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見聞

作者︰半老夫子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經過茶攤掌櫃的提醒,離開茶攤繼續趕路,況鐘才發現腳底下的路確實不一樣。踩上去感覺無比的堅硬,而且還平整,連一條車轍都沒有。

這樣的路修起來成本有多大,況鐘不敢想象,這樣巨大的投入房山州能夠承受的起嗎?

況鐘知道皇帝現在正在讓工部修建京城到金陵的官道,這條南北大道已經修了兩三年了,也不知有沒有腳下這條路修的好。

也許是官道平直好走,況鐘感覺走出十幾里路,竟然沒有多少疲憊感。這讓況鐘有些明悟,房山花大力氣修路的目的是什麼。

道路通暢,來往的時間就會縮短,貨物運輸的成本就會減少很多。成本下降之後,房山出產的同樣商品就會有價格優勢。

自古修橋鋪路都是大善事,唐知州憑著為房山修路的功績就足以讓房山百姓銘記在心。

又往前走了一段路,況鐘看到前方是一條小河,在一條小河上架起了一座石橋連接兩岸。

橋頭上設立了關卡,來往的行人正在排隊通關,況鐘帶著老僕一人騎一頭毛驢,過關的時候關卡收了他們六文錢。

況鐘詢問一句官員士紳是否可以免稅通過,結果收稅的小吏一番白眼︰「就是皇帝陛下過關也得交稅?」

一句話就把況鐘想說的話頂了回去,況鐘也不生氣,拱手繼續問道︰「差爺!這路本就是給大家走的,你們為何要在這路上設卡斂財?」

「什麼叫我們設卡斂財,你走在這條路上就沒有發現與別處的土路有所不同嗎?某家懶得搭理你,拿好收據單,過了橋沒有收據單,那邊可是不會放行的。」

況鐘也知道就這麼堵在路上會影響其他人通行,趕緊和老僕牽著驢過了關口,將驢子拴在橋欄桿上,靠著欄桿一邊歇腳一邊觀察過路人流的情況。

半個時辰的時間,已經往來了不下百輛車輛,這還不算騎著馬匹驢騾的行人。

一天下來,這樣一個小小的稅卡最少能進賬二十貫錢。一年下來可就七八千貫,沒想到這麼一個稅卡竟然能有如此多收益。

也不知這筆錢最後裝進了誰的口袋,若是用在民生上還算是一項良政,若是被官吏上下分肥,那就是妥妥的惡政。

不過況鐘觀察了半個時辰,發現這位稅吏一直都是非常規矩的收稅,並沒有故意刁難來往客旅。

難道說這房山的小吏都是如此的奉公守法嗎?況鐘覺得這是自己一個很好的觀察房山行政的機會,窺一斑而知全豹。

況鐘看了一下自己手中的稅票,他覺得這個稅票應該是制約稅吏不敢胡亂盤剝客旅的制度。

稅票應該是三張小票合在一起,顏色並不相同,最上面一聯是白紙,中間一聯是黃色的紙,最下面一聯是藍色的紙。

不知道這紙是用了什麼技巧,在最上面一張紙上寫字,下面兩張紙同時都有字跡。

正是這個小小的稅票制約了稅吏的非分之想,什麼車馬收什麼稅都是明碼標價,小吏即使在規格不明確的地方打擦邊球,這錢也落不到他的口袋。

人家交了十文的稅,你不可能給人家開九文的稅票,再說這稅票到橋的對面,還要再查驗一次,票面錢數與車馬對的上才能放行,不然就會追究收稅小吏的責任。

況鐘現在想不明白的是,若是兩邊的小吏互相勾結進行克扣稅款,要如何制衡。

帶著這個疑惑,況鐘主僕二人牽著小毛驢過了稅卡,負責核查的小吏收走了況鐘手上黃色的票據,只剩下一張藍色的票據作為交稅憑證。

順著官道越往房山方向走,就越繁華,官道兩旁的房屋已經看不到土坯茅草屋,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整齊的青磚瓦房。

很明顯這些房屋在建築的時候是有著合理的規劃,兩排房屋中間留有足夠車馬通行的街道,可是況鐘看著這整齊干淨的村落,總覺得哪里不對勁。

老僕的一句話點醒了況鐘︰「老爺!若是老朽能生在這樣的村莊,每天含飴弄孫,哪怕就活一年也值了。」

孩子!沒錯!這村子怎麼沒有嬉鬧玩耍的孩子,他們的孩子去了哪里?

「走!我們找個地方吃點東西,歇歇腳再走!」

幾乎每個挨著官道的村子,官道兩邊都有不少鋪面,一些心思靈活的村民即使沒有鋪面,也會在官道兩旁擺出自家的土特產,供來往的客旅選擇購買。

主僕二人選擇了一家比較干淨的小館子,小館子是夫妻店,渾家在前面跑堂招呼客人,男人在後廚收拾吃食。

主僕二人要一盤鹵鴨肉,配上一份兒鴨血粉絲湯,配上二兩高粱燒,鄉野味濃郁。

可惜現在剛開春,野地里的薺菜、苦菜、蒲公英等野菜還沒長出來,不然更加的野趣十足。

婦人上菜的時候,況鐘借機問道︰「大姐!小店生意怎麼樣?」

「還算不錯,比種田的收入要好一些,這兩年我房山百姓普遍都日子好過起來,外鄉的客人也願意來我們這里做生意的,人多了生意就好做了。」

「某家路過幾個村子,怎麼看不到村子里孩子們?」

「客人是外鄉人,第一次來我房山吧?」

「大姐好眼力,某是江西布政使司靖安縣人,听說房山乃是我大明最富裕的州。前來房山游歷!」

「這就難怪了,我房山與大明任何地方都不一樣。您剛才說的大街上看不到孩子,那是因為整個房山的大一點孩子都去學堂讀書了。」

「讀書?」況鐘有些驚訝,房山這是要讓所有老百姓的子弟都讀書啊!房山百姓都這麼富裕了嗎?

「是啊!只要滿八歲的孩子,不管是男女圭女圭還是女女圭女圭都必須要去學堂讀書,讀三年書之後,就要參加考試,若是考試過關,就繼續讀書,若是考試成績不好就回家跟著父母做事。」

「這樣都讓孩子去學堂讀書,家貧的人家能夠承擔的起孩子的束脩與筆墨紙硯的費用嗎?」

「孩子讀書不要錢,父母若是不送孩子去讀書,還是被官府處罰!」

7017k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