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二道防線

作者︰韭菜東南生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轟轟轟轟……」

神機營的火炮,更是令那日松大開眼界,或者說是心生寒意。

並不是火炮的密集和鐵彈子砸地的威力,而是準確。

二百五十步的距離,一共三十門神機營青銅小炮和鑄鐵小炮連續開火,一枚接一枚的命中,將用石灰線畫出的一片小山坡,炸了一個天翻地覆——這是朱慈烺仿效後世炮兵的訓練方法,用石灰畫出一個長寬各五十步的四方區域,當做炮兵的標靶,兩百五十步之外發炮,炮彈落入方圈之內算合格,否則就是月兌靶。

這種訓練方法很新鮮,同時卻又能很直接的顯現出了成績,炮手好不好,測算準不準,打兩發就知道。

這個時代火炮的準確性並不高,大部分時候都是靠數量彌補質量,幾炮齊發,總有一發能打中。

京營整齊的命中率令那日松吃驚——如果那里不是一處山坡,而是蒙古勇士的帳篷,又或者是某一處城隘,怕是沒一人能存活吧?

「這樣的炮,我京營有一百門,今年可以再造一百門。」李紀澤淡淡道。

那日松不說話,只是望著那些炮——距離有點遠,他看不到小炮的細節,但卻知道這些小炮質量都不重,三到四人就可以推行,輪轂很高很大,差不多半人多了,如果是蒙古草原,一匹馬就可以拉著一門小炮到處亂跑,

這和那日松以前見過的笨拙火炮,完全不同,蒙古人雖然是一個善騎的民族,但發展到明末,也並非全部都是騎兵,也開始有了一些火炮和鳥銃,尤其是改制成蒙古八旗之後,在建虜的影響下,他們軍中都配備了火炮和鳥銃,雖然數量非常少,但作為部落首領的長子,未來的繼承者,那日松對這些火器還是有一定了解的。

因為了解,所以他才膽寒,不論是他蒙古,還是建虜的火炮,都無法像明國京營這麼精準,三十發鐵蛋子,竟然全部落在了四方區域內!

小炮之後,神機營又推出了四門中型紅夷炮。

副指揮李順親自操炮。

轟轟。

連續四發,地動山搖。

再然後就是「擲彈手」,一隊五十人一起奔出,用火點著了引線,將手中的「鐵疙瘩」奮力擲向前方,「轟轟轟」,隨著爆炸聲,火光不斷沖起,感覺就像是下了一陣炮彈雨,那一塊目標區域瞬間就被翻了土。

那日松臉色大變。

這種威力強大,投擲速度遠超火炮發射的鐵疙瘩,他是第一次見,他能想象到,如果蒙古勇士縱馬沖來,五十步之內,明軍忽然投擲「鐵疙瘩」,沖鋒的蒙古勇士怕是沒有一人能躲過。縱是人能躲過,馬怕也是躲不過的,那巨大的爆炸和火光,足以令戰馬不听指揮……

如果說,鳥銃和大炮的犀利還能用明國不過就是依仗和火器來搪塞,但是當再看了京營的隊列刺殺和三千營的騎兵沖突的操演之後,那日松已經清楚的意識到,明國京營的精銳程度,遠在他們平常交手的邊軍之上,如果是面對面,蒙古勇士絕對佔不到便宜,不說鳥銃和大炮,也不說那可能有神鬼之力的鐵疙瘩,只說那一個個手持長槍的長槍兵和弓馬嫻熟的全甲騎兵,就令他頭疼和膽寒。

而最令那日松印象深刻的是,明國京營從上到下,每一個士兵都配備了精良的甲冑,即便是不需要在一線廝殺的鳥銃兵都配備了精致的棉甲,圓頭盔,到上到下護的嚴實,而一線沖殺的長槍兵和精騎兵,大部分都是鱗甲,更有一部分配備胸前是一大塊明光錚亮的鐵片,他叫不出名字,但一看就知道防護力相當強大的鎧甲。

一切的一切,都和他印象中的明軍截然不同。

更不用說,明軍那高昂的士氣,和只有每日精糧飽食,才能支撐起來的拼殺狀態。

這種狀態,他以前只在建虜八旗的精銳白甲兵的身上見到過,想不到大明也有了。

校場上有數萬人,從南到北走一圈,感覺全部都是精兵。

養這樣的一支精兵,需要多少的糧米和錢帛啊?

