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博望垂英名

七曜摩夷天華胥仙境,博望寶殿。

傳布使主陶抗正在講解鑿空大帝鄭丁寡的前世仙跡,其前世張騫被漢武帝派遣,前往大月氏聯絡,本意是夾攻匈奴。

張騫帶領匈奴人堂邑父及百人使團,前往大月氏。

經匈奴,被俘,匈奴大單于軍臣以屬國公主蘭茨為其妻,生兩子張棉、張椒,被困十年,後設計逃月兌。匈奴妻子蘭茨誓死追隨。兩個兒子被帶到隴右,放在漢人家中寄養。

西行至大宛,經康居,抵達大月氏。此時的大月氏已經不是武帝派遣他之時的地點。匈奴挑唆烏孫攻擊大月氏,他們又從伊犁河流域,繼續西遷,進入咸海附近的媯水地區,征服大夏,在新的土地上另建家園。

張騫到了大月氏,說明來意。大月氏無意東還,張騫在這里逗留了一年多,無果而返。

在歸途中,張騫改從南道,依傍南山,企圖避免被匈奴發現。

從莎車,經于闐、鄯善,進入羌人地區。但出乎意料,羌人也已淪為匈奴的附庸,張騫等人再次被匈奴騎兵所俘,又扣留了一年多。

元朔三年(前126年)初,軍臣單于病逝,其弟左谷蠡王自立為單于,進攻軍臣單于的太子于單。于單失敗逃漢。

張騫趁機,帶著自己的匈奴族妻子和堂邑父,逃回長安。

這是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從武帝建元二年出發,至元朔三年歸漢,共歷十三年。

張騫出使時帶著100多人,歷經13年後,只剩下他和堂邑父兩個人回來。他的匈奴妻子蘭茨、兩個兒子張棉、張椒,被留在了他曾經擔任左曲軍候的天水郡流馬苑。為啥要將它們留在天水?

張騫沒能完成聯絡大月氏的使命,還喪失了百人使團,深恐皇帝責罰。

這次出使,雖然沒有達到目的,但對于西域的地理、物產、風俗習慣,有了比較詳細的了解,為漢朝開闢通往中亞的交通要道提供了寶貴資料。

漢武帝對張騫這次出使西域的成果,不但沒有責罰,反而非常滿意,特封張騫為太中大夫,授堂邑父為「奉使君」,以表彰他們的功績。蘭茨及兩子張棉、張椒均得到了封賞,兩個兒子還被用為亭長,在天水郡當地方官。

張騫將西域見聞詳加著述,歷時三年,呈給武帝。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張騫被武帝派遣,追隨大將軍衛青征討匈奴。因為他深知匈奴水草之處,使得衛青大獲戰功,擊敗匈奴。張騫也戰功赫赫,漢武帝取「博廣瞻望」之意,專設博望縣,封其為博望侯。

兩年後,隨李廣征討匈奴,兩人兵馬失散,李廣陷于苦戰,四千人馬損失殆盡。

張騫因遲援而被除國,博望侯爵取消,但其家眷落籍博望縣,不再遷移。博望縣人仍舊尊其為博望侯,他家受到博望人世代敬仰。

第一次出使西域回來後,張騫掌握了十數國的語言,在西域各國還接觸到身毒國商人,結為好友。身毒國就是唐代所謂的天竺,梵文中兩個音是一回事。也就是說,張騫還懂得印度古語——梵語。

漢武帝惜其人才難得,就又委派他到鍵為郡,住持通使身毒的大任。因西南夷錯綜復雜,張騫派出的四路使者無功而返。但探知西南夷諸國及部族的情形,為漢朝統一西南夷打下了基礎。

元狩四年(前119年),漢武帝命張騫為中郎將,第二次出使西域,聯合烏孫抗擊匈奴。這個中郎將官階,實際上還是爵爺的階位,雖然沒有明確宣布復爵,但武帝等于是不宣而宣。

這次,漢武帝為了兌現張騫對西域各國曾經許下的諾言,派出300人組成的使團,每人備兩匹馬,帶牛羊萬頭,金帛貨物價值數千巨萬。

到了烏孫,游說烏孫王東返,雖然沒有成功,但漢武帝賜給烏孫的財寶,贏得了大漢的威信。

他又分遣副使,持節到了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國。

元鼎二年(前115年)張騫回來,烏孫派使者幾十人隨同張騫一起到了長安。

此後,漢朝派出的使者,到安息、身毒、奄蔡、條支、犁軒,中國使者還受到安息專門組織的二萬人的盛大歡迎。安息等國的使者也不斷來長安訪問和貿易。從此,漢與西域的交通建立起來。

張騫回朝後,拜為大行令,第二年病逝。大行令,秦代及漢初為典客,九卿之一,掌管王朝對屬國之交往等事務。

張騫之後的漢使,都自稱博望侯,以贏得西域各國的信用,從此博望侯成為漢使的代稱。大漢聲威鵲起,西域各國漸次月兌離匈奴,倒向大漢。

終至于在他逝後五十四年,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于烏壘城設立了西域都護府,漢朝開始控制西域各國,以鄭吉為首任西域都護。鄭吉也以博望侯自居,上任之後,穩定住局勢,才自稱都護。

漢通西域,雖然起初是出于軍事目的,但西域開通以後,它的影響,遠遠超出了軍事範圍。

從西漢的敦煌,出玉門關,進入新疆,再從新疆連接中亞、西亞的一條橫貫東西的通道,從此暢通無阻。這條通道,就是後世聞名的「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把西漢同中亞許多古國聯系起來,促進了它們之間的政治,經濟和軍事、文化的交流。所以,張騫出使西域促進了漢夷之間的第一次文化交融。

