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 外交風雲

作者︰韭菜東南生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

在開封和擊退建虜之勝中,因為太子朱慈烺的親自領軍和垂直指揮,京營士氣高漲,精武營和左柳營都發揮出了應有的戰力,並取得了最後的勝利,但朱慈烺並不能保證自己在以後每一場戰役里都能親臨指揮,因此,給將官們更多的自主權已經是一件必須的事情。

當初,為了精簡人力,朱慈烺將那些不願意退出京營的中層將官,從游擊守備,甚至是副將,都一股腦的塞到了善柳營和左右兩柳營中。精武營只設一主將,一副將,下面就是直接帶兵的千總了,現在是時候恢復精武營的中層將官了。

五月。

朱慈烺決定調整精武營的組織結構,恢復精武營舊有的戰兵營,設置戰兵一營、二營、三營和四營。一營主官由游擊將軍閻應元擔任,下轄兩個主力千總隊,一個炮兵隊(五百人),一個騎兵隊(三百人),雜役馬夫一千人,一共四千八百人。

其中炮兵隊雖然只有五百人,但卻有火炮六十門,以鐵鑄的輕便靈活的四磅野戰炮為主。

二營主官由楊軒擔任,擊退建虜入塞之戰中,楊軒帶隊成功阻擊了滿達海的突圍,更親自擊斃建虜大將,立下了大功,戰後被提為都司。

二營編制如一營們,也是四千八百人。

三營主官由徐文樸擔任。經歷兩戰,徐文樸從千總提為守備。

四營主官是魏闖。

四個戰兵營的編制都是以兩千千總隊為主體,加炮兵營和騎兵營,但不同的是,閻應元和楊軒率領的兩個戰兵營是為絕對的主力,炮兵騎兵和各種器械武器,都優先配置——雖然兵仗局鎮虜廠一直都在加班加點的生產,但火炮遂發鳥銃的生產還是有點跟不上精武營的擴軍速度,另外戰馬也是一個困難,所以現階段只能保證閻應元和楊軒的兩個戰兵營的裝備。

除去這四個戰兵營,剩余的千總隊仍舊歸精武營主將和副將直轄——到現在為止,精武營一共有十六個千總隊,共計兩萬四千人,年底之前,要擴軍到二十四個千總隊,雜役馬夫還需要一萬人。

而朱慈烺最為看重的神機營,從去年到今年,已經擴充了三倍,從最初整頓後的一千余人變成了四千人,各式火炮也從三百門增加到五百門,看起來數量只增加了一半不到,但這是淘汰舊式火炮之後的數量,比起過去的神機營,現在神機營的火氣和機動力更加強大。

比起火炮數量的增加,合格炮手的培養,才是更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在朱慈烺看來,從去年到今年,神機營副將李順和操練官焦勖最大的功績,並不是在開封轟擊流賊,為官軍兵陣的防守,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並準確的轟傷了闖營悍將劉宗敏,令闖營大亂,而是為神機營培養出了一批合格的炮兵。

所謂合格,就是上得了戰場,操的了炮,手不哆嗦,兩百五十步之內,誤差不超過二十步——這是李順的原話,朱慈烺深以為然。

如果以功績計算,現在神機營副將李順其實應該備扶正,拔為神機營主將的,但朱慈烺卻知道,這個任命絕對不會得到崇禎帝的同意,原因很簡單,神機營主將是勛貴的「自留地」,歷來都是勛貴出任,當年戚繼光那麼牛逼,都只能做一個副將,平民出身的李順何德何能,怎麼可以做主將?

所以,朱慈烺從來沒有在御前提過此事——李順現在雖然是副將,但統領整個神機營,有主將之實,如果冒然提出,令崇禎帝忽然想起,神機營還沒有勛貴主將呢,給他派一個薛鐮或者是李國幀那樣的二代,那就弄巧成拙了。

如果是過去,京營有這樣的肥缺,勛貴們早就搶破頭了,縱使崇禎帝忘記,他們也會連續不斷的上疏,相互推舉,勾心斗角的提醒崇禎帝,但太子撫軍京營之後,革除弊政,京營早已經不是過去的京營,想要貪墨軍餉,門都沒有。

