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嘿,朱老四,接鍋!

有了錢,許多事情都好辦了。

例如軍政、行政。

對應的是軍隊實力變強,邊防壓力減小。

沒錯,這些其實都可以用錢來解決。

如果你非要說用錢解決不了,那是你因為你不配擁有那些錢。

例如軍政,京衛軍的編制可以進一步擴大,鐵甲直接換鋼甲,鐵刀直接換鋼刀。

大批量生產燧發槍。

砸重金研發後膛槍,開花彈。

甚至遼東再多修幾座城,朝堂上也不會有反對建議了,因為錢足夠充足。

世界上99%的問題可以用錢解決,剩余的0.99%需要更多的錢。

原本已經清空的國庫,突然要多1億兩,原本非常拮據的皇帝,突然發大財了,還真是有些不適應啊。

當然,畢竟是皇帝,治理的是國家。

人也殺了,家也抄了,錢也拿了。

後續呢?

肯定要有後續啊。

你要毀掉一種秩序,就得用新的秩序去代替。

否則不久要開啟東漢末年了嗎?

禮崩樂壞,舊秩序的崩塌,卻沒有新秩序的代替,可是真的要神州陸沉的啊!

真要是那樣,比滿清入關還可怕。

直接就進入赤地千里、十室九空模式了。

所以,眼下其實尋找新的秩序來填補剛剛出現的空白,是必須要做的,也是緊急要做的。

什麼是新的秩序?

秩序這東西,分為顯性秩序和隱性秩序。

啥意思?

秩序怎麼還分了兩種?

你個寫的逗老子玩呢?

不不不,真的分兩種。

顯性秩序,例如法律、朝綱。

隱性秩序,例如德行、學識。

統治者通過律法和明文制度來強制規範大眾的行為,這是明確寫在官方的文書里的。

而教育通過給人輸送思想,來規範人的行為,這是潛移默化的,非強制性的。

例如張三,不知道孔子的言論,你不能說他破壞了秩序。

他最多是不懂隱形的秩序,不知道該克己復禮。

但他沒有違法,不需要坐牢。

這樣,我們也可以認為他是個良民。

對于目前的朝廷來說,不可能普及隱性秩序,但為了維持社會的安定,得先填補顯性秩序。

說直白一點,就是趕緊把殺空了的官員就位,將失去地主階層的地方權力彌補起來。

那接下來就由兩件事要做了︰

一、應天府的官員得快速就位。

二、里甲的改制得形成一個閉環,拿到地主階層空白的地方去推廣了,要不然那里的平頭百姓誰來治理?

皇帝能想到,官員們肯定也都想到了。

金陵被一鍋端,出現了大量的空白。

群臣的聒噪被皇帝壓下來了,現在大家是時候開始坐下來推薦新的官員去南京了。

當然是紛紛推薦自己的人去南京。

南京的官員雖說有賦閑的嫌疑,但位置好啊,地方富裕,油水十足。

于是接下來一段時間,朝中的兩派都開始在廷議上發表意見。

一個個名單被送上來。

南京六部、都察院的官員,無數人擠破腦袋想要沖進去。

甚至在廷議上,雙方擼起袖子差點就干起來。

幾日之後,皇帝看完內閣提交上來了票擬,還有吏部送上來的南京官員的人選奏表。

看完之後,崇禎說道︰「周延儒,你說這一次南京爆發暴亂的重要原因是什麼?」

被皇帝這個問題問得有些發懵,因為皇帝之前在朝堂上懟人就已經闡述過南京暴亂的重要原因,怎麼現在又問了?

周延儒回答道︰「那些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反對新政。」

「那你說,朕現在又派一批人去,萬一這批人也為了自己的利益,反對新政,朕又當如何?難道又殺一遍?」

聰明的周延儒立刻就反應過來了。

「陛下,這……」

「怎麼?」

陛下,您這就是明知故問了,您自己心里已經有算盤了,非要借著臣的嘴巴說出來麼?

周延儒有苦說不出,小皇帝套路一套又一套。

明明就是自己不想在設立南京六部、都察院等官員,自己不說,非要首輔來提。

雖然不太情願,不過誰讓周延儒現在就是狗腿子呢?

他立刻義正言辭地說道︰「陛下,臣以為南京這一次之所以鬧這麼大,是因為南京有另一個六部,他們雖然大多閑職,但在仕林中的影響非常大,聯合勛貴,自然是一股非常龐大的力量了。」

「這股力量阻擾了朝廷的改制,臣以為,從此以後,不必在南京再設立六部。」

他此話一出,一邊的吏部尚書王永光有些震驚。

「周閣老,你……」

「王尚書,此事非同小可。」

王永光說道︰「沒錯,此時非同小可,就更不應該如此輕率提出來,金陵是太祖定都之地,怎可說廢就廢?」

這里面還牽扯到另一個政治層面的問題。

如果真的要廢掉南京,就是在打朱棣的臉。

本來大明朝的首都在應天府好好的,為什麼跑到順天府來?

還不是朱棣。

朱棣當時遷都北京與兩層考慮︰

一、避開南京的權力舊貴,讓自己的政策能施展開手腳。

二、北平作為北方重鎮,立南京太遠了,如果一直還待在南京,朝廷勢必要在北平增加軍隊,這樣不是在培養第二個朱棣嗎?朱棣本身肯定是不干的。

所以遷都到他的老巢是最好的選擇,無論從政治還是軍事上都是優選。

但法統上,就處理好。

于是朱棣跑到北京,也不是說直接就遷都,而是說北平行在。

意思就是北平現在是皇帝臨時待的地方。

等到北平的朝廷搭建差不多了,大家也都接受皇帝在北平了,再宣布說北平該北京,同時南京以為是大明朝的國都。

注意哦,不是陪都,是國都。

只不過大明朝有兩個國都。

這樣即解決了政治問題,又解決了軍事問題,來解決了法統問題。

一舉三得,簡直是完美。

那麼現在如果廢除掉南京,就等于推翻了朱棣的法統問題。

于是大家在討論南京取消首都的問題的時候,就會追溯到靖難之役。

想當年啊,就是朱老四起兵到南京,才導致多了個北京,導致現在南京首都被取消。

什麼清君側,首都都換了,這不就是造反嗎!

這相當于這一口大鍋摔在了朱棣的墳頭。

嘿,朱老四,接鍋!@B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