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蠶豆、苜蓿等十幾種植物,逐漸在中原栽培。龜茲的樂曲和胡琴等樂器,豐富了漢族人民的文化生活。

漢軍在鄯善、車師等地屯田時,使用地下相通的穿井術,習稱「坎兒井」,在當地逐漸推廣。

此外,大宛的汗血馬在漢代非常著名,名曰「天馬」,「使者相望于道以求之」。

那時大宛以西到安息國都不產絲,也不懂得鑄鐵技術,漢使和軍兵把這些技術傳了過去。中國蠶絲和冶鐵術的西進,對促進人類文明的發展,貢獻甚大。

鑿空大帝的前世講到這里,傳布使主陶抗贊道︰「漢族、漢人等字眼譽滿全球,博望侯、大行令張騫的功勞居功至偉。

「張騫以大行令歸天,住在元載孔升天漢族將相殿群,到了安史之亂後,看他自己開拓的絲綢之路,沿途被吐蕃控制,商旅通行如此不便,心中悵惘。

「于是轉世投胎,誓要用新的辦法,重新開通絲綢之路。投到了鄭懿端家中,為其次子,成為血道人。陛下一生躬身踐信,從不懈怠。以血洗遼太宗的巨大戰果,為商界平德掃清障礙,使得後世帝王對商家莫不仰視。

「特別是闌干十虎中,二哥徐子雲為親傳弟子,因而指導闌干十虎,在幽州擒獲三賊,逼迫蕭綽就範,使得宋遼之間正常通商。如今被天帝委以重任,封為鑿空大帝,實在是實至名歸。」

鑿空大帝的前世今生,許多傳奇經歷,引起八大元帥的無限敬仰,好一陣親熱攀談,恨不得將鄭丁寡創立的血洗派故事,全部吃進肚子。那種蕩氣回腸的經歷,世所罕見,實在是千古奇人。

繼而香供大都督楊宗桓沖鑿空大帝抱一抱拳,向諸位大帥也分別抱拳施禮,說道︰「下面由宗桓來講述八大帥中最高壽的保市大帥前世淵源。

「保市大帥喬逅,字會喜,爵為大金坊國公,生前即獲封晉醋商神,壽至八十六歲。其前世乃南朝陳武帝陳霸先之父、追尊景帝陳文贊。」

喬會喜一听,搖頭道︰「陳霸先起于微末,必然有父祖的商業底子,這是必然。但其父陳文贊雖然是本帥前世,卻不曾听說。」

楊宗桓說道︰「陳文贊,字蠰筍,南朝宋吳興郡長城縣人。生于南齊建元二年,卒于梁武帝大同十一年,享年六十五歲。以販賣長城縣紫筍茶起家,先走動于南北朝之間,繼而賣到海外,至巨富,子孫遂起家。」

香供大都督楊宗桓所說的南齊建元二年,為公元480年。南梁大同十一年,是指公元545年。

陳文贊之所以給自己起字蠰筍,是因為他青年時期不好好干,而導致的一場重大家庭變故。他的字及從商履歷,同樣被儒家主導的史書排除在外。

不但陳文贊是茶商,他三個兒子陳談先、陳霸先、陳休先,早年間一起跟父親販賣紫筍茶。陳武帝陳霸先的履歷,儒家終歸無法捏造,但沒有寫他三十七歲以前的詳細成長歷程。

許多名將三十七歲都戰死了,而陳霸先才開始出道,這個履歷就透露了儒家所寫的史書在回避什麼?

還好,史書提到了一點點陳霸先三十七歲前的經歷,說他一開始在鄉為里司,後來到了建鄴,做了油庫吏。

這兩個經歷總不至于在青年時代一做就是二十年吧,在南北朝那個戰亂頻仍的年代,沒有任何一員名將超過十年還不出頭。

還是太元正商上帝那句老話︰人在做,天在看,商人的偉大貢獻在天帝那里不會被抹殺。這不,商天之上的香供大都督楊宗桓就清楚得很,會將陳文贊及其三個兒子的商業成就,講個清清楚楚。

陳武帝陳霸先生于南梁武帝天監二年(503年),當時其父陳文贊二十三歲,祖父陳道巨三十九歲。陳道巨、陳文贊父子得到陳霸先的年齡,恰好是後來岳飛、岳雲父子被冤殺的年齡。而且陳霸先上面還有一個哥哥陳談先。

而宋朝楊文廣明明是楊延昭的孫子,以史書來推算,乃楊延昭四十二歲得子,所以是荒唐的,不成立的。到了陳霸先這里,怎麼就沒人瞎扯他是陳道巨之子呢?人家是帝王麼。

所以,在古代社會,男子十四歲到十八歲之間普遍結婚生子,這才是常態,否則,這個男子就是有毛病。以此來論,陳霸先似乎該提前三年出生。難道陳文贊發生了什麼不測?

還真有事情發生。陳蠰筍乃漢代的太丘長陳寔的第十五世孫,其父陳道巨官至後梁太常卿,雖然算不上世家豪族,也算得上名門。

陳蠰筍是陳道巨十六歲得子。到了他這里,也是十五歲結婚,娶的是董羨仙。此女乃吳興郡長城縣茶商董富甲之女,比陳蠰筍大一歲,十六歲過門。董羨仙十二歲時,就出落得貌美絕倫,而陳蠰筍長得卻並不出色。

這樣配對,自然會招惹是非。董羨仙的姨夫是知名茶師,姨表哥李長嶺比她大兩歲,從小一起玩大,可謂是青梅竹馬。

這就有意思了,陳文贊與董羨仙的婚姻到底會有什麼故事發生呢?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