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四章 火車

作者︰半老夫子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大明宣德二十年秋八月十六辰時初刻,闔家歡樂的中秋節剛剛過去,京城已經經過一番修繕煥然一新的齊化門城樓上已經站滿了在京的文武大臣。

齊化門城門上的齊化門三個字也更換上了皇帝親自定下的朝陽門三個大字,文武百官來到朝陽門的城樓上可不是為了看新修繕的城門樓子,而是有一件能夠載入史冊的大事將要在今天發生。

朝陽門外一條鐵軌路筆直地向南北兩個方向延伸,這條鐵路就是現在正在建設的大明京城到哈密衛的京哈鐵路,目前已經修到了昌平州,進入燕山山脈之後,鐵路的修築變得困難起來,以現在大明的技術水平,穿山洞那就是個笑話。

可是鐵路的特點又要求道路必須做到筆直,不然太多的彎路會非常容易造成月兌軌,從昌平州到隆慶州的路段可以說是最難解決的路段。

不過今天皇帝帶著文武群臣站在朝陽門城樓上可不是為了討論鐵路的修建問題,這些非專業的官員也不懂怎麼建造鐵路。

今天朱瞻基邀請文武百官登上城樓是請文武百官看一件劃時代的工業設備誕生,皇家沒有刻意保密,京城百姓好多都听說了今天城外的鐵軌路上會有大伙從來都沒有見過的稀罕物出現。

京津鐵路的京城車站就設在朝陽門外,選擇將車站設在這里的原因主要就是交通方便,從水路過來的貨物都要到朝陽門外卸貨,要運走的貨物也是一樣,這樣一來,朝陽門外就形成了一個頗大的市場。

朝陽門外日漸繁華起來,早就有大臣建議在外圍再建一圈城牆成為京城的外城,京城城牆就變成了內城城牆,這樣京城也能更好的得到保護。

這樣的提議無一例外都被皇帝給否了,朱瞻基給出的理由就是若是朝廷連自己的百姓都不信任,憑什麼讓百姓信任朝廷。

只要朝廷為百姓著想,老百姓是傻了還是瘋了,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會冒著殺頭的風險造反,至于外敵入侵,至于外敵入侵那就更可笑了,大明朝廷都讓外敵打到都城了,還有何面目再坐在朝堂之上,趁早退位讓賢,讓給有能力保護百姓的人。

與其居安思危想著防御,不如把防御的錢拿出來帶著大軍打出去,將戰火燒到敵人的領土上,最好的防御就是進攻,大明朝只鑄劍、不鑄盾。那個不開眼的敢于欺負我大明,我大明就狠狠的打回去,絕其宗廟、滅其社稷。

由于朝陽門外非常繁華,鐵路的修建已經影響到了百姓的出行,為了滿足百姓的日常出行,也為了安全起見,鐵路方面在鐵路兩邊安裝的了護欄,在各個路口采用交通指揮的方式橫跨鐵路。

這個時候護欄外已經站滿了看熱鬧的百姓,都在期待著這鐵路上能夠出來什麼稀罕玩意。就在這時,一聲尖銳的汽笛聲傳了出來。

「嘟‧‧‧‧‧‧」

緊接著站在城樓高處的文武官員就看到車站里面一列冒著白煙的鐵軌車駛了出來,車輛與鐵軌的摩擦發出‘ 塔’、‘ 塔’的響聲,知情的文武官員都知道這就是傳說中的蒸汽機,原來這蒸汽機還真的能夠不用牲口就能拉著車走啊!

不明真相的老百姓可就炸了鍋,他們貧乏的想象力,做夢都不會想到這個世上竟然還有不用牛馬就能拉著跑的車。

于是各種猜測的聲音便傳了出來,有的猜測這冒著白煙的怪物一定是天上的神獸,被皇帝陛下擒住為大明拉車干活,陛下不愧是天子,連神獸都能擒住,那白煙就是神獸呼出的白氣。

有的猜測這個大家伙里面一定裝著一個大機關,這就是墨家機關,難道說墨家機關術又重現天日了。

這個猜測基本上算是靠譜了,所謂機械就是機關的另一種稱謂,蒸汽機本身就是機關術的繼承與發展。

站在城樓上的朱瞻基看著蒸汽機頭拖著十節車廂,呼嘯著向著遠方疾馳而去,回頭對群臣問道︰「此物如何?」

城樓上的一些頑固分子很想說一句不過是奇技婬巧而已,可是卻沒有這種勇氣,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這鐵軌車巨大作用。

