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劉琮降曹丟荊州 劉備敗逃走荊南

卻說劉備得諸葛亮相助,其謀略大增。會值劉備接得荊州來書,即與諸葛亮商議行止,諸葛亮答道︰「想是因黃祖敗死,故請將軍,往議抵御孫吳,將軍不妨前去,亮願隨行。」劉備聞言甚喜,便偕諸葛亮出城,同詣荊州。

劉表邀入劉備道︰「孫權大破黃祖,其勢益凶,如再深入,如何抵御?」果是同議拒孫吳,這諸葛亮早已料著,勸劉備模糊對付。劉備則只言宜詳探軍情,再圖抵敵。

劉表因使人再探,返報孫權已回軍,劉表乃放下了心。即邀劉備與宴,酒至半酣,劉表嘆息道︰「我年已老,諸子又皆不才,看來我死以後,此州非君莫屬了!」

劉備驚起避席道︰「公何出此言?備怎敢當此重任?況公子皆賢,幸勿過憂!」

劉表再欲有言,听得屏後有環珮聲,乃不復出口。

劉備亦從旁窺透,此時酒宴已畢,即起身告辭,退至客館。見到諸葛亮,就與諸葛亮述及,諸葛亮笑語道︰「將軍何不承認下去?」

劉備搖首道︰「景升(劉表字)待我頗厚,我若奪彼位置,豈非薄情?我決不忍此出!」

諸葛亮喟然道︰「將軍仁厚過人,但恐將來多費謀力了!」

正談論間,外間來了劉表子劉琦,因即延入,劉琦說了幾句套話,便請屏人密談。

諸葛亮見之,不待劉備命,立即趨出。

劉琦乃向劉備泣拜,悄悄談及所遭之事,劉備听後,緊皺眉頭,沉吟半晌,計上心來,因與劉琦附耳數言,劉琦這才別去。

前已有敘,劉琦為劉表長子,少年失恃。劉表娶繼室蔡氏,生子名琮,蔡氏因劉琦非己出,常勸劉表舍長立幼,且並娶佷女為劉琮婦。

劉表溺愛後妻,免不得被他人盅惑,所以立嗣之事,始終未定。

這位蔡夫人,又硬要干政,每遇劉表會見賓客,往往隔屏偷听,以防不利。所以劉備入宴時,有環珮聲,傳出外庭,便是蔡氏私听秘言。

劉琦年已長成,恐為後母所害,日夜危疑,因此向劉備求計。劉備囑他轉問諸葛亮,又知諸葛亮小心慎重,未肯代謀,乃特為設法,令劉琦照行。

次日,劉琦又至劉備處,劉備佯稱未適,使諸葛亮答拜劉琦。劉琦延請諸葛亮入密室,自述苦況,求諸葛亮指教。

諸葛亮默然不答,劉琦乃邀諸葛亮游覽後園,共上高樓,劉琦復長跪求計,諸葛亮尚辭謝道︰「這乃公子家事,外人怎敢與謀?」說著便欲下樓,哪知樓梯已經撤去,此非諸葛亮中劉備計,實防外人偷听,故有此舉。

