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皇帝授課(四)

作者︰半老夫子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學生們都在仔細的思考著皇帝所提的問題,為何佃戶拼命勞作竟然還要倒欠著地主的錢,這是什麼原因?

不都說天道酬勤,怎麼拼命干活的人反倒欠下坐享其成人的錢了呢?

朱瞻基看著學生們糾結的樣子,笑了笑繼續說道︰「感覺很荒謬吧!還有比這更荒謬的,你們想不到吧,這朝廷的賦稅就是靠著盤剝這些本來就快活不下去的百姓獲取的,諸位覺得大明的這些百姓有多少能力支撐大明的稅收?」

所有人都有一個清晰的答案,根本不可能,李昊想了想問道︰「陛下!這天下除了農稅之外,還有人頭稅,而且還有官府的各項攤派,我家不過做一點小生意,每年獲得一點兒收益大半都被官府與青皮混混要走,一年到頭也剩不下多少錢,也就比種地的農民強上一些。

就這樣我家也是低賤的商戶,學生連參加科舉的資格都沒有,若不是陛下這次的告示明示所有人都能參加,學生根本就沒有參加的資格。」

「李昊!你家的情況在大明是普遍存在的現象,除了在京城和特定的幾個由朕主導的地區,進行了商稅改革,其他地方還是維持著原來的商稅政策,也就是三十稅一的稅率。

可是這只是明面上的稅收,這錢是上交給朝廷的,大部分商家背後都有官員撐腰,可以堂而皇之的免稅,只剩下你家這種沒有後台沒有背景的小商人就成了官府和青皮混混盤剝的對象。

這些來跟你家要錢的胥吏是不是連一張完稅的憑證都不會給你家出啊?」

「陛下真是慧眼如炬,確實如此,家里本就是小本經營,哪里敢得罪這些胥吏,他們有的是辦法讓學生家里傾家蕩產。民不如官斗,不是不想斗,是真的斗不過啊!」

「你想過這是為什麼嗎?」

「自古都是如此,當官的不欺負老百姓,怎麼能體現出當官的威風。」

朱瞻基搖搖頭,這個李昊看起來是最靈醒的一個,依然無法看透這種權力的迷霧。

李昊看到皇帝搖頭就知道自己的回答皇帝並不滿意,可是自古不就是如此嗎?難道說的有錯嗎?

李昊說的當然沒有錯,自古確實如此,皇帝問的是為何會如此,明明朝廷規定的是三十稅一的商稅,到了實際操作中卻恨不得是三稅一。

官府胥吏為什麼敢違背祖制多收這麼多錢,這些錢最後又花到了什麼地方。李昊都沒有考慮到。

這就是階級的鴻溝,李昊的家里不過是個溫飽有余的小商販,根本無法窺探到官府的陰暗一面。他能看到的只是官府流于表面的狠辣。

朱瞻基知道李昊也好,在座的所有學生也罷,都是普通人家出身,條件好的家庭,都會全力攻讀四書五經、《朱子集注》備戰科舉,哪有時間去學實用之學。不管這些人經義策論上多麼的出彩,都擋不住其他兩科的拉分,首先被淘汰的便是這些自認為是天之驕子的官紳子弟。

「不知諸位有沒有去過衙門,去過的對衙門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這些學生大多數都沒有去過衙門,在老百姓的眼里,衙門不是一個好地方,沒有非必要的事誰會去衙門找不自在。

有幾個舉手說去過衙門的也表示說,衙門小吏太過貪婪,不給錢根本不給辦事。至于對衙門的印象就是不花錢根本進不去。

朱瞻基點點頭道︰「朕告訴你們,每個州縣衙門的八字牆上都有四句話‘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這樣四句警句是太祖親書,為的就是警醒官員不要做殘民害民之事。

可是擋住了官吏盤剝百姓之心了嗎?這樣的警句並沒有起到警示的作用,就連你們這樣的老百姓也不會把這句話當成是官吏應該遵守的準則。

為什麼會是這樣,就是因為老百姓與官員的信息不對等,老百姓不知道自己交多少稅。老百姓認為官府來收的一定都是朝廷要征收的。

實際上朝廷替地方上的貪官污吏背了多少黑鍋,老百姓並不知道他們收的錢不是朝廷要的,也不是朕要的,他們就認為是朕要的,是朝廷要的。

那麼要想改變這種狀況,首先要做的是什麼?」

「陛下!學生覺得朝廷應該讓老百姓知道,老百姓該交什麼稅,不該交什麼稅,不能讓胥吏想怎麼要就怎麼要。」

「如何才能讓老百姓知道呢?」

「將朝廷要收多少稅提前告知百姓,在胥吏收稅之前,老百姓就已經知道了今年該交多少稅。」

「誰來提前告知,告知之人是不是還是胥吏,如何保證胥吏之間不會串通一氣?」

這個無人能夠保證,一個人今天的行為與明天的行為都不會一樣,更何況不同的人,最難把握的是人心。學生把目光都投向了皇帝,希望皇帝能夠出一個完美的答案。

「稅收的本質就是掠奪,掠奪別人的額勞動成果,健康的稅收是損有余而補不足,不健康的稅收是損不足而補有余。

既然都是損害人的利益,是人都反感交稅,這是人之常情。朝廷制定稅收政策的時候首先要考慮的就是百姓的接受程度,制定出合理的稅率。

稅收的制定越簡單漏洞就越少,制定合理的稅率,然後便是提高透明度,讓老百姓清楚的知道自己該交多少稅,而且收稅的人必須給納稅人出具完稅稅票。

若是胥吏不給開具稅票,老百姓可以拒絕交稅。這里就有一個非常難以解決的問題,老百姓不識字,胥吏寫了什麼,老百姓並不清楚。如何才能讓胥吏不敢給百姓胡亂開票呢?

這不僅僅需要律法的制約,更需要提高百姓識字水平。若是一個村子大半的百姓都識字,胥吏還敢胡說八道嗎?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是地方與朝廷的稅收分配制度,地方上該拿稅收的幾成,朝廷該拿稅收的幾成這些都需要進行精確的計算,才能給出更加精準的答案。地方上拿的太少,根本就不夠維持地方官府的正常運轉。拿的太多了又會造成強枝弱干的問題,朝廷的國用也會不足。」

7017k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