刑。康僧會請期七日。乃謂其屬曰,法之興廢在此一舉。今不至誠後將何及,乃共潔齋靜室,以銅瓶加凡燒香禮請。七日期畢寂然無應,求申二七亦復如之。

孫權曰,此實欺誑將欲加罪。康僧會更請三七,孫權又特听。

康僧會謂法屬曰,宣尼有言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法靈應降而吾等無感,何假王憲,當以誓死為期耳。三七日暮猶無所見,莫不震懼。既入五更,忽聞瓶中槍然有聲,康僧會自往視果獲舍利。明旦呈孫權,舉朝集觀,五色光炎照耀瓶上,孫權自手執瓶瀉于銅盤,舍利所沖盤即破碎,孫權大肅然驚起而曰,希有之瑞也。

康僧會進而言曰,舍利威神豈直光相而已,乃劫燒之火不能焚,金剛之杵不能碎。

孫權命令試之。康僧會更誓曰,法雲方被蒼生仰澤,願更垂神跡以廣示威靈。乃置舍利于鐵砧上,使力者擊之,于是砧俱陷舍利無損。

孫權大嘆服,即為建塔,以始有佛寺故號建初寺,它是江東第一座佛寺,建初寺意是最初建的大院,之後吳國初有沙門。康僧會在吳三十三年。

孫魏雖沒大的戰事,但詐戰常有。赤烏十年,魏正始八年,孫權派遣將軍諸葛壹偽叛,試圖引誘魏揚州刺史、鎮東將軍諸葛誕來降。諸葛誕以步騎一萬迎接諸葛壹于高山(滁州境)。

孫權親出徐中(六合境),太子孫和諫陰孫權這樣太險,而孫權不听,遂至高山,潛軍以待之。

諸葛誕在進入伏擊圈之前發覺了吳軍意向,隨即收兵而退,孫權亦無果而還。

同年,孫權集大兵于建業,揚言準備北犯揚州,魏揚州刺史諸葛誕讓安豐太守王基規劃應對之策,而王基只認為孫權二次至合肥。

兵至江夏,繼而全琮出廬江,朱然寇襄陽,但皆無功而返。

孫權年老,內無賢嗣,中無謀主,只能是虛張聲勢,不可來犯,果然魏將不出所料。

佔星術認為︰預兆不祥之行星出現在南斗星座之間,這行星古人稱之為「熒惑」,其實此行星為今之火星。熒惑所在星空相對應的地上州國,特別是此州國的君主,必將踫上禍殃。

熒惑入南斗正對應地上的揚州,那正該是吳皇帝禍害。觀天象官,不敢隱瞞,將其稟報孫權,這是熒惑第一次光臨南斗。孫權知自己來日不多了。

三個月後,建業東南不遠的丹陽、句容、故鄣、寧國諸縣出現地震,山崩。山者,陽位,君之象也。二宮之爭,子嗣未定,故確立子嗣之事,不容再延。

正所謂︰孫權見魏新易主,乘機興兵來攻伐。那知朝中司馬懿,揮兵南下孫吳敗。

評︰魏新易新主,曹爽輔政,司馬懿老謀深算,裝病不朝,孫權攻來,曹爽無策,只得起用司馬懿。由此可見,魏朝唯司馬懿一人能抵吳漢之攻,此仍是天助司馬氏也。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