劉琦復哀請道︰「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君口,但入琦耳,先生奈何尚未賜教?」

諸葛亮乃低語道︰「公子應閱史事,獨不聞申生在內而危,重耳在外而安麼?」這兩語將劉琦提醒,當即拜謝,便取梯接樓,送諸葛亮出去。

諸葛亮返告劉備,劉備已知秘計,就擬向劉表辭行,湊巧劉表復來邀劉備,劉備聞召即入。

劉表蹙額道︰「江夏重地,必須得人接守,我欲遣長子往鎮,未識可否?」

劉備已知劉琦從中運動,因即慫恿道︰「黃祖性暴,所以致禍。長公子寬厚仁恕,必能愛民,況有親子弟為外藩,更足免慮,又何不可?」

劉表又說道︰「聞曹操在鄴中整兵,意將南下,如何是好?」

劉備即答道︰「備願出屯樊城,幸請免憂!」劉表當然樂允。

劉備即起辭,回館整裝,順便接取家眷,甘夫人已生子劉禪,表字公嗣,乳名阿斗,至是已將周歲了。

劉備見劉禪體質壯偉,恰也心歡,當下使劉禪母子,乘坐一車,又用一車,載著糜夫人,自與諸葛亮跨馬同行。至新野召集關羽、張飛等人,一古腦兒移入樊城。

才閱數旬,忽由荊州來了急使,說是劉荊州病重,請劉將軍速臨一訣。

劉備欲召問孔明,偏值孔明外出,迫不及待,只好帶了趙雲,匆匆至荊州。

劉備趨入劉表寢室,見劉表病已垂危,不禁淚下。

劉表亦感動流涕,與語道︰「前與君談及後事,諒君尚未忘懷?」

劉備接入道︰「備當竭力輔佐公子,不敢負托!」

劉表復道︰「我子不才,奈何?奈何?」

劉備又勸慰道︰「公子並能守城,何必多慮?」

劉表拱手道︰「全仗賢弟教導,愚兄就要長別了!」說罷,痰喘不止,劉備不便多坐,當即辭退。

偏由劉表妻舅蔡瑁,及他將蒯越,邀劉備會議善後事宜,劉備只好暫留外廳,與之議事。

蔡瑁、蒯越二人,佯與劉備商及立嗣問題,劉備沈吟無語。俄有一人入語道︰「曹操已發兵鄴中,來取荊州!」說至此,以目視劉備。

劉備見是山陽人伊籍,素在劉表幕下,相識有年,此時兩目相對,料知有異,乃偽起如廁。

伊籍亦隨往,低聲語劉備道︰「蔡瑁心懷不良,公宜急走。」

劉備慌忙道︰「如何外出?」

伊籍道︰「公可從後園出去,隨我來。」伊籍導劉備至後園,開門引劉備出。

劉備出了後園,又急道︰「這又怎得疾走?」劉備尚憂無馬。

伊籍答道︰「籍已將公坐騎,牽到此處,請公上馬速行。」

劉備沒走幾步,確見他馬已在等候。劉備又言趙雲在外,尚未得知,恐遭毒手,伊籍復道︰「籍當往報趙將軍,請公先行一步。」

劉備乃加鞭疾馳,直出西門。再經里許,前面有一檀溪,闊約數丈。檀溪清流激湍,映帶瀠洄。

劉備所乘馬,叫作的盧,頗甚雄駿,惟額邊生有白點,相馬家謂不利主人,劉備卻听諸命數,仍然乘坐。

劉備及至檀溪,眼見是不能飛越,回顧後面,又見塵頭大起,想有追兵到來,一時情急無奈,只好躍馬下溪,馬足陷入淤泥,幾乎蹶倒,劉備驚惶道︰「的盧,的盧,今日果要害我了?」話才說完,那馬竟一躍三丈,跳過彼岸。

殆有神助。劉備驚魂未定,似醉似痴,猛听得對岸大呼道︰「劉使君何故遽去?」

這一聲方將劉備叫醒,遙顧對岸,是蔡瑁人馬,他也不暇答話,縱馬馳去。

原來蔡瑁等趕到,見劉備乘馬已過檀溪,亦暗生詫異,究竟是如何過的檀溪?他們不得而知。莫非真有神助?既天不決劉備,也只能收軍自回。途次遇見趙雲,問及劉備,蔡瑁答言已經回去。

趙雲已得伊籍通報,故無心詳問,策馬自行。到了檀溪,沒見到劉備,又為劉備吃一大驚。返問守門軍士,各言劉使君躍過檀溪,千真萬確,趙雲乃繞道至樊城,果然劉備已早歸,安然無恙。心始寬慰。

既而伊籍亦至,報稱劉表已病歿,劉琦省疾被拒,仍回江夏。蔡瑁、蒯越已立表次子劉琮為主了。

諸葛亮在旁嘆息道︰「劉琮豎子,怎能守此荊州?若不早圖,必為曹操有。」

伊籍接口道︰「何不借吊喪為名,襲取荊州?」

諸葛亮拍手贊成,劉備顧及劉表剛去,不宜伐喪,故獨不願,只派吏至荊州吊喪罷了,此為劉備卻失之過厚。

再說曹操烏桓被征服後,時下主剩五地還未完全平服,一是荊州劉表,二是江東孫權,三是依附于劉表的劉備,四有有益州之劉璋,五有西北方之張魯、馬超和韓遂。總而觀之,但劉璋、張魯昏庸,兵弱力寡,地處偏僻,不足為懼;而馬超和韓遂已遣鍾繇安撫,皆已歸服。唯南方急等速平。

