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防袁之心不可無

作者︰樣樣稀松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周慶、馬民等人,和郭大靖不僅交好,還是他極為信任的袍澤戰友。

要干翻袁崇煥,連毛文龍都不知道細節。但郭大靖相信,他不會阻止。就算是阻止,郭大靖也相信袁崇煥不會有好下場。

崇禎皇帝的脾氣稟性,決定了建虜兵臨京師後,他會極為震怒,大肆處罰官員是不可避免的。

連兵部尚書王洽、工部尚書張鳳翔、遵化巡撫王元雅、總理薊遼保軍務劉策都或死或下獄,最大的責任者袁崇煥,豈能幸免?

況且,經此劇變,崇禎和朝廷應該有所覺悟。

關寧錦防線擋不住建虜入關,關寧軍也是銀樣蠟槍頭,牽制打擊,甚至是平遼滅虜,還得指望東江鎮。

換句話說,郭大靖要用一場血戰證明東江鎮的價值。崇禎和朝廷再不爽,也只能支持東江軍,使其與建虜抗衡。

…………………

不管「勤王」計劃如何實施,也不管處于饑荒中的建虜如何難熬,金州的建設和發展,就一直沒有中斷過。

除了老百姓在辛勤地建設家園,軍隊也實行三班輪換,常期地抽調出三分之一的兵力,參與到大開發中。

春耕忙過,便是開溝挖渠、興修水利、整修道路,這是每年都有的固定工程。東江鎮沒有徭役,但這些勞作也是軍民要無償付出的。

但沒有人有怨言,所有的付出,最後都會回饋給軍民,讓他們能安居樂業,能旱澇保收,能衣食無憂。

小冰河期的災害,確實很嚴酷,但也不是年年都顆粒無收。人定勝天,雖然有些夸張,可人力也能夠在相當程度上緩解天災的危害。

如果政府得力,財政充裕,賑災恤民,明末的大動亂,至少不會那麼大的規模,最後積聚到改朝換代的地步。

同樣,在遼東的黑土地上,不僅要抵御遠超以往的嚴寒,還有旱澇災害,並不比內地的災區環境更好。

但建虜能熬過大災害,盡管有劫掠所得,可也有耕種收獲,東江鎮又豈能不如?