沒有利,而且還要接受太子嚴厲的監督,李國幀又殷鑒不遠,因此,面對神機營勛貴主將的缺失,勛貴們都是靜悄悄,沒有人跳出來爭搶。

李順想做主將做不上,另一個主將卻選擇了急流勇退,那就是精武營主將吳襄。

四月,吳襄以年老多病為由,再次提出致仕——對吳襄來說,他一生都沒有打過什麼勝仗,雖然是遼東將門出身,但在遼東戰場上卻是敗多勝少,好幾次都差點成了建虜的俘虜,崇禎四年大凌河之敗後,他就負罪歸家,原以為這一輩子都這麼灰頭土臉,只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二子吳三桂的身上了,但沒想到老來得福,在閑居了十年之後,竟然被朝廷任命為精武營的主將,更沒想到的是,連續兩場關系國運的大會戰,精武營竟然都取得了最後的勝利,短短一年,勝過他一輩子得到的榮耀。

吳襄心滿意足了,小襄城伯李國幀的下場又令他有所感悟,于是毫不留戀,堅決致仕。

崇禎帝挽留兩次,第三次準了。

劉肇基成為精武營主將,副將由左柳營副將劉耀仁調任。

開封和擊退建虜之戰,左柳營作為輔兵營,表現不錯,主將馬德仁和副將劉耀仁的「雙仁」組合得到了太子的認可,這一次精武營將官調整,朱慈烺順勢將劉耀仁調入精武營。

戰兵營重新恢復之後,未來每一個戰兵營都必須有獨當一面的能力,尤其是閻應元和楊軒。太子對他們兩人寄予厚望。

精武營改制完成的同時,朱慈烺對京畿地區稜堡的修建,還有直隸到河間府第三道防線的構築,始終都緊盯不放,京營軍情司更是派出大批的人手,去往這些地區探測情報,除了監督錢糧的使用,也體察各地民情——只短短一個月,朱慈烺就收到了大量的情報。大明官員中從來都不乏兢兢業業、憂國憂民的勤勉好官,但尸位素餐,混日子的庸人,甚至渾水模魚、中飽私囊的貪官,也是比比皆是。而在朝廷撥下錢糧,督促各地大規模修建城池,招募鄉勇的情況下,已經有一些貪官忍不住要伸手了。

對這種發國難財的貪官,朱慈烺是決不能容許的,但同時卻也知道,想要徹底的杜絕貪墨,做到水清無魚,在現有的體制下,是不可能做到的。他要做的,就是要將那些太過分,將百姓安危置于危險的貪官揪出來,以儆效尤。

朱慈烺身為太子,無法直接出面懲治,而軍情司暗地里探測到的那些情報,也無法拿到桌面上來,這種情況下,朱慈烺和左都御史李邦華的良好關系,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但有太過分的貪官,朱慈烺都會想辦法知會李邦華,由李邦華的都察院發動調查,軍情司暗中配合,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短時間之內,就將貪官拿下——對于地方官員可能會貪墨朝廷專供修建城池和招募鄉勇的錢糧,從崇禎帝到李邦華,都是有所預料的,而為了防止弊端,都察院將留在京師的中高階御史,全部都派到了京畿和保定各地,現場監督,以保證朝廷撥下去的錢糧,不會被貪墨和濫用。

雙管齊下,雖不能保證朝廷撥下去的每一厘銀子都被善用,但卻也大大減少了貪墨的可能。

練軍和修城,是應對建虜今冬可能入塞的兩個基礎準備,而在這之前,馬紹瑜和袁樞去往遼東的使者團,能不能得到建虜的善待,雙方能不能談出一個結果,則是未來局勢發展的風向標。

不止朱慈烺,從崇禎帝到下面的朝臣,所有人都在關注遼東談判的進展。

四月初,消息傳來,遼東談判不順,雙方就換俘和交換忠骨之事,遲遲無法達成一致。

立刻,那些原本就不支持和建虜談判的文臣紛紛上疏,認為建虜「蠻夷不知禮」,馬紹瑜和袁樞應立刻撤回,不應該再談了,但三輔蔣德璟說︰「談判本就是一件曠日持久的事情,就如買賣,一方漫天要價,一方就地還錢,不爭執幾十個來回,是不可能有結果的,所以稍安勿躁,如果不成,馬紹瑜和袁樞自會返回。再者,不管怎樣,總要把邱民仰、曹變蛟、王廷臣等人的忠骨帶回來吧……」

