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鑿帝成長記

七曜摩夷天華胥仙境,博望寶殿。

鑿空大帝鄭丁寡坐于脂玉精雕常山之上,傳布使主陶抗居左,香供大都督楊宗桓居右,八大帥及其隨護神分列兩班,都坐在脂玉圓墩之上。

鑿空大帝說道︰「朕被玉皇封為此職,實在勉為其難,名不副實。全賴八大元帥襄助,方可成就絲路大功,還望我等絲路九位神仙同心戮力,將絲路商貿做到萬世不朽,為寰宇人民謀福。」

不消說,這就是鑿空大帝極其簡短的就職宣言了,三大陸帥、三大海帥、兩大瓷帥齊聲高呼︰「我等謹遵陛下號令,但凡絲路商事不守平德、不守信用、不守準度者,我等將按照商天法條,嚴懲不貸,死保商天平德。」

鑿帝笑道︰「商天平德唯上,雖有職事之分,但須通力合作。我等九位神仙不分彼此,凡事共同商議,共同處置,斷無差池。下面就有勞陶布使和楊都督了,將我等九位神仙的前世淵源說一下。」

陶抗和楊宗桓一起轉身,沖鑿空大帝抱拳施禮。陶抗說道︰「陛下前世是開拓絲綢之路的鼻祖、博望侯張騫。」

八大元帥一听,個個敬服不已。難怪玉皇將血道人加封為鑿空大帝,其前世是博望侯張騫,轉世投胎後,又是大宋的幽國公、通商法繩天師,道教商神宗的血洗派創始人。

鄭丁寡早在修成地仙之際,就听過自己的前世乃是張騫。那是與眾神諸仙在一起,沒能多問。

這時候再次听講,還是吃驚非小,瞪大雙眼看著陶抗︰「陶使主,寡人雖然已經知道是博望侯轉世,但有兩個問題,第一是寡人在今生怎麼就沒闖過西域呢?第二,博望侯到底是怎麼獲得了西域、西海各國的信任?」

傳布使主陶抗笑道︰「陛下,容臣細說。」

張騫,字子文,漢中郡城固人,漢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險家,絲綢之路的開拓者。生于漢文帝六年(前174年),卒于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終年六十一歲。

張騫乃漢三杰留侯張良之孫。有後世方城縣博望鎮張氏一族供奉的牌位及兩邊的對聯為證︰

博留受封流芳遠,

洛鞏遷居世澤長。

橫批︰家傳百忍,或者張公百忍。

張騫的封地更有博望坡為證,劉備、諸葛亮火燒博望坡就在這里。

上聯中,博留二字,博是博望侯張騫,留是留侯張良。為什麼不讓張良的留字在前?

博望鎮張氏一族是張騫的嫡系,而張騫是張良的別室子後裔。

張良的祖父張開地,連任戰國時韓國三朝的宰相。張良之父張平,亦繼任韓國兩朝宰相。

張良年輕時策劃反秦,替韓國報仇,與潁川城父老家才女水雲相恰,生子張黃,字漢林。為什麼起這個名字?

張良募請大力士刺殺秦始皇失敗之後,躲入葦叢逃掉,在沂水圯橋撞見黃石公,三次為之撿履,被授予《太公兵法》。

張良拿到兵法,帶著水雲到了漢中城固躲避。不久,水雲生子。張良為了紀念黃石公,就給孩子起名張黃。

張良在城固研習太公兵法,以經商來爭取家資。

後來陳勝吳廣起義,張良將經商所得錢財拿出來,募集一百余名好漢反秦。一路投奔景駒,路遇劉邦,感覺此人定能成就大業。于是改變主意,直接效力劉邦,從此共同創下了大漢江山。

不久,劉邦、項梁會合,擁立楚懷王之孫熊心為楚王。張良陳說韓王諸公子中的橫陽君韓成最賢,可立為王,借以多樹黨羽。項梁與張良在下邳有舊誼,當即應允。

項梁以韓公子為韓王,以張良為司徒,即丞相。韓王成感謝張良,以妹妹韓淑子嫁給張良。韓淑子成為諸侯盡知的張良之妻,生下兩子張不疑、張闢疆。劉邦建漢之後,得到蔭封的自然是韓淑子和張不疑。

而在城固的水雲,帶著張黃,靠張良留下的少量錢財做點小生意,在城固生存下去。到張黃長大後,娶城固之女胡淺為妻。

胡淺于文帝六年二月初二生下張騫。此時,張良已經去世十五年。張黃、胡淺夫婦帶領全家,靠母親水雲積攢的一點錢,繼續做生意。張騫長大後,也娶城固當地民女行遠為妻,連生兩女兩子。

張騫出生這年,張黃在經商過程中得知,匈奴向西擴張,迫使其西鄰牧主開始了遷徙運動︰月氏人遷到了烏滸河——藥殺水流域,塞人遷到了印度。

張騫十六歲就跟隨父母經商,長成八尺大漢,力大而機敏,司馬遷贊曰︰為人強力,寬大信人。

十八歲成婚之後,生兒育女,更是干勁十足。歷經五年拼搏,賺取不少錢財,置辦了自己的商船,往來販賣城固特產蜜桔、元胡、生姜、附子、仙豪、天麻、柑桔等。

在他二十八歲之際,船行左谷水,忽起風暴,將他的商船打翻。一船貨物、銀錢,連船都無影無蹤,商業徹底破產。幸好張騫水性好,活了下來。

張騫回家,面對一家老小,以淚洗面。父母妻子安慰他,只要活著,就有一切。

此時,是漢景帝中元四年(前146年),景帝為了備戰匈奴,開始大規模牧養官馬。在原秦之邊郡牧馬苑的基礎上,益造苑馬以廣用。設牧苑三十六所,分布西邊北邊,以郎為苑監,官奴婢三萬人,分養馬三十萬頭。