相比建虜,東江鎮有高產耐寒耐旱的農作物,有海路通商,發展的速度有目共睹,儼然已經成為建虜最忌憚的對手。

遼東的形勢已經發生了變化,盡管東江鎮佔的地盤並不算大,根據穩固的只有金州,但戰略上的主動權,正在悄然轉移。

連續的勝利,建虜的慘敗,以及防線的收縮,明廷或許沒有明眼人看出,但朝鮮的感受卻是最深。

特別是建虜放棄鎮江堡,向內陸大幅收縮後,直接攻打朝鮮已經不大可能。在鎮江堡和寬甸地區,形成了緩沖地帶,令朝鮮的安全感大增。

義州的林慶業,作為堅定的親明派,或許是最振奮,最激動的。他也感覺到朝廷王室對于建虜態度的變化,朝堂上親明勢力的增強。

「東江鎮以後也不太需要我們的幫助了。」林慶業放下書信,既感慨又有些遺憾地搖了搖頭,「倒是朝鮮,越來越要依靠東江鎮,才能擺月兌建虜的欺壓凌迫了。」

安克誠也有同感,特別是觀摩了鎮江堡一役後,對于東江軍的戰力是欽服備至。

「這批運來的糧食,真是雪中送炭,成千上萬的朝鮮人不至餓斃,這是咱們難以報答的恩情。轉賣絲綢青布這點小事,咱們全力施為,也只是聊表心意。」

林慶業點了點頭,說道︰「東江軍的戰力提升,那是用銀子堆出來的。雖然與建虜交易,有資敵之嫌。但郭將軍也是沒有辦法,明廷的支持力度太小了。」

郭大靖不僅通過林家搞到了絲綢,還從山東就近購買了大批青布。通過朝鮮與建虜交易,能獲取七八倍的暴利。

兩害相權取其輕,絲綢青布能讓建虜不光著亂跑。但糧食,那是一粒也不給,再大的暴利也不賣。

正象林慶業所說,郭大靖要趁此機會大賺一筆,為東江鎮今後兩三年的發展,奠定資金和物質的基礎。

糧食、布匹、精鐵、銅料、硝磺、戰馬耕牛等等,再加上購自西夷的火炮火槍,這都得花銀子,朝廷給的那點,根本不夠。

東江鎮有錢了,也省了郭大靖個人的投入。盡管他並不是守財奴,攢下的錢也隨時可以拿出來。

安克誠對于資敵之嫌倒是不以為意,呵呵笑著說道︰「賣給建虜綢緞布匹,轉手就換來火槍火炮,這買賣太值了。」

林慶業笑了笑,說道︰「據我估計,今年年底,或是明年,東江軍會有一次大行動。」

安克誠不解地望著林慶業,等待著他的解釋。

林慶業緩緩說道︰「建虜正經歷大饑荒,也沒有什麼解決辦法,勢必衰弱下去。憑郭將軍的敏銳感覺,一定會找到機會,再給建虜沉重打擊。現在,正在養精蓄銳,才會如此著急地需要錢財。」

「那——」安克誠有些期待地說道︰「我軍會出動協助嗎?」

林慶業搖了搖頭,說道︰「還不是時候,要等到戰局明朗,建虜已無還手之力,朝廷才會徹底轉變態度。現在,對于咱們暗通東江鎮,睜一眼閉一眼,已經很不錯了。」

停頓了一下,對于安克誠的失望,林慶業又象是安慰般地說道︰「水師在鴨綠江多巡航,盡量多收攏逃人。東江鎮現在不僅缺錢,還缺人。如果有十萬軍隊,滅虜平遼也就指日可待了。」