首輔唐三任是個優秀的捧哏,接著皇帝的問話反問道︰「陛下!此物還未取名,不知陛下打算給他取個什麼名字?」

「季重!依你之見,該叫個什麼名字?」皇帝將皮球踢了回來。

「如此國之重器,臣哪里夠資格取名,還請陛下賜下名字。」

「季重說的是,臣也覺得這名字應該由陛下來定。」次輔周忱也在一旁幫腔。

眾臣一看兩個大佬都在赤果果的拍皇帝的馬屁,誰也不甘示弱,紛紛請求皇帝賜下名字,恨不得皇帝若是不賜下名字,這大明朝就要亡了一般。

朱瞻基也是在眾臣的馬屁聲中哈哈大笑︰「既然諸卿都讓朕取名,那朕就勉為其難取個名字,這蒸汽機車是用火燒水驅動,朕看不如就它‘火車’如何?」

「火車?」

眾臣琢磨了一會兒,紛紛稱贊道︰「這個名字貼切,確實是用火驅動,當然是火車了,陛下真是一言而概括出此物的精髓。」

朱瞻基微笑著接受了群臣的馬屁,又問出了一個問題︰「諸位可知道這火車一個時辰能跑多遠?」

「總不能快過騎馬吧?」一人說道。

「不!火車就算一時半會兒沒有馬跑得快,不過這馬是牲口,需要吃草料,需要休息,可是這火車不用,陛下可是說了,這火車只要有炭有水,就可以一直跑下去,時間放長了那就是火車跑得快了。」另一人說道。

眾人一看說話的是最近很受皇帝陛下信重的馬愉,這位可是宣德朝的第一個狀元,文采那自不必說,如今更是執掌都察院,整肅官場風氣。

「性和說的不錯,這火車比起馬匹最大的優點就是耐力,還有一點是載重量大,諸位難道沒有注意到嗎?這一列火車就拖著十節車廂,你們都見過這一節車廂的裝載量就頂的上兩輛馬車的裝載量,這十節車廂的裝載量那就是二十輛馬車的裝載量。

諸位可以算個帳,從京城向宣府運二十輛馬車的貨物,需要走幾天,要動用多少人力,消耗多少錢糧才能運到。

如今這一列火車半天就能運到,而且這個火車上只需要一個駕馭車頭的駕駛員,兩個燒鍋爐的鍋爐工,就能讓這一列火車開到宣府。

當然這火車前期的投入很大,比如說這鐵路的修建就是一個耗資巨大的工程,這樣耗資巨大的工程只能由朝廷主導,因此朕決定專門成立一個新的部門,叫做鐵路部,專門負責修建與運營鐵路運輸。

如今這火車才剛剛制造成功,目前還處在試驗階段,在沒有掛載車廂的時候,一個車頭的經過測試,一個時辰能夠跑八十里,掛上車廂之後,就算按照六十里來算,從京城到宣府三百里不到,五個時辰足矣!」

眾臣一听又要設立一個新的部門,看來年底的預算會議上又要多一個部門爭奪預算了,不過這鐵路長遠來看一定是掙錢的營生,劃歸朝廷總比放在皇帝的手中要好的多。

望著噴著白煙漸漸遠去的火車,一眾君臣走下城樓返回宮中,火車的具體試驗數據要等到多試驗幾次才能出來。

試驗的目的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在測試中發現火車機頭出現的問題,有些問題在制造的地方一輩子都發現不了,只有上了路經過使用才能發現。

君臣一行人回到宮中,其他文臣武將各自散去,內閣的五位閣臣被皇帝叫去乾清宮議事,一進乾清宮皇帝的表情便凝重了起來。

「諸位想必都已經知道了,西北如今越來越亂,瓦剌已經多次向朝廷求救,今天我們就商量出個章程吧!」

「陛下是想出兵嗎?」唐三任問道

「這兵肯定是要出的,範安把西北的地圖掛起來!」

「是!」

很快一張囊括西北的諸多勢力的大地圖掛在了山牆之上,朱瞻基拿起木桿指著地圖沉聲說道︰「諸位請看,這是錦衣衛這些年勘測出的西北地圖,這里是我大明的哈密衛,如今有兩萬人馬在那里駐守,這些年也在不斷的向那里遷徙人口。

