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江夏復攻權母危 名將來投黃祖斬

前章所敘,曹操想乘袁譚、袁尚兄弟相攻之機南擊劉表,又因袁譚求救于曹操出兵,曹操心道,方從北來,南事未成,是否相援,動搖不定。而荀攸、郭嘉則有意北助袁譚,借此機平定北方,曹操不再徘徊,復回師河北。

孫權復平山越,江東漸安。孫權欲乘曹操平定北方之機,復攻荊州,剿除黃祖。

黃祖自上次敗破,收了殘兵敗將,重整旗鼓。他知孫權定會再次來攻,于是接受上次教訓,早作了準備。因此這次孫權率大軍西進,受到黃祖軍的頑強抵抗,大軍推進緩慢。

在猛攻江夏中,經雙方反復較量,二軍終于處于相持階段。孫權正愁如何攻破黃祖之時,黃祖名將甘寧,突然背黃祖來投,這不但為孫權破黃祖有了新希望,而且使黃祖軍的軍心不穩。

甘寧表字興霸,巴郡臨江人,據說是秦相甘茂之後。少時,好游俠,擁有惡名。後自逐醒悟,欲想有所作為。于是率兄弟先投劉表,劉表嫌他惡名,一直不予重用。甘寧心存疑怨,為求發展。他又投到黃祖帳下,那知黃祖仍也是沒用。

為得到黃祖重用,在上次黃祖在與孫權之戰中,甘寧表現非常頑強。就在黃祖最險之時,甘寧知難而進,射殺江東名將凌操,救回黃祖。

甘寧指望這次立有大功,理應受到獎賞和重用,可沒想到仍沒得到黃祖應有的重視,冷落如故,這使甘寧再次絕望。

黃祖是一莽夫,心胸狹窄,不但不用甘寧,而且惟恐甘寧智勇雙全,將超越于他,心存嫉妒,每時惶惶不安,于是企圖瓦解並減少甘寧的部曲。這使甘寧忍無可忍,欲就此離去,但又恐黃祖不為放過。

甘寧只得將心中的苦悶道給好友、黃祖屬下都督將蘇飛听,蘇飛也為之不平,欲替成全。

而數日後,蘇飛對甘寧道︰「吾薦汝數次,主始終不用。日明逾邁,人生幾何,汝宜自遠圖,或許能遇知已。」

甘寧嘆道︰「吾雖有其志,未知怎能離去。」

蘇飛心知甘寧所向,就道︰「吾再薦汝為邾縣長,如成,汝到邾縣,相機行事,如何?」

甘寧道︰「善!」

于是蘇飛向黃祖再次舉薦甘寧為邾縣長,黃祖不知企圖,認為甘寧勇猛,射殺江東名將凌操,已與江東接下仇怨,邾縣與江東接壤,去邾縣任長,恰與仇敵對抗,這不僅能自強他的邊陲,而且也可讓甘寧與江東爭斗中,自耗部曲,應是一舉二得之事,正合他的心意,于是黃祖也就同意了。

甘寧得到黃祖同意,率部來到了邾縣,月兌離了黃祖的直接控制。邾縣臨近江東,遠離黃祖,這就為甘寧投奔江東提供了條件。

甘寧至邾縣後,為壯大自己實力,在當地招了數百人,以擴自己部曲,打算率部投奔孫權。但他一想,前時為救黃祖,射殺江東名將凌操,只恐求榮反辱,故先行通報,探得凶吉。

于是,他主動與江東將呂蒙取得聯系,自述心儀,欲投江東,又怕江東恨他射殺名將,不恐放過。呂蒙仔細問甘寧是否真心,甘寧道出苦水,呂蒙這才知甘寧之誠,即與周瑜商定後,向甘寧承諾,使他放心,決無他害。

甘寧得到呂蒙力保,欣然率部投江東。

孫權正為一時難尋破敵之計而惱,忽聞到有黃祖將甘寧來降,喜出望外。當即由周瑜、呂蒙引入,孫權不加異待,同于舊臣。引薦後,由于軍務,周瑜和呂蒙隨後皆退下,獨張昭留在一側頃听。

孫權見了甘寧,便開門見山,談及江夏情形,甘寧進策道︰「今漢祚日微,曹操擅權,必為篡竊。荊地山陵開便,江川流通,是中國之西,必為曹操所必爭。吾已觀劉表,素無遠慮,諸子又劣,非能承業傳基者,萬難保守荊地,將軍若不早圖,恐操將捷足先得了!黃祖年已昏耄,財谷並乏,左右欺弄,專務于貨利,侵求吏士,吏士心怨。前時敗于將軍,舟船戰具,頓廢不修,怠于耕農,有船無兵,有兵無律,今請將軍先攻黃祖,必能破滅。黃祖既破滅,鼓行西進,楚關一下,巴蜀亦可規取也!」