安克誠點頭稱是,能力有限,權力有限,對東江鎮的幫助,也只能到此了。

「沈大人那邊——」林慶業不由得輕撫額頭,好半晌才嘆了口氣,無奈地說道︰「以後再說吧!」

沈器遠的用心,林慶業猜到了一些。盡管現在是準備階段,沈器遠也不敢太過顯露。

但沈器遠和林慶業,都屬于朝鮮的親明派,也都對仁祖的懦弱感到失望。

從小的方面來說,仁仁祖治下的情況並不強于光海君,百姓生活並未明顯改善,失望情緒也在朝鮮社會不斷蔓延。

光海君時期權貴所掠奪的土地,仁祖不但不歸還原主,反而听任反正功臣據為己有,人們嘆息︰「只是變了下主人而已啊!」

由此,諷刺仁祖及反正功臣的歌謠也開始出現,如「嗟爾勛臣,毋庸自夸,爰處其室,乃佔其田,且乘其馬,又行其事,爾與其人,顧何異哉?」

「孰謂清時?今亦昏時。昔在昏時,爵人以賄。今在清時,爵人以私」。

加上今年的饑荒爆發,朝鮮社會的不滿情緒愈發蔓延,愈發濃厚。

而且,仁祖政權的合法性也在丁卯胡亂後面臨嚴重危機。因為仁祖反正本身的名義就是親明排金,卻向建虜屈膝自然使人們倍感失望。

丁卯胡亂後,朝中掀起了辭職和隱退的風潮,可見仁祖政權的形象在士林中已是一落千丈。

與士林以辭職隱退為抗議手段不同,朝鮮的實權大臣則付諸行動,叛亂陰謀層出不窮。

天啟七年,李仁居起兵江原道;崇禎元年,柳孝立等欲立仁城君;崇禎五年,柳應泂謀逆;崇禎六年,李時說欲立錦原令李倬……

歷史上,直到順治元年,反正功臣沈器遠欲立懷恩君失敗後,才算消停下來。

林慶業也是不滿,但要他起兵廢掉仁祖,因為他受到的儒家教育,還是心中矛盾,不是那麼容易接受。

安克誠也猜測沈器遠交好東江鎮,是有所圖謀,但這事確實不能胡亂說,只好安慰道︰「大人不必憂慮,眼下削弱建虜是急務。朝中風向也隨之改變,到時候說不定就是一片祥和。」

林慶業苦笑了一聲,緩緩起身,說道︰「走吧,去巡視軍隊,保家衛國、抵御外侮的希望,皆在于他們。」

經過不斷的派出、返回,又得到武器裝備的更新,不夸張的說,朝鮮現在戰力最強的軍隊,就屬義州軍。

平安道屬于前線,義州則是對敵的最前線。仁祖再蠢,也知道要有些武力抵擋外敵。再加上沈器遠的支持,義州發展軍備還算比較順利。

特別是白馬山城,借鑒于東江軍的防御戰術,林慶業精心構築,用火槍、火炮、地雷等武器,使之成為了一道非常險要堅固,且還在不斷加強的防線。

為了擴充兵力,沈器遠有意提拔林慶業,管理整個平安北道。但這並不順利,也只能繼續等待時機。

而與林慶業一樣對建虜極為仇恨,堅定的親明派,濟州尹崔孝一,已經組建訓練了三四千的人馬,也是朝鮮相當有戰斗力的一支部隊。

這兩支部隊,被沈器遠寄予厚望。而通過林慶業聯系東江鎮,也是他的計劃之一。

………………

十倍暴利是什麼概念,拿出十萬兩,能賺到一百萬,是不是很恐怖?

郭大靖投入的可不是十萬,也不是一次兩次。前前後後,綢緞加粗布,差不多有三四十萬兩。

建虜不是有銀子嘛,那就賺回來,變成打擊建虜的武器彈藥,以及維持軍民生活的糧食物資。

刨去給林家的利潤,郭大靖估算過,差不多能賺兩三百萬。省著點花的話,足夠東江鎮兩三年的花費。

何況,東江鎮內部發行和流通的是軍票,賺到的銀子相當于外匯,三四年也夠花用了。

當毛文龍听到郭大靖的匯報,盡管銀子還沒全到手,也是震驚得眼楮發直,好半晌才緩醒過來。

「現在可能賺不到那麼多,但要分批出手,或是再等一等的話,平均六七倍的利潤應該是沒問題的。」

郭大靖也不敢把話說得太滿,即便如此,也沒改變毛文龍的震驚心態。

「能賺三四十萬,已經是本帥的最高預期。」毛文龍擺了擺手,說道︰「東江鎮只要一百萬兩,剩下的都是你的。」

郭大靖笑了笑,說道︰「末將還有瓷器和鏡子的買賣,這次賺的錢多少有些資敵之嫌,還是末將的主意,全部作為軍費,才令人無話可說。」

要那麼多錢干啥,堆成金山銀山也買不來天下太平,買不來滅遼滅虜,更買不來郭大靖的宏圖大業。

毛文龍無話可說,只能伸手拍了拍郭大靖的胳臂,表示非常非常的贊賞和欣慰。

此時,兩人都結束了戰後的休假,在金州衛城處理軍務。

而現在已經是六月份,郭大靖最為擔心的事情,可能會發生,他提高了十二分的警惕,並為此做了充分的準備。

盡管東江鎮與歷史上已經大不相同,這兩三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戰績,用事實粉碎了「糜餉冒功、牽制無功」這樣的罪名。

但「孤懸海外、朝命頻違、節制不受、跋扈叵測」等罪名,還是能夠扣到毛文龍的頭上。

況且,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歷史上,袁崇煥殺毛文龍的十二款大罪,又有幾條能站得住腳呢?

而東江鎮頻獲勝績,恐怕在袁崇煥看來,也是殺毛文龍的理由之一。

雖然袁崇煥名義上管轄著東江鎮,但東江鎮還是有很大的獨立性。比如軍事行動不經薊遼督師,報捷也是雙向進行,先報朝廷,後報與他。

這樣的做法,就使東江鎮獲得的戰功,與他這個頂頭上司一點關系都沒有。

甚至于,東江軍的勝利,就是在打他的臉,反襯出遼鎮的戰力低下,倒顯得遼鎮在糜費糧餉。

再從袁崇煥吹噓的「五年平遼」,也讓他有足夠的殺人動機。

如果把東江鎮完全控制,與建虜打的話,沒準五年真能達到目標;退一步的話,議和的主動權也能握在手中。

再退一步,就是五年平遼的大話完全落空了,手握遼鎮、東江鎮,朝廷要問罪,恐怕也不敢。

郭大靖反復思慮,還是認為要保持足夠的警惕,別在一切都準備得差不多的時候,出現不應該的意外和變故。

「大帥,這是很快要調整的軍事布署,請您過目。」郭大靖拿出文件,恭敬地呈上去。

劉興祚和張攀所率領的兩個營,要與李維鸞的右協進行換防。郭大靖要跨海遠征,還是要帶自己本部人馬,才能更放心。

同時,孔有德所部的兩個營,再加上毛承祿所部的一個營,將臨時合編為一個協,共同參與「勤王」行動。

7017k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