大明,果然是大明啊。

那日松嘴角的不屑再也無法假裝,他心里和明鏡似的︰明國京營絕對是勁旅,從明國京營就可以知道,明國可能已經從過去十幾年的軍事頹敗中走了出來,他們蒙古人若是再想要依附建虜,通過入塞搶劫來獲取糧米和錢帛,以後的難度怕會是越來越大。

那些大的部族還好說,本身就有余糧,又有建虜的大力支援,實在不行,還可以搶掠他們這些小部落。蒙古人可沒有天下蒙古一家親的概念,在建虜沒有降服蒙古之前,草原上的爭斗,蒙古人之間彼此的廝殺,遠比外人更激烈。

現在建虜強力約束,蒙古部落彼此不敢再廝殺,有紛爭都是請建虜仲裁,但如果建虜不能給他們勝利,為他們提供糧米和錢帛,遵從建虜的局面肯定是維持不住的,一旦今年打不開見面,建虜無法戰勝大明,蒙古八旗在草原上的地位必然就會瓦解,到時候,小的部族肯定第一個遭殃……

那日松的腦子轉的很快,想的很遠。

這時他听到了震耳的歡呼聲,抬頭看去,只見銀盔銀甲、腰懸長劍的明國太子已經走上了主閱台,親自為今日操練的優秀個人和優秀旗隊頒發賞銀——這又令那日松驚訝,這種最高王者親自獎勵勇士的做法,是他們蒙古的傳統,想不到明國太子也使用。明國太子,真不是一般人。

操練考核結束,數萬京營將士離開校場,返回城中,那日松看到,所有的隊伍都是整齊——今日是考核操演,全員披掛鎧甲,因此早上出城和晚上回城,取消了跑步一項,以免鎧甲的無謂磨損,隊伍行進中,除了腳步聲、鎧甲聲和偶爾的馬嘶聲,再無其他聲音。

那日松伸長了脖子看前方,他知道明國太子就在前面,所以近距離的看一下,明國太子究竟長什麼樣?但他看不到,只看到太子的紅色大旗和武襄左衛的森森鐵甲……

回到城中,那日松以為,李紀澤終該和自己說點什麼了吧?但令他意外的是,李紀澤面無表情的什麼也什麼說,只把他送到軍營門口就回去了,四個京營兵押他回住處。

那日松垂頭喪氣,一肚子的話沒地方說、

而回到房中,為上掛上鐵鏈之後,負責看管他的百總,挎著長刀,面色冷冷地告訴他一個壞消息︰他的部族已經正式拒絕大明的要求,不會派人來談判,更不會用戰馬贖他,一切的一切,都要等沈陽的命令。

听完之後,那日松露出苦笑,雖然一點都不意外,但听到父親明確拒絕了明國的要求,等于是將他置于可能會被「撕票」的危險境地之後,他心情還是忐忑起來。

百總冷冷的繼續道︰「鑒于你林格爾部無視我大明的善意,而我大明不養廢人,從現在起,你不能再享受現在的待遇,需要自食其力了!」

那日松正驚訝,不明白自食其力是什麼意思的時候,兩個士兵已經抬著一個木桌走了撿來,桌上是兩具因為線繩斷裂,而無法再披掛的鱗甲。

那日松一眼就明白了自己的任務所在——修甲。用麻繩將鐵片再穿連起來。串連鐵甲片不是大手藝,他自然是會的,但他身為林格爾汗的長子,從來學的就是騎馬射箭,帶兵打仗,這樣的事是下人做的,明人令他做這樣的事情,明顯就是在鄙視他。

「我要見李紀澤!」那日松漲紅著臉。

「李照磨不是你想見,就可以見的。」百總冷笑一聲,轉身向外走︰「記著,修好甲冑,你才有吃的,今晚的晚飯你是吃不上了,如果你想吃明天的午飯,我勸你立刻就動手,不然明天一天你就只能喝冷水了。」