甘寧之策與魯肅相近,且遠于魯肅,將手伸入巴蜀之地,能與曹操直接抗衡,可謂是南北對峙之策。孫權听後,大喜道︰「善!拿酒來!」

隨即酒菜俱至,孫權召張昭同席,張昭不入,立與一傍,他剛听甘寧之言,引出激烈反對,他認為現不宜遠征,應先安內,便道︰「江東形勢不容樂觀,民心不穩。大軍遠征,恐必致亂。」

而甘寧則立即一一反駁,闡述道理,且貶張昭不思進取,而張昭則針鋒相對,就用漢相蕭何為例,與甘寧相爭,甘寧怒對張昭道︰「國家(孫權)以蕭何之任付君,而君卻墨守成規,以堅守職責,憂患國運為由,素無大志,還要仰慕古人麼?」此話一出,張昭幾乎無言相對。

孫權听了二人之爭,自覺甘寧有理,立刻明確立場,他向甘寧舉杯敬酒道︰「興霸,今年行討黃祖,尤如此杯酒,決以付汝!汝只管放心大膽去做,只要能攻破黃祖,就是你的大功,何必在乎張長史的話呢?」

甘寧听後,心里甚爽。張昭听後,不再有言,只得怏怏退出。

孫權便與甘寧邊飲邊言,談笑甚歡。孫權心中徐徐涌出一張宏偉藍圖︰先擊黃祖,再得取巴蜀,與曹操爭霸天下。

少年都尉凌統,因父凌操從征江夏,為黃祖部將甘寧射死,志在復仇,自請沖鋒效力,克期出發。

適聞殺父仇人甘寧已來江東,正與孫權交談,就獨自來到孫權處,沖進抽劍,欲殺甘寧,為父報仇。

孫權見之,立刻起身攔住,且出言勸解道︰「興霸射死卿父,彼時各為其主,不得已而為之。今日相聚,只好不念舊仇,願卿息怒!」

凌統鑒于孫權勸解,只得叩頭大哭道︰「父仇不共戴天,統豈可與仇人共天?」

凌統此言,說得孫權也為欷歔,孫權只得好言再相勸尉。

張昭聞凌統進入,就知凌統定會鬧事,也趨入,正遇孫權勸尉凌統,凌統仍淚流滿面,便強拉凌統退去。

甘寧來自黃祖軍中,對黃祖軍事了如指掌,孫權在甘寧的相助下,破黃祖之計立刻形成,大軍再攻江夏。

建安十二年(207年),孫權在吳郡,準備討伐黃祖,騎都尉太史令吳範說︰「今天討伐無大利,不如明年出兵,明年戊子,荊州劉表也身死國亡。」

孫權不听,而發兵征討黃祖。

黃祖得知甘寧棄他投奔孫權,心存後悔听從蘇飛建議,遣甘寧出任邾縣長。欲想責罰蘇飛,但二軍相爭,正是用人之機,只得暫先放下。

正當孫權大軍攻其城,虜其民,順利推進之時,後方突傳來孫權母病危。

孫權聞之,思母多年不辭辛勞,且在關鍵時機,斷定決策,如臨危不能相見,確是憾事。

孫權為對母盡孝,只得暫罷置攻伐之計,速速返回,果然應了騎都尉太史令吳範所預。

孫權母吳太夫人,自三子孫翊死于非命,積哀成疾,奄忽一兩年,終至不起,彌留之中,召見張昭等,托付後事,叮囑道︰「仲謀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公瑾……」還沒見得孫權歸來,就悠然而逝。

孫權急速趕回,只是欲見母最後一面,不料仍未能如願。

孫權見到母時,母已去。其面容從容蒼白,微含慈笑。孫權見之,一股悲痛之流涌上心頭,眼淚突出,大聲叫喊道︰「娘!娘!娘!權兒來了,您睜開眼楮看看權兒!」

孫權母已逝,怎能再睜眼楮?孫權悲痛欲絕,跪在母親床前,嚎聲大哭。張昭等人見此,好聲勸慰,孫權不听,仍哭泣不止,張昭獨對孫權道︰「人固有一死,主公身為江東之主,諸多大事尚待要做,不宜過分悲哀。」

孫權作江東之主,這才覺得有些失態,便拂去滿面淚水,對張昭等人問道︰「母親去時有何遺囑?」

張昭等人就將吳太夫人臨終遺囑一一道出。

孫權母吳太夫人才貌雙全,性格果敢堅毅,富有才智謀略。在丈夫孫堅早逝之後,不但將幼兒女一手拉大成人,而且先後輔佐兩子治理江東,尤其孫權少年統業,吳太夫人助治軍國,甚有補益,她的去世,無疑是江東一大損失。