如此,才把異議壓住。

而就在爭論的同時,西山煤窯發生了一次小礦難,被大明俘虜,現在在西山煤窯「贖罪」的建虜八旗兵,當場被砸死十幾人……

沈陽。

建虜禮部。

馬紹瑜袁樞再一次和對面的建虜禮部官員坐到了談判桌的兩邊。

和前面十幾次的激烈爭論不同,今日的談判很是平靜,雙方冷冰冰的重復著已經重復了十幾遍的官話。

對于大明提出的,用阿巴泰換取洪承疇和祖大壽,建虜談也不談,直接拒絕,而對于大明收斂松山忠骨的要求,建虜則提出條件,那就是釋放被俘的建虜「勇士」,包括但不限于滿漢八旗和蒙古士兵。

這一條,大明當然是拒絕的。

馬紹瑜的原話︰釋放你們的士兵,但歷年我大明被你們俘虜的士兵,是不是也應該一並放回呢?

建虜禮部︰不可能,他們已經是我大清的士兵,忠心于我大清了。

馬紹瑜︰那不過是權宜之計罷了,他們是漢人,怎麼可能忠心于你們?但是有回歸家鄉的機會,他們一定會願意的,就像是現在正在西山挖煤的你們的士兵一樣,他們表面順從,但內心里卻日夜期盼,想要回歸故國。

建虜官員怒了︰不放我大清勇士,曹變蛟等人的尸骨,你們休想拿回!

馬紹瑜︰素聞你女真敬重勇士,即便是敵國士兵,也要禮遇善待,曹總兵等人都是忠烈勇士,回歸故土乃是人之常情,你們如此刁難,難道這就是你們敬重勇士的方式嗎?

雙方今日的談判,再一次不歡而散。

馬紹瑜和袁樞被建虜重兵「押」著送走,屏風撤去,坐在後面的範文程臉色凝重,明國京師的西山煤窯發生礦難,大清勇士被砸死十幾人的消息,他已經知悉了,雖然明知道這是明國的詭計,故意在殘害大清勇士,但他卻無法指責馬紹瑜和袁樞,因為這兩人完全可以推得干干淨淨。礦難嘛,非人力所能阻止。

如果談判繼續僵持,說不得還會有更大的礦難發生。

範文程匆匆進宮,去見黃太吉。

听完他的匯報,御案後的黃太吉皺著眉頭,久久不語。

範文程屏氣凝息,等著聖意。

「先生以為,明人究竟想要什麼?」黃太吉的聲音從御座的方向傳了下來。

範文程躬身︰「臣以為,明人要求釋放歷年被俘的明軍兵士,不過是談判的手段,那些人,就算我大清願意放,明國也不敢用的,臣觀明國使臣的意思,怕是想要從大清換取一些對他們有用的人,或者是物資。」

「戰馬?」黃太吉一點就透。

範文程點頭。

黃太吉站起來,在御案後來回踱步。

就明清貿易來說,建虜能賣到大明的,只有人參貂皮等一些並非生活必須的奢侈品,而這些奢侈品,大明使臣肯定是看不上的。除了這些奢侈品,建虜能拿出,而明國又急需要和短缺的,那就只剩下戰馬了。

而且就歷史來說,用戰馬換取俘虜,並不鮮見,當初征討蒙古時,就曾經用蒙古俘虜換取到了大量的牛羊和戰馬,明國和蒙古交戰,也有類似的交易,戰馬換俘虜,一點都不稀奇。

但戰馬是戰略資源,建虜在遼東戰事中,只所以能始終佔據上風,一個關鍵原因就是戰馬充足,可以大範圍的轉進回旋,殺明軍一個猝不及防,改小勝為大勝,小敗為不敗,如果沒有了戰馬的優勢,想要繼續保持對明軍的優勢,恐怕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了。

「五百個八旗勇士,明人會要求多少戰馬呢?」黃太吉站住腳步,問。戰馬雖然寶貴,但八旗勇士更加珍貴,如果能將這五百人還回去,黃太吉倒也不計較給明國一些戰馬。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