曹操听聞黃祖為孫權所滅,知孫權其勢漸盛,欲行南征。從烏桓回到鄴城,稍作休整,經心月復一番議論,以為征荊州劉表正為合時。

欲南取荊州,因恐朝右大臣,從中牽掣,索性奏罷三公,自為丞相。用崔琰為西曹掾,毛玠為東曹掾,司馬朗為主簿,司馬懿為文學掾。

司馬懿即司馬朗弟,系河內溫縣人,司馬朗字伯達,司馬懿字仲達。崔琰嘗謂司馬朗不及司馬懿,故曹操特引用。

司馬懿佯稱風痹,不肯就職,經曹操察知司馬懿詐,欲加收禁,司馬懿始出就職。

曹操安排已定,便擬整軍南下,適大中大夫孔融,奏稱王畿以內,不宜封建諸侯,又謂天下粗定,瘡痍未復,不宜興師。

孔融之舉明明與曹操反對,曹操當然懷恨。御史大夫 慮,與孔融有隙,竟誣孔融在北海時,招合徒眾,圖為不軌,入朝後暗通孫權,訕謗朝廷,且與禰衡互相贊揚,禰衡謂仲尼不死,孔融答顏回復生,大逆不道,應坐誅夷。

曹操有詞可借,便令廷尉系孔融下獄。

孔融有二子,並在幼年,聞父被收,尚對坐弈棋,左右勸令急走,二子道︰「覆巢之下,豈有完卵?」

道言甫畢,緹騎已至,把孔融妻及二子,一並拘去。與孔融同斬東市,暴尸示眾。

京兆人脂習為孔融故友,嘗戒孔融剛直太過,恐遭奇禍,孔融終因此遇害。

脂習往撫孔融尸,嚎啕大哭,有人報知曹操,曹操命人執脂習,脂習長嘆道︰「文舉(融字文舉)已死,我亦不願求生了!」

曹操聞後,又偏不使脂習死,將他釋放。脂習遂將孔融全家尸首,收殮埋葬,曹操亦不復問,便督率大隊人馬,疾驅南來。

曹操軍才抵宛城,荊州大震。蔡瑁、蒯越慌張失措,掾屬傅巽、王粲等,想出一條乞降的末策,入內白劉琮。

劉琮庸稚無能,有何主見?劉琮母蔡氏,至此也急得沒法,不得不顧全性命,情願將荊州全土,獻與曹操。遂命王粲繕好降表,派吏送去。

劉備留屯樊城,聞得操軍南下,亟使人問劉琮如何抵御,劉琮尚忌諱言降曹操,未肯詳告。

直至曹操軍已到新野,方遣掾吏宋忠,詣劉備報命,劉備才知劉琮已降曹操,且驚且怒道︰「汝曹既欲降曹操,何不早告?今曹操軍已至,方來報我,可惜可恨!」

說著,復拔劍指宋忠道︰「今雖斷汝首級,尚未足泄恨,但大丈夫已經臨別,殺人何為?汝可速去,教劉琮自思罷了。」宋忠抱頭出去。

劉備急與諸葛亮等,會議行止,諸葛亮進言道︰「上策莫如取襄陽,下策只好走江陵。若待曹操軍大至,區區樊城,如何能保守哩?」

劉備躊躇半晌,方開口道︰「據宋忠言,劉琮已赴襄陽,迎候曹操,今往取襄陽,勢必害劉劉琮。劉荊州臨歿時,向我托孤,我不能保護彼子,反去加害,他日死後,有何面目再見劉荊州?我意不如徑往江陵。」

劉備乃悉眾盡行,路過襄陽,在城下駐馬呼劉琮,劉琮懼不敢出。蔡瑁等且登城拒劉備,亂箭射下,劉備不得已,至襄陽城東,拜辭劉表墓,涕泣而去。

荊襄士民,見備如此仁慈,不願相舍,竟陸續趕上,隨劉備同行,沿途又有人加入。劉備抵當陽,眾至十余萬,輜重數千輛,不能急走,每日只行十余里,將佐多向備進議道︰「此去江陵,程途尚遠,急宜倍道疾趨,方能速至,況士民相隨,不能爭戰,雖多無益。若還要兼顧,恐曹操兵到,免不得玉石俱焚了。」