同時在京師建大廄、未央、承華、騊駼、騎馬、路軨等六廄,每廄養馬多至萬匹。至此,西漢的養馬業初具規模。為了防止好馬外流,保證官馬的數量和質量,景帝嚴令,馬高五尺九寸以上,齒未平,不得出苑。

大規模養馬,當然需要專業的馬倌。張騫的鄰居有好幾戶匈奴族的,善于養馬,聞听朝廷的征召令,紛紛響應,並相約張騫一起去養馬。

張騫正在郁悶,不知如何起家,當即奮勇前往。養馬屬于太僕寺,最高長官為太僕卿。管馬政的太僕卿,管宮殿掖門戶的郎中令,管宮門衛屯兵的衛尉,並為九卿,都歸太尉統領,屬于軍政。

此時,太尉不常設,多由皇帝、丞相決斷軍政。

時間到了景帝後元三年(前141年),正月景帝逝世。甲子(前141年3月9日),太子劉徹即皇帝位,乃赫赫有名的漢武帝。

此時太皇太後竇太後仍然左右朝政,他是文帝的皇後,景帝之母。漢武帝喜好儒學,愛儒生。竇太後仍舊沿用黃老學說,對儒學極其反感,因而,十六歲的劉徹還不能親政。

雖然不能親政,但漢武帝著手制定他自己的治國方略,通過深入研究大漢的內政外交、軍事民政、農工商業及稅賦情形,特別對于北邊的匈奴,給予高度關注。

此時,匈奴已經佔領了漢朝以西廣袤的地盤,威脅到漢朝右翼安全。並且屢屢得報,往來于河西走廊的漢朝商隊遭到匈奴軍隊的截殺。漢武帝以為,不破匈奴,漢朝永無寧日。

而打破匈奴無限擴張的態勢,甚至于滅掉他,必須出奇謀。經過謀劃,漢武帝以為,必須組織一隊人馬,越過匈奴,找到被匈奴人趕出家園而向西遷移的大月氏,來個聯合作戰,夾擊匈奴,必能獲得戰略主動。

張騫在養軍馬期間,所在的流馬苑在天水郡,因張騫身高力大,自幼經商,練就保貨的一身武功,很快成為護苑兵,歸護苑使者統領。

西漢三十六苑的護苑使者不歸牧馬苑統屬,護苑使者是朝廷太僕寺直接任命的,地位與牧苑監平級。每名護苑使者統領護苑兵一千名。

轉眼間從軍養馬五年,當了護苑兵四年。在這四年中,遭遇多次羌兵襲擾,都被張騫打敗。因屢獲戰功,每年都連跳數級,四年之間升至護苑使者帳下左曲軍候。

按西漢軍隊編制,將軍之下有長史、司馬輔佐,部隊分為部曲屯什伍。五人為伍,兩伍為什,五什為屯(隊),十屯為曲,兩曲為部,兩部為軍。從低到高的軍職是伍長、什長、屯長(隊長)、軍候、校尉、將軍。

護苑使者統領前後兩曲,一千人馬,所以他的級別是部校尉。這些兵並非只是護苑,還要屯田種糧,保障部隊本身和牧苑的吃飯問題。當然啦,一千人干活,足足養活一個牧苑。

護苑兵是一邊種地一邊操練,一旦有人襲擾、劫掠軍馬,立馬執兵沖殺。

在天水郡流馬苑中,帶著張騫前來流馬苑的匈奴兄弟們,也都成為馬廄的各級長官。他們在一起親密無間,如同家人。故而,張騫通曉匈奴話及其生活習俗。

機遇青睞有準備的人。建元二年(前139)年,漢武帝登基兩年後,十八歲的漢武帝說服竇太後,決心派遣一批百人使團,前去聯絡大月氏。

選擇的人員,當然要符合三個條件,第一是年輕而且驍勇善戰,第二是通宵匈奴語言及習俗,第三是能代表漢朝的威風。

這時候,張騫已經于武帝登基不久,就因其頂頭上司護苑使者回朝任職,而隨之入朝,在郎中令之下擔任侍郎,秩比四百石。而且是武帝的二十四名近侍之一。

其身材、相貌、韜略、談吐及對于匈奴情況的掌握,漢武帝看在眼里,記在心上,隨時準備讓他代表自己干些事情。

還別說,張騫這時候三十五歲,既有十年從商履歷,深諳談判交際藝術,又有七年的牧苑郎官經歷,戰功不俗,更有通曉匈奴諸事的特殊才干。恰合武帝遴選使臣的標準。

武帝就將出使大月氏的大任,托付給了張騫。

那麼,張騫出使大月氏,遠在西域之西,中間隔著匈奴,是怎麼完成使命的呢?怎麼就開拓了絲綢之路呢?他又是怎麼獲封博望侯的呢?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