孫權依禮喪葬母親,與父孫堅合墓。此後,孫權每每想起母親一生,總覺不易。孫權為了卻思母之心,特令為母建北寺塔,以作記念。

守制逾年,孫權並沒以國喪不舉兵為訓,復議往伐黃祖。

黃祖自知與孫權二戰失利,又知甘寧投奔江東,帶去軍情,對自甚是不利,于是決定調整戰術。

經與江東二次開戰,黃祖也知水軍弱于對方,如仍在長江上再行水戰,難于取勝,便把防務的重點放在陸地上。

黃祖深知孫權來攻仍以水戰為主,江夏郡治西陵,西陵城牆矮小,又遠離長江,一旦孫權軍從長江登陸,長驅直入,來攻西陵,敗勢將顯,這非常不利陸地防御,于是黃祖就將防御之地前移至沔口。

沔口南臨長江,傍依沔水,地勢高竣,易守難攻。黃祖經多日築建,便在沔口加固城牆,廣築戰壘,且在沔水與長江交口之處,建造二只蒙艟大艦船。

蒙艟艦船船身異常高大,四周用厚木制成裝甲,裝甲板開有射箭孔,艦船可納千人,弓箭手可能輪流發射強弩。並用生牛皮包裹蒙艟大艦船,將其置于水中要口,用粗大的棕繩捆上大石頭,沉入水底,以固定船身,以它來阻江東水軍從沔水城西登陸,這真可謂水上保壘。

經探,孫權悉知黃祖防守,面對黃祖固若金湯之御,孫權接受甘寧建議,定得攻略計策。

孫權令西征軍分前後二部,前部軍由周瑜為都督,統領一萬人,先鋒由擅長水戰的凌統和董襲組成。首先突破沔水,在沔口城西登陸,發起佯攻,吸引守軍的注意力。後一部分一萬五千人由孫權親自率領,先鋒由呂蒙擔任,乘守軍注意力集中在城西之機,從城東破沔口,一切布置妥當。

第二年(208年),孫權出兵再攻黃祖,孫權一聲令下,周瑜當即率水軍直奔沔水,由西接近沔口。但遇兩大艨艟,擋住要隘,鼓聲一響,艨艟中千弩齊發,箭如雨集。

周瑜軍不得前行,正在猶豫之機,先鋒董襲、凌統,分募敢死士各百人,身披二副鎧甲,乘坐大舸,突入蒙艟之間。

董襲借機抽刀砍斷了艨艟的二根艨艟之棕繩,艨艟失去了固定,自然橫漂水面上,隨流散去,江東軍這才得以前進。

黃祖見艨艟棕繩被砍,艨艟隨水流漂離要隘,失去了水上堡壘之用,忙令都督陳就,帶領水軍,鼓棹迎戰。

黃祖水軍那是江東水軍對手,凌統率著幾個勇士,首當其沖,出動輕舟,領跑最前,斬殺了黃祖部將張碩,生擒大批俘虜,且還奪回幾條船只。隨後黃祖軍遭遇江東大批水軍,一陣驅殺,黃祖軍大敗,剩得少數殘余只得退回沔口城內。

江東軍很快在沔口城西登陸,列隊布陣,時夕陽西下,周瑜即向孫權發出登陸信號,便率軍就向沔口城西發起猛攻。

黃祖得知水軍戰敗退回城中,又見城西鼓角震地,旗子蔽天,就知江東軍已在城西登陸。隨即就見到江東軍蜂擁而至,猛攻城西,黃祖就知城西吃緊,連忙調集城內守軍至西門御敵。

孫權知周瑜率軍登陸西攻,按定計策,並料知城東守軍應是不多,當即令先鋒呂蒙,趁著朦朧夜色,各率二千敢死士悄悄接近沔口東門,搭起支梯,登上城牆。一陣驅殺,江東軍佔領東城門,引軍入城。守將急忙再度率軍抵擋,結果皆被江東軍斬殺。

黃祖坐鎮城西,見東門火起,殺聲震天,料知城東失守,沔口難以再有,就令部將陳就守城。自帶妻兒及隨從來到北門,開門徑向北遁。

黃祖剛走,呂蒙率軍就殺了過來,見陳就還在抵抗,就斬下陳就的首級,懸掛示眾,守將見此,紛紛棄械投降,沔口被破。

此時,孫權行至尋陽時,吳範觀看天象,于是上船祝賀,催促軍隊趕快挺進,軍隊一到就大敗黃祖,黃祖趁黑夜逃走。

孫權擔心抓不住他,吳範說︰「他逃不遠,一定能生擒住他。」

呂蒙尋找黃祖未得,從降卒口中得知,黃祖已北遁襄陽。呂蒙率二百輕騎緊追黃祖,黎明時分,呂蒙終在安陸(湖北雲夢縣)追及黃祖,部屬馮則一沖而上,將黃祖之顱斫下,取首報功。