劉備流涕道︰「欲濟大事,全賴人心。人願歸我,我何忍心棄去?」

諸葛亮接道︰「將軍既不忍棄民,應遣關雲長先赴江夏,借得戰船數百艘,速來接應,方可無虞。」

劉備依言遣關羽,關羽即馳去,劉備仍徐行如故。忽有探馬走報道︰「曹操已親率大軍,長驅追來了!」

劉備因使張飛斷後,趙雲保護家小,孫乾、糜竺、伊籍等照顧百姓,自與諸葛亮、徐庶,緩轡同行。

再說曹操接到劉綜降表,趨至襄陽,既而由劉琮迎入。曹操便調劉琮為青州刺史,勒令東往,所有蒯越以下,悉數截留。

陽封蒯越為光祿勛,韓嵩為大鴻臚,李羲為侍中,劉先為尚書令,王粲為丞相掾等,陰實剪劉琮羽翼,不使相從。又令韓嵩評品荊州士人優劣,給予相應官位。

就在此時,曹操聞報潛山、六安等地有人反叛,即派張遼、于禁、藏霸等進討,很快平定,合肥一線漸安。

曹操在襄陽,听到劉備已南向江陵。江陵地處要地,且有糧儲,怕為劉備據有。故使督曹純和剛投過來的劉表大將文聘棄輜重,率萬人騎急追,一日一夜行三百里,終在當陽縣長阪追上了劉備。

劉備正在前進,猝聞曹軍從後追到,還想保全百姓,揮令同行,諸葛亮著急道︰「禍在眉睫,奈何遲延?」遂促劉備疾馳,自與徐庶護劉備同進。

哪知曹軍已從後掩至,單靠一張飛截擊,也是攔阻不住。曹操軍沖入前面,曹頓將大眾驅散,連甘、糜二夫人,也只好各走各路,不能相顧。

趙雲仗著一干長槍,左挑右撥,殺開一條血路,卻已不見甘、糜二夫人,再從亂軍中殺入。此時,有人見之,報告劉備道︰「子龍已投曹軍。」劉備卻搖頭不信。

須臾,趙雲在亂軍中將甘夫人覓著,引回長阪坡。

正巧張飛已走至坡上,據橋立馬,見趙雲送到甘夫人,便讓令過橋,問及嬰兒阿斗,才知由糜夫人抱去。

趙雲不顧死活,再回舊路,一枝槍神出鬼沒,無人敢當,好多時殺散曹操軍,救出糜夫人。

糜夫人身已受傷,尚抱住阿斗,不肯釋手,見了趙雲,方將阿斗交付與趙雲,一躍入枯井中,竟至殉難。

趙雲不遑撈尸,即將阿斗裹入懷中,單騎走回。

張飛尚立在長阪橋上,等候趙雲。趙雲方至橋畔,後面追兵又至,忙呼張飛求援,張飛應道︰「有我在此,請君放心!」遂讓開一步,令趙雲過橋。

曹軍大至,張飛令手下二十余騎,在橋後伏著,自己橫矛橋上,瞋目大呼道︰「我是燕人張翼德也,可來與我決一死戰!」這聲呼喝,好似空中起一霹靂,嚇得曹操軍紛紛倒退,沒一人敢上橋與爭。

卻說劉備奔走途中,幸有張飛斷後,始得月兌難。及見趙雲救回甘氏母子,又聞糜夫人傷亡,禁不住百感交縈,潸然淚下。

到了張飛馳至,報稱毀橋拒敵,劉備失聲道︰「橋梁不斷,曹軍尚恐有伏,未敢追來,今已拆去,彼料我膽怯,必然追我,不如速走罷!」

當下招集潰眾,次第趨集,劉備等稍稍安心。獨徐庶未見老母,很是擔憂,劉備欲遣將往尋,有歸卒稟報道︰「徐母已被曹軍拘去了!」

徐庶不禁流涕,即起身辭劉備道︰「本欲與將軍共圖大業,今失去老母,方寸已亂,不能為謀,請從此別!」

劉備亦欷歔道︰「卿莫非往投曹營麼?」

徐庶泣答道︰「欲全老母,不得不爾。但此心仍屬將軍,決不為曹操設謀!」說至此,又與諸葛亮告辭道︰「孔明大才,必能弼成王業,庶雖去,亦得放懷了。」

于是徐庶舍舟登陸,由劉備亮等送至十里外,始與訣別。

徐庶徑詣曹營,幸母未死,乃留住曹操麾下,後由曹操表為御史中丞。

劉備軍潰敗,迫使劉備棄去江陵之念,而曹操直撲江陵,佔據了此荊州重鎮。

正所謂︰子龍獨騎救母子,翼德單立喝曹軍。

雲長聚船接劉備,徐庶思母投曹操。

評︰劉表臨終之時,尚未立嗣,為蔡氏趁機立又。劉備心仁,不為諸葛亮之見,終因劉宗投曹。劉備心厚,不願棄荊民百姓獨走,以致受曹操追敗。可有趙雲、張飛、關羽之勇,幸尚保全甘氏母子。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