哈密衛北面就是瓦剌的核心地帶,這里種族復雜,周邊的勢力繁雜,最主要的幾股勢力都是當年成吉思汗西征留下的幾個汗國,說白了與瓦剌一樣都是成吉思汗部落的子孫。

不過這些年,他們已經與當地的種族融合,與瓦剌、韃靼這樣的純蒙古人已經有很大的區別,甚至有些勢力都已經不再使用蒙語為官方語言。

這些勢力看到瓦剌這些年越來越富裕,就動了歪心思,想要將瓦剌吞並,把瓦剌手中的財富奪走,甚至還想著打進中原,將我們也搶上一把。

各位唇亡齒寒啊!大明做為周邊屬國的君父,屬國有難,君父必須要伸出援手,不然誰會願意奉我大明為主。」

「陛下!我大明的戰力臣不擔心臣擔心的是這後勤問題,這樣遠距離的投送兵力,一旦彈盡糧絕,後果不堪設想啊!」周忱提出了反對意見。

「你們的意見呢?」

「臣主戰!這場仗早打比晚打好,第一,我們必須要讓瓦剌明白,瓦剌投靠大明是最正確的選擇,在瓦剌有難的時候,朝廷是不會不管不顧的,越早出兵就越能爭取瓦剌的人心。

第二,盡早出兵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能夠保全更多的瓦剌力量,如今瓦剌與韃靼都是我大明的北方屏障,保存他們一分力量就能減輕朝廷一分壓力,畢竟朝廷現在不可能在西北投入太多的力量。」輔臣王驥亮明了自己的觀點。

「臣反對王大人的說法,西北于大明就是雞肋,就算是我大明能夠佔領控制,每年也只能往里貼錢,有這麼多的資金不如投入到海外,海外到處都是肥沃的土地,只要把百姓移民過去,用不了幾年就能成為膏腴之地。

臣在南平州經營多年,從南洋一路走到西洋,深知海外的廣大,控制膏腴之地總比控制這些不毛之地要好得多。」弋謙持反對意見。

五位閣臣已經有三位表態,兩位主和、一位主戰,只剩下首輔唐三任與資歷最淺的于謙沒有表態。

「廷益!你怎麼看?」

「回陛下!臣這些天一直都在閱讀歷朝歷代的北方邊患,從秦漢開始,華夏經歷了幾次大的北方邊患。秦漢時是匈奴,漢武帝追亡逐北,將匈奴徹底打殘,剩余的匈奴殘部在漢朝歷代帝王的打擊下,不是消亡就是內附,然而北方威脅消除了嗎?

漢末三國中原混戰給了北方各族發展壯大的機會,司馬晉更是懦弱無恥,導致五胡亂華,我漢人衣冠南渡,保存了漢家血脈。

這些夷狄進了中原從一開始的燒殺搶掠把漢人當做兩腳羊,到後來的先輩拓拔主動漢化融入華夏,經歷了幾百年的混亂。

這些蠻夷進了中原,草原上就空了嗎?答案是沒有,又一股勢力在隋唐鼎革之際興起,唐太宗渭水之恥,才有了後來的大唐鐵軍橫掃大漠。

再後來契丹、女真蒙古輪番在草原上興起,可見這草原上的蠻夷是打不完的。」

「于廷益!你說的這些是什麼意思?」王驥皺眉道。

「尚德兄別著急,下官的話還沒有說完,這草原上只要我大明不能有效控制,就無法阻擋一個又一個的勢力興起,草原上的勢力在中原強盛之時就在草原上蟄伏,一旦中原出現漏洞這些蠻夷就會像餓狼一般撲上來撕咬。

既然我大明無法控制草原,就必須采用控制草原部落的羈縻之策控制草原,那就是要讓草原上的各個部落實力上達成平衡,任何一方實力太強都會導致力量失衡,失去控制。

所以臣認為,朝廷應該出兵,但是不能將欽察汗國與亦力把里聯軍打得太狠,既要給予她們足夠的教訓,又不能讓他們太傷元氣。」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