沔口被下,吳軍乘勝前進,進攻西陵城,祖將蘇飛,開城出戰,一番激戰,為江東軍所擒。

孫權大獲全勝,得到江夏數萬人,收納降卒近萬,實力更加提升。

但鑒于黃祖被殺,父仇已報,且江東境內山越復亂,孫權不得不放棄繼續再攻之計。江夏被攻破後,孫權任命周瑜為江夏太守,治所為武昌(湖北鄂城),駐守西邊陲。

而劉表再任命長子劉琦接替黃祖為新任江夏太守,治所在夏口。一江夏呈現出二位太守,只是各為其主。

劉表終在這年去世,荊州也被吳、蜀瓜分。

山越與往常一樣,听聞孫權大軍西出,又復叛亂。孫權率大軍欲回江東,平定山越。又聞山越听聞大軍將回,復遁山中,山越之亂暫時無憂。

為慶西戰勝利,孫權大慶宴會,犒勞將士。

在宴席上,孫權舉杯對董襲道︰「今日慶會,有卿斷繩之功,如無此舉,艨艟難破。」隨即嘉獎董襲。

又有呂蒙斬殺黃祖部將陳就,且追至黃祖,使之滅亡,孫權使呂蒙升為橫野中郎將,賜錢千萬。

凌統先前酒後殺死同部督陳勤,犯殺人罪,大破保屯山賊以後,自拘于軍正(軍中執法)。孫權使凌統以功贖罪,西戰中凌統立功,但因他屬于戴罪之身,不宜大封賞,只賜號承烈都尉,以示他繼承並完成父親凌操之願。

甘寧拿出了攻黃祖的方略,但鑒于他曾是黃祖的部下,其黃祖軍中有不少人是他的朋友,更是凌統父曾死于他的箭下,與凌統很難配合,因此甘寧不便參予征戰。但孫權沒忘甘寧之功,不僅授兵予他,而且還給了很大的臉面。

事出孫權函盛黃祖首,擬歸祭父孫堅墓前。尚有另一函制,就將盛蘇飛首級。

蘇飛聞訊,急向甘寧求救,甘寧傳語道︰「彼若不言,我還不知,我現怎能忘記過去?」意欲盡力救他。

犒勞酒會,孫權一一宣布獎賞,眾皆坐于席中聆听,甘寧也在孫權左側。獎賞應輪至甘寧,孫權對甘寧道︰「今能克黃祖,多虧興霸方略,應當獎賞。」

甘寧道︰「主公不用獎賞,甘寧有一事相求!」

孫權道︰「有何事相求?」

甘寧立即下席泣拜道︰「寧若不得蘇飛,早死溝壑,怎能效命麾下?今蘇飛罪當夷戮,乞將軍開恩一線,為寧赦蘇飛!」

孫權動見甘寧以德報德,愧有義士之風采,從容道︰「今為卿赦蘇飛,蘇飛若逃去,卿肯受責否?」

甘寧答道︰「蘇飛承蒙赦,感恩不淺,豈肯逃去?如真逃去,寧頭當代入函中!」

孫權見甘寧如此代蘇飛保證,乃命將蘇飛釋出檻車,且召令與宴。

蘇飛入謝孫權恩,正欲隨甘寧就坐,忽席間有一人躍起,拔劍出鞘,竟刺甘寧,甘寧慌忙趨避,連蘇飛亦竄一隅,諸將忙起座攔住。

孫權亦起身驚視,仗劍的,並非別人,又是凌統,諸將攔下凌統,孫權再言相勸。隨令甘寧領兵五千,帶著蘇飛,出屯當口。甘寧拜謝自去,席亦遽撤。孫權未免掃興,擄得男女萬余口,班師徑回。

這正是︰忠孝二全仍賢人,恩仇分明是義士。

各為其主是借口,權報父仇統不能。

評︰孫權二次西征黃祖,功敗垂成。甘寧來投,獻其方略,終殺黃祖,方報父仇。而絡統欲報父仇,卻受孫權等人阻止。孫權則以各為其主為由勸之,其理欠缺,全是為了一己之利。黃祖殺孫堅,豈不也是各為其主?報仇之事,不是人人皆可為之,其主要是報仇人之能力也。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