那日松氣的跺腳,但卻無可奈何。

百總出了房門,穿過廊檐,順著樓梯向上,快步來到對面的二樓,向等候的李紀澤抱拳躬身報告︰「都已經妥了。」

李紀澤站在窗口,目光望向關押那日松的那一房間,肅然道︰「把人看緊了,絕不可出任何意外。」

「是。」

……

那日松的事,急不得。

不論從那日松的個人心志,還是蒙古和建虜的「親密」關系來藍,都不是短時間之內就可以攻破的,一切都需要從長遠計算。

這一點,不需要朱慈烺多說,參謀司都已經制定了一個詳細的計劃,李紀澤作為參謀司的照磨,主持執行。

離間蒙古和建虜的關系是長遠,但另一個事情卻是迫在眉睫。

馬上春暖花開,萬物復蘇,除了耕種之外,土建也可以開始了。去年建虜入塞,大明放棄了薊州以東的大部分城池和要塞,只留了玉田和永平兩地,兩地城小人多,承受了極大的壓力,若非建虜因為糧草短缺,不得不撤退,兩地長期堅持下去,不說寒冬臘月天會不會凍死人,只說人員密集聚集,其中有很多是不洗澡、不潔淨之人,又有鼠患,時間一久,爆發瘟疫的可能性就很高。

因此建虜退去之後,永平巡撫馬成名上疏朝廷,請求擴建永平城,順天巡撫潘永圖也上疏,請求擴建玉田城,對這兩個奏疏,朝廷上下都是支持的,——經過這次抗擊入塞的勝利,所有人意識到了在薊東堅壁清野的重要性,而獨可以收留百姓的,只有永平和玉田兩地,只要大明保有這兩地,就算建虜將其他地方都佔了,也難以長久佔領,薊東終究是大明的,因此兩地城池非是擴建不可,駐守也要增加。

崇禎帝立刻從內廷庫撥了六萬兩,交由兩地修城。余下不足由戶部想辦法。

這兩地修了,薊東被建虜破壞的城牆,也需要修補。

這都是已經討論過,沒有異議的事。

但兵部侍郎張鳳翔提出,因為有了此次的踫壁,知道了薊州防線的存在,以後建虜入塞,怕是不會走薊東,也就是東線了,所以朝廷必須加強西線,也就是從黃崖口,黃松峪,墻子嶺,古北口,一直到白馬口的長城防御。

這一段長城在地理上屬于密雲,全長將近四百里,朝廷不但要修繕加固,而且必須增加駐防的兵馬——這一次是太子料敵從先,提前調京營將士到了長城,若非如此,只靠長城原有的防守兵馬,怕也是擋不住多鐸的入塞大軍的。

而京營是守衛京師的,不可能長期駐防長城口,長城守衛,還需要長城守軍自己。

兵部算了算,又找戶部商議了一下,算盤打一打,最後得出的結論是︰修繕密雲長城,最少需要八十萬兩銀子,而加強防御,需要再募兵三到四萬,又需要二到三十萬兩。一听需要這麼多銀子,崇禎帝就犯愁了,雖然有太子從張家口的抄來的銀子,但帝國的缺口太大了,到處都需要銀子,這一百萬兩,實在是有點拿不出來了。

三輔謝升察言觀色,出了餿主意,說張獻忠已經大敗,那是不是可以調一部分的剿匪兵馬,比如調左良玉到密雲長城,如此就省去了募兵的費用呢。

對此,兵部尚書馮元 是反對的,理由有兩個,第一,雖然有螺山之勝,張獻忠實力大損,但朝廷遠沒有到慶功的時候,左良玉,黃得功,劉良佐三路兵馬張開大網,已經將張獻忠堵截在了安徽一代,時間長了,絕對可以將張獻忠久圍困死,一旦撤走左良玉,大網露出破綻,以張獻忠的狡猾,說不定會溜出來起死回生,以至于朝廷前功盡棄。

第二,左良玉麾下多是湖北兵,黃得功和劉良佐多是江南兵,以江南兵來守北方長城,不說氣候,不說移駐需要的錢糧,只說軍心就是一個問題。

因此,南兵不可調,只能北方招募。

戶部尚書傅永淳雙手一攤,戶部沒有銀子,這一百萬兩,都得內廷出。

這種情況下,大家的目光,很自然就望向了太子。

————感謝「面癱俠」的打賞,感謝「cylove521」長期不懈的打賞,謝謝,非常感激,熱乎乎,打出來不夠一分鐘,立刻發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